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友松
說到課堂,我想到了已故的教育名家于永正先生。
2010年初,我代表學校邀請于老師來我校講學。晚上吃過工作餐,先生和我聊起第二天的活動,他說這次打算講一篇新的課文《番茄太陽》,讓我?guī)椭鴱陀∫幌陆滩膬?nèi)容,再查一查作者衛(wèi)宣利。我欣然應允,但心中不免疑惑,難道先生還沒有備課?
第二天,上千人的大禮堂座無虛席。先生開始上課,一支粉筆,一本書。臺上書聲瑯瑯,思緒飛揚;臺下鴉雀無聲,掌聲陣陣。我不得不佩服先生深厚的教學底蘊。在接下來的講座中,先生直言不諱,“別看短短的幾十分鐘,而我是在用一生來備課……”,先生的話讓我對語文教學產(chǎn)生了深深的思索。
一、把握方向的尺脈
做任何事情、行當,首先得看準方向,方向錯了,諸事皆廢,語文教學同理。教師的案頭應必備課程標準,常翻常新,這是大的方向;教師得清楚教材的編排體系,得明白編者的編寫意圖,這是小方向;此外,拿到一篇課文,教師還要仔細琢磨課文本身承載著哪些語文信息或要素,究竟要教給學生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合適,這些都要清清楚楚、容不得半點馬虎。
三年級下冊《荷花》一文所在單元的語文要素為:“試著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優(yōu)美生動的語句;試著把觀察到的事物寫清楚?!痹俳Y(jié)合2022年版課標中對于中年段“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等方面的具體要求,教師很快就能確定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重難點:第一課時側(cè)重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識字寫字,初步感受荷花的美;第二課時側(cè)重在讀中想象,讀中感悟,體會荷花的顏色美、形態(tài)美、靜態(tài)美、動態(tài)美,學會積累優(yōu)美語段,并嘗試寫一種自己喜歡的花。
二、尊重學生的尺碼
什么是尊重學生,怎么尊重學生?很多時候教師還習慣于過去的老思維,因循守舊。殊不知,課堂上教師依然喋喋不休,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隨意打斷學生的發(fā)言,生硬地把學生拉到自己預設(shè)的“軌道”中;對于那些后進生,輕則怒目圓睜,重則言語諷刺,全然不顧及學生的感受?!岸紫律碜涌磳W生”不單單是一句口號,更要成為課堂教學最起碼的“門檻”。教師要誠心誠意地做學生的貼心人、引路人,急學生所急,需學生所需。
以于永正先生執(zhí)教《程門立雪》一課為例,在教學生字“楊”時,于老師讓學生給“楊”字找朋友,一名學生舉手回答“揚州”,在哄堂大笑中學生漲紅了臉,不知所措。于老師走到這位學生跟前,笑著說:“大家別急,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呢!”在鼓勵與期許下,學生大聲回答:“‘揚州的‘揚換成‘木字旁,就是‘楊柳的‘楊……”相信這個教學場景會一輩子留在學生的心中。
三、用好讀書的尺度
說到讀書,大家都不陌生。特別是近幾年,這基本上成為大家的共識。但怎么讀,什么時候讀,還真有些講究。從語體上講,文言文(小古文)與白話文自然不一樣;按文體分,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又另當別論;長文和短文更不能混為一談。因此,走進課堂前,教師不妨梳理一下朗讀、默讀、誦讀,精讀、瀏覽、略讀,自由讀、合作讀、分角色讀……力求讓學生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把“讀有所悟,讀有所得”真正落到實處。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笨梢哉f,讀,是學好語文的一塊敲門磚。在教學《荷花》一文時,一位教師這樣設(shè)計課文第2自然段的朗讀指導:一讀,讀出荷花的顏色美;二讀,讀出荷花的姿態(tài)美;三讀,讀出荷花的活力美;四讀,讀出荷花的畫面美。一遍一遍讀,學生在語言文字的浸潤下,讀出了不一樣的荷花,讀出了真正的語文味。
課堂,就是教師的一面鏡子。把課上好了,一切自然就好了。
(作者單位:江蘇寶應縣安宜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