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
“七選五”閱讀題著眼于對語篇整體內(nèi)容、結構以及上下文邏輯意義的理解與掌握。此類考題著重考查學生對語篇結構、邏輯關系、詞匯銜接等方面的綜合分析能力,要求學生不僅明確詞匯之間的銜接關系,還要從整體視角理清上下文存在的各種銜接關系,主要包括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存在的邏輯關系。與傳統(tǒng)閱讀的“四選一”閱讀題相比,“七選五”閱讀題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即在對語篇整體意義理解的基礎上,對詞、句、段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梳理,從而把握語篇內(nèi)容的連貫性,以輔助確定最佳選項。下面將以2022年全國甲卷“七選五”閱讀題為例,分別從結構、邏輯、詞匯等三個方面,解析如何利用銜接關系破解“七選五”閱讀題,旨在豐富學生的解題技巧,提升解題能力。
一、結構銜接
閱讀語篇體裁不同,則行文結構亦不同,通?!捌哌x五”閱讀題的閱讀材料多以說明文為主,偶有記敘文或者議論文。說明文的行文結構主要有總分、并列、遞進、對照等幾種,按照時間、空間、邏輯等順序展開。其中總分還可延伸為總分總、分總等。學生可通過先讀選項后讀文章的次序,圈出選項中的關鍵詞,概括語篇每段的主旨大意,從整個語篇的視角理清其結構是如何展開的。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快速閱讀的過程中,要關注設空的位置,位置不同,考查的方向亦不同。
如,2022年甲卷是一篇說明文,結構是“總——分——總”。首段利用先抑后揚的手法引出主題,即外出吃飯的餐桌禮儀。第二、三、四段則分別從筷子的使用、手或餐具的使用、提出請求等方面描述具體的餐桌禮儀內(nèi)容。尾段再一次使用先抑后揚手法總括全文。先仔細觀察各個選項的內(nèi)容,除了 A、B選項看似與就餐禮儀無關,其它選項均與就餐內(nèi)容相關。同時畫出每個選項中的關鍵詞。通過閱讀發(fā)現(xiàn)該語篇設空位置有4 處位于段中,1處位于段首,可初步判斷:處于段首,可能是該段的主旨句或過渡句;位于段中,則需要學生分析上下文的邏輯關系,從句意上判斷所選句子的內(nèi)容。
第36題出現(xiàn)在首段,該段對全文起總領作用,語篇標題是外出就餐需要知道的事情,推知是對重要事情的解讀。首段首句出現(xiàn)了 surprise 可知,與平時所知的事情存在巨大的差異,空后一句表明知道這些用餐技巧有助于你在世界各個地方都能愉快地用餐。再結合各個選項,D選項出現(xiàn)了 at a restaurant 與標題中的 Dining Out相對應,且在意義上符合前后的語境,故該題確定 D 項(Don t get caught making an embar? rassing mistake at a restaurant)為最佳。
學生通過分析語篇結構,從篇章結構上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解讀,理清其行文走向,語篇所闡述的主題與重心。同時在閱讀中,學生還對設空的位置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初步對其考查的方向進行判斷,也為解題提供了線索。
二、邏輯銜接
邏輯銜接是指上下文存在的邏輯關系,是從邏輯關系的視角探索文本內(nèi)容中句與句,段與段之間存在的邏輯關系。常見的邏輯關系主要包括并列、因果、轉折、順承、遞進、選擇、讓步、總分、對比、解說等關系。這些關系有時會有明顯的關聯(lián)詞,可以作為學生解題的突破口。但有時也沒有信號詞,學生需要通過對句句之間、句段之間、段段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才能解題。
