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一如,葛金松,楊軍
摘? ? 要:在黨的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中,總體國家安全觀形成、發(fā)展并完善,成為新時代指導國家安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為深入學習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在建黨百年大環(huán)境下,文章以重慶理工大學505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從認知程度、獲取渠道、行為意向3個方面調研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培養(yǎng)現狀,提出必須抓好“三個要素”、建好“三個陣地”、用好“三個文化”的培養(yǎng)路徑,不斷提高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培養(yǎng)實效。
關鍵詞:總體國家安全觀;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3)04-0089-04
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風雨,從一葉紅船到領航民族復興偉業(yè)的巍巍巨輪,一路乘風破浪、披荊斬棘。在各種威脅挑戰(zhàn)面前,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的戰(zhàn)略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走出了一條新階段、新格局下的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維護國家安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1]。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要求各地學校結合教育系統(tǒng)實際,做好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相關工作。大學生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其國家安全意識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存亡。高校應深入了解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現狀,牢固樹立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不斷增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
一、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形成與發(fā)展
自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居安思危,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形成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五代黨中央領導集體不同時期的國家安全戰(zhàn)略思想。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確保國家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作為國家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務。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wěn)定”的理念,我國開始從軍事安全、政治安全為核心的傳統(tǒng)國家安全,向經濟安全、科技安全等非傳統(tǒng)國家安全轉變。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安全環(huán)境,提出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和平發(fā)展理念,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傳承和發(fā)展了不同時期國家安全戰(zhàn)略思想,借鑒了世界大國的通行做法,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2-3]。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2016年4月,首次出版的《總體國家安全觀干部讀本》中,將維護國家安全重點領域列為12個方面[4]。2020年,我國新冠疫情暴發(f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黨中央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國家安全體系不斷發(fā)展完善。目前,我國國家安全體系涵蓋16個方面,即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網絡安全、生態(tài)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極地安全和深海安全。
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曾經的中國山河破碎、經濟凋零,而今天的中國山河無恙、國富民強,這是中國共產黨帶領著人民從革命、改革、建設到發(fā)展,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輝煌歷程。《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也對百年來黨在維護國家安全上取得的成就給予了肯定。歷經百年,中國共產黨努力前行,為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總結黨的百年經驗,總體國家安全觀在我黨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中逐步形成并完善,成為新時代中國國家治理的重要指導思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筑牢了安全屏障。
二、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培養(yǎng)現狀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面對眾多矛盾和安全問題應運而生的。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面對各種阻撓,開展全面戰(zhàn)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安全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當前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勝利目標,但越是接近,承受的風險和阻力也就越大,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zhàn)也就越嚴峻。而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還滯后于國家安全環(huán)境的最新變化和要求,重視和培養(yǎng)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成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迫切需要。為深入了解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培養(yǎng)現狀,課題組以重慶理工大學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從認知程度、獲取渠道、行為意向3個方面設計問卷,共發(fā)放問卷505份,回收有效問卷505份。從回收問卷來看,男生占39.80%,女生占60.20%;從受教育程度來看,接受調查的本科生占77.43%,研究生占22.57%。在對505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同時,也對部分大學生進行了訪談,其結果比較直觀地呈現出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培養(yǎng)現狀。
(一)認知程度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校大學生整體上對總體國家安全觀不太了解,在回答“是否聽說過總體國家安全觀”時,有65.55%的大學生選擇了“聽說過但不了解”,選擇“知道并了解”的大學生僅占總人數的22.57%,還有11.88%的大學生選擇了“完全沒有聽說過”,可見,受訪大學生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關注度并不高。
