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婕
童蒙經典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的童蒙經典教學一方面有助于道德教育和優(yōu)良傳統文化的弘揚,另一方面其形式和內容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語感,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
一、精心選材,明確抓手
葉圣陶認為,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的感覺。呂叔湘也曾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有效落實語感教學呢?
《易·蒙》中提到“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惫湃说膬和逃枷敫嬖V我們,四五歲這一年齡段的學習和記憶,對于孩子的終身發(fā)展至關重要。因此對學生進行語感的培養(yǎng),以童蒙經典為抓手是關鍵。童蒙讀物的語言和諧押韻,富有節(jié)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方便記憶。比如《三字經》,三字為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音韻和諧,鏗鏘有力,孩子在誦讀中感受到韻律的樂趣,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語感?;诖?,我校對《弟子規(guī)》《三字經》《笠翁對韻》《聲律啟蒙》等童蒙教育經典教材進行了重新編排,形成了校本教材《童蒙經典》《聲韻經典》,在我校童蒙教育和語感教育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二、誦讀童蒙,聲入心通
要在誦讀過程中訓練學生的語感,首先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精準指導誦讀,只有掌握正確的誦讀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讀準字音
古文中有較多通假字、多音字,誦讀時要先掌握正確的字音,讀通句子。教師們在教學時要做好指導,幫助學生辨別字音。如讀《三字經》時,“教之道,貴以專”中的“教”即為多音字,要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文義,確定讀音。如“教”在這里表示“教導”,應讀第四聲。
2.把握節(jié)奏
在誦讀韻文時,要把握節(jié)奏,讀出音韻之美。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打著節(jié)拍誦讀,這種邊打節(jié)拍邊誦讀、富于動感和節(jié)奏感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們對誦讀的興趣更加濃厚。比如,學生在讀《笠翁對韻》:“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雁,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時,押的都是“東”韻,為了讓學生們讀得更加入味,教師可指導學生以邊誦讀邊拍手或者拍桌子的形式進行,通過輕重緩急的節(jié)拍變化,學生們感受到了韻律之美,在無形中愛上了誦讀。
3.找出韻腳
韻文的韻腳給誦讀增加了韻律美。如讀《弟子規(guī)》“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找出韻腳,感受誦讀時韻腳的前后呼應、動感節(jié)奏。通過大量地、有規(guī)律地誦讀這種韻律和諧、瑯瑯上口的語言,使學生在愉快學習、感受中國文化獨特魅力的同時,也在腦海中留下一定的積淀,當這種積淀達到一定的程度時,“聲入心通”,語感自然就會形成了。
三、文字解讀,靈活表達
童蒙經典讀起來瑯瑯上口,但是由于古文的語言晦澀難懂,特別是有些地方還運用了典故,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具有一定難度。教師先了解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程度,然后再指導學生結合前后文理解,慢慢疏通文意,達到掌握文本內容的目標。教師在誦讀作品的時候,要向學生講解其中的典故,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減少理解中的阻礙,誦讀時更加順暢不滯澀,有助于語感的培養(yǎng)。
四、聯系實際,情感共鳴
對于童蒙經典內容的理解,僅僅依托于教材中的注釋和教師的講解是不夠的,還得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語感。因此,教師要多開展實踐性活動,讓童蒙經典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例如,在學習《笠翁對韻》時,我們可以把學生帶到戶外,進行“對對子大會”,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去尋找藏在美景中的對子,可以背誦課文中的對子,也可以自己創(chuàng)作對子。學生的想象力豐富,看到眼前的景色,一個個可愛有趣的對子便噴薄而出:“花對樹”“蜂對蝶”“白云對藍天”等等,然后根據小組的創(chuàng)作,形成《對子歌》,小組再進行《對子歌》的吟誦比賽,這樣學生就有了輸入到輸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對對子和吟誦的樂趣,產生了學習興趣,在豐富有趣的生活實踐中,引起了情感的共鳴,培養(yǎng)了語感。
五、日積月累,學以致用
語感的形成需要經過大量的練習和積累。但只有練習和積累還不夠,將所學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更能激發(fā)學生持續(xù)積累的興趣。
如定期開展“積累本”展示大會,讓學生們展示平時積累的成果,還可以互相交流學習;又如學習了《笠翁對韻》后,考慮到學生愛畫畫的特點,讓他們給“笠翁對韻”配畫;還有學習了《對韻歌》以后,讓學生們把自創(chuàng)的對韻歌寫進“寫話本”,在班級內展示“寫話本”,讓學生感受創(chuàng)作的樂趣……除此之外,也可定期組織一些古詩文朗讀比賽、對對子比賽等,讓學生現學現用、學以致用,鞏固他們的語感。
語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童蒙經典是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語感的重要抓手,教師應充分利用童蒙經典的特點,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采用適合學生語感發(fā)展的策略進行教學,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受力,提升其語感素養(yǎng)。最終達到以童蒙經典為載體,習得語感,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文萬. 古詩文誦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探究[J]. 新課程(上), 2017,(02):91-92.
[2]張春萍. 從語文核心素養(yǎng)角度淺述《聲律啟蒙》的誦讀價值[J]. 課外語文,2020,(19):96+98.
(作者單位:廣東佛山市順德區(qū)美辰學校)
責任編輯 成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