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整本書閱讀能有效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但是整本書容量大的特點也給教學實踐帶來難度。立足學情,明確教學目標,精心選材,通過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教、學、評一體化等,教師能更好地提高整本書閱讀的效度。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選材;學習活動;評價
作者簡介:王安婉,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
一、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 年修訂)》(以下簡稱《高中課標》)指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的具體目標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因此,《高中課標》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其中,必修課程階段,課外閱讀量平均每周不少于1500詞,總量不少于4.5萬詞,選擇性必修課程階段,課外閱讀量平均每周不少于2500詞,總量不少于10萬詞。整本書閱讀應運而生。它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精讀、泛讀等閱讀策略,文本中語言的豐富性和地道性還有助于學生品味原汁原味的英語,并擴大詞匯量。其次,通過分析故事情節(jié),了解其中所滲透的文化知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也能得到進一步提高。簡而言之,整本書閱讀在提升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方面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整本書閱讀的難點
盡管整本書閱讀有諸多好處,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也存在不少難點。與單篇閱讀不同,整本書閱讀容量大,更需要教師把握好“度”。一是學情的了解程度。對于非母語學習的學生來說,大量英文輸入、生詞多等都是學生整本書閱讀路上的“攔路虎”。二是閱讀的時間長度。時間過短,學生會偏向泛讀,舍棄精讀,舍棄對文章內涵及語言之美的探索;時間過長,學生可能遺忘部分細節(jié),不利于文本內容的整體理解和文本意義的探索。三是文本理解程度。學生自主學習所獲取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碎片化的,對信息的理解是淺層次的,不利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整本書閱讀對教師的業(yè)務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在充分了解以上三個“度”的基礎上,設定明確、合理的目標,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促進整本書閱讀的有效開展。
三、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究
針對以上難點,教師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提高整本書閱讀的效度:
(一)研究學情,循序漸進提高語篇難度
《高中課標》指出,課程應以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chuàng)新為上。 整本書閱讀應根據(jù)高中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水平、學習特點等,選擇符合學生學習基礎的語篇。以Lotus and Feather、Who Moved My Cheese?、The Little Prince、Charlotte's Web、Christmas Carol 五本書為例。這五本書的故事情節(jié)都扣人心弦,能充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幫助他們學習、理解和鑒賞中外優(yōu)秀文化;語言地道,有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蘊含哲理,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適合作為整本書閱讀的材料。從詞匯量看,五本書的容量及生詞量由少及多,并且除了Christmas Carol外都配有精美插圖,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總之,五本書由易到難,按順序閱讀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也更有利于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實施。
對于語言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進行取舍。以Who Moved My Cheese?為例,如果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自我感悟、自主探究文本象征意義,可以只選取第二部分“The Story”讓學生閱讀。
(二)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增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高中課標》倡導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做好讀前、讀中、讀后的學習活動設計,能引導學生獲取并整合淺層信息,挖掘文本內涵,從而實現(xiàn)文本建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
1.讀前——導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好的導讀課,既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幫助學生把握文本大意,降低閱讀容量大,生詞多對學生閱讀熱情的影響。不同文本可采用不同的導讀方式。對于有口皆碑的文本,如Who Moved My Cheese?、Christmas Carol,教師可以通過作者介紹,小說評價等樹立學生的心理期待;對于繪本Lotus and Feather和已經拍攝成影視作品的Charlotte's Web,The Little Prince,教師可以給出插圖或電影片段,通過多模態(tài)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此外,給學生提供背景知識,或厘清文本脈絡,也能增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2.讀中——學習任務驅動學生理解文本。
(1)學習活動的組織。學生的英語閱讀活動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約,主要包括學習時間、閱讀經歷、背景知識、學習任務等因素。恰當?shù)拈喿x活動組織形式有助于弱化這些因素的干擾,讓學生保持閱讀熱情,提高文本理解的準確度。閱讀活動的組織多種多樣,可以是獨立閱讀,也可以是小組合作。教師可以根據(jù)文本特點選擇不同的活動形式。例如,The Little Prince每一章為一個小故事,篇幅短,有插圖,故事性強,教師可以以章為單位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在課前或課堂獨立完成。但詞匯量要求較高的Christmas Carol,教師最好采取小組活動的形式。將不同語言基礎的學生安排在同一組,共同閱讀,合作學習。優(yōu)秀生負責教授不認識的單詞,講解文本長難句,中等生負責講解文本內容,后進生負責制作匯報課件。這樣做有利于推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廣度和深度,降低閱讀難度;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和使用語言中形成語言意識和語感。
