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若楠
內(nèi)容摘要:本文對漢語國際教育方面偏心理學理論的教學法進行了初步回顧與總結,從產(chǎn)生背景、定義、基本原則、優(yōu)缺點等方面,對相關研究及主要觀點進行介紹與評價,并針對基本原則進行細致分類,從而全面分析偏心理學理論教學法。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 認知法 全身反應法 沉默法 社團語言學習法 暗示法 語教學
把漢語國際教育的教學法做細致分類,按照朱志平老師的《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理論概要(應用語言學)》分為歷史上的教學法,偏語言學理論的教學法,以及偏心理學理論的教學法,。本文主要針對偏心理學理論方面的教學法進行細致的分析,偏心理學理論的教學法包括認知法、全身反應法、沉默法、社團語言學習法、暗示法,其最大特點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這些教學法充分強調(diào)學生心理狀態(tài)對教學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要求,將學生的情感障礙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一.漢語國際教育偏心理學理論的教學法的定義
認知法,在聽說法的弊端之上加以建立,又名認知符號法,它產(chǎn)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卡魯爾。它最早應用于美國外語教學中,認知法主張在第二語言教學理解、掌握語法規(guī)則的基礎上,與語法翻譯法有相同之處,同時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智力的作用,因而也被稱為現(xiàn)代語法翻譯法。
全身反應法是美國實驗心理學家阿舍爾,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提出,主要通過身體指令來教授語言的一種教學法,起初主要用于美國移民兒童的英語教育。近年來,該教學法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兒童英語教學方面得到使用,也廣泛應用于其他國家的不同教育模式。
沉默法是美國教育學家加特諾于60年代首創(chuàng),最大特點是教師要盡量沉默,讓學生多說,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隨著學生水平提高,教師可以說得越來越少,只需要監(jiān)控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
社團語言學習法,是柯倫在60年代初創(chuàng)立于美國,心理學基礎是人本主義心理學,體現(xiàn)了人本派教學法的特點,關注學習者的內(nèi)心,最大特色是完全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暗示法,由保加利亞羅扎諾夫于60年代中期創(chuàng)立,這種教學法強調(diào)在激發(fā)高度學習動機的前提下,先給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舒適優(yōu)雅的環(huán)境,進行語言學習。
二.漢語國際教育偏心理學理論的教學法基本原則
1.在對待語言的學習過程方面
認知法,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智力作用,重視學生對語言規(guī)則的理解,并不是像聽說法一樣是在一定語言刺激情況下模仿語言,而是通過觀察、記憶、思維、有意義練習等一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習語言的能力,尤其對外漢語課堂,與國內(nèi)課堂不同,要將大量練習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有練習漢語的時間,而且留學生也不喜歡較為嚴肅的課堂氛圍,增加有意義的練習,還會使之課堂富有趣味性。
全身反應法,這種教學法的學習語言過程中是通過教師用漢語發(fā)出指令,從而訓練學生的聽力理解的能力,教師在發(fā)出指令的時候,先做示范,讓學生來進行演示,等學生達到完全聽懂漢語的狀態(tài)后,最后讓學生發(fā)指令和同學一起做示范動作,老師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活力,從而習得漢語,局限在于這種活躍的課堂適用于小學生,一旦班級人數(shù)多,或者學生年紀比較高,活動難以開展。
沉默法,學習語言是一個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在此階段,不僅要求教師沉默,學生也要沉默,將課堂最大限度讓學生去展示,學生的學習主要依靠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在其中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也不嚴格糾正學習者的錯誤,擔心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但這也會造成學生學習成績進展緩慢,不會有大的進步,而且語言沒有達到一定積累,用這種方法只會適得其反,沉默法比較適用于較高水平的學生。
社團語言學習法,這種學習是讓參與者都圍坐在一起,學生用母語傳遞信息,教師把它翻譯成漢語,學生自由選擇是否重復漢語或者還是繼續(xù)用母語傳遞信息,柯倫把教師與學生看成是醫(yī)生和病人的關系,學生的學習就像是整個病人向醫(yī)生。咨詢的過程,學生自己選擇是否需要接受學習,局限在于學生學習的知識體系不成系統(tǒng),教師不能完全掌控課堂,也沒有辦法保證學生的學習進度,一切都需要學生主動要求學習,才能看到效果,學習進展緩慢。
暗示法,正常情況下,人往往會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在這些暗示當中會有好有壞,而羅扎諾夫倡導的是正確的暗示,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講笑話,這就是為消除學生的疲勞而給學生的正確暗示,既要給學生信心,又要把他們看成小孩子。
