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春華
摘 要:英語是高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學科之一,其不僅在高考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同時對學生未來的工作、發(fā)展也有非常大的影響。英語學科一直是高中教育的重點學科,尤其是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如何提升該學科的教學質量更是受到了廣泛關注。從當前教學實際情況來看,高中英語教學中仍然有一些問題和不足,阻礙了其高效課堂的構建。文章就當前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展開簡要分析,提出了構建英語高效課堂的策略,希望可以促進高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英語;英語教學;高效課堂
一直以來,英語學科都是高中教育的重點學科之一。由于該學科在高考成績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因而備受關注,也是因為如此,多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會在無形之中受應試思想的影響,存在“唯分數論”思想,影響了其教學活動的開展背景與方法[1]。2021年雙減政策正式出臺,這一政策雖然是針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的教學要求,但也在很大程度上給高中教學敲響了警鐘,如何在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提升該學科的教學質量,實現“輕負高效”的教學目標,真正構建英語高效課堂就成了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2]。這也就要求高中英語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必須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積極進行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以有效促進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狀況的改善。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化,課堂互動性不足
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非常關鍵的一個階段,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科目多、任務重、時間緊,同時還面臨著嚴峻的高考壓力。在此情形下,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其精神都是緊繃的,如何提升成績成了師生們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這也就導致多數英語教師在實際授課時都是“爭分奪秒”地為學生傳授知識、講解技巧方法,生怕有一分一秒的時間被“浪費”[3]。不能否認,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學生也能快速掌握知識要點。但學生也被置于“被動”位置,只能一味地接受知識,卻沒有深入思考知識,或者通過互動去應用知識,無法真正透徹地理解、掌握及應用知識,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升[4]。此外,這樣的教學模式還會讓英語課堂變得枯燥、無趣,久而久之,會影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妨礙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教學內容碎片化,教學整體性不足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所涉及的內容多且較為零碎,對于學生學習以及教師教學而言無疑都是一種考驗和挑戰(zhàn),容易導致英語教學內容存在碎片化現象,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從當前高中英語教學狀況來看,很多教師在教學時往往過于注重細節(jié)內容,如在閱讀教學時過于注重材料內容的逐句翻譯,以保證學生能夠充分了解文章所講解的內容[5]。但高中階段英語閱讀材料存在篇幅長、內容多等特點,這樣碎片化的教學不僅會耗費較多時間,而且不利于學生形成對語篇的整體把握能力,可能會阻礙學生閱讀技能的提升。
(三)教學評價片面化,評價系統不完善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評價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課堂評價是實現教師與學生溝通互動的有效路徑。通過科學有效的評價,不僅促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從教師的評價中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和優(yōu)點。但目前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卻相對不足,教師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對學生加以評價,未按照學生的當前學習情況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學習效率加以引導,所以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方向和意識[6]。在這樣的教學思維影響下,學生會存在學習的盲目性,導致評價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脫離,致使課堂教學效果不佳,教師與學生也無法充分進行討論互動。
二、新課改背景下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方式單一、課堂互動性不足是影響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原因。新課改背景下,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狀況,教師需要主動對自己的教育理念進行更新,積極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合理利用先進的教育方法、教學工具來開展教學活動,為高中英語課堂注入活力,滿足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真正讓學生從死記硬背、大量刷題的學習模式之中解脫出來,讓學生回歸到快樂學習狀態(tài),在英語學習中獲得積極、良好的體驗,讓英語學習成為其主動行為[7]。信息技術則為現代化社會發(fā)展的產物,新課改背景下,信息技術已經開始被廣泛應用到各階段、各學科的教學之中,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也需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開展教學活動,通過信息技術形象、直觀的優(yōu)勢特點,讓英語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更加有趣易懂,為“輕負高效”教學效果的實現提供
助力[8]。
例如,在學習Hotel reservation相關的知識時,雖然對于高中生而言“酒店預訂”已經不太陌生,一些影視劇中也會涉及這樣的片段,但是對于“酒店預訂”的流程學生并不清楚。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方式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影視片段,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片段的方式直觀了解“酒店預訂”流程及注意事項。在學生對“酒店預訂”流程有了了解之后,教師可以“另辟蹊徑”,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扮演酒店前臺、客人等不同角色,同時以多媒體技術播放音樂、展示酒店圖片,渲染氛圍,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中應用The local culture(當地文化)、Landscape features(景觀特色)等內容進行對話,為學生學習和應用相關英語知識提供機會。相對于口頭講解說教而言,這樣的方式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還可以在增添英語課堂趣味的同時減輕學生學習壓力,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知識應用能力,是實現輕負高效教學目標、構建高效英語課堂的有效手段。
