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迪
1.陜西學前師范學院腦電與幼兒行為實驗室,陜西 西安 710061;2.陜西師范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2
目前,在高校的《心理學》課程教學整體效果較為低下,學生對于課程的表現(xiàn)并不理想,主要表現(xiàn)在課堂表現(xiàn)形式的陳舊以及和實踐之間的脫軌,這也就造成了在課堂當中學生沒有積極性、教師不愿探索新的教學方式。然而,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逐步落實,現(xiàn)代高?!缎睦韺W》課程應當更加關注現(xiàn)實和實踐,務必與學生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和客觀事實相融合,提升技術和技能的培養(yǎng),從而才能真正為學生所用,提升學生的經(jīng)歷和知識素養(yǎng),建立科學的《心理學》課程教育教學體系,解決實際和客觀性問題,完成教育目標的基礎上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這也正體現(xiàn)出了實踐應用性教學體系與高校《心理學》課程融合的必要性和價值。
高校《心理學》課程作為教育及教學必不可少的關鍵課程,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對于《心理學》課程并不感興趣,并且由于部分心理學教師對于學生的現(xiàn)狀并不了解,并受到傳統(tǒng)心理學教育模式的影響,這也就造成了《心理學》課程不受到學生和教師的重視。然而,現(xiàn)如今隨著社會、學習和生活壓力的不斷加大,《心理學》課程的重要性愈加凸顯,不僅僅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更要體悟學習,感受學習本身的樂趣。除此之外,《心理學》課程還需要將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通過建立科學的教育教學目標,開展實踐應用性教學。從教學內容的角度而言,《心理學》課程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對于高校的心理學教育主要是面對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應當以傳授基礎的知識教育為主要前提,通過不斷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在事件當中不斷探索,從而學會分析心理學知識和解決生活當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心理學相關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當中去,需要重點加強實踐應用性教學體系。
在應試教育背景之下,高校的教育課堂往往重視學生是否學到了某些知識,理論教學是否充分,對于高校《心理學》課程而言亦是如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對于非心理學專業(yè)的同學更加缺乏積極性和思維,僅僅跟隨教師的步伐緩步向前,造成了課堂效果差、學生體驗差的情況產(chǎn)生[1]。除此之外,教師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沒有充分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往往只占用很少或是幾乎沒有時間讓學生進行實踐,缺乏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對于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十分不利。
現(xiàn)如今,雖然部分高校對于《心理學》課程教學當中已經(jīng)設置了實踐教學,但是由于教學內容和方式存在不足,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真正做到實踐教學,嚴重缺乏科學性和嚴密性。因此,這也就導致了教學理論和方法之間無法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操作性相對較低,并且由于教學形式和方法之間設計不足,對于心理學實驗室無法充分利用起來,學生也無法真正學有所用,用有所獲。
由于部分學科注重理論知識教學,心理學受到絕大部分學科的影響,也沒有充分認清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高校往往重視學生是否對專業(yè)知識有所收獲,重視學校的專業(yè)和長遠發(fā)展,沒有充分將心理學放在重要地位,導致資金投入不足,相關設備和實踐基地缺乏,種類單一,空間狹小,可利用性差,從而也對于心理學的整體教學和實踐造成了阻礙[2]。
對于高校心理學教學課程而言,需要將教材內容和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改善,盡可能地將部分的基礎知識和通俗易懂的內容抽離出來,通過融會貫通一系列社會熱點和實踐應用的相關問題,讓學生更加了解和明白心理學的要點。對于傳統(tǒng)的課程而言,教師講授教學內容時離不開講和學生提問,但是整堂課程都圍繞著概念的講解,這些時間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往往不太感興趣[3]。然而,《心理學》課程本身是一個理解的學科,對于社會熱點和實踐問題的講解更能讓學生充分了解學習內容。例如,對于近些年的木子美、獸獸現(xiàn)象等,學生通過網(wǎng)絡已經(jīng)有所掌握,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判斷,這些內容也暗示著很多的心理學相關知識,教師通過這些喜聞樂見的內容,通過結合教材和理論所學,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進行評判和得出結論,從而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當中,不脫離理論也不脫離實際,可以充分反映出無意識心理、內隱記憶等等五大人格理論。除此之外,還要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心理學方面的研究,不能停留在課本和理論知識的學習層面,還要盡可能避免生搬硬套和漫灌式教學方式,通過一些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跟學生說認識觀念影響情緒,跟學生講影響情緒的認識觀念有哪些,學生可能就會有所思考,方便教學課程的推進。
除此之外,還要加強活動課程的比例,通過實驗室或是戶外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觀察、認識和記憶能力,讓學生不斷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另外,對于各個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方面,還應當充分用動手取代動筆,角色扮演、游戲活動等方式的開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強化應用型的學習內容,重點突出有關心理學更高層面的咨詢心理學、醫(yī)學心理學、銷售心理學等等各個領域,還有讓學生可以在學習到老人心理學和心理調節(jié)之后,帶領學生去養(yǎng)老院、家中進行實際操作。最后,最為關鍵的對于《心理學》課程的順利開展,還要不斷加強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素養(yǎng),讓學生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對于教材和教學內容方面也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確保教學質量和學習質量[4]。
