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明珠
每冊《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中有兩個復習單元,主要的復習內容為學生在教材中學習到的單元重點語法句型和單詞等,復習課教師平常使用降格課時進行教學。
單元復習內容分為四個板塊,有看圖編號、完成句子、對話、短文,還有語言交流等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先前學過的英語知識,提高學生的詞匯運用和交流能力。第一個板塊是看圖讀句編序號,通過自主檢測,來對之前學習的重點詞匯語法是否掌握進行檢查,并對其進行復習鞏固。第二個板塊是通過回答問題來完成相應的句型,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運用能力。第三個板塊是教師創(chuàng)建一些教學情景,讓學生進行對話和重點句型的復習,學生要根據(jù)特定的情景進行對話,以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第四個板塊是學生根據(jù)圖片的內容進行對話,將所學知識應用于交流對話中,創(chuàng)造一個口語訓練的機會。單元復習與教材中的教學單元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復習中的每個板塊都能在教學板塊中找到相應的教學內容。因此,教師在復習中需要對不同的復習板塊進行有機結合,在鞏固學生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提升,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
教師在復習課中可以使用新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眼前一亮,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復習的效率[1]。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真實的例子讓學生感受學習,比如開展“慈善義賣派對”的主題活動,先向學生展示云南地震的圖片,接著根據(jù)復習的內容,將知識有機進行穿插,不僅復習了先前的知識,還幫助學生拓展了學習的視野。在4B Unit5 的第一個復習板塊中,主要是通過介詞短語來描述人物的外貌和著裝。因此,教師在“慈善義賣派對”的主題下,通過PPT 向學生展示人物Dudu,在此教師并未先向學生展示Dudu 的具體樣子,而是通過播放音頻的方式先聞其聲:“Hello,My name is Dudu.Come and play with me.”來引導學生進行接下來的學習。
首先,學生通過使用本單元的知識對人物Dudu 進行描述,并將Dudu 的具體形象展示出來,接著教師向學生提供描述語言的句型:He is a boy with…/He is a boy in…其次,教師將Dudu 放置在一個情境中:Dudu 遇到了很多的明星,讓學生運用句型“Who’s t h e… w i t h/i n… ?”“H e’s/She’s…”對所遇到的明星進行描述。然后,教師接著創(chuàng)設新的情景:Dudu 在街上遇到了Ann。本節(jié)復習課的重難點在于介詞短語的運用。倘若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地將教材內容根據(jù)順序進行教學,單純對教材中的句子進行訓練和吟誦小詩,學生無法從教學中收獲到更多知識。因此,進行新的教學內容的展示,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重難點,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學習中解決知識難點。在復習課中,教師需要將語言知識的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情景教學,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來呈現(xiàn)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
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差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想要獲取更多信息的欲望中保持對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動力,逐漸在思考的過程中鍛煉英語的思維,總結知識,并能熟練掌握,達到學習目的。復習課中使用信息差讓學生提高對知識的了解,通過知識差,師生間的交流才能突破層層阻礙,達到教學目的。因此,教師通過這一優(yōu)勢,可讓學生在復習課上煥發(fā)學習熱情,獲得學習效果[2]。
例如:在5B Unit5 的第二、第三板塊中,需要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因此,教師先向學生展示一張PPT,里面有關于教師的真假信息,讓學生進行辨別,并在師生的交流中來判斷真實的信息。學生對教師的理解可以作為一種信息差,在此,教師可以將自己的信息作為教學內容,讓學生產生對老師了解的興趣,并將信息與教材中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進行語言方面的練習。接著,教師通過集中復習的方式將本節(jié)課所學的單詞進行復習,如cold、earache、headache、backache、toothache、stomachache、cough、fever等;然后,運用句型:“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和“I’m ill.I’ve got…”進行單詞的復習提升。在第二、三板塊復習結束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寫作,這樣,就能鞏固運用好相關詞匯。授課教師整合教材,完成了課本第二、三板塊的復習內容,最后設計寫作活動。在寫作中,學生需要使用復習課中的語言來進行信息描述。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差來聽取學生的描述,并思考信息的真實性,進而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只有氛圍活躍的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思維迸發(fā),積極與教師進行教學互動,學習英語知識。教師在復習課中制造信息差,可讓學生在有意義的思考和課堂參與中學習知識。
在小學英語復習階段,由于復習內容過多且雜亂無章,學生很難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英語知識點,讓學生系統(tǒng)掌握知識。思維導圖需要繪圖員使用大量的顏色、圖片、符號、連接線等元素,這就需要更活躍的想象力和充分的創(chuàng)造力,有利于學生理清思維邏輯。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
例如,在對“一般將來時態(tài)”的語法知識進行復習時,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以“be going to/will”制定周末計劃,促使學生能夠對一般將來時這個時態(tài)進行復習與應用。例如,在復習課時,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并通過語言進行導入:“Hello,Boys and girls,Weekend is coming,So let’s talk about our weekend.”
