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吉日木吐 孫金玲
摘? 要? 實踐教育在高等院校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明確提出,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1]。因此,高校應該形成科學完善的實踐育人體制,提升高校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性,積極引導青年學子深入接觸并參與社會實踐,了解社會變化、時代發(fā)展、國家進步,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培養(yǎng)青年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 大學生;社會實踐;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3)01-0131-03
0? 引言
大學生作為高校培養(yǎng)的綜合性人才,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可靠建設者和合格接班人。因此,高校在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中,注重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養(yǎng)的同時,還應重視對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2]。而社會實踐則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徑之一。因此,全面剖析高校社會實踐的意義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加強和完善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管理體系,充分挖掘社會實踐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高校育人環(huán)節(jié)所面臨的重要問題,直接影響學生的成才成長,更關系著祖國和民族未來的發(fā)展。
1? 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
高校社會實踐活動與傳統(tǒng)模式的理論教學相比較,具備生動有趣、形象直觀的優(yōu)點,可以全面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實現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高校應統(tǒng)籌各方面資源,為學生搭建廣闊的社會實踐平臺,以充分實現社會實踐活動的育人功能。具體來看,高校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1? 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當今的大學生大多數具備一定的愛國主義情懷,能時刻關心關注國家時事,并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但也有少部分的大學生沒有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國的國情、社情,沒有親自到基層實踐體會,僅僅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上的一些負能量的“吐槽”“閑言閑語”,便盲目地對其社會現象進行總結、評價,更有甚者推崇其他國家的制度、政策等。因此,高校積極組織學生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來深入了解國情、社情是非常必要的。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平臺,深入基層、走進群眾,親身感悟和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過程,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引導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他們深刻思考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的真正內涵,自覺樹立立志報國的遠大志向。
1.2? 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當前,高校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途徑是思政課教學。思政課給學生的直觀感受就是乏味枯燥,導致其很難引起大學生的關注和重視。面對思政課的這類“痛點”,社會實踐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幫助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其走出校園、深入社會,深入群眾,真切地體會人民群眾通過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的美好生活以及國家蒸蒸日上的發(fā)展變化。這樣的形式有效解決了思政課缺乏生動性的問題,同時學生也可通過社會實踐將思政課堂中學到的理論與社會發(fā)展、人民生活結合,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思政課的內容。與此同時,學生也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真實、直觀地體會今天美好的生活是人民群眾親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大學生可以主動思考、主動探索,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追求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1.3? 形成積極健康的精神狀態(tài)
大學生擁有一個好的精神狀態(tài),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才能夠成為朝氣蓬勃、奮進向上的新時代有志青年。當前,高校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積極向上、陽光健康的,但有少部分學生出現了不求上進、積極“躺平”的苗頭。他們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大部分時間都宅在宿舍,追劇、打游戲、刷抖音或者出去吃喝玩樂,對個人的學業(yè)和未來沒有任何規(guī)劃和想法,成為“邊緣群體”;而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擺脫對網絡的依賴,走出宿舍、打開心門,積極與外面世界進行互動和交流,有效改善學生迷茫、困惑以及沒有目標的問題。與此同時,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和了解目前國家的發(fā)展戰(zhàn)略,社會的轉型與變革以及勞動力市場需求人才的標準等,引導學生自覺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優(yōu)勢特長、所學專業(yè)來規(guī)劃個人的職業(yè)生涯,明確個人的奮斗目標,強化自身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從而變成一個踏實認真、勤奮好學、青春洋溢的新時代大學生。
1.4? 增強法治紀律觀念
當前,高校進行法治紀律觀念教育主要通過校規(guī)校紀、法制宣傳主題講座以及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理論教學等途徑實現。而在理論宣講以外,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也可以較好地加強學生法治紀律觀念。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一般以團隊形式開展,且需要走出校園,踏入社會進行相關的調研和實踐。因此,在整個活動開展期間,需要參加活動的每一個學生都要遵紀守法且要服從團隊的統(tǒng)一管理,絕不可以搞個人主義,肆意妄為。只有這樣,社會實踐活動才能順利開展,才可以安全有序地進行。通過這樣的過程,可以使學生有效加強個人的團隊意識、紀律觀念和法治意識,可以全面強化大學生的法治紀律觀念。
2? 強化社會實踐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路徑
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已日趨顯現,這也要求高校學生管理者,要積極探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機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社會實踐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認真梳理社會實踐活動中發(fā)現的問題,積極探索有效的解決辦法,使社會實踐活動成為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有效的實踐載體和平臺。
2.1? 健全社會實踐活動考評機制
社會實踐活動目前已是學生深入基層,了解國情、社情的重要渠道。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效果如何,在學生全面發(fā)展過程中起到多大的作用,如何使社會實踐活動發(fā)揮其最大的價值?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系統(tǒng)的考評機制。通過考評機制,對社會實踐活動的全部過程進行科學的考評,既對社會實踐活動前期調研是否充分、方案設計是否科學、活動實施階段是否安全、活動內容是否符合主題、活動結束后的經驗總結是否深入透徹等等,逐一進行評價。之后,根據評價的結論來分析社會實踐活動參與者能否通過社會實踐來實現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思想政治素養(yǎng)、完善個人知識體系的功能,形成全面的社會實踐活動評價報告,并對育人效果突出的團隊、個人進行表彰獎勵,組織優(yōu)秀的團隊、個人在全校范圍內進行榜樣宣講,以此來激發(fā)更多群體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形成熱衷參加、主動參加、次次參加的良好氛圍。
