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薛穎
習作向來被視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內容,不僅需要思維活動的積極參與,而且還需要創(chuàng)新活動的支持。下文以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習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為例,談談習作教學的有效策略。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這一習作話題,與學生經(jīng)常進行的單純寫人記事習作比,在選擇素材上看似以收集材料為主,實際上難度很大。因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這一概念學生是比較陌生的,即使學生在不同場合偶爾聽說過,也很少深入了解,更談不上關注與研究。學生要完成這一習作,就要了解什么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身邊有什么世界文化遺產(chǎn)。面對陌生的表達對象,學生往往抓不住重點。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讓學生走進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感受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具體內容,解決選擇材料上的困難。
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比如,長城、大運河、故宮、頤和園、平遙古城、麗江古城、皖南古村落、福建土樓等。它們被批準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都符合一定的條件,如能夠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或創(chuàng)造性的天才杰作,能夠在一定時期內、一定區(qū)域內對建筑藝術等方面的發(fā)展產(chǎn)生巨大影響,可作為一種建筑群或景觀的杰出范例展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以“你所不知道的長城”為題,用視頻或課件呈現(xiàn)長城符合世界文化遺產(chǎn)標準的內容,讓學生從中明白長城的建筑藝術、巨大影響、具體結構等方面的知識。教師引導學生以長城為對象,介紹中國的文化遺產(chǎn),突出長城令人自豪與驕傲的原因。
在本次習作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需求提供幫助,引導學生完成習作任務,提升表達能力。鑒于本次習作對象具有特殊性,學生從表達對象確定到表達內容選擇上都明顯存在困難,需要教師提供支持。這種支持體現(xiàn)在教師以學習伙伴的身份參與習作活動,引導學生收集文化遺產(chǎn)的資料,再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梳理、分析與選擇,最后撰寫習作初稿。
首先,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熟悉的收集資料的方法與路徑,克服因為表達對象陌生產(chǎn)生的畏難情緒。教師可以采用對話的方式加以引導,重點指導學生學習有目的地收集資料,記錄資料的來源,以備核對。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整理資料,主要是在對話中引導學生找到整理的方法——有效分類,繼而掌握好取舍資料的標準,抓住那些體現(xiàn)介紹對象鮮明特點且具有新鮮感的材料,啟發(fā)學生從中選取能夠突出中國古代先民智慧的內容作為表達重點。再次,教師指導學生對資料進行適當概括和總結,為資料的有效運用作準備。不難看出,指導學生介紹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教師需要聚焦資料這一核心問題切實發(fā)揮指導的作用。
習作作為表達實踐,最能體現(xiàn)德育的滲透功能,“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這一習作教學更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有效路徑。
無論學生最終選擇的表達對象是哪一處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其中都包含著普遍性價值。這正是教師在指導學生選擇資料時需要重點關注的標準,也是教師需要提醒學生從中選擇最令自己覺得自豪、凸顯先民智慧結晶的材料作為介紹的重點內容。學生在介紹中需要融入自己的感悟,用感嘆句和抒情句把自己在中國的文化遺產(chǎn)面前產(chǎn)生的震撼感清楚地體現(xiàn)出來,進而產(chǎn)生保護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愿望,呼吁人們加入保護的行列中。
總之,在習作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意習作內容的特殊要求,思考指導學生積極探索解決習作問題的思路與方法,達成習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