(二)開展合作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由于傳統教學觀念和應試思維的影響,部分高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過多的資源集中在針對學生個體能力的片面強化方面,試圖通過單方面增加學生個人的學習負荷來提升其成績;然而這種模式不但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學習壓力,也在客觀上限制乃至阻斷了學生之間有效學習資源的自由流通,導致英語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主要為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積極性較高,而較落后的學生則在課堂教學中基本保持沉默,其結果必然會給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帶來巨大的反作用[9]。而合作學習的開展則能有效改變這一現象,轉變以往教學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的局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讓學生在相應學習任務的引導下,共同合作、交流,積極參與到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之中,這對于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同時實現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增加課堂的互動性也有積極意義[10]。
為了提升高中英語教學質量,促進高效課堂構建,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但需注意的是,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應遵從“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科學合理地劃分學習小組,保證每個小組均由小組長、普通組員、后進生組成。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高一英語UNIT 2 SPORTS AND FITNESS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開展學習活動,每個小組從文中涉及的體育運動項目中選擇一項,比如Badminton(羽毛球)、basketball(籃球)、football(足球)、 swimming(游泳)等,然后由小組成員合理分工,通過查閱資料、共同討論等方式對所選運動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解,如運動起源、發(fā)展、運動方法、規(guī)則等,最后由小組組長,或組內成員為代表發(fā)言,對本小組查閱整理的內容進行講述。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組內相互討論、良性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口語交際表達能力的鍛煉和提升。
(三)重視問題引導,增強課堂互動交流
在課堂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是一種整體關系,二者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彼此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在課堂互動教學模式開展過程中,教師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思考習慣,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推動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對于傳統教學模式來說,多數情況下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這也是因為受到應試教育影響,教師重點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會利用大部分的課堂時間向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剩余時間則是由學生進行重復機械的記憶和練習[11]。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會主動尋找課堂互動切入點,也就不會為學生營造和諧有趣的課堂氛圍,這就使得教學模式相對比較單一,學生長期處于沉悶的課堂氛圍下,難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和互動效果。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認真分析課本教材的教學內容,尋找最佳的課堂互動模式切入點,通過適當的問題引導來作為教學契機,在增強課堂互動性的同時,引導學生自主展開思考探究,實現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達到高效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高一英語UNIT4 INFORMATION TECHNOLOGY這部分內容時,針對LESSON 2 APP這一內容,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提出生活化問題:“大家平常用手機,用到比較多的App是什么?為什么?”這一問題非常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可以讓學生們有話可說、有話想說,自然增加課堂的互動性。比如有的學生說用到的地圖類App比較多,主要是為了尋找地點,有的學生說用到的微信App比較多,是為了和朋友交流,還有的學生說用到的外賣類App比較多,主要是為了點外賣。在學生的交流中,課堂氛圍自然而然地活躍起來,同時也在無形中讓學生放下了學習壓力,主動投入問題的交流及表達,以及課堂內容的學習之中,真正實現了“輕負高效”的教學效果,有利于促進高效英語課堂的構建。
再如,在教學北師大版高一英語UNIT5 HUMANS AND NATURE這部分內容時,其內容主要是講解“人類活動與自然”。這一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樣有非常大的關聯,這也為教學問題的設置提供了有效契機,具體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為其設置如下思考問題:“你認為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哪些行為會影響到自然環(huán)境?”“這些行為會給環(huán)境帶來怎樣的影響?”等。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fā)、結合自己的認知經驗進行思考,這樣既不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負擔,讓學生有表達交流的機會,又能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展開深層次思考分析,自然而然地引入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四)利用思維導圖,指導英語學習方法
傳統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學內容碎片化情況較為普遍,尤其是在閱讀教學時,多數教師過于對文章內容翻譯、重點詞句講解、主旨大意分析等內容的重視,但是忽略了對學生語篇整體把握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高中階段,英語閱讀理解的內容普遍存在詞匯多、篇幅長、難度大等特點,若一味地細化閱讀內容,在語句翻譯、詞匯講解上花費太多時間,不僅會影響教學效率,同時還可能會對學生整體思維發(fā)展以及閱讀能力的提升造成不良影響。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生語篇整體把握能力、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學習方法,真正促進學生獲得閱讀能力提升發(fā)展。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思維工具,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可以發(fā)揮有效的輔助功效,將碎片化的知識有效串聯起來,將看似雜亂無章的內容直觀、有條理地梳理起來,這對于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均有積極幫助,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學習質量的有效手段。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提高對思維導圖應用的重視。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高一英語Celebration這部分內容時,針對其中Lesson 1 Festival的內容,教師就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將節(jié)日時間、來源、習俗、特殊意義等內容作為思維導圖的分支,填充到思維導圖之中,構建起基本的思維導圖框架;然后再帶領學生繼續(xù)閱讀課文內容,在閱讀過程中對思維導圖的各部分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補充完善。以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將原本零散的內容直觀、系統地呈現出來,更便于學生直觀地了解中西方節(jié)日的不同,增加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了解,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結合生活實踐,對思維導圖進行進一步完善,比如可以對傳統節(jié)日的食物、活動等進行討論補充,以進一步鍛煉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除此之外,在完成教學活動后,教師可以再帶領學生梳理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中的應用方法,以促使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靈活地應用思維導圖來進行文章內容梳理,使得思維導圖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有效幫手和工具,切實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五)開展分層教學,兼顧學生學習差異
