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麗雯
【摘 ?要】合唱指的是多人演唱多個不同聲部的音樂表演形式,這就意味著在合唱過程中每個人都要精準把握自己所演唱的聲部,這樣才能使合唱呈現出完美的效果。由此可見,初中音樂教師要想提高學生合唱的水平,就需要開展多聲思維訓練活動,要通過聽音練習、音準練習、思維練習、互動練習、抗打擾練習、合唱練習等方式使初中生逐漸形成較強的多聲思維能力,從而提高他們合唱的效果,使其擁有較強的合唱能力。本文結合多聲思維訓練的意義,淺談初中音樂教師開展多聲思維訓練活動,提高初中生合唱能力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初中音樂;合唱教學;多聲思維
多聲思維指的是人們在多個聲部同時發(fā)聲時,所展現出來的一種立體狀的音樂思維方式。初中音樂教師在合唱教學中開展多聲思維訓練活動,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初中生會在多個聲部相互配合、相互滲透的練習活動中逐漸形成較強的團隊意識,擁有較高的音樂感知能力、音準能力、旋律辨別能力和協同合作能力,從而有效改善他們合唱的效果。
一、在初中合唱課程中開展多聲思維訓練的重要性
初中音樂教師在合唱課程中創(chuàng)建多聲思維訓練活動,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同合作能力。完美的合唱需要每一位演唱者在聲調、音色、音量、情感、旋律、節(jié)奏等樂曲關鍵要素上形成極高的默契度,并且,能夠通過相互配合、相互輔助的方式使歌曲始終呈現出和諧的聲音,這樣才能使合唱達到滿意的效果。由此可見,教師開展多聲思維訓練就是為了鍛煉初中生的音樂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使其在訓練過程中逐漸形成較強的音樂感知能力、音準能力、節(jié)奏變化能力、情緒表現能力和協同合作能力。與此同時,在多聲思維訓練中,初中生還能得到抗干擾能力訓練,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合唱專注度,提高合唱的配合度,進而真正改善歌曲合唱的質量。因此,多聲思維訓練是強化初中生音樂綜合素養(yǎng),提高他們合唱能力的最有效方式。
二、多聲思維訓練在初中合唱教學中的具體實施策略
初中音樂教師要想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改善初中生合唱的效果,提高他們的合唱能力,就需要在授課過程中合理開展多聲思維訓練活動,使學生在聆聽訓練、音準訓練、旋律訓練、干擾訓練、合作訓練中逐漸形成較強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從而強化他們的歌曲合唱水平。
(一)重視基礎教學,開展聆聽活動,培養(yǎng)音樂感知能力
音樂感知能力是初中生學習音樂知識的基礎能力,也是提高他們合唱水平的基本條件。對此,音樂教師要想提高合唱教學的質量,就需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方面的培養(yǎng),要科學開展多聲思維訓練活動,讓學生通過細致聆聽優(yōu)美的樂曲,品味其中的意境,使其能夠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并與之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加深他們對音樂的感悟能力和感知能力,并為之后的合唱練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以《校園多美好》課程為例,音樂教師需要通過創(chuàng)設聆聽活動對初中生進行多聲思維訓練,以此來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并為合唱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首先,教師需要使用多媒體設備給班級學生播放這首歌曲的童聲合唱視頻,讓他們通過細致聆聽,對這首合唱歌曲的歌詞和形式有一個初步了解。并且,在聆聽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感受這首歌曲的表現力和思想情感,讓他們在聽覺和視覺刺激中引發(fā)對校園生活的聯想,從而加深對美好校園的熱愛之情。