而在社會實踐活動是否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的考核,可以根據活動指導教師及社會實踐服務點對參與學生實際表現的反饋、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前后的思想變化以及學生撰寫的活動感悟、總結的深度等方面進行全方面的考評??偠灾?,高校要認識到實踐考評機制在整個社會實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建立科學的體系,對組織單位、參與者以及社會實踐服務點進行全面的考評,以更好地發(fā)揮社會實踐活動在高校育人過程中的作用,強化社會實踐活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2.2? 圍繞時代主題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行動積極,對新鮮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在策劃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時,要與當今時代的主題緊密相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對時代主題和發(fā)展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定位,另一方面也符合學生的興趣和思維。
從當今的時代主題來思考,一是可以圍繞“百年黨史”的主題策劃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比如組織學生探訪革命根據地,尋找革命老前輩,通過實地走訪和前輩的講述,深刻感受開天辟地的救國大業(yè)、改天換地的興國大業(yè)、翻天覆地的富國大業(yè)以及正在奮力實現的強國大業(yè)所展現出來的中國精神[4]。與此同時,也可組建大學生“黨史”宣講團,深入社區(qū)、街道、鄉(xiāng)村進行百年黨史的宣講,將中國共產黨從播下革命火種到領航復興偉業(yè)的寶貴經驗和精神財富傳播到基層每一個角落。
二是可以結合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服務基層,奉獻社會[5]。首先,可以組織學生深入鄉(xiāng)村,積極開展走訪調研活動,了解基層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親身感受鄉(xiāng)村人民的生活變化,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投身基層建設,奉獻青春智慧的崇高理想。與此同時,學生也可在社會實踐期間跟隨當地群眾一起走進田間地頭,幫助當地群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火熱的勞動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培養(yǎng)艱苦樸素、任勞任怨的品質。其次,可以發(fā)揮大學生自身的優(yōu)勢,積極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將國家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宣講,在基層開展文化、科技、衛(wèi)生下鄉(xiāng)活動,幫助農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總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需要緊跟時代步伐,體現時代主題,才可與時俱進,最大程度發(fā)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3? 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實踐觀
高校大學生只有樹立科學的社會實踐觀念,才可以以正確的心態(tài)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進而在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提高個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6]。如果大學生能夠認識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全面增強個人的思想品德和綜合素質,幫助他們構建明確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他們自然會主動投身實踐,貢獻社會。因此,高校要大力宣傳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性,積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實踐觀。
高校應積極引導學生改變自身的陳舊觀念,不是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才能掌握知識,社會實踐活動也是學習知識的有效途徑,要以正確的態(tài)度來看待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引導學生,不該將社會實踐活動看作完成一項任務,當作加學分、爭榮譽的平臺,更不能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弄虛作假,敷衍了事。為了使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思想認識上的偏差,高校應通過日常的思想教育,告訴學生除了學好科學理論知識,還要提高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而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反而更加重要[3]。因為,大學生最終都會離開校園,步入社會,而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鞏固知識、了解社會,從而具備適應社會的能力,轉變角色,踏入社會。
高校應該大力倡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加大對社會實踐活動重要性的教育,使學生真正樹立科學的實踐觀,讓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的觀念在學生心中扎根,進而產生主觀認同、認真參加的共識。
2.4? 提高社會對大學生社會實踐重要性的認識
人才培養(yǎng)不僅是學校的義務,也是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責任和義務。如果社會單位不重視、不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各類教育,那么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也會大大下滑,而這將會是社會的損失,也是國家的損失。社會實踐活動對接單位大多會覺得接納毫無社會經驗的大學生在自己的場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需要幫助組織協(xié)調、保障安全、張羅基本的生活問題等,覺得費時耗力,不樂意接受學生群體來本單位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很多單位在選用人才時,又想遇到一些誠實守信、踏實肯干、責任心強、溝通能力好、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較突出的畢業(yè)生,甚至希望招聘的人才具備一定的社會實踐經歷或工作經驗。如果作為實踐服務單位本身都不支持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何可以將大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呢?難道就單單依靠學校的理論教學以及在校園內的一些課外文化活動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整個社會,尤其是可以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社會實踐活動平臺的單位,要全面提升對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認識,要充分了解在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實踐育人所起到的不可忽略的作用,樹立正確的實踐育人理念,進而真正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把為高校大學生提供廣闊的社會實踐平臺和機遇作為本單位義不容辭且光榮的社會責任,并認真安排落實,從而為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營造積極友好的社會氛圍。
總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變遷,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也出現了許多新的需求、新的變化。因此,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遵循“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理念。高校要依據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個性需求,創(chuàng)新實踐內容、改善實踐方法、優(yōu)化實踐路徑,讓大學生社會實踐發(fā)揮更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以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充分挖掘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3? 參考文獻
[1] 李維軍,楊麗.習近平關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論述的三重邏輯析論[J].現代教育管理,2020(5):7-14.
[2] 汪功平,吳學兵.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時代價值、核心內涵與實踐路徑[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20-25.
[3] 文大稷,陶鵬飛.新時代大學生艱苦奮斗精神培育探微[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3):52-54.
[4] 張旭.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創(chuàng)新探討[J].山西青年,2020(1):106-107.
[5] 章麗娜.大學生社會實踐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分析[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05-209.
[6] 馬淑琴,高杰.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本質、基點與路徑:基于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分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0(11):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