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芳 方藝璇
河南水利與環(huán)境職業(yè)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8
2017 年8 月教育部發(fā)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中要求輔導員的主要職責之一,即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協(xié)助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初步排查和疏導,組織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宣傳活動,培育學生理性平和、樂觀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因此,做好高校輔導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有以下幾種心理咨詢方法可以提供參考。
心理研究證明,每個人都渴望被人理解、被看到。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于心理發(fā)育的高峰期和樹立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這種被理解的渴望更為迫切。高職院校的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最多,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并給予適當?shù)姆答?,是輔導員必備的基本素質(zhì)。
即要求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聽,用另一個人的耳朵去聽,用另一人的心去感受講話者的內(nèi)心需要、感受、情感,這是一種感同身受的共情式的傾聽。輔導員在設身處地傾聽的過程中,表面上是聽問題,聽對方表達的內(nèi)容,實則是感受學生話語背后所隱含的深層含義,就是一種雙重聆聽[1]。
1.言語性傾聽,輔導員在傾聽的時候要無條件接納學生,要全神貫注地聽,設身處地地聽,還可以回應“嗯”“哦”“了解了”等語氣詞,無條件相信學生可以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為學生賦能。
2.非言語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要給學生反饋你是一個專注的傾聽者,可以微微點頭、身體前傾等動作,這樣對方就會知道你在認真聽[2]。
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經(jīng)歷并做出回應的能力,同情不同于共情,同情是為了安慰別人,而共情則是理解他人[3]。共情既能準確地理解他人的情緒,然后還要帶著對每個人和每個情境獨特性的尊重來給出回應。
輔導員在使用共情時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簡述學生描述的內(nèi)容,二是體驗學生所體驗的感受,可以使用共情的語言格式,即你是說(概括內(nèi)容),你看上去很(情緒:可以是負性情緒如傷心、氣憤、委屈、焦慮、壓抑等,也可以是積極情緒如高興、興奮、驕傲,欣慰等),或是你聽上去很(概括內(nèi)容),你現(xiàn)在感到很(情緒)。在使用共情時,輔導員需要做到耐心傾聽,不要急于給學生方法和建議。每個人都是自己問題的解決者,給建議會阻礙學生表達真實的情緒和情感。輔導員對學生積極的傾聽和共情,是形成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對話中體驗到真誠、尊重和無條件地接納,這樣更加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繪畫是一種表達性的藝術治療。繪畫也是一種投射技術,它和墨跡測驗、主題統(tǒng)覺畫一樣,能夠反映人們內(nèi)在的潛意識層面的信息,人們對圖畫的防御心理比較低,也可用來進行心理測量與診斷。
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中將繪畫療法進行應用。例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可以用繪畫技術來了解學生。房樹人是繪畫療法中比較常用的方法,具體步驟讓學生準備一張空白的A4 紙和一支筆,學生將A4紙橫過來,用筆任意添畫房子、樹、人物的畫,其他的東西可以任意添加,但必須要認真地畫,不建議寫生或者臨摹的方式,也不需要用尺子,畫人的時候盡量不畫火柴人。
輔導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分析學生的畫:
1.畫面的整體大小,如果畫面大于紙張的2/3,則表示過分自信,以自我為中心,攻擊性強,有敵意等。如果畫面整體小于紙張的1/9,表示內(nèi)向、自卑、害羞、情緒低落等。畫面的整體位置,畫面偏左,表示目標遠大,盲目樂觀,難以接近。畫面偏下,表示比較關注現(xiàn)實,不安感,可能缺乏自信。畫面偏左,表示感性,情感豐富,被動。畫面偏右,主動,對未來充滿向往。
2.線條的種類,長線條:自我控制強。短線條:沖動,急躁的。直線條:耿直,自信,情緒安定。圓滑線條:依賴,心境平和,積極向上。
3.房子的分析,房子是繪畫者所出生的、成長的家庭狀況,可以是自己的家庭,也可以是一般的家庭,或者是理想化的家庭,表達自己的安全感,也反映了與外界的關系。房子過大表明有攻擊傾向,過分自信,對家庭比較關注。房子過小表明內(nèi)向,焦慮不安不自信。門窗代表著人際交往的關系,當窗戶開著時,代表著希望與外界進行交流和溝通。
4.樹的分析,樹木代表著潛意識的自我、生命力、一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樹干的粗細反映在成長過程中得到的社會支持和力量。樹冠代表著個體的發(fā)展平衡程度,樹冠和樹干的比例也值得關注,短樹干大樹冠意味著非常自信,動機強;樹干粗大樹冠過小,意味著能力強,但可能能力得不到發(fā)揮;樹干細而樹冠過大,表明對自己的要求高,但可能得到的支持比較少;樹干長而樹冠過小,可能意味著有較強的防御心理;樹干長而無樹冠,表明情緒低落,郁郁寡歡。
5.人像畫的分析,巨大的人物表明自我膨脹,自制能力差。很小的人物表明沒有安全感,膽怯、退縮。整體人物缺乏結構化、整體性,表明挫折容忍度低,容易沖動?;鸩袢?、漫畫人、卡通形象或抽象的畫表示防御或拒絕態(tài)度,對畫圖的要求不合作,不愿意表露真實自我[4]。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SFBT)是與來訪者短時間內(nèi)對話,使來訪者的生活發(fā)生改變。它鼓勵來訪者描述他們想要的未來,以及列舉自身的技能和資源,幫助他們實現(xiàn)改變[5]。焦點解決以未來為導向,探討來訪者想要的未來以及需要怎么做才會有不同的變化,關注如何解決問題,不關注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通過尋找“生活中的例外”挖掘資源以及努力嘗試“一小步”,促進來訪者的改變直到問題得到解決。
