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客觀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方法是中職教學質量管理的關鍵所在,可以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和提高教學反饋效果,進而全面提高教師的工作質量。而傳統(tǒng)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大都采用簡單的量化分析手段,結果不夠客觀和準確。本文通過對中職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進行研究,采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建立符合中職自身定位的評價數(shù)學模型,并加以實例驗證。結果表明:此種評價方法可以準確地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客觀評價,提高了教學質量評價的可靠性。
關鍵詞:中職教育;模糊層次分析法;教學質量評價
1 概述
中等職業(yè)教育是我國現(xiàn)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與我國經濟發(fā)展最直接的一個行業(yè),每年向社會輸送了數(shù)以億計的高素質技術和服務人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石。從2009年開始,國家逐步實現(xiàn)涉農專業(yè)和農村家庭困難學生學費減免,90%以上接受職業(yè)教育的學生可以享受一定助學金,由于國家采取一系列鼓勵中職教育的措施,使得中職教育規(guī)模迅速擴張,目前教育規(guī)模已與普通高中大體相當。但是,出現(xiàn)了規(guī)模的擴張與教學質量發(fā)展不均衡的問題,人才培養(yǎng)質量與企業(yè)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中職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目前中職學校大都采用單因素的定量評價或者層次分析法評價,這些評價方法帶有一定片面的主觀性和片面性,評價的結果也不能有效地反映客觀現(xiàn)實,其可信度在基層教師中產生質疑。由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授課內容、授課方法和授課效果各有不同,課堂教學具有模糊性,本文通過專家組測評合理地確定了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進而利用模糊層次分析法(FAHP)來確定各項指標的權重,得到了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模型,最后利用模糊綜合法得到單獨教師的評價分數(shù),通過此類評價理論方法的應用,以期成為中職院校教學改革和提升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理論參考[1]。
2 模糊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AHP)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運籌學薩蒂教授提出的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tǒng)分析方法[2],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經濟決策、國民教育、信息安全、旅游等領域,是對定性問題進行量化分析的一種決策方法。模糊層次分析法(FAHP)是層次分析法與模糊數(shù)學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是對難于完全定量的復雜系統(tǒng)做出決策的有效方法。本文引入的模糊層次分析法建立在模糊判斷矩陣和模糊一致矩陣概念之上,確定層次排序和總體權重后,對計算結果進行綜合評定。通常模糊層次分析法(FAHP)分為五個步驟:建立層次結構模型、建立模糊判斷矩陣、建立模糊一致矩陣、單層次和總層次排序、模糊綜合法評定。
2.1 模糊層次分析法相關定義
2.2 模糊層次分析法實施步驟
(1)以專家測評組和骨干教師為主,建立中職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并對每個層級進行分解,形成層次結構分析模型;
(2)通過對中職院校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對比,再經過標度法進行一定的量化處理,最后建立模糊判斷矩陣;
(3)通過對步驟(2)中的模糊判斷矩陣進行一定的變換,可以得出模糊一致矩陣并進行檢驗;
(4)對單層次和總層次進行層次排序,通過對照各個層次的權重,進而將子層次的權重變換為總目標下的綜合權重;
(5)通過模糊綜合評價方法進行相應的評價。
3 模糊層次分析法應用于教學質量評價
針對中職課堂教學的特點,以某中職院校專家測評組為主,設計出表1的中職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這樣就實現(xiàn)了教學質量評價從抽象化到具體化的過程,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效果四個方面,下一級分層因素是經過專家測評組詳細論證得到的,在選擇時以客觀性、合理性和科學性為主要選取標準,盡量做到與實際情況相吻合?;谇笆鏊贫ǖ膶哟谓Y構模型,設計出問卷調查表,發(fā)放給測評專家組,請他們結合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對準則層和指標層等因素進行判斷和比較[3],根據(jù)專家測評組的打分結果建立模糊判斷矩陣,模糊層次分析的關鍵的第一步就是模糊判斷矩陣,有了模糊判斷矩陣才可以轉換得到模糊一致矩陣,進而對單層次和總層次進行層次排序,綜合各個層次的權重,將子層次的權重轉化為總目標下的綜合權重,最后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進行單個教師的評分。在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中,一般選取三個群體進行測評,分別是專家測評組、一線授課教師測評組和學生測評,本文著重選取學生測評為例(采集樣本為40個)說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應用。
3.1 建立中職院校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
3.2 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
通過專家測評組對準則層和目標層的權重進行測評,同時采用問卷調查表形式,收集教學班中40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本著客觀求真的態(tài)度進行打分評價,結果見表3。依照標度法,先由專家測評組打分,再按照結果對應建立B1(教學內容)、B2(教學方法)、B3(教學態(tài)度)、B4(教學效果)、A的模糊判斷矩陣,見表4—表8所示。
根據(jù)式(2)計算模糊一致矩陣R(B1)、R(B2)、R(B3)、R(B1)、R(B4)和R(A)。
顯然這5個模糊一致矩陣均滿足一致性,根據(jù)式(3)計算各層權重,計算結果如表9所示。
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得到專家測評組和一線授課教師的各自評分,最后通過加權求和來得到該名教師的綜合評價分數(shù)。
結語
本文通過模糊層次分析法對中職教學質量進行評估,能較為準確地反映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真實情況,該方法結合計算機軟件可以實現(xiàn)簡易化,可以極大地節(jié)約計算時長。由于所選取準則層和目標層因素較少,如需要進一步貼近實際情況,還需要加入更多的影響因素。此類評價方法的應用,對中職院校教學改革和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理論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黃煜棟,陳蘭生.模糊層次分析法在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4):82-86.
[2]張炳江.層次分析法及其應用案例[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4.
[3]朱建軍.層次分析法的若干問題研究及應用[D].沈陽:東北大學,2005.
[4]於實.模糊層次分析法在教學質量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2,29(6):369-372.
作者簡介:梁潔(1986— ),女,合肥工業(yè)大學企業(yè)管理專業(yè)碩士,助理講師,目前任職安徽科技貿易學校經濟貿易系專職教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