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潔
(伊犁師范大學(xué) 中國語言文學(xué)學(xué)院,新疆伊寧 835000)
影視作品作為一種強(qiáng)有力的傳播手段,在民族交流交融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在現(xiàn)代化社會中,影視作品以其自身特有的魅力及豐富多彩的文化承載,增進(jìn)了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交融。 通過對影視作品臺詞進(jìn)行合適合理的翻譯, 不僅可以便于譯入語觀眾理解影片內(nèi)容,尊重譯入語觀眾的觀看感受,同時還傳播了不同民族的文化, 這正是影視作品翻譯的最大優(yōu)勢所在。
電影《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改編于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 該片主要講述了由李連杰飾演的張無忌自小父母雙亡,并且身中玄冥神掌,在長大之后學(xué)會了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揭穿了朝廷欲剿滅六大門派的陰謀,救出了他的外公和師祖,并最終成為明教教主的故事。
翻譯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行為[1]。喬治·斯坦納曾說:“如果沒有翻譯, 我們無異于住在彼此沉默、言語不同的省份”,而作家安東尼·伯吉斯回應(yīng)說:“翻譯不僅是言辭之事, 他讓整個文化變得可以理解”。
在影視作品翻譯過程中, 譯者需要盡量保持源語臺詞的民族形式和風(fēng)格特點等, 讓源語臺詞內(nèi)容能夠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在譯入語觀眾面前[2]。下面就本部影片的翻譯特點進(jìn)行剖析。
譯者在翻譯影視作品臺詞的過程中, 經(jīng)常會遇到比較晦澀難懂或者比較偏向書面語的語句, 這時便需要譯者將其口語化, 也就是說譯者在翻譯作品時所用語言文字要更偏向口頭用語, 所選用的詞語也更加簡單直白,與日常交流時的語言相似,使其具有口語性、隨意性[3]。
例1:
趙敏:“真是郎情妾意呀。 ”
?aw min: “bεk jeqin?iliq qili∫ip ketipsilεr?u. ”
在例1 中的“郎情妾意”在漢語中的全稱是“郎有情,妾有意”,指兩人對彼此都懷有好感,心意相通,特指情人之間。而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將“郎情妾意”翻譯為了“bεk jeqin?iliq qili∫ip ketipsilεr”,意思為“你們太親熱了”,這在譯入語中屬于比較常見的口語形式,對于譯入語觀眾來說也比較通俗易懂,譯者通過選用口語化的詞語進(jìn)行翻譯恰恰體現(xiàn)了口語化的特點。
例2:
滅絕師太:“宋大俠再不交人, 那么我滅絕只好向宋大俠討教。 ”
mo??∫itεj:“su? hεzirtim adεmni ?iqirip bεrmisilε hεzirtim bilεn tutu∫maqtin ba∫qa amal joq. ”
在例2 中,“討教” 一詞所帶有的古代武俠小說意味頗深,故而譯者在進(jìn)行翻譯時將“討教”翻譯為了更具現(xiàn)代口語意味的詞語“tutu∫maqtin”,即“交戰(zhàn)、交手、打仗”的意思,如此一來,譯入語臺詞表現(xiàn)得更為簡單直白,更加具有口語性,在日常交流中也很常見。
熟語是指在民間經(jīng)過長期使用而成為句式自由、廣為流傳的精練的定型語句,包括成語、諺語、慣用語、歇后語等,是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翻譯時譯者需要對譯入語的歷史文化與風(fēng)俗習(xí)慣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將源語臺詞中的俗語準(zhǔn)確地翻譯出來。
例3:
玄冥二老:“見面不如聞名, 威震天下的張三豐不過是個貌不驚人的胖子。 ”
∫yεnmi? bowaj:“mi? a?li?andin bir k?rgεn εla dεptikεn,?ahan?a mε∫hur ?a?sεfe? εsli bir p?rε ikεn?u. ”
