繆羽
寓言是寄寓道理的文體。讀寓言,要能夠明白寓言告訴人們的道理。教材中選編了不少寓言故事,并且在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單獨進行了寓言故事的編排,這些故事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在平常的寓言故事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刻意對學生進行寓意教學的現(xiàn)象,課堂教學形式單一,不利于學生真正通過閱讀懂得一定的道理。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自然而然中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呢?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教學:
一、抓住主要矛盾,理解寓言寓意
寓言為了說明道理,往往會借助一定的情節(jié)來凸顯主要矛盾,以此來揭示蘊含的道理。在寓言故事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主要矛盾入手,引領學生理清故事的內(nèi)在邏輯,幫助學生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1.梳理“對比項”
寓言故事中一般都蘊含著一定的內(nèi)在邏輯。有些寓言故事中存在對比的雙方比較明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存在對比的雙方人物中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寫進行梳理,讓學生在對比中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如教學《寒號鳥》一課時,讀完課文以后,教師讓學生把故事簡要概述一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雖然說出了故事的大致內(nèi)容,卻沒有抓住故事的主要矛盾,導致學生對寓言寓意的理解就是“做人要勤勞,不要懶惰”,這固然是這篇寓言故事想要傳達出來的一種思想,但顯然不夠深入,實際上,這篇寓言故事的主要矛盾不是喜鵲和寒號鳥一個勤勞一個懶惰的問題,而是喜鵲會對生活提早進行規(guī)劃,而寒號鳥只會得過且過的問題,于是,教師就可以提出核心問題:“冬天快要到了,喜鵲和寒號鳥有哪些表現(xiàn)不一樣的地方?”讓學生以表格的形式對喜鵲和寒號鳥的不同之處進行梳理,讓學生知道了要勤勞自勉,抓住大好時光勤奮努力,不要懈怠懶惰,得過且過,荒廢大好年華的道理。
2.代入人物角色
寓言故事中的人物一般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學生在讀寓言故事時一般都會認為自己不會犯故事中角色所犯的錯誤,基于此,教師可以采取角色代入的方式,讓學生對故事中的人物角色進行評價,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如教學《陶罐和鐵罐》一課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很容易看到的是鐵罐的驕傲自大,自以為是,而不容易看到故事所呈現(xiàn)的以自己的長處來攻擊別人的短處,這才是這篇寓言故事想要告訴人們的道理。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讀一邊畫出描寫陶罐和鐵罐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句子,然后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進行分角色表演。結(jié)合課文中的“你敢碰我嗎”“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論”“我確實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等語言,學生充分感受到了鐵罐的自以為了不起以及陶罐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梢姡谠⒀怨适陆虒W中,學生只有真正代入人物角色,才會對人物的性格特點等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在自然而然中明白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
二、還原故事“現(xiàn)場”,理解寓言寓意
寓言故事都會告訴人們一定的道理。學生能夠讀懂寓言故事并不意味著他們對寓言隱含的道理就能夠真正理解,更別提能夠運用學到的道理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了。在寓言故事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還原情境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以讓學生真正能夠通過寓言學習有所收獲。
1.借助體驗性情境
