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玉玲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倡以語言運用為導向的“形式—意義—使用”三維動態(tài)語法觀(教育部 2020)。簡單來講,三維動態(tài)語法觀將語法構建成形式、意義、使用三個動態(tài)的維度,形式即詞法、句法;意義即脫離語境的釋義;使用即特定語境中的應用(侯姝琛、楊娜2020)?;谌S動態(tài)語法觀,語法不只是特定、靜態(tài)的知識,還需要依附特定的語篇情境。這一觀點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
然而,教學中要兼顧三個維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在英語語法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了兩種教學矛盾。一種是過于注重語法知識的延伸。語法知識往往是成體系的,教師為了讓學生全面掌握語法知識,往往會羅列許多內(nèi)容,忽視語法的實際應用,導致其語法學習始終停留在理論層面。另一種是過于注重語法的應用。為了強調(diào)語法的應用,教師在語法教學中會減少理論語法知識點的輸入,使學生無法完整建構語法理論知識體系。顯然,這兩種教學都不利于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整合與建構?;诖?,教師應在不斷摸索、嘗試及實踐中尋求三者之間的教學平衡,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中高效運用英語語法。
直接展開語法教學略顯生硬,會在無形中加重學生對語法學習的抵觸情緒。因此,教師應注重目標語法的導入形式。一般而言,目標語法知識在單元中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教師可從單元的不同語篇中摘取相關內(nèi)容,或?qū)ふ液心繕苏Z法的英語視頻,以視、聽、說等多感官結(jié)合的形式刺激學生關注目標語法知識(石小平 2021a)。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2 Cultural relics目標語法教學為例。被動語態(tài)是本單元重要的目標語法知識之一。教師與其直接呈現(xiàn)“被動語態(tài)”這一語法名詞,不如給學生提供節(jié)選語料。首先,教師在多媒體中呈現(xiàn)節(jié)選語料,采用加粗、放大、加下畫線的形式重點突出目標語法知識。借助多媒體呈現(xiàn)節(jié)選語料更加直觀、清晰,語料的對比直接指向目標語法,明確主要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初次感知目標語法。其次,教師播放語料的音頻,以視聽覺刺激學生,進一步加深其對目標語法的感知。由于語篇多節(jié)選自教材,教師可對教材相應的音頻進行刪減。同時,教師可邀請學生誦讀語篇節(jié)選內(nèi)容,引導其學習語法知識,訓練口語表達能力。在聽說過程中,學生明顯會在目標語法這一塊有稍許停頓,加強對目標語法的注意。最后,通過視聽說多感官語法鋪墊,教師要求學生觀察語篇,探究其中的不同,定位目標語法知識。
【語篇節(jié)選】
In fact,the roomwas not madeto be a gift.Itwas designedfor the palace of Frederick I.However,the next King of Prussia.Frederick William I,to whom the amber roombelonged,decidednot to keep it.
In 1770 the roomwas completedthe way she wanted.Almost six hundred candles lit the room,and its mirror and picturesshonelike gold.Sadly,although the Amber Roomwas considered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world,it is now missing.
基于以上語篇節(jié)選發(fā)現(xiàn),謂語部分基本采用過去式。不同的是,一種為be動詞+過去分詞,如was designed;另一種為過去式,如lit。學生因為較少接觸前者,所以產(chǎn)生疑問。趁熱打鐵,教師讓學生嘗試用常規(guī)思維翻譯第一句話。翻譯為:“房間是一個靜態(tài)的物體,不具備制作的能力。”顯然,常規(guī)思維下的翻譯不太合理。換一種思路,翻譯成“實際上,這個屋子不是作為禮物來建造的”更通順一些。通過初步探索,被動語態(tài)這一目標語法便呈現(xiàn)出來??梢?,語篇節(jié)選的多感官刺激教學,可以有效激活學生對目標語法的初步認知,并成為其了解目標語法的主要形式。
在了解目標語法形式后,教師應讓學生理解相關語法知識的意義。若直接認知語法意義,顯然過于簡單。若改變形式,學生便很難分析目標語法應用知識的意義。因此,教師可結(jié)合文本的主體性、情境性實施語法知識教學,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語法知識意義。同時,教師可采用自主研究、小組合作、任務教學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語法知識的意義,促使其深度內(nèi)化語法知識,并能靈活運用。
Reading部分是單元重要知識的聚集點,包含豐富的語法知識。因此,從Reading視角展開語法教學具有一定的意義。同時,語篇涉及人文話題,將語法教學重心放在這一部分,容易使學生內(nèi)化相關語法知識,進一步提高英語語法教學效率。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4 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目標語法教學為例。從句是高中英語語法知識的難點。掌握從句的主要意義和用法,有助于學生理解長難句的意義?;诖?,教師可要求學生摘錄或圈畫文本中的所有從句,并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分析關系代詞在從句中作何種成分及為什么用這一關系代詞等,引導其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語法知識的規(guī)律。
【語篇從句】
I can find the animal that gave fur to make this sweater.
