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峰,溫州永嘉人氏,1978年生人。永嘉縣名取“水長而美”之意,歷史悠久,建縣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溫州的歷史之根、文化之源。悠久的歷史與豐厚的文化,造就了這里一代代的名流俊士。智峰便是在這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后起才俊之一。
認識智峰是在2007年春,那時我受邀去永嘉二中給高三學生作講座,到永嘉車站來接我的便是智峰。從這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只要我到永嘉,他總會來接送我,給我當司機。再后來,他成了我省名師工作室的首批學員。從名義上說,智峰是我的徒弟,但從我們的交情來看,我更愿意把他當作我的好友!
與智峰相識的人,都喜歡他。個中的原因,我一直認為,不僅是因為他長得帥,而且也因為他有著優(yōu)秀語文老師所應(yīng)具有的教學思考與學術(shù)品質(zhì)。
智峰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師。在2011年從永嘉山區(qū)學校調(diào)往溫州市區(qū)學校工作之前,他一直在楠溪江畔的永嘉二中任教。永嘉二中雖為縣屬中學,但實際上是在山區(qū)——巖頭鎮(zhèn)。這所學校遠離縣城,無論是硬件設(shè)施還是軟件設(shè)施都相當落后。即使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工作,智峰也沒有放棄對理想的追求,而是腳踏實地,懷揣著當一位好老師的夢想,并把這種夢想落實到具體的教學追求中,在那里勤奮地工作,認真地讀書。我曾經(jīng)問過他,在這山溝溝里教書,你覺得憋屈嗎?他說,只要心中有追求,在哪里工作都能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當時他的追求很樸素,也很實在,就是成為一名中學高級教師。也正是為了這個追求,他耽于二中,心無旁騖地一心教學,在教學中取得了不俗的業(yè)績,于2004年晉升為中學一級教師,并于2008年破格晉升為中學高級,這樣的破格在永嘉二中這種山區(qū)學校是絕無僅有的。后來因工作需要,他調(diào)到了溫州市區(qū)。從楠溪江畔來到了甌江畔,從山區(qū)到市區(qū),工作環(huán)境、教學條件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做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的追求一直沒有變。只是追求由原來樸素實在的理想上升為更為高端的目標:成為溫州乃至省內(nèi)的一位名教師。他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制定了合適的發(fā)展規(guī)劃,在不斷的追求中,朝著目標,一方面仰望星空,一方面腳踏實地,點滴積累,扎實行走。雖然這過程他付出了很多,但收獲也是頗豐的:2018年在浙江省第三批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評審中,年僅40歲的他順利晉升為正高級教師;2021年他又被破格聘為正高二級崗位,成為了浙江省最年輕的二級教授。
人生中有一次破格已經(jīng)是難得了,但智峰卻獲得了兩次破格,這實在是難覓其二。我時常在想為什么智峰能做到?是幸運嗎?不是!是他高懸目標、永不停歇的追求造就了這一切。
智峰是一位肯思考善教研的老師,他非常清楚,作為一位教師要往前走,就得重視教科研,通過教科研來促使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思考,進而驅(qū)動自己的發(fā)展。正因為有這樣的認識,所以他非常重視對教學的深入研究。我經(jīng)常說,我們基礎(chǔ)教學的研究要放低眼光,倡導(dǎo)研究的“真”。這個“真”體現(xiàn)在研究自己的問題、研究真實的問題、研究可操作的問題,只有這樣的研究才是接地氣的,有意義的。觀察智峰的教學研究,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他的研究是接地氣的,是扎實的,所有研究都是來自于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的。如教育敘事《享受蘇東坡——一個山區(qū)語文教師一天的語文生活》《做學生課外閱讀的“守望者”》、教學論文《以“寢室時評”法推進高中作文教學》《為學生設(shè)計一份有“溫度”的寒假作業(yè)》、教學課例《“打開論述文寫作思維之門”教學課例》《<亡人逸事>教學課例》、文本細讀《稱呼不同,情感各異——<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一個獨特切入點》《一個“于”字背后的文化密碼》等。讀這些文章我深切感受到的是教學的真實、研究的真實。
智峰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就是喜歡把自己在書上或雜志上讀到的和在課堂上聽到的、感受到的用文字記錄下來,然后經(jīng)過自己的實踐,巧思成文。在教學研究上長期的用心、細心和精心,才有了他豐碩的教學研究成果。這充分體現(xiàn)了智峰的善思善研。而這一點也正是我們一般老師所缺乏的。
也有人問我,為什么陳智峰老師的文章寫了就能發(fā)表?我的回答是,因為他寫出來的文章接地氣,是來自于自己的真實思考與真實研究。
這正是我們應(yīng)該從智峰身上得到的重要啟示:一個人專業(yè)上的成長與發(fā)展并不是偶然的,做一個教學研究的有心人,細心人與精心人,才能成就自己的理想。
但僅僅如此,我又覺得似乎不能全面地概括他的學術(shù)品質(zhì)。
