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紅
摘要 在輔導員工作中合理地運用心理學理論不僅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質(zhì)量,而且能有效地疏導或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文章揭示了心理學理論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重要價值,在積極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等理論的指導下,從加強對心理學理論的學習、靈活地運用心理學理論、注重應用心理輔導方法等方面入手開展輔導員工作,旨在有效地提升輔導員的工作效率和質(zhì)量。
關鍵詞 高校;輔導員工作;大學生;心理學理論
中圖分類號:G451.8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4.027
大學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轉(zhuǎn)折點,學生在大學生活中難免會有迷茫和無助的時候,需要得到他人的引導和幫助[1]。輔導員是高校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負責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為管理等一系列工作。輔導員是否能做好本職工作直接關系到高校的發(fā)展以及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輔導員既要具備豐富的教育學知識、管理學知識,也需要掌握心理學知識和方法。面對新形勢,高校輔導員應正確認識心理學理論在輔導員具體工作中的應用價值,科學高效地運用心理學理論開展工作,服務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1高校輔導員工作應用心理學理論的重要價值
身為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要掌握學生工作的規(guī)律,善于運用教育學、管理學以及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完成工作,為學生排憂解難。在輔導員工作中應用心理學理論的重要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
第一,能顯著地提升輔導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質(zhì)量。輔導員通過在學生工作中合理地應用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可以顯著地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并依托心理學理論和方法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掌握適合的學習方法,擁有健康的心態(tài)和人格。
第二,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工作的實際效果。輔導員將心理學知識運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擺脫傳統(tǒng)的說教方式,使得教育過程變得更具吸引力。同時,輔導員可以采用不同方法組合的方式開展學生工作。例如,將游戲活動和矯正引導等結(jié)合起來,讓教育過程變得更有趣味性和靈活性。
第三,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輔導員在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以及個體需求等的基礎上,通過結(jié)合心理學理論和方法予以科學干預,可以有效地矯正學生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改善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解決學生面臨的各種困惑,為他們提供所需的知識和方法,真正轉(zhuǎn)變他們的認知,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2心理學理論指導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路徑
輔導員是否能夠做好本職工作直接關系到高校的發(fā)展以及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在揭示心理學理論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應用的重要價值的基礎上,提出高校輔導員應加強心理學理論學習、靈活運用心理學理論和心理咨詢方法開展學生工作,有效地提升輔導員工作的實際成效,具體如下:
2.1加強對心理學理論的學習,為學生工作開展提供理論指導
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學生工作時可用到的心理學理論有很多種,輔導員應根據(jù)工作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運用。一般而言,主要涉及:
第一,積極心理學理論。積極心理學強調(diào)通過注入積極力量來幫助和激勵他人獲得自信,進而積極地做事[2]。輔導員在學生工作中通過行為以及語言等多種方式向?qū)W生傳遞積極力量,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生活以及對未來就業(yè)、成長等的自信心。
第二,人本主義心理理論。人本主義理論要求增進來訪者和被來訪者之間的關系,建立相互信任的深厚感情。輔導員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通過支持和鼓勵他們,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自身的潛能,掌握自我調(diào)節(jié)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加強來訪者的自我認識,促使他們的潛能被激發(fā)出來。
第三,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強調(diào)了對學生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借助強化、系統(tǒng)脫敏、生物反饋和模仿等方法予以矯正[3]。這要求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領會運用這些方法,結(jié)合學生特征,制訂對應的學生管理和學生教育工作策略。
總之,輔導員通過運用這些方法能有效地提升工作質(zhì)量,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輔導員在具體工作中應結(jié)合學生實際,精準把握不同心理學理論的技巧與應用原則,選擇合適的方法開展學生工作,發(fā)揮心理學理論的作用,充分地展現(xiàn)出心理學理論在大學生工作,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價值。
2.2學會靈活地運用心理學理論,提升輔導員工作的實際效果
積極心理學、色彩心理學以及行為主義心理學等心理學理論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均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應當靈活地運用相關心理學理論開展工作,具體如下:
第一,靈活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開展輔導員工作。積極心理學被應用于各個方面,應用范圍較廣,它主要是充分挖掘人本身具有的積極潛力,促進人和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積極心理學被應用于學生心理健康領域,其主要是幫學生將潛在的和外顯的積極力量展現(xiàn)出來,提高學生的積極因素,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性格,促進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發(fā)展。輔導員在運用此方法時,要向?qū)W生展現(xiàn)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從而感染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應對,面對特殊學生時,要多鼓勵他們,讓他們看到自身的優(yōu)點,從而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4]。輔導員日常的工作比較繁雜,要不斷加強自我鼓勵,以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開展每一項工作,提高對工作的熱情,從而避免身心疲憊導致的消極應對工作的情況。