I wonder what is being done to help you.
Please show me where there’s some wildlife protection.
The flying carpet travelled so fast that next minute they were in Zimbabwe.
Daisy turned around and found that she was being watched by an elephant.
It contains a powerful drug which affects mosquitoes.
You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ainforest where I live and appreciate how the animals live together.
初始階段,學生由于未掌握從句知識的分析方法,不知道從何下手。教師可以其中一兩句為例,引導學生正確分析從句。以第一句為例,分析從句要以句子的主干成分為切入點。句子的主干成分——I can find the animal其實是一個簡單的完整句。剩下的成分是目標語法從句,從句由關系代詞引領。通過分析從句的句子成分可知,從句缺少主語,that代指句子的主語成分,修飾the animal。依據(jù)這一分析方法,學生可展開小組討論,深入探究從句語法知識的規(guī)律。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學生可明晰語篇中的that、what、which 引導名詞性從句,where 引導狀語從句。如果要判斷關系代詞代指的成分,就要分析從句的成分。
Using Language部分是語篇主題的知識延伸,其中的語法知識往往與Reading部分形成相應的對照。因此,在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可以這一部分為語法基礎知識鞏固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內(nèi)化目標語法知識。在Using Language的語法教學中,教師可先讓學生探究學習,然后要求其改寫句子或語法填空,從而檢測其語法知識學習效果(石小平2021b)。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1 A Sad Love Story目標語法教學為例。語篇涉及我國古代民間傳說故事,故事的時代背景相對久遠,因而文章涉及大量時態(tài)語法知識。一開始,教師要求學生閱讀文本,理解文本內(nèi)容,并仔細分析文本中重要的語法時態(tài)。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圈畫、翻譯等方式仔細剖析句子的時態(tài),進一步加深對時態(tài)語法知識的印象。接著,教師提取文本中的重點句子,邀請部分學生分享分析過程,幫助其規(guī)避知識盲區(qū)。待學生熟練掌握后,教師呈現(xiàn)相關句子,要求其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填空,及時檢驗其對時態(tài)這一語法知識的掌握情況。
When we sat on the chair,it was obvious that the waitress of the coffee shop____________(wipe)the tables.We___________(order)two cakes,a cup of tea and a cup of coffee.We__________(talk)about some interesting stories that____________(happen)recently.But we__________(wait)for the food for a long time.So we__________(be)starving.
