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晨
摘要: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提倡名著閱讀,魯迅的《朝花夕拾》是推薦名著中的重要一部。文本細讀是閱讀《朝花夕拾》的重要方法。文本細讀包括“分析人物關系與細品人物語言”“賞析修辭與寫作手法”“分析語句深層含義”“填補文本空白”等方法,結合教學實踐進行探討。
關鍵詞:文本細讀;人物;手法;含義
【設計背景】
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提倡名著閱讀,魯迅的《朝花夕拾》是學生必讀名著中的重要一部。眾所周知,魯迅先生的作品深廣、博大,對于七年級的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個挑戰(zhàn)。因此,教材關于《朝花夕拾》的“名著導讀”部分明確提出“消除與經(jīng)典的隔膜”這一目標。顯然,這里要消除的不僅僅是學生與《朝花夕拾》間的隔膜,編者是希望借著《朝花夕拾》的閱讀,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思路、技巧,以便更好地開展今后的名著閱讀和學習,使學生能夠真正走進名著、親近名著,讀出屬于自己的獨特體悟,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好習慣。
【教學目標】
學生初步接觸、掌握名著《朝花夕拾》閱讀的基本方法:文本細讀。
【教學重難點】
文本細讀的具體方法:分析人物關系并細品人物語言、賞析修辭與寫作手法、分析語句深層含義、填補文本空白。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導入
文學名著是伴隨我們十多年求學生涯乃至一生成長的朋友。拿到一部全新的文學名著,該如何與它親近?如何高效閱讀并吸收其中的營養(yǎng)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以《朝花夕拾》為例,來學習如何閱讀一部文學名著。
二、文本細讀
師:我們在閱讀一本書時,常常會先初讀概覽,大略了解全書的內(nèi)容與結構。但僅僅這樣閱讀是不夠的,為了真正讀懂名著,還需要我們深入細致地探索。
(一)分析人物關系并細品人物語言
師:當讀到《五猖會》的時候,同學們有沒有這樣的疑問:
(屏顯“臨行前父親突然讓“我”背書,為什么沒人出來勸阻?”)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細讀原文,并根據(jù)“閱讀指導”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生:“因為東關離城遠……快步走在最前頭?!保ā段宀罚?/p>
閱讀指導:在文中勾畫出與“背書事件”相關的詞語,并在書中進行批注,從父親的言行及旁人的反應入手,細讀文本,深入探究。
明確:1.從“工人的臉色很謹肅了”看出工人對父親十分畏懼;2.從“母親、工人、長媽媽即阿長,都無法營救,只默默地靜候著我讀熟,而且背出來”,看出全家人都十分敬畏父親;3.從“去拿你的書來”“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這些命令的口吻可以看出父親在家里擁有絕對的權威,沒有人敢來勸阻。
師:剛才,我們運用的就是“文本細讀”中“分析人物關系”“細品人物語言”的方法讀出了隱藏在文字之中的人物關系、情感與形象。
(二)賞析修辭與寫作手法
師:同學們,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長媽媽給“我”講的那個“美女蛇”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印象?,F(xiàn)在,老師為同學們讀一遍這個故事,大家邊聽、邊看、邊思考:“在這段文字中,誰在講故事?誰在聽故事?誰在寫故事?他們看待這個故事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
“長媽媽曾經(jīng)講給我一個故事聽:……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明確:這段文字里有三個人:長媽媽、成年的魯迅和童年的魯迅。長媽媽煞有介事地講述這個故事,看得出她對這個故事是深信不疑的。“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著——當然睡不著的?!睌⑹稣呤浅赡牯斞福趯懝适?。從他突然出現(xiàn)、富有“參與感”的評論看得出他回憶時的輕松。“那金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里。后來呢?后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薄昂髞砟兀俊憋@然作為聽故事者的童年魯迅迫不及待地插話由此可見童年魯迅已被“美女蛇”一文的故事深深吸引。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齊讀本段,要讀出符合每個人物心理狀態(tài)的語氣。
(生齊讀,師評價、指導)
師:這段話中,講“美女蛇”故事的是當年的長媽媽,聽“美女蛇”故事的是童年的魯迅,而寫“長媽媽講‘美女蛇故事”的則是成年魯迅。多重敘事視角的交錯,使文章既富于溫情又有幽默感。這正是《朝花夕拾》這種回憶性散文獨特的魅力所在。
師:我們通過賞析上面這段文字中的“寫作手法”,感受到了《朝花夕拾》獨特的藝術魅力。除了高明的寫作手法,文中還運用了許多我們熟悉的“修辭手法”,同學們也可以鑒賞、分析、感受魯迅作品修辭藝術的獨特魅力。
(三)分析語句深層含義
師:偉大的作家往往都是深邃的。他們的作品之所以有些晦澀難懂,常常是因為在他們語言的表層之下,有著更為深層的意味。例如,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有這樣一個句子:“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shù)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闭埻瑢W們結合全文思考:“這句話有道理嗎?魯迅先生想要表達的真實的觀點和情感是什么呢?”
