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利君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fā)展需要出發(fā),面對的是每一名學生,是讓每一名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通過身體力行和感受生活,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建立學習與生活的有機聯(lián)系。教師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者,應該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動手做”“體驗”“探究”,踐行價值信念,提高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育人
[中圖分類號]? ? G635?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06-0049-03
勞動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nèi)容之一,是通過讓學生積極參與勞動體驗獲得勞動感受,在活動中研究并在實踐中提升自我。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國家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勞動教育也實施得越來越好,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在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不良現(xiàn)象。
現(xiàn)象一:一些家長的勞動教育價值觀存在偏差
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引導學生崇尚勞動、熱愛勞動,明白勞動最光榮的道理,但是一些家長忽視了勞動教育,平時不讓孩子做家務?!叭f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分數(shù)至上”等觀點影響了一些家長的勞動教育價值觀,致使現(xiàn)在部分學生中存在不識農(nóng)事、不分五谷、不想勞動、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xiàn)象。勞動教育被淡化,勞動技能缺乏,勞動價值觀存在偏差等現(xiàn)象仍舊存在。
現(xiàn)象二:一些勞動實踐流于形式,與社會脫節(jié)
《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指出,勞動教育要發(fā)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勞動教育問題雖然不斷得到教育者的關注,但是部分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工作注重形式,很少真正實施一堂勞動課或讓學生完成一次勞動任務。有的學校把勞動實踐活動與參觀旅游等混為一談,有的學校僅把每年的五月當成“勞動月”,停留在該月開展一兩次勞動活動即可的層面,還有的學校以有安全隱患為由,以說代勞,以教代勞?!昂诎迳戏N莊稼”難以真正將勞動教育落實到位。
面對這些現(xiàn)象,筆者認識到,深化學生的勞動認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要讓學生進入真實的勞動情境中動手實踐,在勞動中形成健康的人格,感受勞動帶來的樂趣,改變勞動教育在部分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的現(xiàn)象。
一、動手實踐激發(fā)學生的勞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沒有揮灑過勞動的汗水,沒有體味過勞動的艱辛,就很難明白勞動的真正意義。真正的勞動課,就是讓學生在勞動中實踐,在勞動中立德、增智、強體、育美。
菜飯是中國民間的一種特色食品,使用土灶臺制作菜飯是一種傳統(tǒng)鄉(xiāng)土文化。學生對土灶臺比較陌生,很少能體驗用土灶臺做飯。通過菜飯DIY實踐活動,學生與生活的聯(lián)系更密切,也體驗了用土灶臺烹飪的樂趣,將勞動融入了日常生活中。
筆者從學生的生活中尋找主題,通過小組合作、動手實踐的學習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勞動熱情,讓學生自己動手淘米、洗菜、切肉切菜,自己生火煮菜飯,親身體驗。筆者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切肉和生火非常感興趣。他們系好圍裙,模仿爸爸媽媽在家里做飯的樣子,小心翼翼地把肉皮刮下來,然后把肉切成片,再切成肉丁。在生火時,筆者本以為這對缺乏勞動經(jīng)驗的學生來說很困難,但實際上,學生都完成得很好:放稻草—用稻草引燃—放硬柴,火苗能從小到大,快速引燃。這可以證明,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生活能力,教師可以嘗試著讓學生開展一些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雖然他們在火候的控制上還有所欠缺,火太大了菜飯容易焦,火太小了菜飯又不易煮熟,但教師應該放手給學生機會,讓學生不斷嘗試,積累經(jīng)驗,從而提高控制火候的能力。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僅僅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才是唱響勞動贊歌的主角。
二、自主探究解決勞動問題,深化學生的科學認知
《綱要》提出,要注重對高年級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要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鼓勵學生體驗勞動,創(chuàng)造智慧。本案例以教學為實施形式,以學習單為學習支架,以班級、小組為活動主體,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口表達、動腦思考。
活動一:探究菜飯的制作步驟,開啟勞動之旅
“你知道用土灶臺燒菜飯需要準備哪些食材嗎?”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便飛快地回答:“咸肉、青菜、大米、油、鹽等。我還知道咸肉要切丁,青菜要切碎,還要淘米和生火?!焙苊黠@,有一部分學生有做飯的經(jīng)驗。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分工,明確淘米、生火、洗菜、切肉等具體負責人。一切準備就緒后,教師開始提問:怎樣才能燒出美味的菜飯呢?學生馬上說:“先放米,再加水,我會用電飯煲燒飯!”“不是這樣的,菜飯和白米飯的做法不一樣。”馬上有學生糾正并補充道:“我認為要先把咸肉焯水,青菜也要炒一下,我見過我奶奶用土灶臺燒菜飯?!薄拔艺J為可以把肥肉放在鍋里先熬出豬油,用豬油做出來的菜飯更香!”此時,掌聲響起,大家紛紛為這名同學點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道出了菜飯的制作過程……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確定要著眼于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中選擇有探究價值、能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問題,同時,還應考慮本地和學??梢岳玫慕逃Y源,尊重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以生活為源頭,以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為核心,結合本地鄉(xiāng)土文化,把學習的場所放在室外;學生則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觀察結果,在小組活動中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探討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的方式。
