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英萌
摘 要:現代社會中,家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和壓力,家庭抵抗力是家庭適應和幸福的重要因素。家庭抗逆力可以是有效幫助家庭應對壓力、提升家庭功能、改善家庭成員的幸福感。一些家庭能夠有效地應對壓力,保持穩(wěn)定的功能和幸福的家庭氛圍,這種家庭抵抗力有助于家庭適應困難,并提高家庭成員的幸福感。Walsh的家庭抗逆力架構能更加靈活地適應當代家庭生活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并且為我們如何開展未來方向提供指導,能夠有效幫助家庭從而擴展的親屬關系、社區(qū)、文化等相關資源。通過社會支持等相關網絡,以獲取更多的資源和能力以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
關鍵詞:家庭抗逆力;治愈力;家庭關系
在眾多抗逆力研究文獻中,家庭常常被看作是促進個體抗逆力生成的背景性因素或是風險及保護機制。家庭應對壓力的動態(tài)過程稱為“家庭抗逆力”,而這個家庭關系的發(fā)展影響著家庭抗逆力的形成,甚至會使得在面對困境和挫折時,其相關的社會關系會進一步增強和提升。家庭抗逆力是一個檢驗關系的過程,它促使家庭成員的社會關系在遭遇逆境時得到維持或加強。
一、何為家庭抗逆力
作為一種適應方式的家庭抗逆力。在Hawley等人看來,家庭抗逆力指的是家庭成員面對壓力時的適應及轉變過程,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積極面對危機境遇,整合各種風險及保護因素,彼此間達成共識性愿景并生成發(fā)展性路徑。[1]
作為一種保護性因素的家庭抗逆力。McCubbin及其同事在基于多年的家庭抗逆力模型研究中,從自我修復的角度,指出家庭抗逆力是個體和家庭成員在面對壓力和逆境時所表現出的積極的行為模式和應對策略,以幫助作為家庭盡快從危機中恢復出來,確保家庭成員的個人幸福和總體穩(wěn)定。[2]
在本書中,作為一種關系構建中的家庭抗逆力。Walsh 認為,家庭自我作為一個單位,具有相應的獨功能,而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常常會面對很多重大事情的挑戰(zhàn)和存在一定的困難危機風險甚至由生存壓力,因此要通過適當的方式進行調控和幫助,從而進一步增進個人的認知能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從這個角度看,家庭抗逆力取向是為了識別和增強那些讓家庭能夠經得起破壞性的生命挑戰(zhàn),并重新站起來的關鍵的互動過程。
二、家庭抗逆力形成的影響要素:家庭多方面的發(fā)展變化
Walsh的觀點認為,家庭抗逆力的概念尤其適用于當今社會,通過歷史的脈絡去觀察社會和家庭的變化,家庭結構的不同和家庭的多方面變化發(fā)展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家庭抗逆力的有效使用。關注以下四種主要的趨勢至關重要:第一,多樣化的家庭結構;第二,變化中的性別角色,第三,不斷增長的文化多元性與社會經濟的差異;第四,變化與擴展的家庭生命歷程。
實際上,多樣化的家庭結構和組成對家庭抗逆力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從實際看,家庭結構和組成并不是決定性因素,許多家庭在不同結構和組成下仍然具有較強的抗逆力。家庭成員之間的聯(lián)系和支持、家庭的責任和義務、以及家庭的信仰和文化傳統(tǒng)等,都會影響家庭抗逆力的形成。
三、家庭抗逆力的多樣實踐框架:修復家庭關系,找回家庭治愈力
作者Walsh的主要核心觀點還是圍繞在以下:第一,加強能力建設,家庭成員應該學會適應變化、管理情緒、保持積極心態(tài)和尋求支持。第二,強調外部系統(tǒng)的重要性,外部系統(tǒng)包括家庭所具有的相關的社會資本,通過資源的適當應用,可以整合社區(qū)資源,形成協(xié)同合作的支持體系,為家庭提供多維度的支持和幫助。第三,政策和生態(tài)防御,政府可以制定家庭支持政策,為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通過提供這些支持,政府可以幫助家庭應對挑戰(zhàn),增強家庭的抗逆力。
總之,在實踐中的家庭抗逆力的提升,還是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根據不同的家庭情況和家庭問題,在盡量確保生態(tài)防御之下,若生態(tài)失衡,無法保持家庭的能力平衡,通過構建家庭的能力和利用外部資源的方式,積極運用相關的政策規(guī)則,幫助家庭學會從困境中尋找成長和學習的機會,從而修復家庭關系,找回家庭治愈力。
四、家庭抗逆力的在社會工作領域的應用與反思
(一)家庭抗逆力理論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家訪或家庭治療來幫助家庭成員建立良好的溝通和相互支持。社會工作者可以引導家庭成員表達彼此的感受和需求,并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理解和支持;并且與家庭成員共同制定應對挑戰(zhàn)和困難的策略。這可能包括尋求幫助、制定計劃、改變行為方式或思維方式等。社會工作者可以與家庭成員一起討論這些策略,并幫助家庭成員在執(zhí)行過程中相互支持和理解,同時可以通過家庭治療或家庭咨詢來幫助家庭成員提高適應能力。引導家庭成員接受變化和調整計劃,以及更靈活和開放地面對挑戰(zhàn)和困難。與家庭成員共同制定家庭的目標和價值觀,并幫助家庭成員實現這些目標。
(二)加強本土化家庭抗逆力理論干預實踐研究
由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本身具有其特定的文化傳統(tǒng),對于本身起源與西方的家庭抗逆力的理論應用應該進一步的調整。信念系統(tǒng)是家庭抗逆力生成的起點,如果信念系統(tǒng)不改變,將極大阻礙家庭抗逆力本身的形成和發(fā)展,但是由于中國家庭文化的影響,更多傾向于“小家庭”制的文化理念,認為家庭中的任何阻礙因素或是可能造成的沖突都不應該有外人所知道,因此這樣的觀念根深蒂固之下,造成家庭與社會的隔離。因此加強信念系統(tǒng)的干預,通過不斷的拓展家庭當中成員本身的自我認知范圍,把曾經被淹沒的“自我主體性”和“家庭社會性”觀念通過傳統(tǒng)思想的解放而顯現出來,賦予其新的意義,并且進行正向的不斷轉化。從而由積極信念進一步的提升,從而增進家庭內部成員之間的情感溝通與表達,并且也應該善于利用和開發(fā)拓展社區(qū)和社會當中的各種有效資源,能夠贏得更多的社會中的認可度,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最終增進家庭福祉,提升家庭抗逆力。
五、總結
Fromea Walsh所著的《家庭抗逆力》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應用大量的案例說明,幫助讀者了解如何自不同的家庭汲取獨特優(yōu)勢,讓家庭成員能夠從中受益:如何幫助家庭成員內部的較好修復關系:如何做到社區(qū)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更針對專業(yè)助人者,通過提供有效的介入原則的介紹和闡述,來從專業(yè)的角度進一步去幫助遭遇不同困境的家庭,通過合理的利用本書,能夠較好應用家庭抗逆力,從而有助于作為社會工作人員更好的幫助弱勢家庭建立健康和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提高家庭成員的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Hawley,D.R,DeHan,L.Toward a definition of family resilience: Integrating life-span and family perspectives. Family Process,1996,35: 283-298.
[2]McCubbin,M.A.,McCubbin,H.I.Resiliency in families: A Conceptual model of family adjustment and adaptation in response to stress and crises.In Family assessment: Resiliency,coping and adaptation.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