第二,注重運用人本心理學理論和方法,構(gòu)建學生與教師之間和諧、信任的關系。近年來,在部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些輔導員無法有效地控制自身的情緒,進而出現(xiàn)適得其反的效果,引發(fā)學生更大的情緒波動。輔導員是否能夠?qū)ψ陨砬榫w進行合理處理,并運用合適的方法開展工作,將直接影響學生工作質(zhì)量。對此,輔導員可以基于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開展各項學生工作。輔導員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與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用“情”感化他們,全心全意幫助他們,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用有色眼光看待他們。輔導員要建立起對學生的信任感,積極幫助他們充分認識自我,鼓勵他們將自身潛能激發(fā)出來,從而完成自我實現(xiàn),每個同學都積極向上,那么整個班級也會陽光起來,為學生發(fā)展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此外,輔導員應學會對自身情緒進行合理調(diào)節(jié),提高自身工作熱情,用積極的心態(tài)開展工作,不能將負面情緒傳遞給學生,這樣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從而給輔導員工作帶來更大的挑戰(zhàn)。
第三,靈活運用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方法,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干預。行為主義心理學方法主要是通過行為來幫助有心理問題者解決問題,根據(jù)他們的心理問題情況進行一些相應的矯正,改變他們的不正常行為,從而樹立良好的行為方式。行為主義心理學方法有系統(tǒng)脫敏法、強化法和模仿法等多種。輔導員在運用行為主義心理學方法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選擇運用與學生自身特點相匹配的方法,從而提高教育效果。輔導員在運用這些方法具體實踐時,要確保選擇的方法是正確的,特別是面對班級特殊學生時,要充分發(fā)揮榜樣的重要作用,不斷強化正向行為,從而引導學生向榜樣學習,使班級形成和諧的氛圍,促進每個學生不斷向前發(fā)展。
2.3注重應用有效的心理輔導方法,提升學生工作成效
為了進一步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輔導員要不斷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并將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中去。同時,在實踐過程中,還要不斷積累經(jīng)驗,提高心理教育能力。輔導員要充分發(fā)揮教育心理學知識的重要作用,尊重每一個學生,正確看待他們的個性,積極引導他們的正向行為,促進他們發(fā)揮自身潛能,不斷為理想目標而努力奮斗,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5]。
第一,構(gòu)建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彼此尊重的良好關系。尊重是教育心理學實踐運用的首要因素,即輔導員要充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一切。首先,尊重的內(nèi)涵有很多。一是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要正確看待他們的個性;二是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他們的本質(zhì)都是好的,都蘊含著巨大的潛能;三是要做好學生的領路人,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讓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瞬?。其次,要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了解他們的心理。輔導員要能看到別人的內(nèi)心,并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了解學生的情感,輔導員要將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充分表達出來,讓學生感受到。輔導員要給學生提供一個民主的環(huán)境,鼓勵他們積極發(fā)言,能看到他們?nèi)魏蔚倪M步,尊重他們的個性化發(fā)展,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相互溝通交流,使師生關系更和諧[6]。
第二,輔導員要善于傾聽,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和需求。傾聽在輔導員開展心理教育的過程中非常重要,良好的傾聽有助于輔導員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使他們愿意進一步和輔導員溝通交流。當有學生向輔導員進行心理咨詢時,輔導員要認真傾聽學生傾訴,多思考學生傾訴的內(nèi)容,少評價他們的問題,并鼓勵他們將所有的問題都說出來。同時,在了解學生問題后,要采取針對性措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是具有豐富情感的個體,當他們遇到問題不知如何解決時,會找輔導員訴說。這時如果輔導員能認真地聽他們將問題說出來,就能減輕學生的痛苦,再根據(jù)傾訴內(nèi)容對他們進行積極引導,就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第三,學會運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形成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心理暗示一般指通過對個體輸入一些不明顯的暗示信息,使他們內(nèi)心受到這些信息的影響,從而根據(jù)心理暗示做出相應行為。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性格特點,但心理暗示對所有學生都是有效果的。輔導員根據(jù)想要學生轉(zhuǎn)變的方向?qū)λ麄冞M行言語或表情暗示,積極引導學生消除不良情緒,以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不斷向前發(fā)展。心理暗示法對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更有作用。
第四,學會運用共情的方法開展工作。同理是指將心比心,了解對方的心理想法,即通過對方的語言和行為,運用自身知識和技巧達到和對方“共情”的目的,進而和對方進行良好互動,促進心理輔導工作的有效開展。這就要求輔導員要采用多種方式走進學生心里,了解學生所想、所感,得到學生的信賴,從而讓學生知道輔導員尊重和關愛他們每一個人;鼓勵學生挖掘自身優(yōu)點,樹立起足夠的自信心。學生自身是有著無限潛能的,只要不斷鼓勵和支持他們,就能促進他們將潛能發(fā)揮出來。
3結(jié)語
大學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大學生在校園學習和生活以及面對未來就業(yè)時不可避免會遇到無助與迷茫,這需要輔導員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在學生工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積極接觸并學習心理健康相關理論和方法,不斷提升自身的心理教育能力,并將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合理地運用到學生教育與管理的實際工作中,更加高效、有效地開展各項學生工作,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房菁.“共情”與積極心理學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運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1):99-101.
[2]王聰.共情與積極心理學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22,21(7):247-248.
[3]王高潔,張旭.心理輔導方法與技術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21):41-42.
[4]李伊明.高校輔導員工作與心理輔導的融合運用研究[J].文教資料,2022(4):192-195.
[5]韓峰.教育心理學在學校心理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4,32(2):4-5.
[6]陳新星.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