如,第 38題,根據(jù)本段的小標題可知講述的是手和餐具的相關事宜,空前表明在印度以及中東,使用左手吃飯是不禮貌的行為,法國人則是希望每只手拿一個餐具來吃飯??蘸蟊磉_的內(nèi)容是:相反,他們更愿意使用雙手。由此推知,此處講述的是各個國家就餐時,使用哪只手的問題。其中 instead一詞的出現(xiàn),表明空處與后面的內(nèi)容構成轉折關系,結合各個選項的內(nèi)容,只有 C(Mexicans consider it inappropriate to eat with utensils)講述了墨西哥人在用餐時與前面規(guī)則的不同,且與后面內(nèi)容形成轉折關系。故 C 項當選。此外,在選項中出現(xiàn)了 utensils一詞,與該段小標題中的關鍵詞相同,同詞復現(xiàn),也成為學生確定 C項為答案的依據(jù)。第 39題,此題涉及小標題用餐提出請求的內(nèi)容,且設空位于段首,與后面的內(nèi)容在邏輯與意義上需保持連貫,發(fā)揮引起下文的作用。空后主要講在葡萄牙與意大利這兩個國家,在食物中添加調(diào)料表示不禮貌。其中出現(xiàn)了 this、Similarly 等詞語,this 指代的即是設空中表達的內(nèi)容,與后面內(nèi)容銜接; Similarly一詞引出了類似的案例,來證明設空處的觀點。由此推出,在某些國家,用餐時提出一些要求是無禮的行為。仔細分析各個選項,G(It may seem like a simple request to ask for salt and pepper at a meal)項涉及用餐提要求的內(nèi)容,句中的 request是關鍵詞,表明看似簡單的提要求在一些國家卻是不禮貌的。故確定 G項為最佳。該題是從詞匯、意義等兩個層面探尋設空處與后面內(nèi)容的邏輯連貫性,并沒有明顯的標志詞,需要學生在理解語段信息的基礎上,探尋其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學生在借助邏輯關系探尋解題的突破口時,除了依據(jù)各種關系的提示關聯(lián)詞外,還需要從意義與內(nèi)容的連貫性等方面,探尋句段之間存在的隱性邏輯關系。此外,在題目中,語篇的銜接方式并非僅限一種,有時會是多種銜接方式集合在一起,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破題的線索,如第 39題,還出現(xiàn)了詞匯銜接,輔助學生快速解題,提高解題效率。
三、詞匯銜接
詞匯銜接包括同詞復現(xiàn)、近義詞、同義詞、互補詞、同疇詞、反義詞、指代詞等銜接,還有固定搭配以及句式結構等。其中以詞匯復現(xiàn)出現(xiàn)得最為普遍。
如,第37題,依據(jù)該段標題可知該段描述筷子的使用規(guī)則,空前描述了就餐間隙將筷子放下來時,一定要放在一起且與面前桌子邊緣平行,可見此處講述的是使用筷子的正確方式。仔細觀察各個選項的內(nèi)容,F(xiàn) 項描述了不能將筷子插在食物中,也不能在使用時交叉放置(Never stick them upright in your food or cross them as you use them),選項中的 them 即是指代上文出現(xiàn)的“chopsticks”,構成了指代詞銜接的關系,故確定 F項為最佳。第40題,空后內(nèi)容描述的是“你就會對它的文化習俗感到越舒服”,由此推知,如果你在一個國家待的時間越長,則就越能習慣他國的習俗,即此處也使用了“the+more(比較級),the+more(比較級)”結構,即 B(The more time you spend in any given country)符合文意。解答此題時,學生由于時間倉促容易誤選 A(The more...),在結構上,A項與B 項很類似,都使用了比較級,但是 A 項的內(nèi)容與后面關聯(lián)性不大,故排除。此外,該段的首句中出現(xiàn)了表示轉折關系的 but,強調(diào)了用餐禮儀在各個國家的重要性。
上述兩個題目分別使用了指代詞銜接、句式結構銜接等方式。這些詞匯銜接為學生解題提供了線索,輔助學生在句意理解以及邏輯判斷上更加準確。
總之,“七選五”閱讀題重點考查學生對上下文邏輯關系的分析,銜接關系的運用為學生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其從語篇結構、句段等的內(nèi)在關系上,思考其在意義上的連貫性。在解題中,學生按照先讀選項后讀語篇的順序,明晰選項中的核心內(nèi)容,理順語篇文章的結構,理解主旨大意,然后再根據(jù)銜接關系分析選項內(nèi)容與原文內(nèi)容的符合性,從中選出正確答案。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種銜接關系并非孤立存在具有排他性的,有時會多種關系聚集在句或段落中,增加句意理解的難度,考查學生對信息獲取的能力。這就需要學生在解題中,從多個視角去分析語篇中存在的邏輯關系,以確保解題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