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閱讀就是把內容、主題、風格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或同一個作者在各個階段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的文章,編成一個個單元,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閱讀。群文閱讀不但能夠讓學生對特定閱讀文本的內容有更深層次的了解,還能夠讓學生從多層次對各種閱讀文本進行學習,拓寬閱讀的廣度。
一、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作用
(一)介紹背景,提高閱讀興趣
在小學階段,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可以從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出發(f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積極性。在目前的小學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更注重指導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學習,而忽略了對文本作者生平、寫作背景的介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文本作者的生平、寫作背景等做簡單的介紹,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深入了解文本的內容。
(二)解決問題,激發(fā)閱讀思考
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一些學生對閱讀的文本內容沒有進行深刻的思考,也沒有把閱讀文本當作一個整體來進行系統(tǒng)的思考。這種閱讀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小學生因年紀較小,對文本問題的思考還不夠全面,所以需要教師在閱讀課堂上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利用問題將學生帶入文本閱讀中。這樣學生閱讀時就會帶著對問題的思考,不會為了閱讀而閱讀。
(三)提煉內容,提高閱讀效率
基于群文閱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由于受到閱讀速度的限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很難取得理想的進展。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情況,對所閱讀的文章進行適當刪減,讓學生對文本中有用的內容進行提煉與總結,來促進學生對閱讀文本中重難點內容的有效理解。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將群文閱讀的內容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歸納與總結,將閱讀內容結構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清晰地掌握群文閱讀的內容,從而提升閱讀效率。
(四)課下鞏固,形成閱讀習慣
小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長期的積累與有效的訓練。要想提升群文閱讀的效果,除了要在課堂上重視對學生的指導,還需要教師與父母的配合。在課余時間,父母可以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監(jiān)督,讓學生在課后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教師可以定期在課后指定閱讀文本,并與家長溝通進行聯(lián)合監(jiān)督,讓學生在課中與課后都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閱讀任務,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確立
在各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點之間的關系,為后期的知識遷移、運用奠定一定的基礎。教師在確立課堂教學目標時,應該從培養(yǎng)學生思考、創(chuàng)新以及溝通能力角度出發(fā),讓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群文閱讀中得到提升。在學科系統(tǒng)性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教師要整合教學要素,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向制訂課程計劃,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包含學年和學期的集成、章和單篇模塊的集成,文章結構、寫作方式和表達方式等方面的綜合。在課堂教學前,教師需要設置群文閱讀的主題,對課堂中的各項資料及資源進行科學、充分的配置,并將群文閱讀有效運用在課堂教學中,這樣能夠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基于群文閱讀的小學課堂教學方案設計與內容規(guī)劃
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其個性也在迅速成長,在此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教授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但是,小學階段各學科的內容都較為廣泛與復雜,在教學的時間和空間上都存在一些限制。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以一篇文章為主要內容,并對文章展開詳細的講解,會造成學生對知識體系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的認識不足,這就要求教師科學規(guī)劃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資源等。小學各學科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設施,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充分考慮,讓學生從不同層次進行群文閱讀,在確定群文閱讀教學主題的基礎上,將教學內容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興趣啟發(fā)、初步閱讀、把握文章脈絡、精讀和總結。
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閱讀文本的思想,教師可以通過分組的方式,對群文閱讀問題進行設計,讓學生在這些問題的指導下對文本進行精讀。在此基礎上,通過分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師最后進行總結。由于一些文本在結構、表達特色、情感內涵等方面存在一些共性,因此,教師可以從全局的視角總結出這些文本的創(chuàng)作特點,并根據(jù)以上五個教學階段,將其融入具體的教學中,從而提高基于群文閱讀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四、基于群文閱讀的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機制建設
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的時候,應該全方位考慮各種能夠影響各學科教學效果的因素,并將學生的不同發(fā)展需求作為指導,統(tǒng)籌規(guī)劃橫向和縱向的教學管理目標,并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評價體系。隨著素質教育和現(xiàn)代人才培養(yǎng)改革的不斷深入,基礎階段的教育目標也需要進行改善,不僅要加強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還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教師在調整群文閱讀教學評價機制時,要注重單篇教學與學科內整合教學模式的互補,在制訂評價指標時,要明確具體的評價目標,并對各種評價指標進行權衡。在考查學生表達及思維等能力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各種比賽的方式來進行,這樣不僅能夠促進教學管理工作,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五、基于群文閱讀的小學課堂教學策略
(一)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
首先,在運用啟發(fā)性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可根據(jù)啟發(fā)內容的不同,來采取多種啟發(fā)方法。由于小學生的知識面有限,大部分教師在授課時采用的是講授方式,而這樣的授課方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對小學生的教育需求。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群文閱讀這種啟發(fā)性的教學方式,而啟發(fā)性的教學內容要切合學生的生活,這就需要教師既熟悉學生的真實生活,又要把課本上的抽象閱讀知識和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