例3 中的“見面不如聞名”是漢語中的諺語,意為“人的名聲超出實際,見到本人,覺得不如他的名聲”,在對這句臺詞進(jìn)行維譯時,譯者選用了在維吾爾語里與其意義相似的諺語 “mi? a?li?andin bir k?rgεn εla dεptikεn”,意為“百聞不如一見”,這樣一來既保留了源語臺詞想要表達(dá)的意義與情感, 也保留了源語臺詞中的熟語化表達(dá)方式, 使翻譯效果達(dá)到了最佳。
在影視作品的翻譯過程中, 將影視作品的臺詞通俗化是必不可少的。譯者在必要的時候,要將晦澀難懂的或是帶有濃厚文學(xué)氣息的詞或句子進(jìn)行通俗化、易懂化的翻譯[4]。
例4:
張三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p>
?a?sεfe?: “dunjada ?lmεjdi?an adεm joq, ba∫egi∫mεrdlεrni? i∫i εmεs. ”
例4 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漢語詩句,出自宋代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意思是“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在翻譯時譯者將其翻譯為了“dunjada ?lmεjdi?an adεm joq,ba∫egi∫mεrdlεrni? i∫i εmεs”,意為“世界上沒有不死的人,低頭不是慷慨者的事”,譯者用通俗的語言準(zhǔn)確地表達(dá)了源語臺詞內(nèi)容的意思。
例5:
少林和尚:“等到你真氣耗盡的時候你也一樣劫數(shù)難逃。 ”
∫awlinni? rahibi:“bolmisa aχiri ?urbεttε seni? ?eni?ni qutquzmiqi? tεs bolidu. ”
在例5 中,存在較多偏書面語的詞語,不難看出整句臺詞都帶有濃厚的古語氣息,比較晦澀難懂,因此譯者便根據(jù)影片的前后片段將整個源語臺詞的語句翻譯為了比較通俗易懂的語句 “bolmisa aχiri ?urbεttε seni? ?eni?ni qutquzmiqi? tεs bolidu”,意為“否則終將難救你的性命”,這樣一來,很容易便達(dá)到了翻譯目的,翻譯效果也更上一層樓。
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通常會在不同的情境條件下選擇不同的翻譯方法, 以達(dá)到最佳的翻譯效果[5]。下面就本部影片所采取的翻譯方法進(jìn)行剖析。
直譯法可以將源語詞句的內(nèi)容及其語句特點直截了當(dāng)?shù)乇磉_(dá)出來, 也可以說直譯就是譯者在翻譯時按照源語臺詞的字面意思直接進(jìn)行翻譯。
3.離子分布不均勻而產(chǎn)生的擴(kuò)散移動。任何情況下,離子總是有擴(kuò)散移動的趁勢,一般來講,離子從濃度大的區(qū)域向濃度小的區(qū)域擴(kuò)散的趁勢會比較明顯。
例6:
殷素素:“記住,千萬不要相信女人,女人越漂亮就越會騙人。 ”
yin susu: “esi?dε, tut ajallar?a hεrgiz i∫εnmε,ajallar qan?ε ?irajliq bol?anseri ∫un?ε aldam?i bolidu.”
在例6 中, 譯者便是按照源語臺詞內(nèi)容的字面意思直接進(jìn)行翻譯,將“記住”直譯為了“esi?d”,將“越漂亮就越會騙人” 直譯為了 “qan?ε ?irajliq bol?anseri ∫un?ε aldam?i bolidu”, 將源語臺詞內(nèi)容準(zhǔn)確無誤地表達(dá)了出來。
例7:
趙敏:“你們怎么可以對張真人這么無禮? ”
?aw min: “silεr ?a? ?inren? a nemi∫qa εdεpsilik qilisilεr? ”
意譯法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在不改變源語臺詞所表達(dá)的意義的前提下按照對源語臺詞內(nèi)容的理解進(jìn)行翻譯的方法。
例8:
殷素素:“如果兩位肯高抬貴手的話, 武當(dāng)派和明教會永感大恩。 ”
jin susu: “balimizni qojuwεtsilε, biz mi? ?iawdindiki wuda? mεzhipidikilεr ∫εpqεtlirini unutmajtuq. ”