根據大學生對國家安全領域認知的調查情況可以看出(圖1),在問及國家安全體系涵蓋的領域時,大學生整體上樹立了國家安全意識,大部分大學生對國家安全體系涉及的16個領域表示認可,但也可以明顯看到,對于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這種傳統(tǒng)安全領域認可度更高,對于極地安全、深海安全等非傳統(tǒng)安全領域的認識還不夠到位。
從大學生對危害國家安全情況認知的調研結果可以看出(表1),96.44%的大學生認為,香港分裂勢力對國家統(tǒng)一的破壞嚴重危及了國家安全。一些大學生在受訪時指出,分裂勢力對我國政治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脅,就西藏問題來說,以達賴為首的民族分裂分子成立“流亡政府”,煽動“西藏獨立”,組織一系列恐怖暴力事件,嚴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的政治穩(wěn)定。96.63%的大學生認為,美國派遣航空母艦入駐南海侵犯了我國領土主權,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美軍艦機卻高頻度海空抵近偵察,熱炒南?!昂叫凶杂伞保魮車业貐^(qū)關系,對我國海空安全造成了威脅。政治安全、國土安全作為傳統(tǒng)安全,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絕大部分大學生都能理解并知曉其重要性,但對于網絡詐騙、環(huán)境污染這種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大部分大學生并未將其認定為國家安全領域的范疇[5]。網絡安全是實現國家穩(wěn)定和經濟繁榮的一個重要方面,憑借網絡攻擊、網絡詐騙,他國可以盜取我國的重要信息或情報。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人和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基礎,亂扔垃圾等環(huán)境污染長時間累積,會給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巨大壓力,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會嚴重威脅我國生態(tài)安全。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一個內容豐富、開放包容、不斷發(fā)展的思想體系,其核心要義可以概括為“五大要素”和“五對關系”。通過調查發(fā)現,能夠正確答出“五大要素”的大學生僅占總人數的28.32%,知曉“五對關系”的大學生僅占總人數的16.04%,可見,當前大學生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豐富內涵理解還不夠深入、透徹。
(二)獲取渠道
當前,大學生獲取國家安全知識的渠道或途徑豐富多元(表2),學校教育在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培育方面發(fā)揮了主導作用,占受訪大學生的89.50%,其次是媒體報道,占受訪大學生的80.00%,而家庭教育在國家安全知識傳授中的作用并不明顯。部分大學生在受訪中表示,大一學習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就提及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形勢與政策”課程也有結合國內外形勢強化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從小的歷史教育更是將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其中,潤物細無聲。大學生在受訪中提及最多的便是歷史教科書中的八國聯軍侵華,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讓中國人永遠記住了在主權和領土遭到迫害時的屈辱和不堪,中國人深知領土和主權完整的重要性。歷史教育飽含著豐富的國家安全素材,歷史課堂提供了充足的國家安全知識,這也恰好解釋了大學生國家安全信息主要來源于學校教育的訪談結果。除此之外,媒體報道也是大學生獲取國家安全知識的重要渠道之一。大學生通過政務網站、普法網站、兩微一端等媒體平臺,廣泛獲取國家安全信息,里面更為直觀、易懂、有趣的視頻和圖文,往往更加吸引大學生的注意。
此次問卷調查專門針對國家安全知識獲取渠道中的學校教育版塊,設置了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形式多樣的調查題項。調查結果顯示,傳統(tǒng)的理論教育還是在課堂上開展,學校也通過系列班團會、講座等形式對大學生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理論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提高國家安全認知水平,而實踐教育能幫助大學生豐富理論認知。重慶理工大學通過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不斷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如“學黨史不忘初心 筑青春為國擔當”國家安全教育系列宣講就是由重慶理工大學大學生策劃組織的。重慶理工大學大學生結合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圍繞國家安全體系涵蓋的16個方面,在實踐活動中解讀了總體國家安全觀。除此之外,受訪大學生也提到學校通過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征文比賽、國家安全教育日宣講活動等多種實踐活動,不斷加深大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認知和理解。但是在問及大學生“參與國家安全相關實踐活動是否自愿”時,有72.67%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是“被動”參加。
(三)行為意向
國家安全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在問及“大學生是否有責任主動維護國家安全”時,99.6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事實上,國家安全早已不局限于保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已經涉及經濟、生態(tài)、網絡、科技等各方面,國家安全不再是模糊的、遙遠的概念,而是具體的、細微的事實。就拿亂扔垃圾來說,每個人都這樣做,必定會出現垃圾堆積的局面,久而久之會嚴重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危害我國生態(tài)安全。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jié)點,重慶理工大學全體師生重溫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以史為鏡、以史明志,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不斷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在問及大學生“是否在黨史學習中增強了自己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時,有97.8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在實踐教育中增強了國家認同感,認識到了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與擔當。重慶理工大學的大學生表示,學校打通了線上線下學習渠道,構建了黨史學習教育雙陣地,通過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讓黨史學習教育深入人心。在“線上”陣地,學校推出“百名黨員學百年黨史講百年故事”專欄,分享“每日一學”黨史故事100期,制作獻禮建黨百年微視頻登上“學習強國”平臺,開展“點贊黨史”藝術作品秀等活動;在“線下”陣地,學校組織參觀陳獨秀舊居陳列館、聶榮臻元帥故居、余祖勝烈士事跡陳列館、紅巖革命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黨史對話讀書交流會、話劇表演等活動。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大學生表示,他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在紅色文化中厚植了愛國主義情懷,更加明白了自己肩負的使命,愿意主動承擔起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愿意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fā)展、民族命運結合起來,投身于祖國的建設和發(fā)展中。
