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獨山縣民族中學 孟 狄
在高中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文言文作為古典文化的重要表現之一,提升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對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有重要的意義。高中階段的學生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時常感到困難,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部分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注重字詞、語法的講解,未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獨特的語言魅力,導致其語感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甚至逐漸喪失對文言文的學習熱情?;诖?,文章針對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語文文言文的翻譯教學策略進行論述。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修訂版)》明確表明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科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語言積累、語感和思維的發(fā)展,能夠在完成目標的基礎上豐富語文積累,并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使其能結合自身的特點來取長補短,循序漸進地形成個性化的語文學習方式。此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修訂版)》也多次提到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教學要求,并在整個課標內容中滲透語感教學的方法論和認識論?;诖?,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在學科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僅是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媒介,也是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抓手。故此,教師應加強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重視程度,在課程教學中強化對學生語感的引導,提升學生語感。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翻譯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是培育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
首先,培育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有助于提升其閱讀理解能力。文言文是我國古典文化的重要語言表現形式,對學生來說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學作品,把握文章的意境和內涵,從而提高閱讀理解的準確性和深度。
其次,培育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有助于增強其對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文言文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價值觀和思想。通過對文言文的學習和翻譯,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學習古代智慧和道德觀念,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再次,培育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可以提升其寫作表達能力。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極為獨特,注重用詞精確,句法嚴謹。學習文言文并融入自己的寫作,可以提高對語言細節(jié)的敏感性,提升寫作水平和表達能力。同時,文言文的翻譯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為寫作打下堅實基礎。
最后,培育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有助于培養(yǎng)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維。文言文中常運用修辭手法、典故和比喻等進行言辭嫻熟的辯論。學習古代文言文作品,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辭章論辯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分析解題能力。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于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而言,其語言精練、用詞精確、用典和句法嚴謹。只有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文本內容的方式,才能使其更加深入地認知和掌握文章中的關鍵性詞匯和思想情感,從而在掌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中將其轉化為現代語言,在誦讀中潛移默化地積累文言文知識,提高學生的古文語感,最終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建構思維和表達意識。
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言文課文,促使學生熟悉文言文的語音和語調。文言文作為古典文化的語言表現形式,在發(fā)音和韻律方面與現代漢語存在一定的差異。通過反復誦讀,學生可以逐漸熟悉文言文的發(fā)音規(guī)律和重音位置,提高自身語音準確性,進而在進行文言文翻譯時更加得心應手。
其次,反復誦讀文本可以加深學生對文言文詞匯和句法結構的理解。文言文具有獨特的詞匯和句型,對學生來說可能較為陌生。通過反復誦讀,學生會反復接觸到各種不同的詞匯和句法結構,逐漸理解其含義和用法,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表達方式,提高自身翻譯文言文的準確性和流暢性。
再次,反復誦讀文本也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文言文常常應用較為復雜和抽象的表達方式,包含豐富的修辭手法和文化內涵。通過反復誦讀,學生可深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并準確地表達出來。這種閱讀訓練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提高其在文言文閱讀和翻譯中的表現。
最后,反復誦讀文本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表達能力。文言文作為一種古老而優(yōu)雅的語言形式,通過反復誦讀,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其中的美感和韻律,進而提升語感。同時,通過模仿和參考經典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學生可以逐漸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使自己的文言寫作更加準確和優(yōu)美。
例如,在《阿房宮賦》教學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至少誦讀三遍文本內容,第一遍誦讀讓學生自主閱讀,根據課文中的注釋以及相關參考資料來通讀全文,以此對整篇文本有一個粗略的認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需將理解不了的字詞、語句圈畫出來,以便于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向教師提問。第二遍誦讀則是在教師引導下進一步精讀。教師就文中的重要詞語、虛詞、實詞、古今異義字等進行詳盡解釋,使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完成翻譯。第三遍誦讀可采用品讀方法,由教師給學生補充文章的歷史背景、思想情感等知識點,使學生在第二遍翻譯的基礎上對已翻譯的文字信息加以完善。通過三遍誦讀文本內容后,學生不僅能夠完成翻譯文言文課文的教學任務,還能夠探究和體驗文本內容的思想內涵,實現潛移默化培育語感的學習目標。
“鼓勵學生提問,增強學生思維意識”是一種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語文文言文翻譯教學的重要策略,旨在通過鼓勵學生主動提問的方式,促進學生思考和探索,培養(yǎng)其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進而培育其語感和增強其思維意識??梢姡n堂提問是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重要媒介。在高中語文文言文翻譯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提問來突出學生翻譯中存在的漏洞,讓學生通過自主發(fā)現翻譯不準確的方式增強自身思維意識,從而積極思考文言文的精確翻譯方式,實現精準翻譯文本內容和增強思維意識的雙贏。