其次,在聆聽結束之后,音樂教師需要讓每名學生演唱歌曲中的其中一句,以此來判斷他們的發(fā)聲聲部,并依據這一信息進行合唱聲部的人員分配。比如,有的學生聲調較高,他們就比較適合演唱高聲部旋律;而有的學生聲調偏低,他們就需要演唱低聲部旋律;還有的學生聲調在中音區(qū),他們更適合演唱中聲部旋律。分配好各聲部成員之后,教師再播放一遍《校園多美好》合唱視頻,這一次學生們就需要結合自身的聲調進行模仿練習,讓演唱的聲調與自己所在的聲部匹配在一起。
再次,音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干擾性聆聽訓練。先讓各個聲部成員聆聽相鄰聲部所演唱的歌曲段落,然后再結合自身的聲部找到兩部分之間的銜接點,并探索出更為和諧的聲音。之后,再讓高聲部和低聲部成員相互聆聽對方演唱的段落,并用同樣的方式找到合唱時能夠相互匹配的聲音。
最后,音樂教師再開展《校園多美好》對比性聆聽訓練。讓班級學生通過對比齊唱、合唱、獨唱三種演唱效果,找到最佳的合唱方式,從而真正提高他們的合唱質量。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多聲思維訓練活動,不僅增強了初中生聆聽音樂的效果,還能有效強化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從而為合唱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創(chuàng)設音準練習,感悟旋律情緒,提高音樂合唱能力
在合唱過程中,學生對音準的把握能力、對旋律的感知能力將直接影響合唱的效果。對此,音樂教師要想提高初中生音樂合唱的質量,就需要在多聲思維訓練活動中開展音準練習和旋律感知練習,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合唱過程中精準唱出自己聲部的音調和音高,并且,能夠結合其他聲部的旋律變化和情緒變化進行適當的演唱調整。以《青春舞曲》歌曲為例,音樂教師為了提高班級學生的合唱能力,就需要在多聲思維訓練中創(chuàng)建片段音準練習和合唱旋律感知練習活動。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們慢速朗誦歌詞,使他們能夠字正腔圓且?guī)в懈星榈卣f出歌詞中的每一個字,以此來提高他們在演唱時的吐字能力。
其次,教師再播放此首歌的合唱視頻,讓學生通過欣賞視頻感受到此首歌曲的旋律,了解不同旋律所表達的不同情緒。比如,“太陽下山明早依舊”“我的青春小鳥一樣”這兩句中的前八個字旋律相同,而這兩句中的后三個字“爬上來”和“不回來”旋律相同,同一句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旋律,這說明學生在演唱時需要對同一句進行不同的情緒轉換,如前八個字使用敘述情緒,而后三個字則可以使用強調情緒,并借此表現出兩種旋律。
再次,音樂教師需要對初中生進行音準訓練。比如,讓不同聲部的學生用“La”分別演唱歌曲的高音部、中音部和低音部片段,使自己所唱出的音高與本聲部的聲調相匹配,從而提高學生演唱的音準能力。
最后,音樂教師再開展合唱訓練活動,讓班級學生將之前所練習的內容運用到歌曲合唱過程中。比如,高聲部學生用高音演唱“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在唱到“不回來”時,低聲部學生加入其中,用低音唱出“不回來”三個字。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音準和旋律練習活動,不僅提高了多聲思維訓練的有效性,還有助于改善班級學生的合唱能力,從而提升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效果。
(三)設計音樂游戲,實施多聲干擾訓練,改善合唱效果
在合唱過程中,初中生最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在演唱本聲部歌詞時受到其他聲部的干擾。比如,當高低聲部學生同時演唱B段副歌旋律時,低聲部學生就很容易被帶入到高聲部區(qū)域,雖然他們可能無法唱出高音區(qū)的音高,但是他們的曲調就變成了高音區(qū)的曲調,這就導致合唱過程中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從而影響了合唱的效果。對此,初中音樂教師為了解決學生的這一問題,就需要開展多聲干擾游戲活動,利用有趣的訓練內容降低多聲思維訓練的難度,提高初中生的抗干擾能力,改善他們的合唱效果。以《海港之夜》歌曲為例,初中音樂教師為了鍛煉學生在合唱過程中的抗干擾能力,就需要在多聲思維訓練中創(chuàng)設“打拍子”游戲活動,借此使學生形成堅定的意志,從而提升他們的抗干擾能力,提高合唱的效果。