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華
“雙減”政策明確提出要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yè),不進行期末考試等。本文以小學英語學科為例,談談作為教師應該如何在“雙減”政策下實現(xiàn)“減負增效”。
一、植根課堂,提升效能
1.多維呈現(xiàn),激發(fā)興趣
學生要獲取知識,需要借助不同的感覺器官來完成,如用眼睛看,憑耳朵聽,用手摸,等等。心理學有關研究表明,學生學習效果的差異與認知通道是有關系的。從感知覺方面看,學習者主要分為“聽覺型”“視覺型”“動覺型”三種。VARK模型分4類。這就說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果要想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就必須采用多元方式呈現(xiàn)教學,迎合學生的不同學習喜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例如,在教學Unit 3 Colours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準備水、美術顏料盤和透明塑料杯,先呈現(xiàn)學生在美術學科里了解到的三原色,即紅色red,黃色yellow,藍色blue。將顏料加入杯中注入水攪勻,之后再讓學生把黃色的水杯和紅色的水杯各倒入一些到新的水杯中,調出橘色orange,將黃色和藍色的水杯各倒入一些調出綠色green,將紅色和藍色的水杯調出紫色purple,再將三原色倒入水杯中調出黑色black。采取做實驗的方式,和美術學科進行學科融合,讓學生自主動手操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多樣評價,正面激勵
我們的課堂評價方式應該多樣化,除了口頭表揚,還可以利用肢體語言和表情交流,如“What a clever girl!Give me a hug!” “Me too!Let's shake hands”。借助工具,如“well written”“perfect”等卡通小印章,集齊一定數(shù)量的印章兌換禮品或免同類作業(yè)一次或抽取心愿卡等。此外,我們應該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進步,予以及時準確、真情實感的表揚。
3.重點知識節(jié)節(jié)清課課清單元清
“雙減”政策對我們備課的質量和課堂教學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我們要基于學情,全面把握教學內容,建立每一單元每一課時的“Knowledge List”。在課堂上結合學生的表現(xiàn)隨時調整教學節(jié)奏,保證教學環(huán)節(jié)突破重難點等。在最后五分鐘可以向學生出示“Knowledge List”,羅列本課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點以自查自測,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隨后的隨堂檢測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少而精”的題目,做到重點知識節(jié)節(jié)清課課清單元清。
二、優(yōu)化作業(yè),增趣提效
在“雙減”背景下,控制好作業(yè)的總量,避免出現(xiàn)機械單調、重復無效、死記硬背、反復抄寫的練習,做到“少而精,精而趣”是當前小學英語教師迫切需要思考的一個方面。
以Unit 1 Hello中學習26個字母為例,設計如下作業(yè):認知26個字母的音和形,聯(lián)系實際,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字母,畫出生活中所見的字母。再以Unit 2 My family 為例,設計如下作業(yè):正確拼寫father、mother等家庭成員單詞,讀懂“家庭樹”圖片,理解家庭成員關系,利用“This is...”向他人介紹家庭成員。
總之,我們應該積極探索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規(guī)律的實踐作業(yè)、分層作業(yè)、個性化作業(yè)的設計。同時,我們要利用好課后服務時間,因材施教,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吃好”,學有余力的學生“吃飽”,做好答疑解惑,加強個別輔導。
三、家校共建,拒絕“焦慮”
“雙減”政策出臺后,引發(fā)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家長一方面肯定政策的落實,能夠減輕家庭與孩子負擔的初衷,但另一方面又擔心無法掌握孩子的學業(yè)情況,從而產(chǎn)生焦慮。而教師有時不得不加快授課速度,盡量把完成作業(yè)的時間留在課堂上,而總有一部分學生無法跟上節(jié)奏,從而產(chǎn)生焦慮?;A知識牢固的部分學生擔心因某些原因而無法繼續(xù)保持優(yōu)勢,而部分學生因不能很好地安排自由時間,把時間浪費在拖延和電子產(chǎn)品上而產(chǎn)生焦慮。
我們必須認識到:“雙減”,不減教學質量,不減父母責任,更不減孩子成長。作為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認識,發(fā)展素養(yǎng),提升能力。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加強陪伴,理解教師,配合學校。作為孩子,要加強自律,主動學習,夯實基礎,發(fā)展特長。
總之,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該更多地思考如何減負,努力做到提質增效。
責任編輯 黃銘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