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杏輝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時代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是有效應對教學環(huán)境變化、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主導權、落實黨和國家重大戰(zhàn)略的需要。親和力由教育主體、教育介體、教育客體以及教育環(huán)體的親和力共同構成,主要受教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對象、教學評價等6大因素影響,需精準施策、“靶向治療”,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2-0131-05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1]。現(xiàn)有相關研究較少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其影響因素。研究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影響因素及提升路徑,有利于精準把握其運行規(guī)律和“主要矛盾”,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切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具有較強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內涵意蘊
“親和力”一詞最早源于自然科學領域,特指兩種原子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特性,后逐漸拓展應用于社會科學領域。當前,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概念界定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親近感、信任感和悅納感;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是指其所具有的吸引力、感召力、說服力[2]。目前,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學者尚未就其內涵達成共識。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礎之上,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一最大的歷史方位,緊密結合中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運行規(guī)律,認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是指廣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以及大學生成長規(guī)律,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持續(xù)改進和完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使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表現(xiàn)出親近感、信任感和悅納感。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現(xiàn)實困境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建設取得了歷史性進步,但仍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深入剖析。
(一)將親和力異化為投其所好
雖然學界尚未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概念形成共識,但都鮮明指出了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這一價值取向。一段時間以來,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未能準確把握“親和力”的本質內涵,也有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迫于考核評價壓力,將親和力“錯誤理解”為“迎合學生”,認為只要“投其所好”,便能提升課程的“親和力”,便能提升學生的“獲得感”。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內容嚴重偏離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大講特講奇聞軼事。長此以往,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同感、歸屬感將會越來越低,嚴重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
(二)異化原則底線,立場模糊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有著鮮明的原則底線,是充滿人文與生命關懷、以生為本的教育[3]。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網絡化思潮的影響,功利主義之風在大學生當中悄然興起。部分大學生未能切實明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旨向,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無足輕重、可有可無”的課程,或者僅僅以“通過”為目的。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將親和力等同為“好老師”,課堂教學與管理立場模糊,對學生放松管理,甚至放任不管。這不僅造成課堂教學秩序失范,導致學生規(guī)則意識淡薄,同時也使得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認同度降低。
(三)重視親和力,但方式方法有待完善
為不斷提升親和力,我國廣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了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等諸多嘗試,取得了積極效果。但在提升親和力的教學實踐中,仍存在諸多問題,突出表現(xiàn)在方式方法不盡人意。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堅信“美德即知識”,認為只要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塞進”學生頭腦,后者即可建立起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于是通篇為“晦澀難懂”的政治話語和學術話語,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排斥心理。也有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自身學術修養(yǎng)不夠,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理解把握不透,在課堂教學中難以以透徹的學理回應學生,難以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照本宣科”,甚至充斥大量關聯(lián)度極低的案例,表現(xiàn)為教學內容空泛化。還有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未能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成功轉化,教學內容沒有及時融入大學生關心關注的時事熱點、思想困惑,未能體現(xiàn)不同專業(yè)學生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導致課堂教學脫離實際、脫離生活、脫離學生。
三、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影響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并非與生俱來,而是由諸多要素共同作用而成。研究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影響因素,明確“關鍵要素”,進而“精準施策”,是為“關鍵之舉”。
(一)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影響因素權重分析
現(xiàn)有研究結果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由教育主體、教育客體、教育介體以及教育環(huán)體的親和力共同構成[4]。本文在廣泛參閱、梳理、總結現(xiàn)有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經過深入比較、整合匯總等綜合處理之后,得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影響因素分別包括教師、教學目標、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教學評價共計8個一級指標,具體分為教師的人格魅力、理論魅力、話語魅力、情感魅力、教學目標認同等共計14個二級指標。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諸多影響因素中,哪一項發(fā)揮著“主要矛盾作用”。雖然現(xiàn)有文獻已有研究,但均為經驗判斷、理論分析,尚未經過科學論證。層次分析法是根據(jù)各要素之間的相對重要程度,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種決策方法,被廣泛應用于權重計算和綜合評價,適應于無結構特性、難以定量化的復雜決策問題[5]。本文利用AHP層次分析法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影響因素進行探究。
