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玉
摘 要:在小學教育項目中,語文教育屬于重要內容,其主要包括讀和寫兩個板塊,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兩者結合,幫助小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水平。本文主要簡述了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中落實讀寫結合的意義和可行性,提出了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中落實讀寫結合策略,并以實際課程為基礎,分析了讀寫結合落實情況。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8-0214-03
在小學階段,小學生難以發(fā)揮學習主動性,參與讀寫結合的教育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為此,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為小學生講解相關讀寫內容,將讀寫結合的教學活動落到實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分析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應有的能力,使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發(fā)揮實際作用。
1.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中落實讀寫結合的意義
(1)加深小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程度
在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小學生容易記住閱讀內容,并可以進一步理解和吸收閱讀知識,對相關閱讀內容擁有初步印象,但小學生無法真正體會文章作者的真實情感,難以將學習的內容與自身實際情況結合,對閱讀內容理解程度不足。若教師將閱讀和寫作結合,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閱讀內容產(chǎn)生興趣,在寫作過程中,加深小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產(chǎn)生興趣。教師要通過探索尋找閱讀和寫作的相似之處,在教學形式上結合兩者的功能,改變傳統(tǒng)閱讀和寫作教學模式。通過閱讀和寫作結合的方式,有效改善語文教學課堂的氛圍,改變閱讀和寫作單一枯燥的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2)提高小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興趣
讀寫結合不是簡單的讀完再寫,教師應該具有觸類旁通的能力,利用一段時間完成教學任務,結合周圍的資源,使小學生可以及時進入學習氛圍中,廣泛組織閱讀活動,并幫助小學生梳理語文知識的源流,了解語文背后的文化,完成學科實踐任務。在閱讀之前,教師還可以根據(jù)課文的主題進行短小的寫作練習,讓小學生先表達自己對主題的想法,然后引導小學生學習和探索原作者寫作的內容和情感,從而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3)提高小學生對寫作經(jīng)驗的總結能力
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活動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展開,分別是理論基礎和現(xiàn)實需要,站在理論基礎角度,讀寫結合方式主要涉及兩種理論內容,一方面是遷移理論,另一方面是整體教育理論。遷移理論是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核心理論,學習和遷移兩種情況的要素具有一定共性為遷移的產(chǎn)生奠定基礎,閱讀和寫作處于對應關系,遷移理論符合讀寫結合要求。整體教育理論強調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具有動態(tài)、連續(xù)特點,只有兩者深度轉化和融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語文閱讀教學課程。站在現(xiàn)實需要角度,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高度重視閱讀與寫作教學,通過閱讀與寫作的深度結合,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水平。教師明確不同學習階段的具體教學內容,在語文教學領域引用讀與寫相結合理論,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對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做到讀與寫相結合,既可以幫助小學生增強閱讀能力,也可以幫助小學生培養(yǎng)寫作能力。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小學生可以學習原作者的寫作技巧,積累詞匯、句子、習語、俗語的使用方法,并不斷積累寫作經(jīng)驗,提高寫作水平。
2.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中落實讀寫結合策略
(1)指導小學生讀寫結合方法
教師要引導小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習作方法、增強思考能力,朝著讀寫結合的目標努力,將豐富的教學知識展現(xiàn)在小學生面前,及時落實學習目標,逐漸增強課標意識,完成聚焦課堂任務。教師要引導小學生正確看待讀寫結合任務,幫助小學生提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使小學生真正體會到語文知識的力量。在引導小學生將閱讀和寫作融合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做閱讀筆記,增強寫作能力,提高歸納總結水平,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使小學生在做閱讀筆記的過程中及時記錄自己的想法,為寫作提供素材。在閱讀過程中,當小學生對某個故事情節(jié)擁有自己的想法,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將想法記錄在閱讀筆記中,在完成閱讀任務后,與其他小學生或者教師共同探討相關問題,達到增長知識的目的。教師要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主動思考的習慣,增強小學生文字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完成書寫閱讀筆記任務,在閱讀完一篇文章后,書寫一篇讀后感,將自己的想法記錄在讀后感中,鍛煉小學生的書寫能力。
為深入探討落實讀寫結合教學實踐情況,以《巨人的花園》為教學案例,探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落實讀寫結合方式的教學方法。在授課之前,教師可以要求小學生閱讀課文內容,通過閱讀文章內容,使小學生自行理解文章中簡述的主要內容,分析巨人的花園中擁有的物種,在分析具體問題之后,教師要鼓勵小學生了解“允”“砌”“洋溢”等詞語。教師在安排課前預習內容后,書寫教學方案,不僅要幫助小學生充分掌握教學內容,也要使小學生對教學內容產(chǎn)生興趣,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小學生擁有獨特的見解,真真發(fā)揮課前引導重要作用。通過課前預習方式,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幫助小學生解決問題,為小學生布置預習題目,讓小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題目,充分體現(xiàn)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直接引導小學生學習課程內容,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組織小學生朗讀課文,糾正小學生的錯誤讀音,在小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后,教師可以拿出準備好的生字卡片,包括“蔭”“溢”“允”“砌”等內容,讓小學生舉手獲得回答問題的機會,回答正確獲得一個小紅花。通過這種方式,小學生可以正確說出所有生字。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小學生閱讀文章,在讀到“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成蔭,秋天鮮果飄香,冬天白雪一片”時,引導小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應用寫作和排比的修辭方法,描寫花園一年四季的景色,為下文書寫故事情節(jié)奠定堅實基礎。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組織小學生仿寫課文,想象自己的花園中擁有的物種,以文章形式進行寫作,增加寫作部分。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后,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得到充分鍛煉。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應用文章出現(xiàn)的對比方式完成寫作任務,小學生以景色、動物為核心角色,應用對比方式對角色進行描述。在完成寫作任務后,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在講座前朗誦自己的寫作內容,其他小學生進行評價,找出優(yōu)點和缺點,通過這種方式,使小學生得到中肯的建議,并進行改正,真正發(fā)揮讀寫閱讀的重要作用。