然后,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思考周末可以做些什么,并以weekend 為主題繪制思維導圖,從when/where/how/who/where 考慮,描述周末計劃時運用“I’m going to…”句型。當學生完成思維導圖的制作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展示,并根據(jù)自己所制作的思維導圖說出周末的安排計劃。教師大致瀏覽完所有學生的思維導圖后,可以拿學生的思維導圖進行評比,看看誰的思維導圖更加的全面,更加的系統(tǒng),讓學生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彼此進行查漏補缺,完善自身的思維導圖。教師應當明確系統(tǒng)化的思維導圖,甚至可以清晰有序地覆蓋原版教材的知識內容,這對復習英語知識非常有效和方便。同時,思維導圖在有效構建學生的知識網(wǎng)絡、向學生展示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方面具有突出優(yōu)勢,對鞏固記憶和復習知識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復習的興趣,提高學生信息發(fā)掘和整合的能力,教師就可以在課堂的復習教學中,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推動復習課程。首先,按照學生的水平和層次,合理分成若干個小組,讓每個小組都有能力去總結本章節(jié)的知識以及內容。接著,鼓勵學生小組將本組所總結出來的英語知識,通過整合的方法,以項目化的成果進行展示。而教師通過評價學生復習的情況,來觀測學生復習的質量,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
例如,在復習《Let’s make a fruit salad》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我們知道本章節(jié)涵蓋了很多的語法知識,如果這些內容只靠教師帶領學生復習,很難起到應有的作用。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去找到課文當中的一些重點句式,并探究其中的語法知識。例如說:“讓我們吃塊蛋糕吧! Let’s eat a cake.這里eat 用的就是原形;讓我們看看這只熊貓吧!Let’s look at this panda! 這里的look 用的也是原形?!睆倪@里面,學生可以合作總結出 Let’s 后面要加動詞原形。Let sb.do sth.讓某人去做某事。做要用動詞原形。除了這一部分知識之外,本章節(jié)對于冠詞的講解,也是學生應當重點理解的內容。學生在探究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文章里“I have a pineapple.我有一個菠蘿。I have an apple.我有一個蘋果?!钡谋磉_中,首字母為元音字母,前面要加冠詞an。生活中,an orange 一個橘子,an ice cream 一個冰激凌,這些都需要加冠詞an。其余的輔音字母,只需要加a。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知識點,需要學生合作掌握,就是如何將一般陳述句改為一般疑問句。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總結的方法,制作成一個項目,學生經過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就以最簡單的句子I have some bananas.為例,將其改成一般疑問句之后,就會變成 Do you have any bananas?根據(jù)這樣一個轉換原則,第1 步需要找到句子中表示動作的詞,第2 步就需要將文章中表示有的動詞改為疑問方法,要在主語前面加助動詞do。然后讓學生將整個步驟以項目化的方法,通過小組合作進行總結,教師去觀察學生完成的情況,進而評判學生當前復習的狀態(tài),給予學生更加明確的復習指導。
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復習的效果,可讓學生及時復習已經學習過的內容,此時,教師就應當將復習投放到學生的課下生活中。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復習離不開多次頻繁的記憶和應用。而要想做到這些,就需要教師善用微課——利用網(wǎng)絡學習云空間去幫助學生完成相應的復習內容。在微課當中可用情境啟發(fā)或者是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回顧以往所學習過的知識點進行應用,真正讓復習走入學生生活,增強學生復習效果。
例如,在復習《At weekends》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要按照一定的邏輯和層次去給學生設計微課,讓學生有條理地去回顧和掌握本章節(jié)的知識。首先從最基礎的內容出發(fā),在微課視頻中給學生引入部分單詞知識“visit /拜訪、參觀grandparent/祖父母often/經常chat/聊天Internet/網(wǎng)絡always/總是 sometimes/有時”。針對其中一些重點的單詞,還要輔助一兩個句子來給學生講解應用。例如說“I often visit my grandmother”。在通過微課復習完基礎的單詞內容后,教師要繼續(xù)深入推進到短語部分“at weekends 在周末 visit my grandparents看望我的祖父母 play with 和…玩have dinner 吃晚飯chat with 和…聊天 on the Internet 在網(wǎng)上”。同樣的,針對短語部分,教師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短文來將其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在微課中閱讀,并嘗試理解?!癆t the weekend,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and had dinner there。I played with them for a long time and agreed to chat often in the future.”在講解完相應的單詞和短語之后,教師還要將課文當中的一些重要句子給學生展示出來。利用循序漸進的微課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知道知識點的逐步遞增性。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在微課中整合知識,提高自身的復習質量。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單元復習時,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對知識的了解程度,來制定正確的復習計劃,可將教材內容有序地進行教學,逐步引導學生在具有情景、有信息差、有思維碰撞、有拓展的學習中,實現(xiàn)語言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