依據(jù)上文建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影響因素指標,本文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專家學者意見的基礎上,設計完成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影響因素調查問卷,包括四部分共計22個題項。在問卷設計完成之后,借助問卷星在線調查平臺,面向所在高校本科生進行發(fā)放,共回收問卷1150份,有效問卷1140份,有效率為99.13%。經過克隆巴赫信度系數(shù)、KMO 以及 Bartlett 檢驗,表明本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根據(jù)層次分析法,本文經過構建判斷矩陣、利用和積法計算權重、一致性檢驗等相關分析,得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影響因素權重情況如表1所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影響因素闡釋
從結果可知,教師、學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影響較大因素,其總權重占比高達79.3%,實為“主要矛盾”。這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提供了科學指導和理論借鑒。
1. 教師因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保?]教師的親和力直接決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甚至有學者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就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親和力。教師影響因素可細分為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的理論魅力、教師的話語魅力、教師的情感魅力,由表1可知,其對應指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各影響因素中的權重分別為10.029%,10.366%,7.480%,8.138%,共計36.02%,占比超過三分之一。這從科學層面證實了教師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中的關鍵作用。在教師親和力之中,教師的理論魅力的權重為10.37%,而人格魅力的權重為10.03%。這也表明了教師的親和力更多來自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高尚人格。“親其師,信其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是生成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關鍵因素。
2. 學生因素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居于主體地位。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源自學生的直觀感受和情緒體驗。教育對象的親和力體現(xiàn)在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意愿及接受能力?!拔覀冇肋h無法喚醒一個沉睡的人?!苯逃龑ο蟮淖晕野l(fā)展意愿、自我認知影響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接受意愿和接受能力,教育對象合理需要的滿足程度內在地決定了其主動性。教育對象的親和力包括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正確的價值觀兩項,其權重分別為6.570%、6.486%,共計13.06%,為影響次大因素,充分體現(xiàn)了大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主體地位。
3. 教學目標
由表1可知,教學目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影響因素中的權重為7.676%,居于較高位置。只有學生對教育目標產生情感認同、心理認同,才能激發(fā)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近感、信任感和悅納感,才能使知識傳授、價值引領落地生根。
4. 教學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保?]教學內容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根本。由表1可知,教學內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影響因素中的權重為8.152%,所占比重較大,僅次于教師的人格魅力和理論魅力,為第三大影響因素。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保?]真理的力量和思想的魅力皆蘊含于教學內容之中。因此,教學內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重要來源。
5.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之間建立聯(lián)系的紐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發(fā)揮立德樹人作用的重要因素。由表1可知,教學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影響因素中的權重為7.228%,所占比重也較大。面對時移勢移的時代、受眾,只有適恰的教學方法、手段,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易于學生接受,進而提升其親和力。
6. 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起著“畫龍點睛”作用。由表1可知,教學評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影響因素中的權重為7.158%,所在比重較大。一直以來,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采用傳統(tǒng)的終結性考核方式,學生普遍認為課堂學習無關緊要,只要考前突擊即可“過關”,使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毫無親和力可言。因此,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是有效激發(fā)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因素,勢必成為其親和力的重要影響因素。
四、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提升路徑
根據(jù)前文研究結果可知,為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應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tǒng)一,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圍繞教學目標、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對象、教學評價進行精準施策。
(一)加強解讀和人文融入,提升教學目標親和力
透徹理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總體教學目標,既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有章可循,也可以明確教學目標制定的科學性和嚴謹性,以此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標親和力[9]。就當前教學實踐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既有其總體教學目標,也有其具體教學目標。不管哪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都以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最終旨歸。具體到某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則有著自身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中觀教學目標?!吧鐣髁x建設者和接班人”反映了社會主義辦學屬性,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和價值導向。這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目標兼顧了個人發(fā)展目標和社會發(fā)展目標,具有天然的“親和力”。對其加強解讀和闡釋,可以在促進大學生“小我”與社會“大我”自覺融合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教學目標親和力。