(2)學習任務的設計。膾炙人口或經久不衰的文學讀本都蘊含哲理,具有現(xiàn)實意義。例如,Lotus and Feather關注環(huán)境破壞對動物的影響,倡導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相處;Who Moved My Cheese? 關注人與自我,指出變化隨時可能發(fā)生,人們要保持警覺,不畏變化,盡快適應變化;Christmas Carol關注人與自我,探討了同情、仁慈、愛心及喜悅對生活的意義。因此,學習任務應該包括理解獲取梳理文章信息,厘清文本脈絡,挖掘文本的內涵及意義,及賞析文本語言三個部分。
例如,在閱讀Who Moved My Cheese?的第二部分“The Story”時,教師基于文本和學情分析,確定教學目標,活動方式及學習任務如下:
【文本分析】本節(jié)為書的第二部分,講述的是迷宮中Cheese Section C中的奶酪突然不翼而飛,小老鼠Sniff和Scurry因為平時留心觀察,對這一變化早有準備,立即出發(fā)尋找下一目標。小矮人Hem不愿意接受事實,留在Cheese Section C中等待奶酪重新出現(xiàn)。Haw則是逐漸適應,最終在Cheese Section N中找到了更大更好的奶酪。文章從Haw的視角進行闡述,描述了Haw的心理變化和感悟,揭示了不要畏懼變化,要盡快適應變化這一主題。 該部分人物關系簡單,故事情節(jié)完整,脈絡清晰,生詞不多且大都可以通過語境推測,插圖對Haw的感悟做了復現(xiàn),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
【學情分析】高一學生具備一定的詞匯量,具備閱讀、分析語篇、判斷觀點態(tài)度和口頭表達的能力,大部分學生能夠看懂本節(jié)內容。正處于初高中銜接中的他們,對變化的感受更為強烈,對如何處理變化充滿好奇,因此對本文的閱讀充滿興趣。但是少數(shù)學生英語基礎薄弱,需要引導和幫助。
【活動方式】基于以上分析,教師要求學生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課前閱讀,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生生互助,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理解本節(jié)的主要內容。
【教學目標】
【讀中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一:根據(jù)文本內容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學習任務二:找出下列語境中的細節(jié)描寫。
Scene I____ They were unprepared for what they found.
“What? No cheese?” Hem____________________ .
“Who moved my cheese?” he____________________ .
Finally, he put his hands on his hips, his face turned red, and he____________________ , “It is not fair!”
Haw just____________________ his head____________________ .
He stood there____________________ . He was just not ready for this.
They ranted and raved at the injustice of it all.
Haw started to____________________ .
Scene II____Sniff and Scurry arrived at Cheese Station N.
They squealed____________________ t.
They could____________________ their eyes.
Scene III? Haw set out to find cheese.
He____________________ , turned right into the Maze, and____________________ , into the unknown.
It took him longer and it was____________________ to get through the Maze.
Haw____________________ as he thought, “Better late than never.”
He____________________ through the Maze with____________________ .
He entered the cheese station with____________________ . But,____________________ , he found it was empty.
Scene IV____Haw met Sniff and Scurry.
Sniff welcomed Haw with____________________ his head, and Scurry________? his paw.
Haw quickly____________________ his hellos and soon____________________ every one of his favorite cheeses. He____________________ his shoes,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laces together, and____________________ them around his neck in case he needed them again.
Then Haw____________________ into the New Cheese.
通過以上學習任務,學生能了解更多文本細節(jié)、更深入理解文本信息點之間的聯(lián)系、解讀作者意圖和隱含意義等,與文本持續(xù)互動,發(fā)展多元思維,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3.讀后——多元評價促發(fā)展。完整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學、評三個方面。整本書閱讀的評價方式可以多元化:以整本書閱讀計劃表與進度表為依托進行評價,以及以產出為依托進行評價。如,分析作品角色、場景和主題,建構基于文本的文學想象;摘抄好詞好句,體會文學作品中的修辭、 環(huán)境描寫、人物內心和動作描寫,積累豐富的詞匯和句式,感受語言的魅力;制作手抄報或寫讀后感,體會文學作品所承載的價值觀;專題討論會,在鑒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讀后續(xù)寫,幫助學生在學習和使用語言的過程中發(fā)展邏輯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品質等。
四、結語
教師通過精選文本,開展導讀課,學習小組活動等,能夠幫助學生攻克生詞多,文本理解表面化的難題,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文本,發(fā)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多元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提高學習能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2]陳愛龍,陳素心,潘娟.高中外語文學教育綜合路徑的教學策略研究[J].基礎外語教育,2022(3):76-84.
[3]何捷.從學習任務群視角,重識整本書閱讀[J].教育研究與評論,2022(6):12-19.
[4]周恒燕.初中英語名著“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2022(19):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