體驗性情境就是借助教具或者一些直觀手段來引領學生真正進行體驗學習的情境,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現(xiàn)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在寓言故事教學中,體驗性故事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要求與生活中的情境“形似”,但要有助于學生對寓言寓意的精準把握,能夠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與真實記憶,幫助學生理解寓言寓意。如教學《坐井觀天》這篇寓言故事時,要想讓學生感受到青蛙的目光短淺及小鳥的視野開闊,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紙卷成筒,透過卷紙筒來向外邊看,以幫助學生深刻感受體會“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然后再讓學生去掉紙筒來看世界。這樣引領學生學習寓言故事,學生就不再是一個寓言閱讀者,而是一個寓言故事中人物的親身體驗者,這樣引領學生感受寓言中蘊含的道理,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會更加輕松。體驗性情境就是讓學生親自參與體驗的學習情境,這樣引領學生理解寓言寓意,可以化抽象為直觀,化深奧為淺顯,幫助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寓言隱含的道理。
2.借助挑戰(zhàn)性任務
在寓言故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挑戰(zhàn)性任務的設計來幫助學生解決現(xiàn)實問題,實現(xiàn)對寓言故事蘊含道理的深度理解和運用,提升學生的寓言學習質(zhì)量。如在教學《鹿角和鹿腿》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寓意,教師大都會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例子來理解寓意。學生舉出的例子大都是好看的東西不實用,不實用的東西但是好看等,怎樣才能讓學生對課文中蘊含的寓意有深刻的了解與認識呢?教師不妨設計這樣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母親節(jié)就要到了,如果讓你送媽媽一份禮物,你會選擇漂亮的鮮花還是實用的物品呢?你會如何選擇呢?說說你的理由?!边@樣的學習任務可以有效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隨著熱烈討論的展開,學生對課文寓意的理解已經(jīng)由機械照搬轉(zhuǎn)為了聯(lián)系生活實際,跳出了傳統(tǒng)學習寓言的方式,真正理解了寓言蘊含的道理。在寓言故事教學中,挑戰(zhàn)性學習任務的設計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真正“跳一跳摘到桃子”,讓學生的寓意理解真正發(fā)生。
三、拓展相關素材,理解寓言寓意
寓言故事隱含的道理往往是創(chuàng)作者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寓言故事的教學,不是把寓言蘊含的道理灌輸給學生,而是要能夠讓學生通過閱讀寓言學會思維。在教學寓言故事的時候,教師可以以并列與輻射的形式引領學生拓展閱讀與寓言相關的素材,追問寓言故事創(chuàng)作的寫作初衷,引領學生對寓言蘊含的道理進行再詮釋,可以讓學生對寓言寓意的理解走向深度。
1.聚焦立意相同或者相近的素材
不同的寓言故事可蘊含相似的道理。對于這類寓言故事,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拓展閱讀一些與課文寓言立意相似或者相關的故事,促進學生對寓言寓意的深度理解。如教學《陶罐和鐵罐》一文,教師就可以與課后“閱讀鏈接”中的《北風和太陽》整合起來閱讀。這兩篇寓言故事立意相同,素材相近,可以讓學生由一篇到學會一類,深化學生對寓言寓意的理解,讓學生的閱讀走向深處。又如,教學《自相矛盾》一課時,教師可以把《韓非子·難一》中的部分篇章拓展給學生閱讀。通過閱讀,這些素材中的“說話不能前后抵觸”折射出的跟《自相矛盾》一文中隱含的道理是一樣的,深化了學生對寓言寓意的理解認知,提升了學生的閱讀品質(zhì)。在寓言故事教學中,教師向?qū)W生拓展一些立意相同或者相近的學習素材,可以有效避免單篇寓言故事教學使學生眼界狹窄的問題,讓學生的學習由篇及類,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zhì)。
2.關注內(nèi)容相似但立意不同的素材
學生在閱讀寓言故事的時候,在讀到內(nèi)容相似的故事情節(jié)時,慣性思維會讓他們不由自主期待相似結(jié)局的出現(xiàn),當故事的結(jié)局與自己的期待相反的時候,他們在震撼之余會重新對讀過的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進行審視,對寓言隱含的道理產(chǎn)生思辨,這就為學生深刻理解寓言寓意提供了條件。教學這些寓言故事的時候,教師可以向?qū)W生拓展一些與寓言故事內(nèi)容相似但立意不同的素材,以開闊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對寓言寓意的深刻理解。如在三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重點閱讀三個不同版本中《知了和螞蟻》的寓言故事,這些故事中的內(nèi)容相似但立意不同,通過拓展閱讀,開闊了學生眼界,豐富了學生對相似內(nèi)容寓言寓意的了解與認知,使學生對寓言的創(chuàng)作初衷有了更多的了解與認識,明白同樣的描寫對象,立意不同,所要傳遞出的主旨思想等也有所不同,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品質(zhì)。
綜上所述,在寓言故事教學中,教師要避免直接告知或者讓學生機械記憶寓言寓意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而要依據(jù)寓言故事的特點,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活化學生對寓言寓意的理解,以辯證的思考代替單線的結(jié)論,讓學生成為有深度的思想者和行動者。
(作者單位:福建寧德師范學院第二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 宋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