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增勝
1.小說以“祝福”為標題,有什么深刻含義?
2.《祝?!分袃纱螌懙较榱稚┑摹拔⑿Α保髡哌@樣寫有什么作用?
3.誰是將祥林嫂推向死路的幕后黑手?為什么?
是誰害死了祥林嫂?
在魯鎮(zhèn)舊歷的年底,在家家戶戶“殺雞,宰鵝,買豬肉”等準備“祝?!钡臒狒[氛圍中,一手提著裝有一個破碗的竹籃、一手拄著破竹竿、衣衫襤褸的祥林嫂倒在了雪地里,永遠地走了。底層婦女祥林嫂充滿血淚的悲劇人生,反映了中國幾千年來封建禮教對女性的壓迫之深?!白8!弊囗懥酥魅斯榱稚┑拿\悲歌,同時也是對當時的人面對“禮教吃人”無動于衷、麻木不仁的挽歌。
那么,到底是誰害死了祥林嫂呢?
文章采用倒敘手法,講述了祥林嫂的一生。開頭寫在祝福聲中的“我”與臨死前的乞丐祥林嫂的相遇。祥林嫂問了三個問題:一個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沒有魂靈?這世上是否存在地獄?死掉的一家人是否能相見?而善良又怕?lián)熑蔚摹拔摇钡幕卮鹗牵阂苍S有、也未必、說不清。隨后祥林嫂在年終祝福前的雪夜里悲慘死去。是“我”的懦弱無能,讓祥林嫂的最后一點希望徹底熄滅。
文中封建衛(wèi)道士魯四老爺在祥林嫂初到魯鎮(zhèn)的時候,皺了皺眉,討厭她是一個寡婦;祥林嫂被婆家搶走,他一句“可惡!然而......”也只是因為自己失去了面子而惱怒,并不否認她婆婆的做法。祥林嫂再到魯鎮(zhèn),他說她“敗壞風俗”“不干不凈”,祝福時不讓她沾手,使她遭受了精神上的打擊,最后又將她趕出了家門,祥林嫂淪為乞丐而死去。即便祥林嫂死了,他還罵她是個“謬種”。是滅絕人性的封建貞操觀和假斯文殺掉了祥林嫂。魯四嬸則是魯四老爺?shù)膸蛢础W鳛榧鹊美娴牡刂麟A級,魯四嬸因為祥林嫂能干而留下她,對她的境遇與命運沒有真正的憐憫之心。往年祭祀的大事全部交給祥林嫂,而二婚又喪夫失子的祥林嫂想再幫忙做祭祀的事情時,即使她已經(jīng)捐了門檻來贖罪,仍對她大喊:“你放著罷,祥林嫂!”四嬸的呵斥與嫌棄,徹底粉碎了祥林嫂在希望邊緣掙扎的勇氣。
柳媽和文中的其他看客們,身為最底層的被壓迫者和被迫害者,卻不自覺地成為了封建禮教的幫兇。他們認為被逼婚的祥林嫂是“交了好運”,問她“你那時怎么竟肯了”,嘲諷祥林嫂屈從二夫;對她兒子阿毛的故事從“特意尋來”聽到“一聽到就煩厭得頭痛”,恐嚇二婚的祥林嫂死后要被“鋸成兩半”,非得去捐一條“千人踏,萬人跨”的門檻才能贖罪,全無同情和安慰。是看客們的無情和恐嚇讓祥林嫂經(jīng)受了一次又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魯迅先生把社會的某些普遍頑疾濃縮在魯鎮(zhèn)當中,祥林嫂的遭遇是千千萬萬封建禮教受害者的縮影。這里有迂腐的魯四老爺夫婦,自私的婆家,愚蠢的柳媽,冷漠的魯鎮(zhèn)居民看客,還有深陷其中卻無能為力的“我”,他們共同上演了一出將祥林嫂迫害致死的悲劇。
《祝?!吠ㄟ^對祥林嫂的人生際遇的講述,采用倒敘手法將肖像描寫、反諷和重復巧妙結合,展示了一個被階級特權、神權、族權、夫權“四條繩子勒死”的最底層婦女形象,控訴了“人吃人”的封建禮教社會和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魯鎮(zhèn)”走筆
方明元
春雨霏霏,稽山如黛,鑒水似煙。早春三月的一天,我懷著對魯迅先生的敬仰心情,來到了魂牽夢縈的紹興市魯鎮(zhèn)。