活動二:探究水分和火候的掌握,解決難點和關鍵問題
對水分和火候的掌握是做好菜飯的關鍵。每個小組的實際情況是不一樣的。因此,每個小組都要充分發(fā)揮組員的主觀能動性,做好分工合作。因為咸肉本身含有一定的水分,所以在炒咸肉時加水要少一些。學生少量地加水,不斷調(diào)整,看水分是否合適,以免菜飯?zhí)珴窕蛱?。土灶臺燒菜飯的難點是火候的掌握。在下米后要大火將水燒至沸騰,在菜飯的燜制過程中要改用小火,這是為了避免菜飯燒焦。學生站在鍋邊通過“一聞二聽三看”的方法(“聞一聞”菜飯的香味、“聽一聽”鍋巴的炸裂聲、“看一看”煙的朝向)來判斷菜飯的成熟程度,從而調(diào)整灶內(nèi)的溫度和火候大小。每個小組通過分工合作,可在實踐中不斷摸索,采用討論、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解決問題。
“勞”以啟智,“動”以潤心。只有親自動手才會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才能真正將理論知識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成了課堂和學習的主人,他們不僅收獲了勞動帶來的快樂,而且學會了探究、討論和合作,能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勞動實踐活動,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判斷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小組評價保障勞動成果,培養(yǎng)學生相互學習的態(tài)度
科學評價是在正確教育價值觀的指導下,依據(jù)確立的教育目標,采用一定的技術和方法,對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科學判定的過程。評價實行活動評價與學生表現(xiàn)評價相結合,關注學生在發(fā)展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表現(xiàn)。
在本課教學中,筆者使用小組自評和小組互評的方法來評價學生的勞動成果。忙碌過后,一鍋鍋香氣騰騰的菜飯呼之欲出,學生通過小組自評和小組互評的方式,在交流中評選出本次活動的“魅力小廚師”和“最佳小組”,并舉行了頒獎活動。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果實,享受著勞動的喜悅,小組之間還互相品嘗各自的勞動成果,分享用土灶臺烹飪的樂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與價值,明白了小組合作的重要性,深深感受到勞動的光榮,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勞動技能。灶頭燒得紅火,學生心里暖和,大家都說今天的菜飯比以前吃過的更香、更好吃。這個過程包含了勞動的喜悅和辛勤的付出,除了有勞動的汗水,還有合作的快樂。
在“今日我掌勺? ? 菜飯DIY”這個活動中,學生不僅認識了土灶臺,學會了用土灶臺燒菜飯,在化身為一個個小美食家的過程中明白了食物的寶貴、父母的辛苦,而且體會到小組合作的力量,了解到用土灶臺燒菜飯是一種風俗,應該傳承和發(fā)揚這種鄉(xiāng)土風俗文化,這種認識和體驗是學生在課堂上無法獲得的。真正的勞動教育,是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提升。
四、不斷豐富勞動教育內(nèi)容,塑造學生的優(yōu)秀勞動品質
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沒有勞動教育的素質教育是不完整的。對不同年齡、不同學段的學生來說,“愛勞動”的要求是不同的,這種要求也是逐步提高的。
《綱要》要求小學階段是讓學生“感知勞動樂趣”,初中階段是讓學生“體會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增強公共服務意識和擔當精神”,高中階段是讓學生“具有勞動自立意識和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大學階段則是讓學生“培育創(chuàng)造性勞動能力和誠實守信的合法勞動意識”“具有面對重大疫情、災難等危機主動作為的奉獻精神”。由此可見,每個學段“愛勞動”的要求都不一樣,從低到高,從個人到他人,從勞動自立到服務社會,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同時,把勞動教育與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勞動內(nèi)容與形式與時俱進,最終實現(xiàn)學生“知識—能力—品質—素養(yǎng)”的階梯式發(fā)展。
在“今日我掌勺? ? 菜飯DIY”這個活動中,不論是哪個年齡、哪個學段的學生,把“舌尖上的美味”帶入課堂,都能激發(fā)他們無限的熱情,都能讓他們深刻地理解勞動的意義。教學生學會燒菜飯,利己利家,對他們的學習和家庭生活及社交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能使其終身受益。此外,其他形式的勞動教育,如手工編織、烹飪、采摘蔬果、下田地種植農(nóng)作物等,播種、守護、期待的過程,讓學生體驗春種夏耘、秋收冬藏,感受勞動的樂趣。從室內(nèi)延伸到室外,這是一種實踐體驗,能幫助學生在獲得勞動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讓學生熱愛勞動并感知勞動的樂趣。
同時,從勞動知識的角度出發(fā),不僅要讓學生“愛勞動”“會勞動”,而且要讓學生“懂勞動”,明白勞動最光榮。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對勞動的育人價值已經(jīng)有了更深的認識。在勞動之后,學生更加能體會勞動帶來的成就感,更加珍惜勞動成果,懂得感恩和尊重他人的勞動,這些是伴隨他們一生的巨大財富。以勞樹德既是提升勞動教育實效的內(nèi)在需求,又是“立德樹人”的現(xiàn)實需求,繼而完成由“體動”至“心動”的階層遞升。用勞動涵養(yǎng)品德,育品德以踐行勞動,刻不容緩。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部分,是促進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是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參加勞動,通過實踐、體驗、嘗試,在勞動中培養(yǎng)學生受用一生的生存和生活能力,提高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進行勞動教育的項目化設計和實施,組織和引導學生通過真實的勞動體驗,動動手、出出汗,學習勞動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觀念,將勞動真正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助力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讓勞動教育在大家心中播種、生根、成長、開花,讓勞動成為人生之本,讓勞動成為一種習慣。
[? ?參? ?考? ?文? ?獻? ?]
[1]? 顧建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劉浩.在農(nóng)業(yè)課程中滲透勞動教育的方法:以《青菜穴盤育苗》 課程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21(12):43-44.
[3]? 蔡甜甜,劉國祥,寧連華.數(shù)學課堂留白藝術的理論探析與實踐反思[J].數(shù)學教育學報,2018(6):29-32.
[4]?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N].廣西日報,2020-09-16(008).
[5]? 中共中央、國務院: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N].寶安日報,2020-03-27(B12).
(責任編輯? ? 黃? ?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