其次,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邏輯思維還處于發(fā)育中,正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進行過渡。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群文閱讀啟發(fā)教學時,可以利用教具、PPT、相關教學視頻等來幫助學生理解,這樣學生就可以對教師提問的內容有更直觀的了解,從而展開更多的思考。
最后,群文閱讀給小學課堂教學帶來了一種新的需求,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實際發(fā)展情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由于正處于成長階段,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對學生展開群文閱讀啟發(fā)式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三個不同層次的小組,因材施教,這樣就可以將群文閱讀啟發(fā)對象涵蓋全班學生。
(二)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
在小學課堂的有效教學中,學生要主動地展開對學科的思考和自主分析,并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從而保障后續(xù)的學習和發(fā)展。但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fā)展程度都比較低,其不僅沒有形成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其思考和自主分析能力也會被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所以,為了在群文閱讀下有效提升小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通過調節(jié)諸如教學環(huán)境這樣的外在因素,營造輕松、愉快、自由的學習氛圍,從而消除外在因素給學生的學習和思維帶來的消極影響,使小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一方面,小學教師應該就環(huán)境因素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產(chǎn)生的影響有足夠的認識,然后持續(xù)地對自身的教學思想和理念進行調整,利用課下的溝通和交流等各種方法來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頻率,慢慢地讓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和地位發(fā)生變化,為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奠定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給予其更多的自主性,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并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促進學生獨立學習和邏輯思考能力的提升,實現(xiàn)“授人以漁”的目標,從而讓以群文閱讀為基礎的課堂教學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開展寓教于樂式課堂教學
學生天生就具有好玩、好動等天性,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特征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并以此來展開寓教于樂的課堂教學。但是,小學階段的部分學科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復雜程度,因此,僅僅依靠已有的教學知識內容,很難讓學生集中課堂注意力,這樣就不能保證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效果。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依據(jù),在課堂上引入更具趣味性的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興趣為導向,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從而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充實。
比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各種故事。與枯燥的課本教學內容相比,群文閱讀以故事為教學內容,一般充滿跌宕起伏,并且?guī)в袧夂竦娜の缎?。所以,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故事當作一種引導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方式,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四)拓展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課堂教學效率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推動教學模式的多元化發(fā)展,提高教學效率。比如,教師可在群文閱讀的基礎上應用合作學習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方面的能力。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必要時可與學生一起完成合作探究任務,這樣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五)設計生活化教學內容
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小學的學科特點有全面的認識,并與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相結合,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內容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促進課堂內容的生活化,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理解難度,提升教學的趣味性,確保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六)利用技術增強教學的立體性
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提升了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群文閱讀的直觀性和立體性。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信息化的群文閱讀教學方法不僅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加直觀的呈現(xiàn),而且可以利用數(shù)據(jù)庫、互聯(lián)網(wǎng)等多種途徑來獲得教學資源,從而擴大課堂的教學領域。所以,在群文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小學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對群文閱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有足夠的了解,然后在實際的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來增強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從而拓展教學內容,加強小學課堂的信息化內涵,進而提升基于群文閱讀的小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體來說,在群文閱讀時,教師應從導論的角度改進小學課堂教學形式,充分發(fā)揮導論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通過精練文章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家長與學校的共同努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張冰倩.淺析應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提升小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2):34-36.
[2]周慧.群文閱讀與學習任務群的巧妙融合[J].小學閱讀指南(低年級版),2023(2):24-26.
[3]葉月明.常規(guī)閱讀教學和群文閱讀教學的滲透策略[J].名師在線,2023(3):50-53.
[4]黃建明.初中群文閱讀范式及實施探討[J].新作文,2023(3):35-36.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第二小學)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