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裕固族女性服飾圖案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紅纓帽與頭面是裕固族女性服飾文化的標志性符號。文章從裕固族女性服飾圖案的題材、造型、色彩、材質等方面探究裕固族女性浪漫情感的精神意象空間,在圖案的“形”與“意”表里互動邏輯遞進中,揭示裕固族女性審美文化心理,孕育出宗教信仰膜拜、女性成長識別、吉祥愿景祈盼等寓意結構,它是裕固族賡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基礎與思想源泉,具有較高的文化遺產價值。
關鍵詞:裕固族;女性;服飾;圖案
中圖分類號:TS94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3-00-03
裕固族是中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也是甘肅省特有的三個少數(shù)民族之一,人口稀少,現(xiàn)今大約有1.4萬人。裕固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北方原始游牧部落“丁零”,隋唐時期的“鐵勒”“回紇”等。1953年7月,經各界人士商榷統(tǒng)一后取與自稱“堯熬爾”音相近的“裕固”作為該民族名稱,兼取漢語“富裕鞏固”之意[1]。現(xiàn)今,裕固族人民主要聚居在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和酒泉市黃泥堡地區(qū)。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裕固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裕固族服飾文化有著深厚的積淀,裕固族服飾特點是“高衣領,有纓帽”,尤其女性的“紅纓帽”,被稱為“頭頂上的榮光”。長期漂泊游牧生活的民族,沒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字,繽紛動態(tài)的服飾自然成為裕固族人們表達思想情感的重要載體,其圖案蘊含了大量的服飾文化信息,具有較高的文化研究價值。下文就其女性服飾文化中的圖案展開解讀,分析其“形”與“意”。
1 裕固族女性服飾圖案之“形”
1.1 題材
裕固族人民歷代都過著游牧生活,依托水草肥美的自然環(huán)境來延續(xù)整個民族的血脈和文化,因此民眾崇尚自然。裕固族女性服飾圖案的題材大致可分為植物、動物和自然景觀中某些具象的物體,這幾種類型存在于女性服裝的衣領、對襟、袖口、袍身、下擺、布靴面上,隨身攜帶的荷包、錢袋、針線包、刀鞘套等服飾配件上可以看到各種花草紋樣,還有靈感源自動物牙齒的三角紋、昆蟲紋、神鹿紋、神鳥紋、牛眼紋、狗紋、狼紋、羊紋、天鵝紋等,象征河流的波浪形紋樣,代表天上祥云的云轉子紋樣,用各種彩線上勁合股編繡而成并象征彩虹的七彩紋以及抽象有趣的花草木圖案等。題材廣泛,形態(tài)豐富,自然萬物皆是其女性服飾圖案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
1.2 造型
裕固族女性服飾的圖案造型簡潔純樸,粗獷夸張,大多以單獨紋樣、適合紋樣、連續(xù)紋樣為主,圖案組織形式對稱并均衡。
有的造型對稱,特征明確。比如服飾圖案中的花草圖案,花朵造型飽滿,莖葉形態(tài)舒展,通過花草圖案前后有序排列形成二方連續(xù),或者圍繞主體圖案向四周延展重復構成連續(xù)圖案,種類繁多。然而,無論形式怎么變化,裕固族服飾的花草圖案都只有花朵和莖葉,從不出現(xiàn)根,這是裕固族服飾花草圖案的重要特征。
