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對有關“整本書閱讀”方面的內容進行了重點闡述。如何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安排、有方法、有評價地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是目前語文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語文教師在低年段要具有培養(yǎng)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意識,通過對統(tǒng)編教材增設的“快樂讀書吧”學習內容研究,搭建出低年段整本書閱讀推薦課的教學模式,使教師更加明確整本書閱讀推薦課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課堂如何評價。在高質量讀書推薦課引導下,學生能掌握閱讀方法,依托教材提供推薦書目拓展學生閱讀優(yōu)質好書。
關鍵詞:小學語文;雙減政策;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實踐研究;教———學———評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曾說:“閱讀是對‘困難學生進行智力教育的重要手段。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習,不是無休止的‘鞭策,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p>
2021年,道里區(qū)鄭芳語文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經過近兩年的課堂實踐探究,對于低年段整本書閱讀推薦課的教學模式有了初步的框架:低年段閱讀課中一年級主要是“和大人一起讀”的童謠和兒歌;二年級閱讀童話和兒童故事。對于這些充滿童真童趣的故事,在推薦課上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每節(jié)課前的導入形式,教師要力求新穎、趣味性強,能一下激起低年段學生的好奇心。可以是一個精彩的片段、一個有趣的故事開頭、一個充滿懸念的問題……比如在講授《小鯉魚跳龍門》時,就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這節(jié)課我們來講童話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小鯉魚,看,它們來了?!边@時教師適時通過動畫輔助,視覺和聽覺的盛宴能極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教師出示不帶書名的封面?!巴瑢W們,你能給這個故事起個名字嗎?”這樣的課堂導入符合低年段學生好奇、好問、好想象的特點,成功吸引了學生對這本書的關注。
二年級上冊中,整本書閱讀教給學生的方法就是會看封面。教師可引導學生從精美的圖書封面上獲得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書名、作者、出版社。每本書的封面圖案都蘊含著故事的主人公等重要的內容,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借助封面圖案大膽猜測故事可能會講些什么,也可以借助書名的特點、封面的不同設置懸念,吊足學生閱讀的胃口。只要學生閱讀的欲望被激發(fā)出來,深入閱讀就順理成章。書勒是封面背面的那半頁內容,這里一般都是作者的簡介、主要成就等內容。讀完后可讓學生說說對作者哪一方面的內容最感興趣。如教學《“歪腦袋”木頭樁》一課,工作室的柴懿老師是這樣介紹的:“作者嚴文井,中國兒童文學泰斗。他的童話故事生動、構思巧妙,充滿濃厚的哲理與飛揚的想象力,被譽為‘一種獻給兒童的特殊的詩體??戳诉@段對作者高度評價的句子,你是否迫不及待地想拿起書來讀讀呢?”通過對作者的評價介紹,學生明白要讀的故事是多么的優(yōu)秀精彩,達到促使學生主動閱讀的效果。同時在對封面的認識了解中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愛護書籍的教育。
二年級下冊中,整本書的閱讀重點是要引導學生會看目錄,明確目錄和頁碼之間的關系。教學時可以采取游戲“看誰找得快”的方式指導學生快速找到自己喜歡的篇章故事所在的頁碼。
如何通過目錄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呢?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師讀目錄學生聽:對于低年段的學生,教師可以讀目錄讓學生聽,學生邊聽邊思考,想一想對哪個故事最感興趣。
2.瀏覽目錄選擇讀:指導學生翻閱目錄,讓他們了解書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寫了哪些內容。指導學生快速瀏覽目錄,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進行閱讀,激發(fā)學生持續(xù)閱讀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意識到目錄可以讓我們快速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有點像字典中的索引,方便快捷。
3.預測目錄猜故事:出示目錄,讓學生根據(jù)標題猜測和提問,引導他們關注目錄的小標題,找出藏在目錄里的主要任務和關鍵事件。
