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倩超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關于核心素養(yǎng)內涵的表述中,思維品質占據(jù)重要位置。根據(jù)《課程標準》的界定,思維品質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能力和水平,體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心智特征(教育部 2020)。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有助于提升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能夠從跨文化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進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課程標準》強調高中英語教學應注重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不僅要注重學生英語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而且應重視學生英語學科思維及跨文化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劉勇2022)。要達到這樣的教學要求,很大程度上依賴具體的教學途徑。考慮到高考具有“指揮棒”作用,如果從考試原題中選擇經(jīng)典題型引導日常教學,那么就不僅可以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發(fā)展,而且可以從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角度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
讀后續(xù)寫是當前高考英語的重要題型,也是日常英語課堂的重點訓練內容。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高中英語讀后續(xù)寫教學必須高度重視思維的作用,并將思維品質的提升作為讀后續(xù)寫教學的重要著力點。英語教師在把握這一著力點的同時,要深刻認識讀后續(xù)寫中思維的作用,因為只有認識到思維在讀后續(xù)寫中所起的核心作用,并了解其作用發(fā)揮的機制,才能將讀后續(xù)寫教學的諸多目的落到實處。下面,以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的使用為例,談談相關的理解與實踐。
很多教師對讀后續(xù)寫這一題型的關注點往往集中在題目的形式上。這有其必然性,因為讀后續(xù)寫作為一種形式的題型,一經(jīng)面世就引起了廣大高中英語教師的高度關注,同時引發(fā)了諸多命題研究者的關注,所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從浙江輻射到省外多個地區(qū)??梢哉f,它已經(jīng)成為當下高考英語試卷上最靚麗的題型之一。但是,教師在關注讀后續(xù)寫題目形式的同時,還要從學生答題的角度研究其發(fā)揮作用的內在機制,而最好的切入口就是思維。
如果從學生的角度看讀后續(xù)寫,就可以發(fā)現(xiàn)與英語學習相關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是讀和寫。從傳統(tǒng)的信息加工理論的角度看,讀對應信息輸入的過程,寫對應信息輸出的過程。通常情況下,讀與寫的教學是分開的,因此學生所獲得的能力表現(xiàn)出一定的獨立性。當然,從嚴格意義上看,即使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寫與讀也是有著密切關系的,只不過由于讀與寫往往不在同一個空間與時間,因此表現(xiàn)出相對獨立的狀態(tài)。這樣的教學模式對應著教師的教學取向,如不少教師認為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全面優(yōu)化教學途徑、積極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及注重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是幫助學生培養(yǎng)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王玲 2023)。如果仔細揣摩這樣的表述就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在關注學生的閱讀時缺乏對寫的關注,在關注學生的寫時,自然也很少關注讀。
這時再來看讀后續(xù)寫這一題型及對應的教學,發(fā)現(xiàn)其最大的優(yōu)點是將讀與寫同時統(tǒng)一在一個時間與空間,于是學生在讀的時候會關注寫,在寫的時候也會回顧讀。這種自然的聯(lián)系使學生可以同時進行信息的輸入與輸出,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輸出結果判斷其英語素養(yǎng)水平。這其中有著豐富的思維含量:信息的輸入離不開思維,信息的重組與輸出更離不開思維,同一時間內進行的信息輸入與輸出讓學生有豐富的思維訓練機會,從而能提升思維品質。