高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經驗,其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差異性已經逐漸形成。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差異性,決定了以往按照相同標準進行課堂教學、作業(yè)設計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這也是導致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英語基礎差的學生“吃不了”的重要原因,若不及時進行教學方法調整優(yōu)化,長此以往,甚至會加劇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差異性,造成嚴重的兩極分化情況。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必然會對英語教學的整體效果造成影響,高效課堂構建的實現更是難上加難。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前,必須要充分考量學生情況,包括學生的英語基礎、英語考試成績、學習態(tài)度、知識接受能力等情況,在此基礎上遵循“隱性分層”原則,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比如,可以將英語基礎好、學習態(tài)度好、對英語學習感興趣的學生納入A組之中;而對于英語基礎一般,但是學習態(tài)度好,愿意學習英語的學生,則可以將其納入B組之中;對于英語基礎較差、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則可以將其納入C組之中。根據各組學生情況靈活地進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堂提問難度等調整分層,以盡可能地兼顧不同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英語課堂學習之中,從中獲得成就感、學習信心,在潛移默化中轉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讓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Unit 6 The Admirable Lesson 1 A Medical Pioneer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按照分層差異化原則來制定教學目標,對于C組學生,要求其順利、流暢地閱讀課文內容,掌握文中的重點詞匯、句型即可;對于B組學生則應在C組的要求之上,適當增加要求,即要熟練掌握所學到的關于定語從句等語法結構知識,了解如何應用所學語法結構等相關知識;對于A組學生則需進一步提高教學目標,即需要學生在掌握重點句型、詞匯、語法知識的基礎上,利用所學定語從句等語法知識來完成人物傳記的仿寫。這樣通過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可以讓教學活動的開展更有針對性,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課后作業(yè)布置時也可以圍繞分層目標來進行調整,保證課堂提問及課后作業(yè)設計也能做到從易到難逐級遞增,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完成問題的回答、作業(yè)的解答,促使全體學生都能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取得進步,真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推動高效課堂構建。
(六)重視教學評價,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其不僅對教學過程、教學信息進行反饋,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客觀地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有利于學生及時改進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有積極幫助。在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提高對教學評價的重視,積極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實現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有效融合,在關注學生學習成果的同時,提高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給予學生更為全面的評價指導,以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此外,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還需要注意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對于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在進行評價時應多以鼓勵為主,及時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學習上的進步之處,通過鼓勵、肯定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對于英語基礎一般的學生,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則需要在鼓勵的同時,給予其方法指導,以幫助其提升學習效率;這樣通過針對性、差異化評價促使評價的效果得到最大化發(fā)揮,真正達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必須要積極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從學科特點及學科內容出發(fā),不斷地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創(chuàng)新,有效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及效率,切實推動英語高效課堂構建,達到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春艷.“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淺談新課改理念下如何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J].中華少年,2019(23):180.
[2]楊愛忠.構建高效課堂,實現共同目標:淺議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導學(上旬刊),2016(4):74.
[3]郭麗華.淺談高中英語新課改中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1(12):152.
[4]馮愈杰.運用新課改理念打造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教學創(chuàng)新思路[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11): 279.
[5]王忠義.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如何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J].中學生英語,2021(14):115.
[6]趙春艷.“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淺談新課改理念下如何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J].中華少年,2019(23):180.
[7]楊愛忠.構建高效課堂,實現共同目標:淺議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導學(上旬刊),2016(4):74.
[8]李智強.新課改下中國高中英語教師構建高效課堂應有的四個追求[J].學理論,2011(36):282-283.
[9]湯曉嵐.讓“樂學”引領學生走向成才:淺議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生物高效課堂[J].中國科技經濟新聞數據庫教育,2021(1):160.
[10]曹晶.深度學習指向下如何構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高效課堂[J].英語教師,2022,22(20):152-155.
[11]米金紅.營造氛圍,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高中英語高效課堂構建[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22(7):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