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紅艷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數學教育的需求已不僅僅滿足于獲取知識,而更多的是關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情感交往”能力的提高。實踐“情感交往”型教學,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幫助學生用數學的方法去思考、解決問題,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情感交往”型教學 ?小學數學課堂 ?實踐研究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基礎教育從“知識本位”的教育逐漸過渡到“核心素養(yǎng)”時代,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問題逐漸引起教育研究者和一線教師的重視。新課程標準改革作為近年來基礎教育界的重大改革得到了教育界和社會各界的重大關注,課堂上教學模式的更改也勢在必行。
一、新課改下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新型教學相結合
(一)小學數學的核心素養(yǎng)內涵與特性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以學科知識與技能為基本,融合了感情、心態(tài)或價值觀念而產生的全面性的、本質的質量或能力,在處理繁雜問題的過程中更能反映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水準。核心素養(yǎng)是基于知識卻又高于知識的存在,不再是單單學習知識,而是所學知識的運用,讓學生通過實踐,提升綜合能力。2022版新課標小學數學包括11個核心素養(yǎng),分別為數感、量感、符號意識、運算意識、 幾何意識、空間意識、 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這是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必備的數學知識和能力,是數學學科核心價值的體現,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1]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數學教師的重點目標。
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有明顯的實踐性和發(fā)展性。實踐性是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或者將自己的想法轉變?yōu)閷嶋H,拓展思維。發(fā)展性是指學生對問題的發(fā)現、提出、探究及解決,甚至對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思考,舉一反三的能力。這一特性體現出學生的細心和耐心,學生從問題中找出隱含條件,通過思考并解決問題。故實踐性和發(fā)展性是相輔相成的,教師要同時關注這兩大特性,促進學生數學學科的全面發(fā)展。
(二)“情感交往”型教學促發(fā)展
“情感交往”型課堂是一種融合情感教育,課程育人、情感德育和教師情感素質提升為一體的教學課堂。[2]該模式下教師不再單單傳授知識,而是將情感融于知識,將知識融于現實,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不僅融合了情感交流和人際交往,同時學生可以親自動手實踐,思考鉆研,與數學核心素養(yǎng)相呼應,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情感交往”型教學不僅關注學生的情感,也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它強調獲得學業(yè)的方式和過程,每個人在課堂中既能體會到集體智慧的魅力,也能感受到競爭的壓力,讓個體認知和情感都得到關注、尊重和激勵。
二、“情感交往”型教學方式的重大意義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中的每一個元素,如教師、學生、課本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他們彼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不同程度的聯系將會呈現出不一樣的課堂氛圍。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最需要的是關心、愛護,應當在此基礎上建立知識的橋梁,讓學生們在玩中求識。在他們眼中,教師是最好的朋友,書本是最好的玩具,教學框架是最好的游戲規(guī)則,而知識便是游戲中最豐厚的獎勵。教師應用不同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迷戀“游戲”,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
(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英國教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人最初的心靈像一塊沒有任何記號和任何觀念的白板,一切觀念和記號都來自于后天的經驗?!倍鴮τ谛W生來說,正值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刻不容緩。學習是一個個性化行為,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是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前提和基礎。“情感交往”型課堂中,不應只有純粹的師生情,親情、友情等情感也應融于課堂情景,甚至上升到國家情懷。樹立價值觀并不具有絕對性,根據學生的差異性,他們對價值觀的判斷和選擇也不盡相同,教師不應將價值觀強加于學生,尊重他們的判斷與選擇,教師能夠針對每位學生顯性或隱性的情感與價值需求,在恰當的教育契機予以積極回應,引導并幫助學生改善與提高。[3]
(三)促進情感交流互動
認知能產生情感,情感也能產生認知,二者可以產生良性循環(huán)。良好的師生關系應是思想上的溝通、情感上的交流以及人格的碰撞。課堂上教師不應進行獨白式教學,增強與學生的溝通,無疑是正確的教學方式,活躍的學習環(huán)境更利于學生情感的表達。同時,課堂上不僅僅只有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更為重要。學生在討論中學習,在交流中互補。把傳遞知識視為溝通與交流,真實的知識掌握水平就會呈現出來。課堂教學將會變得更有意義和價值,不再是單向的教或學的過程。[4]
三、“情感交往”型教學方式的實施策略
(一)在實踐中調動積極性
小學生比較好動、好奇心較強,教師可利用這一特性,將數學課堂變成“游戲”場地,讓學生玩得盡興,學得高效。比如“租車”問題,分別以大客車和小客車的載客數為基準組成不同的方案,使學生按照不同方案分為大大小小的組別,討論出最佳結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如此,還可將實物來代替數字進行知識講授,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熱情。同時,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差異性,以此來設定不同的實踐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參與實踐的機會,才能真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潛能。
(二)在趣味中樹立情感價值
課堂之上不僅只有知識傳遞,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品德的教育。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遠遠高過單純講解理論知識。首先,利用生活中的現象,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例如:在講角的度量時,在課件上展示不同角度的滑梯,依次為高、中、低,問學生們想滑哪個滑梯,為什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激活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課伊始,趣已生,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其次,利用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小學生對故事有極大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知識滲透到教學中,通過故事情節(jié)來活躍課堂氛圍。例如:在講體積與容積時,可以巧妙地利用烏鴉喝水進行一個導入,烏鴉是如何喝到水的,把石頭放入水中,水面為什么會上升,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與討論,進而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仔細觀察、敏銳捕捉學生思想生發(fā)的契機,并通過提問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這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教學進行新的組織。[5]教師和學生應以平等的身份相處,通過和學生之間眼神、語言、肢體等交流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學生的心理、動機?!扒楦薪涣鳌毙徒虒W方式更要求教師在課堂發(fā)現學習困難的學生,并且對他們的疑問進行解答。課下與學生以朋友相處,從和他們的交流中了解自己教學方式的不足之處,反思分析自己的欠缺之處,同時為他們解決困難。同時教師應創(chuàng)造更多討論的機會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提升交往能力,增強班級凝聚力。同時教師要以積極興奮的心態(tài)去傳授知識,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活躍課堂氛圍。
四、結語
“情感交往”型教學方式是以“情”貫穿整個教學計劃,教師以情授課,以情育人,以情自省,學生以情呼應,將真情實感融于課堂。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改善教學方式,培養(yǎng)數學意識,是“情感交往”型教學的重要目的。
參考文獻:
[1]張鳳麗.小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22,8(14):75-78.
[2]史俊華.以“情感-交往”型課堂涵養(yǎng)家國情懷[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17):18-20.
[3]史俊華.以“情感-交往”型課堂涵養(yǎng)家國情懷[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17):18-20.
[4]杜忠賢.論情感—交往型的課堂教學[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9(27):192-193.
[5]杜忠賢.論情感—交往型的課堂教學[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9(27):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