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志軍
摘 要:課程思政兼顧了智育與德育,是對教育基本理念和教育目標的回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作為面向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參與學生數量多、思政影響范圍大。為了更好地把“立德樹人”融入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文章結合課程思政目標,以真實工作任務為引領,重構課程內容,采用“SPOC+BOPPPS”混合式教學模式,形成符合課程特色的“三六三”教學策略,并進行教學實踐,將課程思政元素分層次、有計劃、全方位、潛移默化地融入教學全過程。
關鍵詞: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思政;課程建設;教學策略
一、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頒布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1],對課程思政的開展明確了路線圖。貫徹落實《綱要》精神,要發(fā)揮“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全過程”[1]?!耙鶕煌瑢W科專業(yè)的特色和優(yōu)勢,深入研究不同專業(yè)的育人目標”,教學上要“落實到課程目標設計”。本文以《信息技術課程》為例研究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公共基礎課和課程思政交叉融合的課程建設與教學實踐,結合人工智能相關企業(yè)場景重構課程內容,基于“SPOC+ BOPPPS”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課程思政教學策略,并進行教學實施。
二、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背景及改革必要性
信息技術基礎是應用型本科院校面向各個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要求學生了解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發(fā)展趨勢及信息社會特征、規(guī)范;掌握常用的工具軟件和信息化辦公技術,了解云大物智等新興信息技術,具備支撐專業(yè)學習、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的信息素養(yǎng)[2]。信息技術已成為經濟社會轉型發(fā)展的主要驅動力,是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基礎支撐[2],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數字化改革的推進,數字經濟的發(fā)展,使得對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旺盛,但技術的雙面性和日益增多利用信息技術犯罪的案例,更加強調培養(yǎng)具有社會責任感、家國情懷的人才。因此,在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顯得至關重要。
三、課程思政融入信息技術基礎課程建設路徑
(一)設定課程目標
結合《綱要》和《國標》要求,本課程的目標圍繞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展開。知識目標主要圍繞要求學生掌握Word、PPT、Excel等Office基礎知識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知識;能力目標要求學生能夠在Office軟件中進行文本、表格和動畫的編輯,并能進行信息檢索;素質目標主要圍繞職業(yè)素養(yǎng)和技能規(guī)范的培養(yǎng),其中蘊含的思政目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宏觀理念引導,凝練成“理想信念、職業(yè)素養(yǎng)、個人品格”三個層面的思政元素作為課程思政目標(如圖1所示)。將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信息社會責任等核心素養(yǎng)融入課程思政要素,使學生在紛繁復雜的信息社會環(huán)境中能愛黨愛國、敬業(yè)樂群、誠信友善、行為自律、知曉責任。
(二)重構課程內容。從配置個人計算機出發(fā),以企業(yè)日常工作、活動為項目場景,通過對企業(yè)常用文檔的排版布局,幫助學生熟練使用Word2019文字處理軟件;以企業(yè)產品銷售為項目場景,通過制作企業(yè)常用演示文稿,幫助學生熟練使用Power Point2019演示文稿軟件;以企業(yè)日常后勤、人事等部門工作為項目場景,通過制作企業(yè)常用表格,幫助學生掌握Excel2019表格處理軟件的使用方法;以企業(yè)對外宣傳為項目背景,讓學生初步掌握Photoshop圖片處理軟件、Camtasia視頻處理軟件的使用;以數字化改革為背景,讓學生理解“云大物智”等新技術。結合崗位真實應用,深入解析高效辦公的方式方法,培養(yǎng)學生技術能力,達成思政目標。
(三)挖掘思政元素。本課程由專任教師與思政教師結對備課,針對每一個項目內容,從學科歷史、時事政治、典型學科故事、榜樣力量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進行多輪教學實踐后,引導學生參與課內分享、課后訪談,進一步迭代挖掘,促進課程思政有機融入課程項目中,最終獲得課程思政元素與實施策略。
四、課程思政融入信息技術基礎實踐案例
本文結合課程特點,選擇項目3任務3為實踐案例進行教學流程的介紹,教學內容主要是動畫觸發(fā)器、幻燈片切換和超鏈接插入和設置,采用了孟晚舟回國的國家時事激發(fā)學生的家國情懷,通過以華為企業(yè)為場景使學生產生科技自信,在制作企業(yè)相關實例的過程中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
(一)課前三準備。課前階段,進行三個準備,借助SPOC在線平臺,發(fā)布任務書,幫助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求,設置前測討論話題,提問“是否了解華為公司?他們的主要業(yè)務是什么?最近發(fā)生的有關華為公司的新聞有什么?”,對即將開展的教學內容進行啟發(fā)引導,之后教師根據學情和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
(二)課后三平臺。課后階段教師依據教學進度,指導學生進入相應平臺進行課后提升,比如引導技能水平較高的學生的前去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平臺進行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并進行相應創(chuàng)新。對于表達能力較強。
五、課程思政教學評價
為了評價學生學習情況和課程思政教學效果,我們打破傳統的評價方法,過程性考核由在線學習平臺自動生成成績:包括“三平臺”中學生具體實踐情況、課堂作業(yè)成績、階段性考核、考勤及表現組成,課程思政教學評價主要圍繞個人品格、職業(yè)素養(yǎng)、理想信念等角度考查學生;終結性考核由在線測試和“以賽代考”期末競賽成績組成,期末競賽的評價結果由學生互評、學生自評、教師評價三個維度組成,完成思政元素的全方位深入[6]。
六、結束語
本文圍繞課程思政主旨,對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進行歸納挖掘形成課程思政目標,以真實工作任務為引領,對課程內容進行梳理,結合“SPOC+BOPPPS”混合式教學模式,形成符合課程特色的“三六三”教學策略,深度融合課思政教育元素,并進行教學實踐,學生在期末競賽、計算機二級考試等多個平臺取得較好的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 [EB/OL]. (2020-05-28) [2021-09-29].
[2] 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高等職業(yè)教育??朴⒄Z、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21年版)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1(6):131,211-306.
[3] 李旭芝.高?!罢n程思政”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路徑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0.
[4] 張建勛,朱琳 . 基于 BOPPPS 模型的有效課堂教學設計[J]. 職業(yè)技術教育,2016,37(11):25-28.
[5] 常洪偉 .“以賽代考”教學模式研究的現狀與分析[J]. 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7(26):85-87.
[6] 陸道坤.課程思政評價的設計與實施[J].思想理論教育,2021(3):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