有的形式均衡,生動形象。比如服飾圖案中的動物圖案,裕固族婦女用巧手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昆蟲、牛、馬、羊、狗和帶有吉祥美好寓意的神鹿、神鳥以及神話故事中的龍鳳形象勾勒運用在服飾圖案上。在動物圖案中,比較典型且常見的一種就是神鳥圖案,不同神鳥圖案神態(tài)各異,但大體特征相像。它們的主體形象都采用其側面形象,有的張開翅膀,凌空而飛,表現(xiàn)出十足的動態(tài)感;有的微微攏起羽翼,輕松自在;還有的口中銜著小草,與各種植物紋樣組合構成線條流暢的生動圖案。
還有的樣式抽象,隨性有趣。比如在西部裕固族的某些部落服飾圖案中,有一種圖案造型看似是不同花草組成的植物圖案,再進一步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不同花草圖案經過有意無意的線面組合,構成了神似動物眼睛的形狀,展現(xiàn)出十足的趣味性,引人遐想[2]。
裕固族婦女借用花草的形式,運用夸張、加減、抽象的手法,在寫實的基礎上將動物形象自然和諧地表現(xiàn)出來,無論是單純的植物圖案造型,還是動物圖案造型,抑或是這種“似是而非”的動植物組合圖案造型,裕固族女性總是能自由地發(fā)揮想象力,根據(jù)她們在生產生活中的觀察與體會,不拘泥于程式化的比例大小、明暗虛實、造型結構,運用不同形式的點、線、面組合來表現(xiàn)圖案內容的原始特征。這些服飾圖案造型體現(xiàn)出裕固族人民在圖案設計上的淳樸曠達,也充分反映了裕固族濃厚的民族文化信仰和深層的精神內涵。
1.2.1 紅纓帽
裕固族女性傳統(tǒng)服飾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紅纓帽,其圖案造型獨特,是裕固族服飾文化標志性符號。由于裕固族的社會組織承襲其先民“回鶻”人的部落組織形式,按照地域族群,主要劃分為東部裕固族和西部裕固族。一般已婚女性須佩戴紅纓帽,女子到了60歲后就摘下紅纓。
不同部落在帽子造型上略有差別。西部裕固族的紅纓帽頂呈小尖頂造型,帽胚用白色羊毛搟制而成;東部裕固族的紅纓帽則呈平坦大圓頂造型,帽胚用芨芨草稈和羊毛手工編織而成。但帽檐都采用黑色緄邊,帽檐上也都鑲有不同顏色的曲線形花邊圖案,用來表示自然景觀中的花草、樹木、河流。帽身底部都繡有精致的刺繡紋樣,紅纓穗從頂部均勻垂下,覆蓋住整個帽身。紅纓帽是裕固族女性服飾中最醒目的符號之一。
1.2.2 頭面
頭面也是裕固族女性服飾文化標志性符號之一,頭面是裕固族女性的頭部飾品,裕固族稱為“凱門拜什”。頭面呈長形,共三條,分別系在三條辮子上:垂于胸前兩條辮子,背后垂一條辮子。頭面圖案排列整齊,構思精巧別致,用珍珠、瑪瑙、孔雀石、銀牌、牛皮等裝點圖形[3]。
在胸前兩條頭面的第一節(jié)“肯尼”上,都有三個近似圓形的圖形為一組堆疊而成的“品”字形圖案,東西部落在此圖案造型上存在細微的差異,西部裕固族一些部落的頭面第一節(jié)頂部是平的,沒有這種圖案造型或者飾有此圖案造型但是與第一節(jié)中其他圖案相連。而在東部裕固族的一些部落中,通常使用各種珠子或者花邊將此圖案單獨分割出來。頭面最后一節(jié)“奧司瑪”下方有圓形銅塊和彩色纓穗組成的圖案。隨著裕固族漫長的演進與發(fā)展,它們也逐漸成為裕固族服飾文化的一種象征符號。
1.3 色彩
裕固族女性服飾圖案的用色選擇經過漫長的歷史沉淀,以及受周邊其他民族如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和漢族服飾色彩文化的影響,依然保留著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獨特的民族審美取向。其服飾圖案大多使用純色,少有過渡色和間色,絢麗飽滿的色彩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對比反差,使裕固族服飾圖案的色彩也如其圖案造型一樣,成為民族的象征性符號。