除此之外,教師在關注讀后續(xù)寫題型時還應關注“續(xù)”字。“續(xù)”在很大程度上對應學生的思維過程,即學生所寫的內容能否“續(xù)”得上所讀的內容,這既是重要的得分依據(jù),又是培養(yǎng)思維能力、發(fā)展思維品質的抓手。在認真研究很多學生的讀后續(xù)寫心理活動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學生在面對讀后續(xù)寫這一任務(任務不同于題目)時,思維活動是復雜的,他們既有讀通所給文本的動機,又有寫好續(xù)寫內容的動機,而動機的疊加使他們在閱讀與寫作時能夠表現(xiàn)出較高的思維效率,這是正向思維的表現(xiàn);同時,由于擔心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有偏差,閱讀文本中出現(xiàn)的陌生詞匯,以及具體文本中的語義理解存在多種可能性,學生在閱讀與寫作時很難表現(xiàn)出高度的自信,這是逆向思維的表現(xiàn)。如此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進一步疊加,使學生的讀后續(xù)寫心理變得更加復雜。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借助讀后續(xù)寫題目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關鍵在于放大正向思維的作用,消減逆向思維的作用。事實證明,當學生的心理處于積極狀態(tài)時,他們更容易對自己的讀后續(xù)寫過程形成自信,從而將自己最好的閱讀與寫作水平發(fā)揮出來,一旦進入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就可以反過來促進思維的提升,從而奠定思維品質提升的基礎。
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英語教學的應有之義(代紅巖、王彥鵬2023)。既然是在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下研究讀后續(xù)寫,并以讀后續(xù)寫為抓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就要在上述關于讀后續(xù)寫中思維的作用機制研究的基礎上,組織實施讀后續(xù)寫教學實踐。既然是強調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就不能只關注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所謂的解題能力———通常是以學生的得分作為表征的,更要關注學生在讀后續(xù)寫答題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思維過程——這個過程既需要將學生的寫作結果與評分標準進行對比,又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寫作結果判斷其思維過程,還需要從學生思維的角度切入,思考如何在其已有水平之上進一步提高其思維能力,從而用思維能力驅動其讀后續(xù)寫水平的提高。
下面看一個例子及其相關研究思考:
基于對教材分析的認識: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中有著豐富的讀后續(xù)寫訓練契機,如必修二(下同)中就明確了“人與社會”這一主題語境,收納了話題豐富、文體多樣的語篇,通過適當?shù)囊龑Ь涂梢约せ顚W生的寫作動機,也就打開了讀后續(xù)寫的空間。相較而言,基于教材語篇進行讀后續(xù)寫訓練更容易發(fā)展學生的思維。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基于教材語篇進行讀后續(xù)寫訓練往往沒有明顯的習題訓練的痕跡,學生沒有身處考場的緊張感覺,也就削減了逆向思維,從而能夠更好地進入讀后續(xù)寫狀態(tài),更加積極地發(fā)揮正向思維。
例1: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1 Lights,camera,action中有這樣一段內容:
Props also contribute to a film’s success.To make a film look real,great effort must sometimes be made to research,find and build objects.Director James Cameron spent six months looking at and revising plans of the Titanic in order to build a full-sized model for his 1997 film.He talked to historians to ensure that the details were correct and even went down to the bottom of the Atlantic Ocean to see what was left of the ship for himself.It took 500 workers 100 days to build the fine model,not to mention the thousands of props inside.
通過對這段內容的分析發(fā)現(xiàn),它介紹的是道具在電影拍攝中的作用。學生在閱讀這段內容的過程中會認識到道具不只是簡單出現(xiàn)在電影中的物品,還是承載著特定時代歷史背景的物品。任何一個道具的設計與選擇,背后都有可能存在著豐富的文化,因此理解道具的過程就是領略文化的過程。有鑒于此,在基于這段內容設計讀后續(xù)寫時,教師從文化角度設計段首句:
If the props in a classic movie don’t attract your attention,you will lose _________.
該段首句實際上對學生的思維方向進行了引導。學生一旦領會了這一引導,就會重新閱讀上述文本內容,然后形成自己的認識。比如,有的學生續(xù)寫道:“...an opportunity to appreciate culture.Culture is never an abstract thing,and culture always depends on specific things.When we turn a blind eye to the things around us today,it may mean the loss of cultural nutrition;When we look at things around us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we may leave a cultural legacy for future generations.”