教學二年級下冊內容時,可以以“目錄”為線,引導學生去閱讀。工作室的孫紅艷老師在講授二年級下冊《一起長大的玩具》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目錄分為三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是一個主題。通過第一組目錄:“你會玩嗎”孫老師采取講故事《抽陀螺》,學生邊聽邊“玩”。二年級的學生怎能抗拒得了這樣玩著讀書呢?接著獎勵學生讀《快樂雞毛》,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學生也是意猶未盡。讀第二組目錄:“真有意思”,則是問學生:這組哪個題目最有意思?在學生充分發(fā)表想法之后,獎勵學生拿出研學單,自讀故事,勾畫最有意思的地方。讀第三組目錄“美妙的想象”,則讓學生猜猜哪個故事最美妙。師生共讀《曼曼釣魚》片段,說說哪些地方最美妙,曼曼滑進湖里之后,發(fā)生了什么事。
通過孫老師的課堂教學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低年級推薦課的教學方式要多樣、靈活,切不要千篇一律,多在目錄上精心設計會為你的課堂教學帶來很多的“驚喜”。
整本書的閱讀推薦課,不能整節(jié)課都是教師在侃侃而談,應該留給學生充分讀文的時間。如何讀,怎么讀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教師可以讓學生打開書之后,提醒他們先瀏覽插圖,觀察插圖上畫了什么,哪些人物在做什么。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圖片,結合自己的猜測,先把故事講一講。讀完故事后,再看看和自己的猜測是不是一樣。低年段的學生,教師可以講一個完整的故事,還可以只把故事的開頭部分講出來,在關鍵地方停下來,給他們想象的空間。也可以將故事的結尾告訴大家,讓學生想想怎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激發(fā)學生一探究竟的閱讀欲望。
整本書的閱讀推薦,教師要善于圍繞書中精彩段落引導學生品讀。比如教學《一只想飛的貓》時,可以選取體現(xiàn)貓個性最為鮮明的片段進行品讀:貓的狂妄自大、愛吹牛、懶惰等特點。教師引導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精彩片段,初步感知作品語言。然后看細節(jié)描寫,分角色朗讀,進行人物對話,體會人物情感,體會細節(jié)描寫的魅力。這樣從精彩部分入手到閱讀全書,可以激發(fā)學生持續(xù)的閱讀興趣。
一節(jié)課的時間畢竟有限,面對整本書閱讀,如何能讓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材料的取舍尤為重要。教學《神筆馬良》時,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同時,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人物對話的精彩。再通過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表達出馬良面對窮苦的百姓和貪官等的不同情感,愛憎分明。對于這類學生耳熟能詳?shù)墓适?,還可以采取給動畫片配音的形式。今年暑假筆者布置班級學生在假期完成4本課外書的閱讀,在呈現(xiàn)自己閱讀成果時,班級的小軒錄制了《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中的“新鄰居”的動畫片配音,并在新學期第一節(jié)網課中展評,這個作品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贊揚。整本書閱讀,因為時間有限,學生不可能做到字字入目,句句精讀。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或有一定意義價值的篇章,深入精讀,設身處地地和書中人物對話,和書中人物同喜同悲,在體驗式閱讀中汲取書中精華,是不錯的閱讀方法。平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晨誦時間,朗讀整本書中的精彩語段;利用午讀時間,自由默讀、瀏覽整本書;利用睡前時間,鼓勵整本書的親子共讀。
在整本書閱讀的課堂實踐中,學生感受到了讀書帶來的快樂。但是也經常有家長跟我講,孩子平時書沒少看,看得還挺快,但是怎么感覺沒記住什么、閱讀理解能力也沒什么提高呢?這是因為學生缺少閱讀的有效指導,只追求速度,不注重積累與運用。我們經常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通過讀讀、畫畫、抄抄、寫寫,教師指導學生制作富有個人特色的摘錄卡片,為閱讀留下回味的痕跡,這才是有效的。因此每個假期我都讓學生將自己讀書后的成果通過讀書卡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書名、作者、好詞佳句、讀書感悟一一呈現(xiàn)出來,再加上學生自己精心的繪制,每一份讀書卡都是他們學習思考后的收獲。長期堅持,學生閱讀能力怎能不提高呢?
低年段的學生因為年齡的關系,有效學習的時間比較短暫,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過程性評價。課堂上閱讀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我會送給他們一張自己設計的書簽,上面有讀書的寄語。每次學生用到這樣的書簽在家堅持閱讀就仿佛有老師在激勵陪伴一般。一年級教師要鼓勵家長發(fā)揮好“伴讀”的作用,通過親子共讀增進親情,增長知識,一舉兩得。為了激勵班級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致,我還在班級設立了讀書之星的評選,根據(jù)不同學生讀書的情況設立了:朗讀星、思考星、積累星、交流星、推薦星,集齊五色星即可晉級班級“讀書小學士”;在“讀書小學士”基礎上又集齊五色星可晉級為“讀書小碩士”;在“讀書小碩士”基礎上再集齊五色星可晉級為“讀書小博士”。
對于低年段整本書閱讀推薦課的教學模式,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希望我們的研究能給一線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啟示,從而真正推動學生從小愛閱讀、正確掌握閱讀方法。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