在例8 中的成語“高抬貴手”在漢語里是“請求對方饒恕或通融”的意思,譯者根據(jù)前后劇情的內(nèi)容將原文中的“高抬貴手”意譯為了“balimizni qojuwε tsilε(放過我們的孩子)”,這樣一來,便使譯文更加貼近源語臺詞內(nèi)容,也更加方便目的語觀眾的理解。
例9:
殷素素:“師傅都一百歲了還是性如烈火。 ”
jin susu: “ustaz jyz ja∫qa kiripmu, jεnε ∫un?ilik tetik turuptu. ”
在例9 中,譯者在翻譯時將“性如烈火”通過意譯法翻譯為“∫un?ilik tetik turuptu”,意為“那么活躍”,譯者將源語臺詞中的漢語成語(性如烈火)按照電影中的上下語境意譯為了更便于譯入語觀眾理解的白話文語句,既沒有使源語臺詞的意義發(fā)生變化,又使譯入語觀眾更加直觀地了解了此句臺詞的意義。
在影視作品翻譯過程中, 音譯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種翻譯方法, 是指譯者在翻譯時依照源語臺詞中的讀音直接進(jìn)行翻譯的一種方法[6]。 例如,在本部影片中,譯者將“張無忌”“張三豐”“小昭”“周芷若”等這些專有名詞分別音譯為了“?a?wu?i”“?a?sεfeε”“∫jaw?aw”“?u?iro”。
在翻譯過程中為了使譯入語觀眾更好地理解源語臺詞內(nèi)容所包含的意義, 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通常會采取一些合適的翻譯技巧[7]。 下面對《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的臺詞翻譯過程中所采用的一些翻譯技巧進(jìn)行舉例剖析。
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位置在譯文中適當(dāng)?shù)卦黾釉凑Z臺詞中本不存在的詞語, 從而使譯文能夠更加準(zhǔn)確地表達(dá)出源語臺詞的內(nèi)容及其意義[8]。
例10:
玄冥二老:“老家伙怕死的滾到一邊去, 不然一百歲就是你的壽終之日。 ”
∫yεnmi? bowaj:“?a?sεfe? ?an lazim bolsa bu i∫qa arila∫ma,bolmisa jyz jilliq χatirε kyny? matεm kyny?gε ajlinip qalidu. ”
在例10 中, 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增加了“χatirε kyny? (紀(jì)念日)” 一詞, 使之與后 面的“matεm kyny?gε(壽終之日)”相呼應(yīng),不僅使譯文看起來更有層次感,使譯文的翻譯效果更佳,而且對于源語臺詞中的“一百歲”也做了更為具體的翻譯,對于譯入語觀眾來說, 也更容易理解源語臺詞所要表達(dá)的內(nèi)容,體現(xiàn)了更高的翻譯水準(zhǔn)。
例11:
張三豐:“ 你這個烏龜王八蛋,我今天一百歲,原來想不打架不講臟話,你王八蛋非逼我破戒。 ”
?a?sεfe?: “qorqun?aq ta∫paqa, bygyn jyz ja∫qa kirgεn qutluq kynymdε, uru∫maj sεt gεp tillimaj desεm, minizurlap qol sal?uzdi??u. ”
在例11 中,譯者在翻譯“我今天一百歲”時將其翻譯為了“今天是我一百歲大喜的日子”,增加了“qutluq kynymdε”一詞,意為“大喜的日子、吉日”,這一翻譯的添加更突出了源語臺詞中張三豐因是自己生日的大好日子不愿意惹是非的心情,使譯入語臺詞更加清晰明白,也便于譯入語觀眾理解劇情。
在翻譯作品時, 通過減譯往往可以使譯入語臺詞的語句更加精簡明練。 簡單來說減譯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不改變源語臺詞內(nèi)容含義的前提下,將源語臺詞中語義相似或者可有可無的詞語或句子進(jìn)行適當(dāng)?shù)膭h減[9]。
例12:
張無忌:“我只是答應(yīng)過你三件不違背良心、不違背狹義的事。 ”
?a?wu?i: “mεn sa?a wi?danim?a qaidigε χilap kεlmεjdi?an y? ∫εrti?gε qu∫ulu∫qa maqul bol?an.”
