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李桃
一、問題的提出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指出要“加強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表現(xiàn),基于證據診斷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水平,實現(xiàn)教學評一體化”?!敖虒W評一體化”教學理念充分體現(xiàn)了課標中的評價要求,是一種基于課堂的學業(yè)評價新范式。如何將這一理念落實在日常教學中,對化學老師來說是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研究課題。
“常見氣體的制取與凈化”是初中化學綜合實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化學中考重點考察內容之一。通過整理分析文獻,發(fā)現(xiàn)目前已有的教學模式存在如下不足:
(1)知識零碎,課堂低效。課堂教學注重知識的梳理,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點撥,進行知識鞏固和難點突破。這樣對知識的鞏固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占用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從而使課堂效率受到影響。
(2)淺層實驗,缺乏實效。在化學實驗復習課中,教師只通過播放課件的形式進行相關實驗內容的復習,或者針對練習中出現(xiàn)的實驗題,對實驗的注意事項進行講解和強調。這樣的傳授型課堂教學缺乏思維深度,學生被動接受,沒有體現(xiàn)實驗操作的化學學科特色。
(3)紙筆評價,形式單一。教師在復習課上圍繞中考常見的重點題型進行講解和強調,最后以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作為學生鞏固知識和教師教學反饋的途徑。這種以終結性評價為主的評價方式,無疑過于單一。
基于文獻分析,為解決現(xiàn)有的教學困境,本研究采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理念和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將教學評價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評價形成自己的學習資源,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學過程中將智慧課堂與化學實驗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使用熟悉的iPad,通過簡單直觀的界面來進行模擬實驗操作,鍛煉學生的實驗意識和實驗思維,同時提高了課堂效率,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理念與設計
1.教學思想
本課旨在通過對氣體的制取與凈化的專題復習,讓學生掌握常見氣體實驗室制法的原理、裝置和檢驗方法,以及能夠根據氣體性質選擇氣體凈化和干燥裝置,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去分析推理,解決實際問題。
2.學習目標
(1)通過智慧課堂實驗教學,學會根據反應物狀態(tài)、反應條件和氣體性質選擇制取氣體的實驗裝置,學會根據氣體性質選擇氣體凈化和干燥裝置,培養(yǎng)設計實驗和優(yōu)化實驗的能力,并通過合作學習、交流評價,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在實驗設計和改進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化學學習的樂趣;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會化學與人類生活緊密相連。
三、教學問題解決實施
1.三大常見氣體的復習——學案導入,歸納提升
在本節(jié)課中,筆者提前布置學生對三大常見氣體相關性質的知識進行復習歸納和知識梳理,通過完成表格式的“課前作業(yè)”和畫出實驗裝置圖,對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診斷性評價,進而通過教師的引導和修正,幫助學生對“制取氣體實驗裝置的選擇依據”的知識進行歸納和提升,既有利于學生將零碎的知識系統(tǒng)化、結構化,又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具體教學過程見表1。
2.新氣體(甲烷、乙烯)的制取——任務驅動,模擬實驗
為了鍛煉學生的實驗意識和實驗思維,體現(xiàn)實驗操作的化學學科特色,又兼顧課堂效率和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筆者提供制取甲烷、乙烯的有關材料,通過“全景課堂”教學平臺設定任務,讓學生在iPad上利用已有的實驗儀器進行【模擬實驗一】:設計制取甲烷、乙烯的實驗裝置(各種基本實驗儀器在iPad中提供給學生選擇使用)。學生完成模擬實驗后,向大家展示自己設計的實驗裝置圖,并說明其設計的理由。在本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學生在學習任務的驅動下通過iPad模擬實驗,學以致用地把剛建立的“實驗裝置選擇依據”應用于實驗裝置的設計和拼裝上。學生的內在思維在裝置展示和討論交流中得以外顯,教師則從中催生并捕捉有價值的課堂資源,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評價,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評價形成自己的學習資源,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實現(xiàn)“教學評一體化”。
3.氣體的檢驗和凈化——模擬實驗,建立標準
本節(jié)課的結構線索,就是逐步完善一套完整、規(guī)范的常見氣體的制取流程,使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能將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為此,本環(huán)節(jié)教學將讓學生利用iPad進行【模擬實驗二】,主要教學過程見表2。
學生通過進行學習和評價,建立氣體檢驗的兩個標準。進而讓學生利用iPad進行【模擬實驗三】,主要教學過程見表3。
教師利用課堂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評價,建立氣體凈化的四個標準,得出正確的氣體檢驗與凈化實驗裝置圖。
4.常見氣體的制取流程——建立模型,即時反饋
通過復習和梳理三大氣體的性質和實驗制取裝置的選擇依據,進而將其應用到制取新氣體的實驗裝置設計當中,最后建立常見氣體制取流程的知識模型(即由“發(fā)生裝置”到“凈化裝置”到“干燥裝置”到“收集裝置”到“尾氣處理裝置”),培養(yǎng)學生模型認知的核心素養(yǎng)。
四、教學反思
1.“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以教學評價促進能力發(fā)展
采用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通過“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師生評價”,把評價看作是學習和教學的內在部分而融入于課堂教學之中,將評的過程與教和學的過程交互融合在一起,實現(xiàn)了從“講練結合”到“學評結合”的轉變,對學習的過程有明顯的回流作用,導向學習過程的不斷修正,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的媒介。
2.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以大數(shù)據促進教學評價
通過“全景課堂”教學平臺,運用互聯(lián)網+和信息化技術,讓學生使用iPad選擇合適的實驗儀器、組裝氣體制取裝置并及時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討論和評價交流,充分利用課堂上即時生成的學習資源進行課堂教學。通過大數(shù)據統(tǒng)計,對學生的課堂練習進行及時的反饋與評價,實現(xiàn)“交互式”學習,有效促進教學評價貫穿于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
3.信息化實驗教學手段——以實驗設計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通過信息化實驗教學,結合實際實驗操作,充分體現(xiàn)化學的學科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知識主動構建的過程,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通過建立實驗室制取氣體裝置選擇的依據、氣體檢驗和凈化的標準以及常見氣體制取流程的知識模型,培養(yǎng)模型認知的核心素養(yǎng);通過設計氣體檢驗的實驗裝置,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尋求證據證明所制取氣體中雜質氣體的存在,培養(yǎng)證據推理的核心素養(yǎng)。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