同時,這樣艷麗的用色在裕固族地廣人稀的地理環(huán)境中會顯得格外醒目,可以用來保護自身安全,防止草原其他動物的攻擊。在服飾圖案色彩的材料上,裕固族擅長使用傳統(tǒng)染色,主要從大自然植物的根、莖、葉和果實中提取染料,這種天然染料即使經過長久的風吹日曬也不容易變色。
裕固族女性服飾圖案常使用大紅、天藍、翠綠、白色、黃色等飽和度較高的色彩。女性服飾中大面積使用的紅色一般為玫紅色、紫紅色或者粉紅色。大紅色一般作為腰帶或者配飾的底色,比如女性特色服飾紅纓帽中的大紅色紅纓穗,據(jù)說其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薩爾瑪珂”在民族危難時刻揮灑在故土上的鮮血。藍色和綠色是裕固族人民賴以生存的天空、河流和草原的顏色,裕固族女性喜歡用一些明快的藍色或者綠色作為其服飾圖案的顏色,天空中神圣祥瑞的白云、潔白的羊群、純真的天鵝等都會引起裕固族女性對白色的鐘愛并將之運用到服飾中。在裕固族特色服飾頭面中,位于身后的“阿爾擦勒”常以黑布或紅珊瑚為底,在深色的底色上鑲嵌著白色的“董”,其色彩明快、對比強烈,表現(xiàn)出白色神圣純凈的力量。
裕固族人還喜歡用珍珠、瑪瑙、珊瑚、松石等具有鮮艷色彩的珠寶點綴服飾,比如在少女服飾“舜尕爾”和“曲代尕爾”上就會用魚骨圓塊、各色珊瑚組成契合青少年活潑性格的圖案作為裝飾,并用各色珊瑚、瑪瑙、玉石、佛珠串成珠鏈將這兩塊布牌連在一塊,掛在脖子上。在頭面中也會用到這些色彩鮮艷的天然寶石,通常以紅色珊瑚為底色,以白色、綠色、黃色等珠子進行鑲嵌,形成復雜有趣的藝術效果。服飾圖案的色彩往往直接反映出一個民族的審美喜好,也見證著民族文化信仰的演變和歷史的傳承。他們用色彩來激勵自己向上,用色彩來編織自己的精神伊甸園。
1.4 材質
除了服飾圖案的造型與色彩等構成元素外,裕固族女性還巧妙地運用不同的材質和工藝來豐富裝飾圖案,以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飾圖案。具體來說,就是將珍珠、珊瑚、瑪瑙、松石、金銀飾物、魚骨、海貝等材料與刺繡、皮雕、織褐子、編織等工藝混合搭配,形成不同的塊面大小組合和色彩肌理變化,從而產生鮮明強烈的視覺效果,使裕固族的服飾圖案呈現(xiàn)出瑰麗多姿的藝術形式,體現(xiàn)出裕固族的審美習慣和文化氛圍。
另外,裕固族世代生活于草原、高山、沙漠這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而珊瑚、瑪瑙、魚骨、海貝這些材料來自海洋。作為一個誕生于絲綢之路上的民族,這些材質的運用反映出古代絲綢之路對裕固族繁衍生息的影響,也說明裕固族先民在這條中西文化交流與民族交融要道上的往日輝煌。
2 裕固族女性服飾圖案之“意”
2.1 宗教信仰膜拜
裕固族的女性服飾圖案將植物、動物等自然界中的萬物都納入裝飾紋樣的范疇中,體現(xiàn)了裕固族對自然的崇尚和喜愛。將某些植物或動物創(chuàng)作成簡化的圖案來表現(xiàn)神靈化的形象,豐富了圖案的意蘊表達,既是對原始圖騰的崇拜,也是對民族歷史的緬懷,同時賦予了植物圖案以動物的生命內涵,是薩滿教“萬物有靈”思想的充分體現(xiàn)。
裕固族早期受到薩滿教的影響,對日、月、火、天等都充滿著敬畏與崇拜。在薩滿教中,較隆重的就是敬奉“汗點格爾”儀式,認為“汗點格爾”能夠使他們避邪免災,一年四季太平吉祥。相傳“汗點格爾”就是穿紅衣、騎紅馬,所以裕固族女性服飾中大面積使用的紅色一般為玫紅色、紫紅色或者粉紅色[4]。后期受到藏傳佛教的影響,本身就喜愛黃色的裕固族對黃色更加敬重。
