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靜珠
摘要: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一直是老師和家長關注的話題,閱讀教學是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教授學生閱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教材內容;通過閱讀可提升閱讀能力,積累寫作素材,提升寫作能力,更可以培養(yǎng)與提升小學生的語感,最終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故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是當下語文老師應該關注的課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引言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掌握生字詞,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的高和低,直接決定了小學生的語文水平的高與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系列工程,不但涉及到了學生,而且涉及到了語文老師,對閱讀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重要性
1.1閱讀教學能夠使學生收集資料、了解社會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展開高效的課堂教學,幾乎都是從課本上精選內容開始閱讀方法的講授,這種教學過程是師生積極參與的。教師引導學生先預讀課文,讓他們在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整理那些關鍵的內容。這種教學過程很高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資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可以很好地讓學生完成接下來的練習和提問式的回答。同時,通過閱讀文章,收集有效信息的途徑也能夠很好地促使學生了解課文中的真實世界,因為文中內容大都是作者對真實世界的一個直接或間接描寫,也能夠很好地讓學生了解真實世界。而不同的作者文字創(chuàng)作風格不一祥,文字內涵也各有不同,所傳達的主題思路也是不一祥的。
1.2閱讀教學能夠使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獲得全面的發(fā)展
在閱讀中,經(jīng)過對圖書素材的預讀或者知識的提取,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邏輯思維技巧的培養(yǎng)。尤其有些精彩的文學作品,學生在進行誦讀后,就能夠很好地促進心智的健康成長。所以,好的寫作教材對于學生的心智發(fā)展,特別是邏輯思維技能的提高有著很大的意義,也是學校近年來大力提倡閱讀的主要理由。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技能剛起步時是相對落后的,那么要想使學生的邏輯思維技能得以更有效的培養(yǎng)與提高,就必須要抓住能力提升的切入點,那么閱讀就是這個很有效的切入點。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的閱讀意識的訓練,以此帶動學生的閱讀方式的不斷轉變與提高,讓其身心獲得良好的成長。
1.3閱讀教學是提高識字、作文、語言表達能力的最主要手段
小學階段正是打好基礎、建立自身語文特點和表達能力的關鍵時期。學生通過正確的朗讀,回顧已學的漢字和句子,完成記憶的學習。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也能夠較好地完成優(yōu)質片段的提取與誦讀,通過欣賞這些優(yōu)美文字中的片段,也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在文字上的表現(xiàn)以及對詞語的應用。完成一首優(yōu)美的作品并不是那么簡單,它需要學生平時的日積月累,要求學生大量研讀優(yōu)美作品,總結其創(chuàng)作的方式、風格與方法。
2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
2.1給學生介紹讀物的內容
想讓學生對所閱讀的讀物產(chǎn)生興趣,有強烈的閱讀欲望,就需要在學生閱讀前給學生介紹所要閱讀的讀物中的主要內容。在給學生介紹時,要把書中的精彩內容介紹給學生,介紹時可采用一定的方法或技巧,以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或閱讀欲望。比如,可采用懸疑式、問題式、一問一答式、圖片式、動畫式等的介紹方法。無論采用什么樣的介紹方法,其目的都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對所讀讀物的閱讀興趣。
2.2通過表演構建情境
表演是理解課文內容與體驗文本情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實施此種教學方式之前,應該先讓學生熟悉所閱讀的課文內容,掌握課文中的每個段落所描述出的情境,并能把部分或全文熟練背誦。在此基礎上嘗試感受和體會作者所要在文章中想表達出的情感,可以采用多次閱讀法、對比法等。完成了對文本的熟悉后,與其他學生結合,按照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并結合課文內容,讓不同的學生承擔不同的角色。角色分配好后,讓學生進行演練,經(jīng)過多次反復的練習或排練,學生就會對課文內容更加熟悉,就能夠有效、真實地體會到作者在文章中想表達出的情感。
2.3通過圖片或視頻構建情境
圖片或視頻有著非常鮮明的特點,可以把文字難以描述的內容和情感,直白地呈現(xiàn)出來。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偏低,導致他們在閱讀課文內容時,很少能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生活體驗或文化背景知識不夠豐富,導致他們在閱讀過文章后,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或者更好地感知文章內容。這嚴重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诖?,可給學生呈現(xiàn)一些相關的圖片,或者給學生播放一些相關的視頻,通過直觀的呈現(xiàn)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知作者的思想與情感。
2.4巧設教學留白,拓展學生思維
留白是中國古代的畫家采用的一種繪畫方式,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拓展學生的語文思維,強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引用了留白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具體的方法是:在教學某篇課文時,不是直接把課文內容直白地或填鴨式地告訴學生,而是采用問題式、營造教學情境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討論交流等方式,感知課文內容,獲得情感體驗。在此過程中,可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查閱資料,多與其他學生進行討論,采用發(fā)散思維的方式學習課文內容。
2.5利用信息化手段,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教學情境
因為小學生的年紀相對較小,理解能力尚有待培養(yǎng),因而在完成閱讀的整個流程中難免也會出現(xiàn)無法充分掌握句子的意思及其他問題,這對學生的思路開拓產(chǎn)生了一定的限制。為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進而激發(fā)其繼續(xù)探索的興趣,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中便可采用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來激勵學生,讓其在如臨其境的感受中提高對本文內容和主題的認識。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讀書能力的培養(yǎng),用多種多樣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引導學生一同閱讀課文內容,共同品味文字情感;傳授學生閱讀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并適當擴展與延伸,以充實學生的認知系統(tǒng),讓更多的學生都能愛上閱讀、自主閱讀,最后達到學生閱讀能力的穩(wěn)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宋麗萍.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初探[J].科幻畫報,2018(12):106—108.
[2] 葛金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J].情感讀本,2018(35):117.
[3] 周國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J].讀寫算,2019(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