智峰也是一位敢突破能創(chuàng)新的老師。這不是空口無憑的,有他的教學實踐為證。比如他的《高中江心嶼多文體體驗寫作選修課程構(gòu)建研究》就是明證之一。記得在2015年,浙江省剛開始深化課程改革不久后的一天,智峰給我發(fā)了一篇文章。內(nèi)容是他準備在寒假安排學生完成一份“江心嶼寒假文化考察”的語文作業(yè)。我看了他的規(guī)劃和想法,不禁心下一沉,因為要完成這項寒假作業(yè)會牽涉到許多方面的事,比如教師的精力、學生的時間與安全、領(lǐng)導(dǎo)的支持、家長的態(tài)度等等,這能完成嗎?但我又接著一喜,智峰這樣大膽地進行教學嘗試,如果真能做成,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寫作教學都是一次有意義的嘗試。于是,我當即回復(fù)給予支持。待到假期結(jié)束,我收到了智峰告知我的嘗試很成功的消息,并附了一些學生作文。我仔細地閱讀了學生的實踐性作文,深知智峰成功了。當然,他并沒有停留在這一次的嘗試中,而是在這次嘗試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做大,做好,做深入,最終做成了一門浙江省精品選修課程。并由此進一步拓展到其他方面,如他的“寢室時評”法等,這些都是智峰在寫作教學上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
智峰除了在寫作教學上敢于突破外,在閱讀教學上,他也勇于創(chuàng)新。好多次有老師跟我說,陳智峰老師的教學設(shè)計往往會出人意料,他怎么會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確實是這樣,智峰的課堂常常會有“奇思妙想”,常常會“出人意料”。記得幾年前我?guī)ベF州三穗民族高中送教,他上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課時的情境。上課剛開始,智峰走到講臺前,與學生一起讀了一遍全詞,然后他要求學生結(jié)合注釋,根據(jù)自己對詞意的理解自由朗讀全詞,梳理詞中的典故,布置完任務(wù)后,他自顧自地走到了移動黑板后面去。當時我們都很疑惑,他去黑板后面干什么?正當我們疑惑之際,他從黑板后面穿著一件長衫出來了,原來如此——他去換裝了。他的換裝讓整個課堂一下子活躍了起來,然后,他穿著長衫與學生一起吟誦這首詞。接著進入教學,大家都沒想到,他的教學設(shè)計是讓學生去思考、理解、探究為什么辛棄疾在這首詞中對幾位歷史人物采用了不同的稱謂。一下子就把這堂課的傳統(tǒng)教法打破了,學生十分有興趣地投入到探究中去。不用說,這堂課非常成功。課后三穗民族高中的老師問我:“陳老師怎么會有這樣獨特的想法?”其實,對于智峰來說,這樣的課例是很多的。
敢于突破,敢于創(chuàng)新絕不是智峰的隨心所欲,而是他的一種教學理念的體現(xiàn),這種理念就是他的學生觀。他的課堂非常重視學生的“學趣”,正如他所說的:“語文學習要以‘趣為根柢”。正是為了這個“趣”,他努力地追尋著,探索著,積累著。我們讀他的《語文開學第一課:引導(dǎo)學生為自己擬一副嵌名聯(lián)》《鮑勃·迪倫與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我與辛稼軒20多年的緣分》等文章便可知了。
智峰還是一位懂情義、知為人的老師。作為山區(qū)出來的孩子,他身上有著大山一般的穩(wěn)重樸實的品格,也有著楠溪江流水一般的清純樂觀的品質(zhì)。我與他從初識至今,交往已有16年。十多年來,他一直與我有著“師徒”的情義,雖然在他前進與發(fā)展的道路上,我只做了一點微不足道、力所能及的事,但他卻始終銘記于心,前面已經(jīng)說過,只要他知道我到了溫州,無論在蒼南、永嘉,還是在洞頭、平陽,他是一定會來作陪或探訪的。因工作的需要,有時他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回,只是為了見我一面,與我聊聊,但這“匆匆”卻有著深厚的情義。不僅如此,他還專門寫了《郭吉成老師的“三立”》的文章,刊發(fā)于廣東的《師道》(人文)雜志,這令癡長于他的我很是感動與慚愧。當然智峰不僅對我是這樣,對其他的長者或曾經(jīng)對他有過幫助的人亦是如此,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幫助他都會記于心中。他對浙江語文教育界的泰斗、他的導(dǎo)師王尚文先生敬重如父也是一例明證。2018年6月,我在杭州參加高考語文的評卷工作,這一年包括智峰在內(nèi)的我的幾位徒弟要參評中小學正高級職稱。為了讓他們能順利地通過評審工作,我將這幾位徒弟召集到杭州,利用晚上評卷的空隙時間,對他們的“說課”作了一次培訓。那晚方煜、應(yīng)健都來了,但智峰卻一直到結(jié)束都還沒出現(xiàn),我當時真的有點生氣,甚至有點責備。但沒想到,第二天一早,智峰就來到我的房間,首先向我表達了歉意,再跟我說明了為什么沒有按時趕到。原來是王尚文先生到溫州講學,本來打算乘動車返回金華的,但智峰擔心老師年事已高,乘坐動車不方便,便主動提出開車護送王老師到金華,到金華后王老師又提出想回老家,智峰又送王老師到麗水遂昌的老家。幾經(jīng)轉(zhuǎn)輾,才在深夜到達杭州,這足見他對老師的一番情義了。當我知道了原因后,反而為我原先對智峰的責備感到歉疚。
無論是在山區(qū)學校,還是在溫州市內(nèi),智峰都保持著同樣的謙遜、平和、大氣。他的周圍總有一群如他那樣追求教學、追求夢想的老師。永嘉蘊玉,甌江生輝。相信他定能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在語文教學的高峰上更上一層樓!
(作者單位:浙江安吉縣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 成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