SFBT 要我們看到事物積極的一面,看到例外總是存在[6]。在輔導員工作中需要關注學生日常的考勤,例如遲到、曠課、掛科等,一旦出現(xiàn)這種行為就會班級扣分,取消評優(yōu)評先的資格,或其他的懲罰。這些負面的反饋會讓學生有抵觸情緒,學生會認為做錯事情了,反正沒辦法改變就破罐子破摔的態(tài)度。所以與學生交流的時候,要關注學生做得好的一面,例如學生雖然成績不好,但他體育運動是強項,又尊重人,是一個品德優(yōu)秀的學生,有時候?qū)W生意識不到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輔導員可以通過生活的例外來引導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提升自信。學生來找輔導員談話時,可以問學生希望這次談心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思考結果而不是問題,例如新生入學時就可以問他們希望這三年的大學時光有什么樣的收獲?這是一種接近目標取向,這樣的會談會給學生更多的期待感和希望感。
SFBT 認為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專家。在輔導員工作中,會遇到學生來傾訴自己的困惑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傾聽和共情,鼓勵和支持學生去尋找多種資源,最后把問題交給學生,讓他自己去尋求解決方案。輔導員也應該相信學生能夠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會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合理情緒療法是基于認知改變的一種治療方式,主要是ABC 理論即A 是指誘發(fā)性事件;B 是指個體在遇到此事件之后個體產(chǎn)生的信念;C 是指一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產(chǎn)生的結果。人的情緒的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fā)性事件A 造成的,即A 引起C。ABC 理論指出,造成人們情緒和行為變化的直接原因是在誘發(fā)性事件中人們的想法、核心信念[7]。
目前高職學生的很多心理問題是錯誤的認知造成的,這樣就會導致他們情緒和行為變得不理智。讓學生意識到錯誤的認知方式是改變學生信念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輔導員可以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應用合理情緒療法,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生宿舍的人際關系占比很大,在與室友存在人際關系不良的背后,會有更加深層次的原因。例如學生覺得室友孤立了,不愿意跟他一起吃飯、做同桌,經(jīng)過認知矯正發(fā)現(xiàn)是自己錯誤信念在作怪,正是自己的敏感,把室友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通過跟輔導員的交流,學生就能意識到可能是自己過于敏感,造成關系的惡化,學生一旦意識到自己的核心觀念,情緒和行為就會有所改變。
團體輔導是團體情境下給予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助人方式[8]。團體輔導有助人的功能,體現(xiàn)在參加活動的成員可以獲得情感支持,情緒可以宣泄包括正面和負面的情緒的都可以在這個團體中進行分享。在團體中成員會感受到被人無條件接納、被關心,從而充滿希望地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同時會體驗到親密的積極關系,增強歸屬感和認同感,在活動中成員可以覺察和學習在成員間良好的互動模式,從而在自己的生活中加以運用。團體輔導會使成員更加的勇敢和開放,彼此之間的交流變得直接,提高團隊的信任和凝聚力,鼓勵成員做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和敢于自我表露,會有更深層次的團隊合作,促進大家在團隊中學習[9]。
對輔導員來說,團體活動并不陌生,例如開展主題班會、上課和指導社團活動。如何將團體活動融入到輔導員的日常管理和教學中,如何提高作為輔導員和團體領導者效能,可以從幾個方面簡單進行:
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可以運用班會的時間進行一些活動增進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針對學生的特點可以選擇不同的活動。例如優(yōu)點轟炸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具體操作流程:被優(yōu)點轟炸的學生在中間,其他成員圍繞著他站成一圈,成員學生圍繞著圈順時針對圓圈中間的學生進行夸贊一句話,最后讓被夸獎的學生說出自己的優(yōu)點,談一下自己的感受。學生原本看不到自己的優(yōu)勢,而是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的短板上,讓他體驗到來自不同視角的贊美,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不曾意識到的優(yōu)點。
大學生有就業(yè)的壓力,輔導員可以用班會的時間帶領學生進行生涯思考類的團體輔導練習。具體操作流程為讓學生進行生涯聯(lián)想練習,如在同學們的生活中,生涯是什么,生涯發(fā)展是什么,生涯規(guī)劃是什么,然后初步引導學生進行生涯規(guī)劃,可以使用生涯彩虹圖進行簡單的探索。在舒伯的生涯彩虹圖中,縱向?qū)用娲淼氖强v貫上下的生活空間,是由一組職位和角色所組成,不同角色相互影響展現(xiàn)出每一個人獨特的生涯模式。輔導員通過生涯彩虹圖直觀地看到學生希望在各不同的生涯階段承擔的角色,以及在不同角色中花費的時間和精力[10]。最后讓學生寫生涯初步規(guī)劃表,其中包括學生個人特質(zhì)或者個性、能力、最重視的事情、到目前為止最重要的三件事和生活中最大的三件挫折的事情、最理想的工作和工作狀態(tài)等。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加深自我認識,從而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職業(yè)。
以上簡單介紹了五種心理咨詢技術在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中的運用。輔導員自身學習和實踐心理咨詢技能,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在理論知識上,輔導員要積極參與心理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掌握基本的傾聽和共情能力;二在學生管理上,要結合崗位需求,在處理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時有意識地運用一些較為實用的心理咨詢技術,還可以借助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持,不斷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工作經(jīng)驗[11]。在運用過程中,輔導員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材施教,對學生尊重、真誠、積極關注,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