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學好高中數學的關鍵。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完整的心理結構,其中兩個重要因素是認知與動機,學生學習成績中有16%~20%,甚至38%的差異是由學習動機造成的[1]。因此,學生學習動機的提高是教育者不容忽視的,教師應重視并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關鍵詞:ARCS動機模型;高中數學;混合式教學
一、相關概念概述
(一)ARCS動機模型
美國著名心理學教授凱勒首次提出ARCS動機模型。該模型由四個動機維度組成,致力于提升學生的動機水平[2]。本文基于ARCS動機模型結合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設計,試圖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和動機策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維持學習興趣和學生的學習動機,良性循環(huán)提高學習成績和教學效率。
(二)混合式教學
對于混合式教學,諸多學者有著不同的定義,無外乎對于“混合”一詞的分歧。從模式上講,是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混合;從技術上講,是信息技術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的混合;從理念上看,是以教師主導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的混合;從教學上講,是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混合[3]。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體驗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追求最佳的學習效果。
二、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混合式教學動機策略
本研究參考凱勒教授的動機激發(fā)策略,同時結合混合式教學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盡可能地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動機水平。具體的動機激發(fā)策略如表1,并進行策略編碼,便于在教學設計中使用[4]。
(一)注意策略編碼
(二)相關策略編碼(見表2)
(三)自信策略編碼(見表3)
(四)動機策略編碼(見表4)
三、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函數的奇偶性”
(一)教學思路
以ARCS動機模型為理論指導,采取混合式教學的模式,包括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混合、信息技術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的混合以及多種教學方法的混合。就高中數學必修一“函數的奇偶性”這節(jié)內容,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分別進行設計,以提高學生的注意、相關、自信和滿意等動機因素。(二)教學過程
1.課前(見表5)
2.教學課堂(見表6)
(一)[新知導入]:觀看兩幅圖片,有何感受?
學生:左邊的圖片不對稱,看著十分不協(xié)調。
對稱性圖
利用多媒體直觀展示圖片,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感受到對稱美,并且展示對稱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A21通過現代化信息資源和直觀教具加強直觀化教學
A33使用多種教學媒體
(二)[新知講解]
聯(lián)系數學知識,向學生呈現具有不同對稱性特點的函數圖像,供學生辨認
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聯(lián)系過去學過的對稱圖形的知識,進行分類
R11將所學知識與舊知識進行聯(lián)系對比
[闖關任務]根據剛才供學生辨認的其中一個函數f(x)=x2,填寫函數值對應表,并且判斷函數值對應表中的自變量和函數值有什么特點 (由學生獨立完成)
設置學生獨立挑戰(zhàn)但又力所能及的任務,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C42提高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信心
[積極搶答]由函數值對應表我們發(fā)現:
f(1)=f(-1),f(2)=f(-2),f(3)=f(-3)
這種規(guī)律是一般的嗎?我們可以發(fā)現怎樣的特點
學生1:是一般的,當自變量x取一對相反數時,相應的兩個函數值相等
教師:對學生的正確答案給予表揚后,繼續(xù)追問,這個規(guī)律如何用數學語言表示
學生2:f(-x)=f(x)
此時教師順理成章地給出偶函數的定義
以搶答的方式,活躍課堂氛圍。循序漸進地提問,步步深入,引人思考
A32使用多種教學方法
C22任務循序漸進
C41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適當表揚
(三)[課堂總結]
3.課后(見表7)
四、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混合式教學建議
(一)注意維度:營造課堂趣味,吸引學生注意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學科,一大特點就是抽象化。學習的內容往往是定理、公式,對于學生來說是枯燥乏味的。但是教師可以運用恰當地動機策略,使教學內容貼近生活,課堂更加得生動形象,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趣味性,學習的內驅力自然而然就增強了。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微課視頻,以動畫的形式吸引學生的眼球。在新課引入時,一則經典的小故事、一幅美麗的圖片、一段有趣的視頻都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等比數列和前n項和的公式》一節(jié)中,可以講解古印度時一位國王和國際象棋發(fā)明者之間的一則小故事:
國王:“你發(fā)明的國際象棋受到了民眾的喜愛,想要什么獎賞?”
發(fā)明者:“陛下,請在我的國際象棋棋盤上擺滿糧食。第一格擺放1粒麥子,第二格擺放2粒麥子,第三格擺放4粒麥子,以此后一個格子的麥子數為前一格的兩倍,直至把棋盤64個格子放滿麥粒?!?/p>
國王聽后不以為然,想著64個格子能裝多少糧食,便欣然答應了。請問國王最終能夠兌現他的承諾嗎?
以故事的形式,引起學生的思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二)相關維度:建立目標指向,聯(lián)系生活實際
學習者對于具有熟悉感的事物總是感覺格外親切,更愿意主動地去接受。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循序漸進的事情,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地擴充,慢慢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由于數學知識之間本身就具有強烈的邏輯聯(lián)系,建立熟悉感也是成為數學教學的必備方法之一。例如,函數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內容,在學習基本初等函數時,難度從小到大,依次為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盡管不同的函數具有的性質不同,但在講授函數課時,采取的思路都是相同的。先從生活實例中抽象出函數模型,再根據函數解析式利用“五點法”畫圖,接著根據圖像研究函數的相關性質。在學習完第一個函數后,后面的函數學習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先前學習函數的方法,建立熟悉感,學會類比學習。
(三)自信維度:提供支持系統(tǒng),建立學習自信
學習支持是指對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進行及時的答疑解惑,不僅僅是學生主動來詢問的問題。對于數學這樣的學科,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具有學習主動性,對于學習者的難度較大,學生容易產生畏懼心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碰到困難就退縮的習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作業(yè)的反饋進行個性化的答疑解惑,還可以定期對部分學生進行單獨溝通,了解其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
(四)滿意維度:關注學生反饋,及時提供幫助
高中學生雖然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對教師仍然具有一定的依賴性,他們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即便是成績不夠理想的同學。因此,對于教師而言,無論成績好壞、性格如何都應當一視同仁,給予相同的關注,及時捕捉他們的需求。對于學生需求反饋的捕捉,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也包括課后。當然,并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將自己的需求反饋給老師,更多的學生選擇的是沉默,有的性格內向靦腆,或成績不夠理想,礙于面子不敢去找老師溝通。因此,除了面對面溝通,線上反饋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結語
本文構建了將ARCS動機策略融入于高中數學混合式教學設計中的實驗模型,將微課、合作學習、對比學習、思維導圖、線上反饋等不同教學方法進行混合,融入課堂,旨在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提出了提高學生動機水平的教學建議,致力于學生動機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蘆琳琳.ARCS動機模型在初中函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合肥師范學院,2021.
[2]李星龍.基于ARCS動機模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懷化學院學報,2020,39(06):137140.
[3]丁研.基于深度學習理念的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學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21.
[4]夏九云,曹飛.ARCS動機模型在初中化學微課設計中的運用[J].化學教學,2017(03):4044.
作者簡介:虞錢超(1998— ),男,浙江嘉興人,寧夏師范學院學科教學(數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