我清晰地知道,魯迅先生在小說《孔乙己》中對魯鎮(zhèn)進行了描寫:魯鎮(zhèn)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柜臺,柜里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伴隨著淡淡的摻了水的紹興黃酒的香味,在孔乙己嘮叨的“多乎哉?不多也”的令人發(fā)笑的言語聲中,魯鎮(zhèn)就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和熟悉起來。
相隔不久,魯迅先生又在他的小說《明天》《風波》《社戲》和《祝福》里,陸續(xù)出現(xiàn)了魯鎮(zhèn)的地名。而魯迅先生的不朽名著《阿Q正傳》中阿Q生活的未莊,也是魯鎮(zhèn)的一個村莊。從此,魯鎮(zhèn)就和孔乙己、九斤老太、祥林嫂、閏土、阿Q、假洋鬼子、魯四老爺?shù)任膶W人物形象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魯迅先生生前對魯鎮(zhèn)情深似海,源自他對故鄉(xiāng)山水、社戲、黃酒、石橋,對童年生活夢幻般的深深眷戀。魯迅先生和母親與外婆的關系一直十分親近,母親姓魯,就是他特別喜歡用魯鎮(zhèn)作為小說背景的主要原因。而紹興城外的安橋頭是魯迅先生的外婆家,舅舅家住在皇甫莊,大姑家住在吳融,小姑家住在東關,在這些村鎮(zhèn)里,都曾經(jīng)留下魯迅先生孩童時代生活的足跡。
魯鎮(zhèn)既是先生的故鄉(xiāng),也是他的精神家園,走進魯鎮(zhèn),我們就走近了魯迅先生。
用青條石鋪砌成的魯鎮(zhèn)廣場上有魯迅先生的青銅坐像,他雙目如炬,燭照四方,這是魯鎮(zhèn)的點睛之筆。魯鎮(zhèn)有一湖兩河三街,一湖為鑒湖,是越中名湖,紹興人民的“母親湖”;魯鎮(zhèn)依湖而建,兩條小河自東向西穿過鎮(zhèn)區(qū),流入鑒湖,形成“人家盡枕河,樓臺俯舟楫”的水鄉(xiāng)風景,是“紹興城建三萬丁,十廟百庵八橋亭,臺門足有三千零”的立體再現(xiàn)。三條街道店鋪林立,清一色的黛瓦粉墻,燈籠高懸,酒幡招展,迎親的隊伍鼓號齊鳴,社戲臺上,好戲連臺。歷史與現(xiàn)在在時空中交錯,我仿佛走進了20世紀初紹興的風俗人情畫卷之中。
我行走在充滿民俗風情的商業(yè)街上,不時會碰到阿Q、祥林嫂、假洋鬼子、魯四老爺?shù)若斞感≌f中的人物形象?!鞍”頭戴烏氈帽,身穿有補丁的短褂,手里拿著一支竹制旱煙管,搖晃著辮子,嘴里喊著“造反了,造反了”!還唱出紹劇《龍虎斗》“我手執(zhí)鋼鞭將你打”的唱腔。而在狹路又碰上了“趙太爺”,頭戴狐皮紅頂子帽,穿著長衫馬褂,手持水煙袋,看見阿Q的狼狽相,不禁捋捋胡子,仰天哈哈大笑;我正在觀看這個“街頭話劇”時,忽然看見了“祥林嫂”正緩緩走來,她手持一支比她人還高的竹竿,提著一只破籃,籃里有一只破碗,見人就嘮叨著:“阿毛,我家的阿毛呢……”博得了與我同行的數(shù)十位游客的同情和嘆息。
魯迅小時候的生活民俗和筆下風情正成為紹興人招財進寶的招牌。漫步在魯鎮(zhèn)街頭,“咸亨酒店”“魯鎮(zhèn)茶店”“百草園飯店”“阿Q酒家”“孔乙己商店”等以魯迅先生小說中的地名、人名作店名、商品名的小店隨處可見。魯迅先生在為后人留下一份寶貴的文學遺產(chǎn)的同時,也為紹興人民創(chuàng)造了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商業(yè)資產(chǎn)。
回首煙雨朦朧的魯鎮(zhèn),我想,如果魯迅先生還健在的話,他那憂國憂民的愁眉一定會盡情舒展,欣然寫下一篇嶄新的《祝?!穪?。
(選自《散文選刊·下半月》,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