(二)提高綜合素質、綜合能力,提升教師親和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保?]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提升的關鍵在教師。廣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使命感和緊迫感持續(xù)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
一是要持續(xù)提升理論水平,不斷增強自身理論魅力。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tài)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保?0]教師的親和力不僅來自于教學態(tài)度的謙恭親和,更來自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斷增加自身理論水平。二是要始終嚴格自律,不斷增強自身人格魅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教師,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6]。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做到課上課下一致、網上網下一致,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自覺做學生為學為人的表率[6]。三是要真情投入,增強情感魅力。教育是用一顆心感化另一顆心、用一個靈魂喚起另一個靈魂的實踐活動。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別人,那你就必須是一個實際上能鼓舞和推動別人前進的人?!保?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用心教,心系時代、心系國家、心系人民,關心關愛每一名學生。四是要轉變話語方式,提升語言魅力。思想政治話語本就生硬、嚴肅,為大多數(shù)學生所疏離。習近平總書記反復指出,“要讓馬克思講中國話,讓大專家講家常話,讓基本原理變成基本道理,讓根本方法變成管用方法”[12]。廣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善于講故事”,自覺將政治話語、學術話語向生活話語轉變,使之真正走進學生“心坎”里。
(三)突出科學性、針對性,提升教學內容親和力
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針對性是其親和力的根本來源。一方面,廣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tǒng)一、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tǒng)一、建設性與批判性相統(tǒng)一[2],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為根本遵循,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新實踐、學生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以及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人和事及時融入課程內容,做到因材施教、常講常新,以課程內容吸引學生、打動學生。
(四)持續(xù)改進創(chuàng)新,提升教學方法親和力
面對風云變幻的時代形勢,面對不同類型的課程內容,面對不同成長階段、不同專業(yè)群體的授課對象,唯有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方式、方法,才能以“潤物無聲、鹽溶于水”的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自然而然地被學生吸收。廣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堅持灌輸性與啟發(fā)性相統(tǒng)一,恪守教育教學規(guī)律、學生成長規(guī)律以及大學生認知特點,靈活運用翻轉課堂、小組討論、課堂辯論、情景模擬等教學形式,恰當運用專題式、啟發(fā)式、探究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激發(fā)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打造富有“親和力”的教學氛圍,做到教師與學生同頻共振、共同發(fā)力。
(五)重視發(fā)揮主體性,提升教育對象親和力
馬克思指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保?]新時代提升高校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必須緊緊圍繞大學生這一“主體”。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以及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先天偏見”的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堂往往自導自演,學生在臺下自娛自樂,學生的主體地位完全沒有發(fā)揮出來。每一個大學生都是擁有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實踐能力的個體,具有自覺評價并選擇接受教育內容的主體性。只有始終堅持以大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根本追求,在內容設置、方法利用及載體選擇等方面都以教育對象為出發(fā)點、落腳點,充分激發(fā)其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方能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雙向互動,方能提升教育對象親和力。
(六)強化過程性和效用性,提升教學評價親和力
一段時間以來,部分大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內容單調、乏味,僅僅是“為過而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情感認同。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須“對癥下藥、精準施策”,突出和強化過程性和效用性考核,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一方面,要更新考核評價理念,以過程性考核為主,以結果性考核為輔,突出和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互動性。過程考核應圍繞立德樹人教學目標和當前大學生面臨的思想困惑,著重挖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學習通、雨課堂等網絡教學平臺,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實踐結果以及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公正高效的及時反饋,構建課堂、行為、知識三位一體的多層次考核評價體系,以“任務”驅動學生積極參與課程教學全過程,使學生“自然而然”親近思想政治理論課。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 陳娟,雪婷.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研究述評[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30):5.
[3] 劉娟.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研究[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下,2018(12):3.
[4] 沈光.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要把握“六個相統(tǒng)一”[J]. 江蘇高教, 2020(04):4.
[5] 層次分析法[EB/OL]. [2022-02-09].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1%82%E6%AC%A1%E5%88%86%E6%9E%90/109 86776?fr=aladdin.
[6] 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 人民日報,2019-03-19(01).
[7]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11+92.
[8]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新華社,2022-04-25(01).
[9] 欒聲越.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提升進路[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3):6.
[10] 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N].中國教育報,2014-09-10(05).
[1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5.
[12] 趙天越.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提升策略[J]. 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20(04):7.
(薦稿人:宋玲玲,中國民航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