隨著歷史的沉淀,佛教也對裕固族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用各色的珠子點綴成圖案縫制在方形布牌上,并用佛珠將其前后串聯(lián)在一起掛在脖子上,還通常在“舜尕爾”中裝有佛像或者佛經等。裕固族女性服飾圖案詮釋著這個民族文化精神信仰的演變,從圖案整體來看,既保留了佛教中的元素,又殘留著早期信奉薩滿教的痕跡,甚至包括更早的對原始圖騰的崇拜,展示了女性浪漫情感的精神意象空間。
2.2 女性成長識別
裕固族傳統(tǒng)服飾有著嚴格的款式識別規(guī)則,特別是在傳統(tǒng)女性服飾方面有著制度化的約定俗成,通過服飾圖案裝飾的不同能識別出女性年齡差異,如可以從服飾圖案的形色上區(qū)別已婚女性與未婚女性。少女服飾一般以綠、桃粉紅、紫色等顏色為主,前額戴像小珠簾一樣齊眉的“格堯則依捏”頭飾,梳五條或七條發(fā)辮,辮梢并摻雜彩色絲絨線,胸前佩戴“舜尕爾”方形胸飾,上面綴海貝、珊瑚,下垂五色珠串成的線穗,背后戴上“曲外代尕”的長方布牌。已婚女性長袍服飾以綠色、藍色為主,佩戴頭面、紅纓帽,高領坎肩喜歡罩大紅、桃紅、翠綠等色鍛。尤其是用作出嫁的婚禮服飾,其頭面制作精細,用料講究,擁有珍珠瑪瑙、真皮彩繡等五光十色的裝飾,是一件珍貴的工藝品。少女嫁妝精心準備多年,有的重達二十斤,既是家庭財富的象征,又是父母情感的寄托。
2.3 吉祥愿景祈盼
盡管居無定所,遷移游牧,但是從裕固族人民用圖案藝術裝飾服裝可以看出他們在努力適應社會,將具有美好寓意的吉祥圖案運用到圖案設計上。作為女性“護身符”的頭面裝飾寓意豐富,如女性頭面上美麗彩虹用彩色的珍珠鑲嵌,體現(xiàn)了她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被裕固族稱為“固母絲怪奇阿拉”的頭面上銀牌花朵裝飾,比喻綻放的生命活力;被稱為“瑪路紋”的頭面上“品”字形圖案源于佛教,此圖是萬能珍寶,能驅除病苦,表明裕固族人企盼平安富貴;頭面上連綿不斷的波浪裝飾紋,寓意給裕固族人帶來健康與智慧。
無論是直接的表現(xiàn)還是隱晦的寓意,這都體現(xiàn)了裕固族女性對生活的憧憬和對吉祥愿景的祈盼。精心設計的紋樣圖案讓人目不暇接,呈現(xiàn)出一種整體和諧的美感,營造一種精神的樂園,凝練其民族精神與美好追求,提升戰(zhàn)勝苦難的信心與精神動力。
3 結語
從以上對圖案“形”與“意”的分析來看,裕固族女性服飾圖案是裕固族的精神載體與民族文化遺產符號。以“形”窺“意”,以“意”潤“形”,由表及里,互為轉化,在萬物有靈的宗教信仰膜拜與吉祥愿景祈盼這一精神演化遞進邏輯中,詮釋了裕固族女性浪漫情感的精神意象空間營造,構建了女性審美文化心理內核,成為民族不斷繁衍生息的動力基礎與思想源泉。女性服飾圖案作為物質與精神文化的復合體,是一種圖形符號,也是一種藝術語言,是裕固族服飾文化的珍寶,具有較高的文化遺產價值,對現(xiàn)代服飾文化具有一定的啟示。
參考文獻:
[1] 安肅然.裕固族簡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22-23.
[2] 田自成.裕固族傳統(tǒng)服飾初探[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8:10-11.
[3] 孫佳豐.裕固族紅纓帽的制作工藝及傳承發(fā)展初探[J].河西學院學報,2019,35(3):25-31.
[4] 鐘進文.中國裕固族民間文學資料匯編[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31-34.
作者簡介:胡媛媛(1997—),女,江蘇南通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