(2)確定讀寫結合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解讀教材閱讀內容,以增強小學生課標意識為教學目標,使小學生擁有目標意識和學段意識,及時落實學段學習工作,感受讀寫結合的特點,提出相關學習策略,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順利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在豐富的閱讀內容中,橫向、縱向解讀教材內容,梳理教材知識,最終達到學習目的。在組織閱讀活動之前,教師要與家長聯(lián)系,共同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安靜的閱讀環(huán)境,在閱讀空間中,為小學生準備紙筆、桌子、書籍,引導小學生在閱讀書籍后將要點和感想記錄在紙上,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和書寫習慣。在學校內,教師要為小學生營造一種合適的讀寫氛圍,重視小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氛圍,將名人名句刻在校園擺放的石頭上,使小學生在校園中走動的過程中可以看見,將勵志的語句放在教學樓的走廊中,讓小學生在走廊走動時可以進行閱讀。學校要為小學生建造圖書館,在圖書館內放置大量圖書,并放置桌椅,讓小學生在圖書館內一邊看書一邊記錄。為引導小學生主動完成看書任務,教師要定期組織小學生前往圖書館閱覽室開展閱讀課程活動,使小學生在圖書館中獲得大量的知識,體會在圖書館中學習的樂趣。
(3)加大仿寫訓練力度
小學生的作文訓練活動屬于從仿寫到創(chuàng)造的過程,兩者是小學生學習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片段訓練活動,使小學生得到語言訓練的機會,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教師要重視閱讀和寫作融合的過程,使兩者處于相互促進和相互依賴的狀態(tài),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合適的教學活動。閱讀和寫作的結合教學方式具有秩序化、結構化的特點,通過兩者結合,引導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深思,清楚閱讀內容的實際含義,在書寫過程中厘清思路,圍繞核心寫作內容進行展開。在閱讀和寫作結合的形勢下,教師要合理分配兩者的學習時間,以閱讀教材為基礎,根據(jù)不同的主題組織專題寫作訓練活動,幫助小學生鞏固寫作基礎,將閱讀任務和寫作任務合為一體,達到共同發(fā)展目的。除仿寫活動外,教師還可以增加改寫、擴寫和續(xù)寫訓練活動,在開展改寫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小學生對課文的語言進行再加工、重組合,使小學生提升語句的靈敏度,并獲得語言運用的訓練機會,逐漸提高語文素養(yǎng)水平。在開展擴寫活動的過程中,部分文章的內容需要被小學生深入思考,小學生不能獨立領會文章蘊含的含義,針對相關問題,教師要讓小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從多個角度對文章內容進行感悟和理解。在開展續(xù)寫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小學生按照文章思路對內容進行續(xù)寫,將文章的含義進行延伸。
(4)引入家校合作方式
小學生的主要生活環(huán)境是家庭,閱讀習慣與家庭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為此,教師要重視家長的重要位置,與家長展開合作,共同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讀寫習慣。在現(xiàn)代教育中,教育部門提倡發(fā)揮學校和家庭的教育特色作用,達到增加教育資源目的,加強兩者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與合作,共同促進小學生學習進步。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小學生處于的學習階段為基礎,為小學生安排合適的閱讀量,幫助小學生制訂閱讀和寫作計劃,并將其發(fā)送給家長,使家長了解小學生在不同階段的閱讀、寫作任務,并幫助小學生完成相關任務。
(5)提高教師讀寫結合素養(yǎng)水平
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小學生為本,為小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資源。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深入學習教材,準確把握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規(guī)律,充分掌握小學生的已知知識與未知知識,為小學生提供合適的閱讀內容和寫作內容。教師要提高讀寫結合素養(yǎng)水平,重視讀寫結合教學方式,設置閱讀和寫作練習任務,使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深化自己的情感,在思考過程中形成評價機制,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
例如,在講解《亡羊補牢》文章內容之前,教師要做好課程準備工作,提前了解亡羊補牢的故事,總結課文中出現(xiàn)的“窟窿”“叼”“堵”等生字,提出游戲等方式使小學生順利記住相關文字,同時,教師要設置教學活動,組織小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活動進入情境中,真正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變化。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分析文章的含義,通過各種方式保證小學生可以真正了解故事中蘊含的實際含義。
(6)培養(yǎng)日記寫作習慣
在引入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時,部分小學生沒有積累寫作材料,重復書寫一件事情,如果沒有記錄生活的習慣,就會存在寫作材料積累不足等嚴重性問題。在閱讀和寫作結合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記錄日記的良好習慣,一方面,引導小學生不斷觀察生活,促使其對生活充滿信心,這符合語文教學觀念,另一方面,引導小學生將觀察的事件記錄在日記中,為寫作活動提供材料,豐富寫作內容,提高寫作水平。在記錄日記的過程中,小學生擁有情境遷移意識,可以將生活經(jīng)驗應用到語文閱讀理解內容中,增強閱讀理解能力。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學習效果會直接影響其后續(xù)的學習,為此,教師要發(fā)揮引領作用,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將讀寫結合方式融入多元化教育內容中,真正發(fā)揮讀寫結合的重要作用,使小學生對閱讀和寫作學習項目產(chǎn)生興趣,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寫作習慣。
參考文獻
[1]劉洪言.讀寫結合法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11).
[2]畢傳香.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分析[J].寫作,2018(04).
[3]唐保海.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
[4]王永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06).
[5]付麗.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運用[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