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梅
【摘? 要】 新課標要求在小學階段英語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對英語課程的學習興趣,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推動學生的全面綜合發(fā)展?!盎ヂ?lián)網(wǎng)+教育”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資源愈發(fā)豐富,小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范圍不斷拓展,有利于幫助小學生提升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小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自主學習能力;“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核心素養(yǎng)
一、課前利用多種模式指導學生預習,關注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性
(一)課前巧用自主預習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日常的英語教學實踐中,利用自主預習卡是解決學生預習中存在的被動應付、過分依賴及比較懶惰等現(xiàn)象的有效工具。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和習慣,增強學生預習的興趣,發(fā)揮學生學習英語的主體性,也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優(yōu)秀支架和載體。在教授PEP人教版六年級下冊“Unit 1 How tall are you?”“Part B Read and write”前,通過發(fā)放以下預習卡,讓學生根據(jù)預習卡的教學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并通過I can read(讀)、I can write(寫)、I can understand(悟)、I can ask(問)、 I can look up(查)五個環(huán)節(jié)開展自主預習,激發(fā)學生預習的主動性,發(fā)展學生思維,引領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究。
在實踐操作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支點”方法進行訓練,同時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分層布置的方式,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選擇性地完成預習卡。針對基礎薄弱、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完成預習卡的過程中,側(cè)重于“讀”“寫”“查”的部分,重在鞏固基礎;針對學習水平中等的學生,學生在“悟”“問”上已有自己的見解,不僅能夠概括文章大意,而且能在預習中提出問題;針對學有余力和自覺性較強的學生,主要側(cè)重“悟”“問”的質(zhì)量,這部分學生不僅在讀文后有自己的閱讀體會,而且提出的問題比較有深度。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預習興趣,而且發(fā)展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了預習的有效性,最終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二)課前借助微課預習,助力學生自主學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英語學習也是如此。若學生在新課預習過程中未能得到有效的指導,對新課內(nèi)容尤其是枯燥難懂的部分,往往會一知半解。為改善這一狀況,經(jīng)過一段長時間的微課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喜愛微課這種生動有趣、簡潔易記的內(nèi)容呈現(xiàn)方式。因此,教師可運用微課進行預習指導,以便學生在明確的指引下進行預習,使預習的方向性更強,目標更加清晰。在教授PEP人教版六年級上冊“Unit 3 My weekend plan”“Part B Read and write”時,其主題活動主要圍繞“中秋節(jié)”展開。為使學生了解更多一些傳統(tǒng)習俗,通過把“Festivals”微課視頻及課前預習任務單發(fā)給學生作為預習作業(yè),在視頻中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各種節(jié)日的習俗及對應的活動,激活相關背景知識和儲備詞匯。這不僅能讓枯燥的預習變得生動有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fā)學生初探新知、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因而恰到好處的預習,為新課學習中了解Mid-Autumn Festival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課前善用英語App,提高學生的聽讀自主性
隨著移動終端設備的不斷發(fā)展,手機App應用程序不斷涌現(xiàn),其應用領域日益廣泛。將App應用軟件與小學英語教學和諧結合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教師將英語學習App如“班級小管家”“一起小學學生”“少兒趣配音”等引入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材料,能夠?qū)W生的英語發(fā)音進行正確的評判,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就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口語發(fā)音,其中對學生聽讀能力的幫助最大。在小學階段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這些英語App開展英語教學工作。如在教授PEP人教版六年級下冊“Unit 4 Then and now”“Part B Read and write”時,由于課文中的不規(guī)則過去式單詞比較多,提前在“班級小管家”軟件布置相應的跟讀學習,讓學生先在App上進行與教材內(nèi)容一致的課前聽讀預習,幫助學生對新學語言知識進行前置了解,提升學生對本單元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課后再次使用App進行聽讀訓練,此時,學生每讀一句話的星級評價對學生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就被調(diào)動了起來。
二、課中使用多種教學策略,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差異性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
1. 創(chuàng)設趣味性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是學生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驅(qū)使學生積極思考和研究。在教授PEP人教版六年級上冊“Unit 3 My weekend plan”“Part B Read and write”時,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學生需要理解Mid-Autumn Festival節(jié)日中的一些傳統(tǒng)習俗,知道藏頭詩的特點等。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文中每個單詞的首字母所代表的意思,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對family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2. 創(chuàng)設疑惑“陷阱”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討論
教師通過設疑,激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和鉆研,有利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主動開啟知識寶庫,提高發(fā)散思維能力。在教授PEP人教版六年級下冊“Unit 3 Where did you go?”“Part B Read and write”時,對第二段內(nèi)容重難點知識進行詳細分析講解時,為讓學生明白理解課文重點句型,可以先設置一系列問題,如:“Why did Wu Binbins family stay in the hotel?”學生回答:“Because Wu Binbins mum didnt feel well.”教師繼續(xù)問:“Why didnt Wu Binbins mum feel well?”學生再認真閱讀文章思考,并回答:“Because she ate some bad fruit.”老師接著繼續(xù)問:“How did Wu Binbins family make his mum happy?”通過一步步設疑,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學生很快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學生們互相討論,興趣濃厚、很快分析、歸納出整段的重點句型,通過創(chuàng)設疑惑“陷阱”情境,不僅使學生從“陷阱”中跳出來,增強了防御“陷阱”的經(jīng)驗,更主要是能使學生參與討論、在討論中自覺找到答案,取得學習的主動權。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