三、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培養(yǎng)路徑
以史為鑒、居安思危,在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必須抓好“三個要素”、建好“三個陣地”、用好“三個文化”,扎實做好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工作,筑牢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為祖國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提供持續(xù)保障。
(一)聚焦國家安全教育整體格局,抓好“三個要素”推動總體國家安全觀入腦入心
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培養(yǎng)工作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為扎實推進國家安全教育深入人心,高校應聚焦國家安全教育整體格局,抓好“隊伍”“內容”“效果”三個要素。一是建設隊伍。國家安全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直接影響總體國家安全觀在深度和廣度上的傳播效果。目前,高校還沒有專門的國家安全教育師資隊伍,因此可以培養(yǎng)專職的國家安全教師團隊,承擔詳細、系統(tǒng)地給大學生講透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基本內容和豐富內涵的工作,同時,可以充分發(fā)動學校各職能部門,使其共同參與到國家安全宣講的兼職隊伍中,還可以將各領域校外專家“請進來”,從專業(yè)角度,結合相關國家安全工作實際,深層次、多領域地為大學生解讀國家安全知識。二是關注內容。從大學生國家安全認知現狀來看,大學生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解和把握并不準確。總體國家安全觀是頂層設計的“大安全觀”,是一個系統(tǒng)完整的理論體系,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必須全面準確地理解其豐富內涵,正確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五大要素”和“五對關系”,從全局和戰(zhàn)略的高度,深刻認識不同領域、不同性質的國家安全。三是突出效果。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要由外到內,真正做到入腦入心,要在教育的過程中注重效果呈現,將國家安全知識從理論認知層面上升到內心認同,進而轉變?yōu)橥怙@行為,最終打造出全員參與的“大安全”格局。
(二)建好“三個陣地”,形成維護國家安全強大合力,推進國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實
建好教育陣地是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的重要支撐,實現“學校”“家庭”“媒體”三個陣地的緊密結合與有機統(tǒng)一,有助于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共同發(fā)力。一是學校陣地。第一課堂是教書育人的主陣地,以傳統(tǒng)課堂和在線課堂為依托,不斷優(yōu)化課程形式,將單向講授轉變?yōu)殡p向互動,將表層認知轉變?yōu)樯顚永斫猓诙n堂作為第一課堂的延伸,可以從實踐的角度,促進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內化,促進大學生知行合一,因此,推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xié)同建設,構建協(xié)同育人共同體,有助于不斷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育人實效[6]。二是家庭陣地。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和基礎。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相對缺位,所謂言傳身教,家長首先要增強自身的國家安全意識,不斷增強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認知和實踐自覺,同時把思想政治教育視為子女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家庭教育中重視素質教育,強化子女的責任擔當,做好家庭與學校的對接,與學校目標統(tǒng)一,共同培育大學生成長成才。三是媒體陣地。媒體陣地要筑牢國家安全教育意識,緊緊圍繞總體國家安全觀,強化輿論引導,不斷豐富網絡宣傳內容和形式,以網站、客戶端、公眾號等媒體平臺為載體,構建全方位網絡傳播格局,形成國家安全意識傳播矩陣。
(三)繼續(xù)把黨史學習教育引向深處,用好“三個文化”,強化政治信仰和國家認同,共筑國家安全“命運共同體”
百年黨史沉淀了深刻的歷史啟迪,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思政教材,要把黨史學習教育全面融入國家安全教育,在“革命”“傳統(tǒng)”“歷史”三個文化中不斷汲取精神力量,厚植愛國情懷,強化大學生的使命擔當,共同維護國家安全。一是革命文化。革命文化誕生于戰(zhàn)火紛飛的革命歲月,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奮勇拼搏,無數革命先烈沖鋒陷陣、舍生忘死,用鮮血和生命捍衛(wèi)了祖國領土、保護了中國人民、守衛(wèi)了國家安全,革命文化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積累和呈現。高校應將革命文化轉化為革命力量,形成大學生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精神動力。二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我國豐富的治國思想和價值理念,是我國發(fā)展過程中深沉而持久的力量。疫情期間,中華民族充分展示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強大力量,面對疫情,中華兒女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中國精神,萬眾一心,共同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線,傳承和弘揚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將其內化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三是歷史文化。歷史文化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與政治、經濟、科技等相融合,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興旺。2020年,美國對華為實施芯片斷供,給長期依賴芯片進口的中國造成了嚴重沖擊,華為迅速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走上技術革新之路。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大學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只有自身強大才能有效維護國家安全。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14.
[2]? 全國干部培訓教材編審指導委員組織.全面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1.
[3]? 魏妍哲.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培育的研究[D].晉中:山西農業(yè)大學,2014.
[4]? 寇文峰.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20.
[5]? 常麗俊.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調研與思政教學啟示[J].統(tǒng)計與管理,2020,35(6):100.
[6]? 徐倩.新時代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培育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1.
編輯∕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