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華
摘? ?要:新課程改革倡導課堂教學要打破傳統(tǒng)“灌輸式”的束縛,構建新型、高效的課堂。依托多媒體網絡技術構建的新型課堂具有綜合性、交互性的特征,對于深入貫徹落實教學改革、提升教學效率有著積極的意義。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積極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增添教學趣味性,拓展教學時空。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 ?多媒體網絡? ?教學策略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以理論知識為主的學科,學習過程較為枯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單調、抽象的知識而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出現(xiàn)有效地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之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應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案例,高效化解課堂教學重難點,提升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的實效性。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現(xiàn)狀
作為一門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的基礎學科,道德與法治理應受到重視,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卻處于不受重視、不被關注的狀態(tài)。具體而言,教師的教學活動往往過多地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一味地將關注點放到與升學率相關的學科上,而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在考核范圍內,自然不被重視。盡管不少教師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的重要意義,然而由于資金支持不足,以及教師教育理念落后等因素的影響,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手段難以在課堂上得到普及運用。教師對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僅停留在對課件的制作上,導致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的作用和價值難以充分體現(xiàn)。
二、多媒體網絡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重要性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征決定了他們容易對直觀化、具象化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探究興趣,而多媒體網絡技術本身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能夠將抽象、復雜的知識信息以簡單、有趣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將多媒體網絡技術應用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多媒體網絡技術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教師可以將相關的倫理、道德、法律等拓展性的資源與內容引入課堂,滿足學生多樣化的認知和學習需求。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豐富的素材和資源的指引下,達到發(fā)散思維、增長見聞、開闊視野的目的。
三、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不同維度和形式事物的刺激和影響下逐漸形成、發(fā)展起來的。有的學生對于單純的文字信息較為敏感,而有的學生則傾向于依賴更為直觀、形象化的圖片和視頻進行聯(lián)想記憶。多媒體網絡技術手段具有形式多樣、聲像俱佳的特點,能夠充分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維度的學習需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通過多媒體網絡技術,打造聲像俱佳、圖文并茂的課堂,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推動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例如,在教學《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展示不同的公共秩序的場景,創(chuàng)設對比性的情境,推動學生深入思考。比如,教師可以展示井然有序排隊上車和你推我擠上車的畫面,還可以展示在圖書室保持安靜、認真看書和大聲喧嘩、隨意吵鬧的情境等,讓學生通過對比兩種截然不同的場景,形成對所學知識的具象化認知,認識遵守秩序和規(guī)則的重要意義。這樣的課堂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學習,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巧妙利用微課,化解難點
道德與法治知識內容覆蓋范圍廣,且綜合性較強,對學習能力較弱、認知思維尚未完全成熟的小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微課是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圍繞教學重難點和教學片段制作的微型授課視頻,因其具有精簡教學、形式多樣等特征,能夠幫助教師有效突破教學難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巧妙運用微課,對教學中涉及的經典案例和重難點知識進行講解和分析,從而輕松化繁為簡、突破難點,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以《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為例,由于學生生活經驗不足,對煙酒、毒品等造成的危害知之甚少,且單純說教的教學方式難以讓學生產生深刻的認知。因此,筆者在課前收集了相關資料,并制作了分別介紹煙、酒和毒品危害的微課視頻。在課堂上講到相關內容時,筆者適時播放相應的微課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直觀的微課,了解吸煙對人類肺部、大腦和心臟等功能的損害,了解酗酒對人體組織和器官的毒害,以及毒品給人體帶來的巨大危害。在這種形象化案例的指引下,學生能深化對本課疑難知識點的理解和認知。
(三)借助網絡資源,豐富認知
利用網絡資源與平臺進行在線學習,已經成為當前信息技術背景下學生常見的學習方式。網絡平臺擁有豐富的學習資源,能為學生的拓展性學習提供思路和渠道。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合理運用網絡平臺的優(yōu)質資源,引領學生開展拓展性的學習活動,不斷擴充自身的知識儲備,開闊視野。
例如,在教學《古代科技? ?耀我中華》時,筆者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了拓展性的學習活動。首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互聯(lián)網收集我國古代在中醫(yī)藥學、農學和天文地理學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資料。其次,讓學生將這些資料以手抄報、電子報和演示文稿等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最后,讓學生以這些資料為“藍本”,自行策劃介紹當代科技發(fā)展的廣告,在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充分鍛煉其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這樣的拓展性活動,充分展示了網絡平臺的價值,學生在豐富、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的指引下,能逐步走向更廣闊的發(fā)展之路。
(四)建設互動平臺,加強交流
加強網絡交流和互動平臺的建設,是改善課堂教學時間不足、拓展和延伸教學空間的有效方式。道德與法治知識內容較為繁雜,而小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較弱,他們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完全理解所學知識。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互動平臺進行拓展教學,讓學生在課下展開自主學習活動,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
以《協(xié)商決定班級事務》為例,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處理班級事務的原則和一般處理流程。教師可以結合班級的具體情況,在網絡平臺上展示科學管理班級事務的案例,并引導學生交流不同班干部的職責,以及全體學生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擁有哪些權利。同時,引導學生結合現(xiàn)實生活,針對班級中最近遇到的問題進行探討、交流。網絡平臺支撐下的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更加靈活、高效,對構建信息化、現(xiàn)代化的高效課堂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總之,互聯(lián)網時代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變化的同時,也給課堂教學活動帶來了各種機遇和挑戰(zhàn)。因此,教師應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巧妙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手段,優(yōu)化、改進、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使道德與法治教學更加新穎、靈活,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大的進步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陽.多媒體網絡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索[J].名師在線,2019(8):85-86.
[2]李萍.多媒體網絡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索[J].中國新通信,2020,22(3):196.
(作者單位:江西省萬年縣教育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