新《英語課程標準》以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旨在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fā)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通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探究學習過程,讓學生從實踐中獲取探究方法,學會怎樣從實踐中獲取知識,進行不懈的自主學習。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在教授PEP人教版六年級下冊“Unit 1 How tall are you? ”“Part B Read and write”時,主要能看懂Wu Binbin講給Robin的故事,并能理解Duck的疑問以及大樹的解釋,通過呈現(xiàn)相關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的方式進行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激發(fā)學生探究主動性。
(三)課中引入微課,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將微課引入課堂,使課堂內(nèi)容可以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被學生所接受。微課可以起到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使學生對課程有所期待。在教授PEP人教版六年級下冊“Unit 1 How tall are you?”“Part B Read and write”時,由于學生對課文中shadow理解比較模糊,因此教師可在課堂中播放微課,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影子的意思。
(四)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信息化進程日新月異的今天,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推行,信息技術在培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在教授PEP人教版六年級下冊“Unit 3 Where did you go?”“Part B Read and write”時,為檢測學生是否掌握本節(jié)重點知識點以及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通過借助希沃平臺里面的游戲軟件,設計一些有趣的練習,通過讓學生進行PK的形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巧用思維導圖,助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
巧用思維導圖教學,助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不僅可以實現(xiàn)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以圖導讀,以圖導寫,大容量地輸出,高質(zhì)量地輸入,基本要素一個不會少,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且有助于學生構建符合邏輯、全面的英語語言知識體系,有助于學生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教授PEP人教版六年級下冊“Unit 3 Where did you go?”“Part B Read and write”時,為讓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nèi)容,通過創(chuàng)設思維導圖讓學生達到輸出的效果。學生們通過巧用思維導圖模式,加深了對課文知識的理解,把抽象知識直觀化;把隱性思維顯性化;把雜亂知識條理化;把枯燥知識趣味化;把言語知識圖像化;把孤立知識關聯(lián)化;把單一知識綜合化。
三、課后通過多渠道對學生進行評價,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
(一)采取分層次作業(yè)布置,凸顯學生自主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
英語教師要充分意識到作業(yè)有效設計的重要性,及時采取分層次作業(yè)布置,注重課后作業(yè)的多元性,讓作業(yè)更加充滿吸引力,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激發(fā)學生完成作業(yè)的熱情,同時凸顯學生自主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通過采取分層次作業(yè)設計,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采用分層性作業(yè)布置,包括基礎性作業(yè)、鞏固性作業(yè)和拓展性作業(yè),最終目的都是幫助、促使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有效地完成作業(yè),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fā)展。學優(yōu)生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思維的品質(zhì);中等水平學生在保持基礎知識扎實的情況下有較大的進步;學困生確保能掌握課標設定的教學底線,且保持對學習的興趣。
(二)課后利用微課復習鞏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課堂上運用微課進行知識講解之后,一些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學生在課堂上的記憶大部分都是瞬時記憶,隨著課程的結束以及時間的推移往往真正轉(zhuǎn)化為所學的只有20%左右,同時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也不可能圍繞某個知識進行反復講解,這都需要學生在課后時間進行復習鞏固,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點或語法點,從而加深鞏固對課文的理解。在教授六年級上冊“Unit 3 My weekend plan”“Part B Read and write”時,課后通過觀看微課,再一次加深鞏固各節(jié)日相關的傳統(tǒng)習俗。
(三)課后以問卷形式促進學生反思,提高整體教學質(zhì)量
為了解小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通過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或問卷星的形式,了解學生掌握程度,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與效率,進而提高整體教學質(zhì)量。在教授六年級下冊“Unit 2 Last weekend”“Part B Read and write”時,由于課文中的句子比較長,難理解。因此課后把課堂的難點以及重點句型以問卷星的形式呈現(xiàn),讓學生認真思考并填寫。教師在后臺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哪位學生的知識點沒掌握,從而對癥下藥。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英語教學無論采用哪種方式,其教學的具體程序、實施策略并不是統(tǒng)一的、固定不變的。教師要堅定不移地運用新課程的基本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在教學總結中不斷完善。
綜上所述,“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理念下,要想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教師應當研究小學階段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表現(xiàn)的特點,以便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英語知識。同時還要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構建全新的教育模式,促進教與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應用,拓展教學的寬度、深度。在教師指導下,這種學習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將自主學習的研究和“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緊密結合,使英語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及提高學生自主能力的研究都得到進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