在例12 中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將 “不違背良心”“不違背狹義”語義相似的兩個詞只翻譯了一遍,即減譯為了“wi?danim?a qaidigε χilap kεlmεjdi?an (不違背良心)”,這樣不僅使譯文看起來更加精煉,而且沒有使源語臺詞內(nèi)容所表達(dá)的意義發(fā)生變化。
例13:
張三豐:“厲害個屁呀, 這么多年來都治不了你體內(nèi)的寒毒。 ”
?a?sεfe?: “nemisi qaltis,∫un?ε jildin beri seni dawalitip saqajtalmidim desε. ”
在例13 中,譯者將“治不了你體內(nèi)的寒毒”翻譯為了“seni dawalitip saqajtalmidim”,意為“沒能治好你”,此處省略了源語臺詞中原本存在的“體內(nèi)的寒毒”,雖如此,但未使譯入語臺詞的整體句意發(fā)生改變,還使譯入語臺詞更加簡潔明了。
正譯是指譯者在翻譯時按照與源語臺詞內(nèi)容相同的語序或相同的表達(dá)方式進(jìn)行翻譯的一種翻譯技巧。
例14:
殷素素:“小孩子是無辜的, 兩人何必為難我們的孩子呢? ”
jin susu: “ki?ik balida gunah joq,ikkiliri nemi∫qa balimiz?a uwal qilila? ”
在例14 中,譯者在翻譯“無辜的”“何必為難我們的孩子呢”時通過運(yùn)用正譯的翻譯技巧,將張無忌的母親殷素素一心想要保護(hù)孩子, 想要玄冥二老放過自己孩子的迫切心情展現(xiàn)在了觀眾眼前, 保留了源語臺詞的風(fēng)格。
例15:
滅絕師太:“你能接我三招,我就饒了你們的狗命?!?/p>
mo?? ∫itεj: “sεn mrni? y? uru∫um?a ?idisa? boldi ?eni?din kε?tim. ”
例15 是滅絕師太對小昭姑娘說的話,這句臺詞表達(dá)了滅絕師太自大狂妄、心狠手辣、性格兇狠的人物性格。 譯者在翻譯這句臺詞時采用了正譯的翻譯技巧,保留了源語臺詞的語言風(fēng)格,將滅絕師太的人物形象更加直觀地展現(xiàn)在了觀眾面前。
反譯是指將源語臺詞內(nèi)容用與其相反的表達(dá)方式進(jìn)行翻譯的一種翻譯技巧。 一般包含正話反說和反話正說兩種。
例16:
張三豐:“說得對說得對, 行走江湖怎么可以不忠不義。 ”
?a?sεfe?:“rast dεjsεn,?ahan kεzdilεr hεrgiz namεrdlik qilmajdu. ”
在例16 的翻譯中,譯者將“行走江湖怎么可以不忠不義”翻譯為了“?ahan kεzdilεr hεrgiz namεrdlik qilmajdu”, 意思是 “江湖中人絕不會做不義之徒”,譯者通過運(yùn)用反譯技巧,將源語臺詞的肯定句譯為了否定句, 將源語臺詞內(nèi)容準(zhǔn)確完整地表達(dá)了出來,使譯文更加通順流暢,也沒有產(chǎn)生歧義,這不僅符合反譯技巧的要求,而且翻譯效果也更好[10]。
例17:
張三豐:“不錯不錯, 貧道的名氣不過是江湖上的朋友吹捧出來的。 ”
?a?sεfe?:“rast dεjdila,meni? namim ?ahan kεzdilεr k?ptyryeti∫idu. ”
在例17 中,譯者將張三豐所說的“不錯不錯”通過采用反譯的翻譯技巧將其譯為了與之表達(dá)方式相反的“rast dεjdila(說得對)”,既沒有改變源語臺詞內(nèi)容的意思,也沒有使觀眾產(chǎn)生歧義。
通過對《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漢維臺詞翻譯的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影視作品的臺詞范圍涉獵甚廣,影視作品的臺詞中不僅有直觀簡明的口語化臺詞,還有成語、諺語、方言等熟語,有時還會出現(xiàn)那個時代所特有的語言詞匯, 這就要求譯者既要做到忠實原文,熟練掌握各種翻譯方法及技巧,還要具備對目的語及其文化底蘊(yùn)的深度了解, 對于自身的理論水平也有較高的要求。
因此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在適當(dāng)?shù)恼Z境下選用適當(dāng)?shù)姆g方法及翻譯技巧, 還要不斷完善自身的語言功底,爭取做出更完美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