明確:這句話的邏輯顯然是荒謬的。魯迅的“也無怪他們疑惑”,表面上看好像表示理解和認同,實則表達了面對這種謬論和強盜邏輯的憤慨和辛酸。
師:在《朝花夕拾》以及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中,這樣內(nèi)蘊深刻的句子比比皆是。因此,在“文本細讀”中,我們應該學會“分析語句深層含義”。在閱讀《朝花夕拾》時,如果能認真仔細地品味魯迅先生的每一個句子,相信你一定會與一個更為深刻而真實的魯迅先生不期而遇。
(四)填補文本空白
師:讀書時,除了看魯迅先生“寫了什么”,還可以看看魯迅先生“沒寫什么”。在《瑣記》中的衍太太是一個十分有特色的人物。文章開篇魯迅先生就寫了衍太太的三個“決不”,即:“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卻好的,無論鬧出什么亂子來,也決不去告訴各人的父母,因此我們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衍太太卻決不如此。假如她看見我們吃冰,一定和藹地笑著說,‘好,再吃一塊。我記著,看誰吃的多?!薄凹偃珙^上碰得腫了一大塊的時候,去尋母親去罷,好的是罵一通,再給擦一點藥;壞的是沒有藥擦,還添幾個栗鑿和一通罵。衍太太卻決不埋怨,立刻給你用燒酒調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說這不但止痛,將來還沒有瘢痕?!?/p>
師:如此看來,衍太太真是一個大好人,是小朋友最愿意親近的人了。然而,衍太太真的如表面看起來的那么和藹善良嗎?請同學們通讀《瑣記》,并補寫出衍太太做上述三件事時的心理活動。
預設:其一,“我”才不管他們能鬧出什么亂子來呢,只要我的兒子乖乖的就行。其二,這些個傻孩子,你們再多吃點冰呀,疼死你們活該。其三,這些小孩兒可真夠笨的,說什么都相信。
明確:通過同學們對衍太太人物心理的揣摩,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衍太太是這樣一個慫恿孩子不干好事兒、心術不正、虛偽狡詐的人。由此可見,通過“填補文本空白”的方法,我們可以更為細致地理解文中的人物性格與形象,準確把握文章的主旨。
師:文本細讀是我們在閱讀過程中直面文本、潛心閱讀的重要一步。同學們要學會舉一反三,在今后的閱讀當中使用這些手法去閱讀其他的名著和文本。當然,文本細讀的具體方法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課后能夠繼續(xù)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細讀方法,期待大家的分享。
三、課堂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運用“文本細讀”的方法分析了《朝花夕拾》中的散文作品。一起細致深入地閱讀名著,解決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相信通過文本細讀,同學們今后一定能把名著真正讀成“自己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