高校心理學教學改革需要首先從教材著手,由于絕大多數(shù)的高校對于《心理學》課程仍然處于一個較低的預期,沒有充分認識到心理學的重要性,因此對于教材的選擇方面也是隨波逐流,缺乏對于相關理論學科的重視,導致在教學內容方面喪失個性、照本宣科,嚴重打壓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想象力,對于整個心理學的建設和教學體制建設而言都十分不利,缺乏實踐性和創(chuàng)新性。一味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進行心理學教育往往會浪費大量的課堂時間。因此,應當盡可能減少一些簡單內容的講解,重點加強對于社會熱點問題和實踐內容的解讀,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和想象力,讓學生更有積極性進行聯(lián)想和認識。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實踐,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建設專業(yè)的心理室和實驗室,讓學生在學習完理論知識之后走進社會,通過實踐和試驗的方式更深層次地掌握學習內容。
一般而言,高校的《心理學》課程的學業(yè)成績主要由兩方面組成,分別為平時表現(xiàn)成績,占比一般為三成,期末結課考試,一般為七成,這些硬性否定式的方式對于學生建立健全合理的發(fā)展和教學情況都是十分不利的,僅僅可以讓學生了解部分理論知識,不能充分對各個方面得出重點和全面的掌控。例如,對于考試制度的制定,可以卷面占比六成,活動實踐占比二成,平時考評成績占據(jù)二成,通過實踐活動舒緩學業(yè)壓力,并且還能加強綜合實踐能力,充分的了解基本能力和學生看法。此外,為了深入貫徹應用型教學改革目標,建議通過心理學案例庫建立的方式進行開展,充分加深對于熱點問題的思考,通過師生的交流以及課堂案例的講解,進一步拓展課堂的層面,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盡可能全面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心理學》課程除了需要讓學生掌握這方面的概念和理論之外,還要充分完善學生的能力和素養(yǎng),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充分掌握分析案例和解決實際生活難題的方法。因此,這也更加深刻地決定了教學活動需要注重科學性,不斷提升整體規(guī)律性,主要包括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改革這兩個主要層面。首先,在教學方法方面,傳統(tǒng)的教師是采用灌輸式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將知識大量輸送給學生,但是學生不能暢所欲言,不能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因此也就停留在了理論層面,無法最深層的解讀。因此,可以適當開展討論課程,每10 個學時安排2 個左右學時的討論課程。在討論課開始之前,教師提出相關問題和案例,讓學生在課下進行搜集資料,通過心理學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等各種角度進行整體分析和思考,提升學生的判斷和表達能力。
再者是實驗課,在絕大多數(shù)的高校當中實驗課程幾乎是不存在的,學生可以參與到試驗和實踐當中去的機會很少,然而心理學實驗課程對于學生的興趣養(yǎng)成和行為習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雖然實驗課程十分重要,但是面對如此龐大的學生群體,需要很大的實驗空間,想必是十分困難的,但是可以通過戶外和實踐基地的方式進行活動開展,例如演示項目教研制度,讓學生首先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并且還可以通過部分可行性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心理學的觀察當中去。例如,對于“注意的廣度”和“顏色的混合”這些實驗,簡單的實驗形式可以讓學生們充分地參與其中,更好地開展實驗教學活動[5]。
最后是課外練習和實踐作業(yè),對于傳統(tǒng)的《心理學》課程而言,教學作業(yè)大部分圍繞論文、理論考試等多種形式,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校對于心理學這類課程重視程度的降低,學生和教師的態(tài)度也在逐漸降低。然而,現(xiàn)階段的教學更應當重視作業(yè)的形式,盡可能用動手取代動筆,雖然不可能完全取代,但是可以少量推進,一周一次或者兩周一次的形式,教師布置作業(yè),學生課下完成并以實驗報告和視頻的形式呈現(xiàn),迎合了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學生的興趣內容,此外還可以舉辦多種演講、講座等等,讓學生積極思考。
隨著現(xiàn)代教育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對于高校心理學的逐步推進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需要不斷完善教師團隊建設,需要相關心理學教師具備更高的技能素養(yǎng)和教育理念,同時還需要具備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實踐能力[6]。但是由于教師本身工作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的多方面考慮,很有可能不會達到較高的效果。因此,為了順應心理學教學發(fā)展的需要,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還需要加強獎勵和懲罰機制,加大篩查能力,通過對于不合格教師的剔除和優(yōu)秀教師的獎勵,進而推薦教學方法和教學體系的完善。其次,還要將實踐應用納入到教師考評的內容之內,改變教師原本封閉的教學理念,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真正培養(yǎng)高水平的高校心理學教師隊伍建設。
綜上所述,心理學作為諸多教育學科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在競爭激烈的大環(huán)境之下保持高昂的學習態(tài)度和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因此,高校需要重視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之下的心理學教育改革,運用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的教育教學方法,通過講座、實驗、參觀、考評改革等多種方式開展實踐應用性教學,提高整體的心理學教學質量,帶領高水平的心理學和教師團隊建設,不斷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和學習、工作當中解決問題的內在能力,促進學科教育和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