通過學生描寫的內容發(fā)現(xiàn),其思維所加工的產物與原有文本之間表現(xiàn)出高度銜接的狀態(tài)。這說明學生的思維是成功的。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的同時,他們對文化的認識更加深刻了,這是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表現(xiàn)。所有這些目標的達成源自于學生的思維在此過程中被有效激活,學生能夠處于自由思考與想象的狀態(tài)。
【基于原題分析的思考】利用讀后續(xù)寫原題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是重要的選擇之一。根據(jù)上面所闡述的邏輯關系,教師通常是在對教材語篇進行充分加工后,再利用相關原題進行訓練。這樣的順序可以讓學生在有了相應的心理準備后,更好地在類似高考的環(huán)境中進入讀后續(xù)寫的實戰(zhàn)狀態(tài),從而保證思維能力在更為嚴苛的環(huán)境中得到發(fā)展。
例2:2023年全國高考英語(新高考Ⅰ卷)讀后續(xù)寫真題(限于篇幅,僅提供原文開頭一段):
When I was in middle school,my social studies teacher asked me to enter a writing contest.I said no without thinking.I did not love writing.My family came from Brazil,so English was only my second language.Writing was so difficult and painful for me that my teacher had allowed me to present my paper on the sinking of the Titanic by acting out a play,where I played all the parts.No one laughed harder than he did.
注意:
1.所續(xù)寫短文的詞數(shù)應為150左右;
2.續(xù)寫部分分為兩段,每段的開頭語已為你寫好。
Paragraph 1:A few weeks later,when I almost forgot the contest,there came the news.
Paragraph 2:I went to my teacher’s office after the award presentation.
相對于例1中的教材文本而言,這一高考英語真題中的素材故事性更強,反映著高考命題的基本思路。如果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限時訓練,那么學生的思維就處在更緊張的狀態(tài),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讓其感受到壓力,但是可理解為是其思維能力提升的必要條件。此時利用課堂訓練中形成的思維能力基礎,再結合對原文的深度理解,尤其是在段首句的引導下進行內容發(fā)散、目標聚焦的思考,學生就可以在寫出高質量作文的同時,使自身的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對于例2,學生可以圍繞段首句并結合原文思考“他”的想法。
有學生這樣寫:
A few weeks later,when I almost forgot the contest,there came the news.I used to love chatting so much,but this time I’m silent.This story makes me feel very complex.After thinking for a long time,I finally realized that I couldn’t come up with a good ending for this story.But from that moment on,I learned that I should respect the writers’labor,and I also admired their perseverance.In the later days,although I faced many challenges,which came from the obstacles encountered in the reading process and the second language that used to annoy me.I overcame these challenges and never stopped writing from then on.
I went to my teacher’s office after the award presentation.The teacher also congratulated me,tears filling my eyes with joy.I knew that without the teacher’s encouragement,I could not have achieved success.I began to think about success:success refers to a person who,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ir own enthusiasm,works hard with a heart of effort,and then through their own persistence,can lead a person on the path of success.Yes,just like the horse written about.
這樣的讀后續(xù)寫結果讓人看到了這個學生的深度閱讀與想象,從而可以判斷其思維能力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進一步探究原因,又可以看到其在段首句的引導下,能夠積極運用自身的思維去加工,從而保證自身的思維可以成為續(xù)寫的內在動力。
無論是從題型的角度對讀后續(xù)寫進行研究,還是從讀后續(xù)寫過程中學生思維培養(yǎng)的角度進行研究,本質上都是想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想抓住學生讀后續(xù)寫能力提升的“牛鼻子”。讀后續(xù)寫作為一種相對新穎的題型,其價值在于對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考查,其本質在于對學生在閱讀和寫作過程中思維能力和水平的考查,尤其是學生在閱讀后能否借助自身的思維,實現(xiàn)從信息輸入向信息輸出的轉變。正是因為有了這一判斷,所以可以認其是理解讀后續(xù)寫中思維的作用機制的關鍵之舉。由此也可以認為,只有構建優(yōu)質且高效的英語課堂,才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蔣明 2023);讀后續(xù)寫中思維培養(yǎng)的關鍵在于讓學生擁有思維運用的空間,使他們能夠基于讀后續(xù)寫的過程與結果反思自己的讀后續(xù)寫過程。只有當學生真正成為讀后續(xù)寫的主體時,他們才能將學習的視線轉向自身,才能在自我反思的過程中認識到讀后續(xù)寫的關鍵所在,這正是思維能力得以培養(yǎng)并上升為思維品質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