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美麗
【摘要】專題訓練是高三第二輪復習的重點。嘗試以一節(jié)高三第二輪復習的說明文閱讀理解講析課為例,采用學生合作的習題講析方式,探討習題講析課的課堂步驟、學習效果,以求提高體裁類語篇閱讀理解專項復習的效率。
【關鍵詞】習題講析;小組合作;說明文語篇分析
真題講析課是高三二輪備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實施有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不斷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三課時緊張,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降低,課堂很容易成為教師的一言堂。教師把自己對真題文本的解讀、題目的分析和歸納出來的解題技巧傾囊相授,然而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從學生方面來說,他們存在以應試為學習目的、只關注答案本身而不關注文本分析等問題,做題成了機械重復的練習,閱讀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為了讓學生熟悉真題語篇的研讀,把握語篇特點,熟悉命題思維,提高解題策略,提升學生綜合閱讀能力,下面以2019年全國卷3的閱讀理解D篇說明文講析課為例,具體闡述“我是閱讀理解講析師”活動應用于閱讀理解真題說明文語篇講析課的實踐。
一、試題分析
語篇類型是調查研究類說明文,主要說明哈佛醫(yī)學院的一位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猴子能進行基本的加法計算的調查報告。試題題型有細節(jié)理解和概括主旨大意,考查學生提取關鍵詞、信息定位、信息解讀、歸納大意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授課班級學生英語學習熱情較高,英語基礎中等,但兩極分化較大,部分學生可以全英語教學,而有的學生連識記單詞都比較困難。經過高三前半學期課堂合作學習的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大部分學生合作意識較強,可以較好地進行合作學習。
三、課前準備
調查研究類說明文閱讀理解講析課包括基礎版、鞏固版和自測版內容安排。基礎版和鞏固版內容各有一篇調查研究說明文真題,分別是2020全國2卷閱讀理解B篇和2021年浙江卷閱讀理解C篇的閱讀理解講析。具體的講析活動安排有:
1.快速通讀文章,完成摘要,并找到對應的題目。
2.畫出文章的思維導圖,并找出對應的題目。
3.采用“找主干,析枝葉”法分析下列長難句,并把漢語意思寫在橫線上。
4.將列出的單詞與英文釋義配對。
經過基礎版思維導圖繪制、長難句分析、話題詞匯積累等講解示范,以及鞏固版的練習,學生在說明文語篇特點、解題步驟、長難句分析、語篇詞匯復盤等環(huán)節(jié)積累了學習經驗,各方面能力也獲得了提升。本堂課是對前兩節(jié)課在教師示范引導下學生參與學習的效果的檢測。
學生初次接觸閱讀理解分析師活動,有些陌生,因此教師在授課前可利用晚自習時間對學生進行理論示范指導,發(fā)放各個角色任務單(表1),讓他們直觀地了解具體的角色任務。然后學生自主選擇小組角色,請科代表登記,形成小組名單(表2),張貼在教室里以便學生熟悉,便于兩次小組合作時學生快速進入狀態(tài)。根據班級人數(shù),個別小組就會多出一兩個同一角色。最終各個小組成員的確定以及任務的具體分工需要進行微調。課前向學生發(fā)放打印好的調查研究類說明文的學案??紤]到高三各學科學習任務繁多,學生課后閱讀時間緊張,因此筆者又利用一節(jié)課讓學生自主地閱讀并完成閱讀理解試題研讀,在分享前完成自己的任務清單。這樣在進行正式的分享前,每位組員都做了充分的準備,使得分析師活動高效開展。
四、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我是閱讀理解講析師”的合作活動,解讀2019年全國3卷閱讀理解D篇,并達成以下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快速理清篇章結構,抓取文章大意的能力。
2.運用說明文體裁進行分析,規(guī)范閱讀理解的解題步驟。
3.學會使用“定主干,析枝葉”方法分析長難句。
4.積累與調查研究類說明文相關的主題詞匯。如researchers、test等。
五、教學過程(見下頁表3)
六、實踐效果
1.合作秩序好,課堂參與度高?!拔沂情喿x理解講析師”活動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全員參與。講析團每一位成員都有自己的角色任務,大家圍坐在一起,分享自己對語篇內容結構的梳理與理解,完成閱讀理解信息查找、信息定位、信息解讀。課前學生完成了任務清單,在課堂上能使用自己準備好的材料,主動、大聲表達,課堂參與度高,學習氛圍好。每個角色任務的確定兼顧到學情。整堂課上有兩次組內分享,一次班級分享,一次討論。第一次組內分享主要以學生交換默讀為主,第二次合作主要以學生輪流口頭分享為主,小組組長進行組內不同視角及觀點總結。班級分享環(huán)節(jié),學生能自由流利地表達,師生、生生進行追問互動,學生得到了更多鍛煉思維能力的機會,培養(yǎng)了合作的精神,促進了思想的交流。
2.內化語篇知識,規(guī)范解題步驟。思維導圖繪制師通過思維導圖繪制、展示和交流,形成語篇信息結構化知識(圖1為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其他學生也能通過聆聽賞析到不同的思維導圖,了解熟悉語篇的結構化知識。不同角色依次合作交流的過程正是學生在完成閱讀理解的思維過程:先快速閱讀把握語篇大意及體裁,再研讀題目,提取題干關鍵詞、判斷題型、運用題型解題策略、以關鍵詞查讀并定位與關鍵詞相關的信息、解讀分析信息,最后比對信息與選項,做選擇。學生通過研讀語篇,查找、定位、分析信息,對語篇內容、語篇意義、閱讀理解解題過程的思維都進行了深度學習的體驗。
從學生的任務清單完成情況和課堂展示來看,“我是閱讀理解講析師”的學習活動給學生帶來一種全新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體驗,將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前,學生需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學習準備,查閱話題資料,從結構、信息、措辭等維度解讀文本,總結說明文解題思路,分析探索選項設置的角度,并在教學評一體化的機制下探索更為積極主動的元認知學習策略,涵蓋了閱讀、提問、思考、查閱、討論、反思、評價等多種學習活動;學生在這些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熟悉內化說明文語篇知識、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了思維品質,培養(yǎng)了學習策略。由此可見,“我是閱讀理解講析師”的學習活動是提升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