比如,音樂教師先讓本班三個聲部的學生分別站成三排,并給他們播放《海港之夜》的音樂視頻,此時每個聲部的學生需要按照自己聲部所要演唱的內容進行打拍子演唱練習。在游戲過程中,每名學生都需要專注在自己的聲部旋律中,如果不是自己演唱的段落,就要停止打拍子;如果兩到三個聲部同時演唱同一個段落時,各個聲部的學生要按照本聲部的節(jié)奏和旋律打出節(jié)拍,而不能給其他聲部打拍子;如果有人打錯節(jié)拍或者打出了其他聲部的節(jié)拍,則被淘汰,當歌曲唱完時,剩余人數最多的聲部為獲勝組。例如,當低聲部學生跟隨“天色剛發(fā)亮,回看碼頭上,親人的藍手帕在揮揚?!边@句歌詞打節(jié)拍時,高聲部學生要停止打拍子,而打錯拍子的學生則被淘汰。
音樂教師通過創(chuàng)建抗干擾游戲活動,不僅增強了初中生主動參與多聲思維訓練的積極性,還能使其更加專注于自身所在的聲部演唱練習之中,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歌曲音調的強弱變化、節(jié)奏的快慢變化和節(jié)拍變化之中,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和抗干擾能力,提升他們的合唱效果。
(四)創(chuàng)建合作小組,開展互動訓練活動,培養(yǎng)集體意識
音樂合唱是一項集體活動,這對學生之間的默契度、配合度有著較高的要求。對此,初中音樂教師要想提高學生合唱的效果,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意識,使其真正認識到個體與團體之間的關聯關系。并且,通過有效的合作互動性多聲思維訓練活動提升班級學生相互幫助、相互協調的能力,進而改善他們的合唱質量。以《同一首歌》課程為例,這是一首E大調歌曲,其節(jié)奏為4/4拍。歌曲分為A、B兩個段落,A段由四個樂句構成,此段落歌詞主要體現的是人們通過辛勤勞動收獲了豐碩的成果,彼此之間歡聚一堂、其樂融融的景象。B段落同樣由四個樂句構成,這部分歌頌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目標,激勵人們努力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對此,音樂教師在進行多聲思維訓練時,就需要加入協同互動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協作意識,讓各聲部學生能夠在默契的配合中實現A、B段落的合唱練習。例如,教師先把班級學生分成高低兩個聲部,并指導他們相互配合演唱A、B兩個段落。當高聲部學生唱到“星光灑滿了所有的童年”這句歌詞時,低聲部學生需要在“星光”兩個字后面開始演唱,從而使這一句形成一種回聲的演唱效果。在唱到“同樣的感受……我們同一首歌?!边@一句時,高低聲部學生需要合在一起同步演唱,以此來形成一種和聲效果,從而使這句歌詞的演唱效果變得更加生動,情緒也更加飽滿。初中音樂教師通過開展合作類多聲思維訓練活動,不僅提高了班級學生的集體意識,增強了他們對默契配合行為的重視程度,還能借此提升他們協同合作、相互配合的能力,從而真正提高此階段學生合唱的能力和效果。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合唱課程中,音樂教師為了改善學生合唱的效果,就需要提高他們的合唱能力,要利用多聲思維訓練強化學生合唱的音準、韻律感、節(jié)奏感和默契度。同時,通過有效的音樂游戲活動增強他們的抗干擾能力,使其能夠在合唱過程中專注于自己所演唱的聲部之中,進而提高歌曲合唱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立娣.初中音樂合唱訓練方法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31):117-118.
[2]林靜.淺談初中生合唱訓練的經驗與反思[J].考試周刊,2021(62):148-150.
[3]付玉英.關于初中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策略探討[J].教育界,2021(22):20-21.
[4]鄭立偉.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的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1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