2.在處理聽說讀寫關系方面
認知法,強調(diào)理解的重要性,反對聽說領先,主張在學習漢字語音的同時就讓學生學習漢字讀寫方面的東西,二者同時進行,因此認知法主張漢語教學一開始就進行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口語和書面語并重的方式來進行學習。
全身反應法,教師的指令與學生的理解相結合,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漢語口語表達的能力,先聽力理解,再口語表達,有了一定輸入才進行輸出,符合兒童成長的規(guī)律。
沉默法,教師示范漢字讀音,學生跟讀,先語音然后詞匯、句型。但并不急于去用漢語進行表達,讓學習者在學習中有一定的沉默時間,從而可以更好的理解,在學習者可以打破沉默的時候,說明學習者已經(jīng)充分理解,表達的環(huán)節(jié)水到渠成。
社團語言學習法,剛開始進行的時候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選擇會有意識的重復老師所說的漢語,而后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之后,進行簡單的口語表達,一步一步完善自己的語言知識,這是聽說部分,但是該學習方法沒有固定教材,是學生將錄音進行轉寫下來或者抄黑板上的漢語句子,這才是一部分讀寫,學習的內(nèi)容是由學生自己來決定的,相對來說,在漢語口語課教學應用會廣泛些,讀寫方面涉及的訓練不是太多。
暗示法,此法最大特點是強調(diào)舒適幽雅的環(huán)境,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在進行充分的心理建設之后,才開展?jié)h語學習,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認為輕松的環(huán)境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更好的穩(wěn)定學生的情緒,所以不會具有更多的讀寫方面的內(nèi)容,更多的還是在于聽說方面訓練會多一些。
3.在對待學生錯誤方面
認知法,正確對待學習者的錯誤,教師要對學生學習漢語時產(chǎn)生的錯誤進行必要的指點和疏導工作,反對有錯必糾,也不能不糾正學習者的錯誤,對待學習者的錯誤要進行細致的分類,比如對影響漢語交際的偏誤要加以糾正,對一般因疏忽、不熟練而產(chǎn)生的失誤不用過多指點,學生可以隨著自己知識能力的增加,自己檢查出自身問題所在。
全身反應法,針對兒童以及中小學的學生居多,該法主要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盡管教師起著導演的作用,發(fā)出指令,讓學生去做,決定教什么、如何教,但該法主要考慮的是如何減輕學生的緊張心理,使學生情緒放松,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在減少焦慮的情況下學習語言并有成就感,對學生漢語表達不要要求太嚴格,不會過分糾正學生的錯誤,甚至可能會忽略不計,采用帶學生玩游戲的方式,學生可能會學得更快,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
沉默法,教師一般不改正學生的錯誤,而是讓學生自己改正錯誤。強調(diào)學生之間的交互活動,建立學生之間的良好關系,不是競爭而是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糾正錯誤,共同解決問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社團語言學習法,對于學生的錯誤,則盡量少糾正,通過表達正確的漢語句子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身錯誤所在,再重復句子去糾正,只有學生主動問起時老師才判斷對錯,強調(diào)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暗示法,通過正確的暗示,建立起威信以及學習者稚化,教師作為學生的榜樣,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使學生具有高度自信心,鼓勵學生大膽運用漢語來進行表達,將學習者看成是一個小孩,對學習者多表揚、肯定,少糾正錯誤,不要留強制性的課外作業(yè),更不要給學習者考試壓力,以免造成緊張心理。
4.在教學重難點選擇上
認知法認為漢語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重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信心和濃厚的興趣,教學應以學生的實際操練為主,培養(yǎng)學生漢語自學能力,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全身反應法教學總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漢語口語表達能力,先進行漢語教學理解的訓練,在進行充分的聽力理解訓練后才能轉入說的訓練,通過動作指令學習語言,這是該法一大特色。
沉默法,把詞匯看做學習漢語的核心,用少量的詞組成大量句子。老師和學生在一定時間里都要沉默,為后來的漢語學習做準備,教師的沉默是沉默法最大的特點。在課堂上教師盡量少說漢語,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盡量多說漢語、多參與各種漢語交際活動,隨著學生水平的提高,教師說的越來越少,培養(yǎng)他們學習能力,學習主要依靠學生自己,教師作為啟蒙者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悠閑舒適的環(huán)境。
社團語言學習法,重視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因素,建立師生之間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創(chuàng)造性關系,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暗示法,注重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充分發(fā)揮潛力的基礎上,擴大漢語語言材料的輸入,調(diào)整學生的最佳狀態(tài),讓學生左右腦都能被調(diào)動起來,將學習者的有意識的活動和無意識暗示手段結合起來。