在學生完成后,教師邀請部分學生分享答案。針對學生的答案,教師先不急于揭曉正確答案,而是先提取有爭議的答案,引導其進一步探究、學習,解決困惑,促使其在練習、探究、解惑的過程中深度學習語法知識。
在教材編排中,文本的選擇主要依托相應的人文主題,較少出現(xiàn)語法知識集中的文本。要想強化語法知識,依靠教材文本和語法題型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可選取與目標語法知識相關的課外文本,引導學生在課外語篇中建構語法意義。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可讓其關注課外閱讀語篇中的語法知識,幫助其在閱讀中培養(yǎng)語法認知習慣。由于語篇選取工作量較大,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其輪流展開課外語篇查找、分享工作,減輕自身的工作量,有效鍛煉其學習能力。
另外,在學生學習能力允許的前提下,教師可要求學習小組深入探究、分析課外語篇中包含的語法知識,讓小組代表匯報課外語篇中重要的語法知識,使其在強化語法知識學習的同時,進行課外閱讀深度學習(張舫 2021)。在必要情況下,教師補充語法知識內(nèi)容,或糾正學生在分享中存在的錯誤。例如:I looked at it more closely.She had made straight a crooked line.At the center of the quilt,she had stitched a piece of cloth with these words:“My mother made many quilts.She didn’t get all lines straight.But I think this is beautiful.I want to see it finished.Her last quilt.”在閱讀中,學生重點標注文本中出現(xiàn)的重要語法知識,在講解中一一分析相關語法知識的意義。例如:see it finished中finished是過去分詞,表示被完成,結(jié)合語境翻譯為“我想看它被完成”。
語法知識的應用是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目的,對學生的要求最高。限于平時語法訓練量,很多學生不能熟練應用相關語法知識。教師要高度重視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語法教學的作用,是語法教學現(xiàn)階段亟待解決的問題。語法應用脫離文本顯然是舍本逐末的行為。教師可結(jié)合語篇,利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展開語法教學,從而增強語法教學的趣味性與靈活性(莊媛 2022)。
文本問答訓練要求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作相應的回答。在文本教學中,離不開對文本重要知識細節(jié)及重要內(nèi)容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提問。教師可讓學生套用新學的語法知識結(jié)構回答文本中的問題,從而增強其語法應用的靈敏度。新知識的有效學習需要在日常積累中完成。教師可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應用能力,使其逐漸適應語法知識教學節(jié)奏。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1 A Sad Love Story問答訓練教學為例。教師可針對這一內(nèi)容提出以下教學問題:
Could you use some sentences briefly to summariz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assage?
From the paragraph,why is the Chinese story is a sad story?
What’s the meaning of Qiqiao Festival?
學生要想正確回答問題,必須高度濃縮文本精華。語法知識將零碎的單詞組成完整的句子,因而,語言組織的過程是運用語法知識的過程。在文本問答訓練過程中,學生要有效整合已有語法知識、經(jīng)驗,高效、精準地利用語法知識正確表達文本觀點,在明晰文本主要內(nèi)容的同時及時復習語法知識。
寫作是令學生頭疼的問題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得法。剖析寫作主要要素,單詞、短語、語料后是語法。因此,在文本語法知識教學中,教師可結(jié)合文本話題,加強文本語法寫作訓練,讓學生思考如何將語法、單詞、短語有效整合在一起,寫出語句通順、邏輯合理、語法正確的作文。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個性化表達自己的想法,避免寫作思維局限。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3 Who Am I?寫作教學為例。該文本以機器為切入視角,主要講述信息時代的變化與發(fā)展。身處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學生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多變化。針對這一內(nèi)容,教師可讓學生談談“信息時代自我的變化”。為了幫助學生訓練語法知識,教師可羅列一些重要的語法知識,要求其在寫作過程中運用相關語法知識。按照常規(guī)思維,學生會運用主動語態(tài)表達。而根據(jù)寫作要求,學生應化主動為被動,將主動句改寫成被動句,結(jié)合語態(tài)、語料,寫出完整的被動句。學生可在句子中加入時態(tài)關鍵詞,從而改變句子的時態(tài)。在多次寫作訓練后,學生的語法知識學習能夠獲得質(zhì)的提升。
總而言之,語法不是獨立的知識元素,而是集形式、意義、使用于一體,且依托于文本。基于三維動態(tài)語法觀,教師應重視形式、意義、使用每一個維度,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將三者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不應將語法視作單獨的教學元素,而應在語篇教學中建構語法教學框架。高中英語語法知識系統(tǒng)性較強,教師要巧妙利用語篇資源,深度剖析文本語法教學價值,借助課外學習資源延伸語法知識,從而幫助學生高效整合語法知識。對于語法知識應用訓練,教師可采用多種形式,如寫作、情境對話、表演等,讓學生具備語法知識應用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