首先,鼓勵學生提問,可以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提高其主動性。語文學科中的文言文翻譯需要學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意思和表達方式的基礎上進行。通過提問,學生可以主動探索和思考問題,進一步理解文言文的內涵和特點。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提高其對文言文的學習動力,提升其翻譯能力。
其次,鼓勵學生提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學生在提問過程中,需要思考問題的出處、意義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法。通過自主提問和解答,學生可以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逐漸學會分析問題、發(fā)現問題的要點和核心內容。這樣的訓練有助于學生在文言文翻譯中準確理解問題,并找尋解決辦法。
再次,鼓勵學生提問,可以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表達能力。學生在探究問題和提問的過程中,需要展現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并有機會運用已學的知識進行推理和分析。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可以提出新穎的問題,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案,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表達能力,從而提升文言文翻譯的質量和深度。
最后,鼓勵學生提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可以互相討論和交流,共同探討問題并尋找解決方法。這樣的互動可促使學生在團隊中進行協(xié)作,培養(yǎng)交流能力和團隊意識,同時提升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例如,在《勸學》教學時,學生在閱讀文本內容后往往認為“勸”主要指“勸告”,可以將“勸學”翻譯成為“勸告人們學習”或者“對學習的勸告”?;诖耍處熆梢葬槍W生的翻譯提出引導性問題,如“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意圖只是‘教’和‘勸告’嗎?”學生在相互交流和分析后會發(fā)現對“勸告”的翻譯并不準確。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發(fā)現文本內容的主題,即“勉勵人們堅持學習,通過不斷學習的方式積累知識,最終成為品德高尚的人”,故此,學生可發(fā)現將文本內容的標題“勸”翻譯成為“勸勉”更為精確。可見,教師借助提問、探討、交流、發(fā)現的教學方式,能夠行之有效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探究精神、思維意識、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實現培養(yǎng)語感和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
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過程中,除了教材文本內容中的文言文素材外,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積累其他類型的文言文素材,在閱讀和翻譯文言文的過程中豐富學生的文言文知識儲備,有效提升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的能力。
首先,積累文言文閱讀素材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和對不同主題的了解。文言文作為一種古老而豐富的語言形式,涉及各個領域,如文學、歷史、哲學等。通過積累多樣化的文言文閱讀素材,學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時期和不同領域的經典文言文作品,進而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拓寬文化視野。
其次,積累文言文閱讀素材可以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和譯文質量。文言文具有獨特的詞匯、句法結構和修辭手法。閱讀一系列的文言文作品,學生可以逐漸熟悉其中的常見詞匯和句型,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同時,學生可以通過對不同版本的譯文進行比較和分析,培養(yǎng)自身的判斷力和批判性思維,提升文言文翻譯能力。
再次,積累文言文閱讀素材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學習能力。文言文閱讀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細致入微的分析能力。大量閱讀文言文,學生逐漸建立對古代漢語的感知力和理解能力,養(yǎng)成閱讀習慣。這樣的訓練不僅有助于學生在文言文翻譯中準確理解問題,還可以為其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最后,積累文言文閱讀素材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教師可要求學生收集和選擇豐富多樣的文言文閱讀素材,鼓勵其獨立探索和挖掘其中的知識和信息。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深入了解文言文的背景文化和發(fā)展歷程,提高對文言文的興趣和理解,進而提高自身的文言文翻譯水平。
例如,在《赤壁賦》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搜集和整理類似教材文本內容的文言文素材,可以是同一作者創(chuàng)作的其他文言文,也可以是其他作者創(chuàng)作的同類型的文言文,如為學生推薦蘇軾前后時期創(chuàng)作的兩篇《赤壁賦》,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作者不同時期的心理歷程和情感態(tài)度;為學生提供《核舟記》《湖心亭看雪》《西湖雜記》《秋聲賦》等文言文,閱讀這些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文言文素材,拓寬學生的文言文知識面,在培養(yǎng)語感的基礎上,提升文言文翻譯能力。
文言文的在現階段的高中語文教材文本內容中編排數量較多,種類較為豐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橫向、縱向比較的方式讓學生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如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寫道“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以此表達自己對生死這一永恒話題的看法和理解;蘇軾在《赤壁賦》中以“抱明月而長終”來表現出自己樂觀灑脫、曠達的情懷;王安石也在《游褒禪山記》中以議論、記敘兩種手法融合的方式闡述了“深思而慎取”的治學理念。這部分文言文內容都是借助山水游記的方式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但鑒于作者使用不同的寫作手法,使得文言文想要抒發(fā)的思想情感有所差異。
基于此,在高中階段的文言文學習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明確語言文字的含義,還需要借助語言文字的力量來提升自我認知能力和寫作能力。如《陳情表》寫道“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痹谶@簡短的話語中蘊含著母孫二人相依為命的情感,故此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作者對祖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教師可以在學生積累文言文素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文言文中蘊含的思想情感,了解作者使用的修辭手法,以此為學生的作文創(chuàng)作積累寫作素材,提升作文創(chuàng)作的“含金量”。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yǎng)包括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力、溝通能力、文化意識和全球視野等方面。高中語文學科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主導,著眼于提升學生的語感和文言文閱讀翻譯能力。為達到這一目標,教師需采用多元化的翻譯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欣賞聲音凝重、精煉的文言文,深入思考文言文中每個字詞所蘊含的深意。通過文言文翻譯教學,學生能夠鍛煉批判性思維,學會分析和評估文本中的信息和觀點,也能通過翻譯的過程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嘗試不同的表達方式,使古代的文字在當代煥發(fā)新的光彩,為人生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