三.漢語國際教育偏心理學理論的教學法的優(yōu)點與局限
1.偏心理教學法的優(yōu)點
認知法,強調(diào)理解和有意義的操練漢語,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對于漢語學習的信心與濃厚的興趣,這一點很難得,聽說讀寫齊頭并進,拓寬了漢語教學理論的思路,豐富了第二語言教學法,繼承語法翻譯法自覺掌握語法知識的優(yōu)點以及聽說法句型操練和語言對比的方法,取其精華。
全身反應法,主張先理解漢語后用口語進行表達,通過老師發(fā)出漢語動作指令學習語言,它是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老師怎么說,學生怎么做,該法也是主要考慮減輕學生緊張的心理,使學生情緒放松,提高學習效率。
沉默法,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提高學生主動性、積極性,進行課堂活動時,教師發(fā)揮監(jiān)督和指導的作用,要求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和檢驗語法規(guī)則是否出現(xiàn)錯誤。
社團語言學習法,屬于人本派教學,完全打破傳統(tǒng)以教師為傳統(tǒng)的原則,發(fā)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建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學生主動去問問題,學生主動進行漢語語言的學習,讓學生避免害怕犯錯的心理,不設置競爭方式,同學之間要有一個融洽的氛圍共同交流學習。
暗示法,強調(diào)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心理做好充分的準備之下再去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舒緩學習者的心情。
2.偏心理教學法的局限
認知法,從不同的甚至對立的教學法當中,吸收有益成分,克服其局限性,但是它并沒有替代與之相對立的聽說法,認知法本身歷史并不長,正在發(fā)展當中,所以很多教學法體系也需要不斷進行完善。
全身反應法,和直接法的適用范圍很像,主要針對于兒童的漢語學習,對成人的漢語學習的特點關注不夠,主要通過教師的指令,很難進行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方法只適用于第二語言學習的初級階段,或者為了活躍課堂氛圍可以采用,畢竟使用起來,提高興趣還可以,深入教學可能很困難,目前對于中國國內(nèi)也只是中小學語文教學。
沉默法,教師少講話,盡量讓學生用漢語進行發(fā)言,老師很難掌控課堂,學生的發(fā)言針對性也不大,教師指導作用發(fā)揮不夠,影響到知識的傳授,也影響教師的示范,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學生能力有限,浪費時間,對學生錯誤不加以糾正,對漢語學習幫助不大,沉默受到聽說法影響,脫離社會環(huán)境,對語言交際價值重視不夠。
團體語言學習法,等到學生來問再給學生解釋,教師作用發(fā)揮不夠,很大程度上,學生決定漢語學習的內(nèi)容,老師被學生牽著鼻子走,沒有大綱、沒有教材、考試也不重要,如何管理學生,靠學生自制力太難,學生隨時問出的漢語問題,要求教師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很有經(jīng)驗,否則面對學生都不自信。
暗示法,強調(diào)記憶,對于漢語語言知識的傳授、漢語語法規(guī)律的指導作用關注不夠,營造環(huán)境和氛圍是可以的,但是有點過猶不及,學生還是需要約束自己一定程度的行為,用沙發(fā)、床等,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過于舒適,帶來了片面性,這不是一般學校能做到,即使做到,估計成本也是高昂的,一般家庭孩子上不起這樣的學校。語言學習完全排除焦慮與不安,難以做到,適當焦慮反而可以促進學習效率。
四.漢語國際教育偏心理學理論的教學法的總結
從以上對于漢語國際教育偏心理學教學法的分類總結來看,較于漢語國際教育偏語言類教學法,偏心理學教學法更注重學生的主體因素,為學生考慮的方面更多,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是占主導地位,而是讓學生去主動進行漢語學習,等到學生想學習的時候才給學生講解,也不嚴格糾正學習者的錯誤,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甚至設置很多活動來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但同時對于課堂教學來說,課堂管理效度不夠,學生的決定性太強,教師的作用發(fā)揮不出來,不適合短期教學,針對于初級兒童還可以,要是成人教學方面,會有所欠缺,因為他們需要短期速成的效果,顯然上面的方法對他們不適用。整個過程中對教師是很有考驗的,同時也需要學習者有高度的自制力,才能使得課堂教學能夠進行,是一個很完美的想法,但付諸于實踐會有很多的困難。
參考文獻
[1]賈宏亮.淺談人本主義學派在我國未能普及和發(fā)展的原因,2009.06.
[2]劉虹.對比社團語言學習法和暗示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及效果,2017.08
[3]郁芳.TPR教學法在日語初級階段的應用,2017.05.
[4]尹德謨.認知教學法綜述,2002.12.
[5]汪洪巖.語言教學流派綜述,2012.22.
[6]陳紅.沉默教學法淺析,2013.09.
[7]李海龍,張朝峰.直接法、聽說法、認知法流派的異同,2012.22.
[8]陳樹英.沉默法對當前創(chuàng)造性教學模式的積極意義,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