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美
在新高考、新課標以及新教材的“三新”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迎來了變革與發(fā)展的機會。在這一時期,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弊端一一顯現出來,如知識碎片化、方法單一化等,若不能有效地清除教學中的弊端,那么高中語文教學將難以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鑒于此,教師要從革新教學理念出發(fā),并逐步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經過一番探索,教師可基于大單元大概念展開高中語文教學活動,創(chuàng)建系統(tǒng)化、科學化和生本化的教學模式,確立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隨著大單元大概念語文教學活動的有序推進,語文教學就能獲得全新發(fā)展和可持續(xù)進步的機會。
基于大單元大概念的高中語文教學進階之路,主要體現在“由課文到群文”“由低階學習到高階探索”兩個方面。
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以單篇課文為主要教學單位。通常情況下,教師會圍繞著單篇課文的字詞語句、寫作方法等,展開誦讀指導或知識訓練,這無疑凸顯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特征。但是,語文課程是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個特點的綜合課程體系,若單單強調其工具性,不免有失偏頗。不過,基于大單元大概念的語文教學,打通了“由課文到群文”的進階之路。教師應立足完整的單元體系,以“1+X”為指導理念,將一個單元內的不同單篇課文視為一個有機整體,以此構建以單元為基本單位的群文體系。
在高中語文學習活動中,朗誦、識記、篩查信息等皆屬于低階學習活動;概括文意、分類整合、觀點解讀等大多屬于中階學習;而實踐調研、人際交流、項目探究等則屬于高階探索。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中,大多以朗讀、識記等低階學習活動為主,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也難以形成高階思維。而基于大單元大概念的語文教學,開辟了“由低階學習到高階探索”的進階之路,教師不應拘泥于識記、背誦等低階學習活動,應引領學生展開概括文意、對比閱讀、提煉觀點、綜合分析等中階學習活動,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參與項目化學習、實踐調研、綜合性探究等高階探索活動。從實踐的成果來看,“由低階學習到高階探索”的進階之路,也帶動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提升了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基于大單元大概念的語文教學,涵蓋大概念和學習任務兩個要點,明確了大概念后,語文教學便有了基本框架,具備學習任務后,語文教學才能擁有明確的方向。
提取大概念是大單元大概念下語文教學的要點之一。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依據教材中的單元教學內容,經過層層篩選和深入推理,提取大單元教學的大概念,以此構建大單元教學的基本框架。以小說《祝福》《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里的人》《促織》和《變形記(節(jié)選)》為主要內容,構成了一個“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這一任務群內展現了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中不同人物千奇百怪的人生經歷。在教學前夕,教師應對該單元的單元導語、課文內容、學習提示以及單元學習任務等模塊進行瀏覽和分析,了解不同模塊的重點與難點。經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便可以提取大概念,如“小說中紛繁復雜的人生經歷與客觀深刻的人生啟示”。
在確定大概念后,教師可以著手制作任務清單,填充大單元教學的框架。以該單元“小說中紛繁復雜的人生經歷與客觀深刻的人生啟示”的大概念為例,教師可設計下列任務清單,驅動學生展開大單元學習活動。
【任務一】鏈接社會、歷史等方面的有用信息,結合五篇小說的文本內容,概括這些小說中社會環(huán)境的特點,并對人物命運與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
【任務二】著重分析小說中矛盾沖突的重要作用,探討其產生的實際影響。
【任務三】圈畫和批注小說中有關于細節(jié)描寫的語句或段落,直觀地體會細節(jié)描寫的藝術效果和魅力。
【任務四】聚焦小說中人物之間的對話,明確不同人物的語言特點,并通過人物語言分析其性格特征。
【任務五】小說中五個主人公的人生經歷帶給你怎樣的啟示?請你聯系實際生活和真實經歷,與同學進行探討,并圍繞“社會環(huán)境對人物性格、命運的影響”這一論題,寫作一篇800 字左右的議論文,闡明你的觀點與見解。
在任務清單的輔助下,學生明確了大單元學習活動的具體內容,他們能夠更加精準地把握學習要點。至此,教師初步構建了大單元教學框架,而要想將這些學習任務落到實踐中,還需要進一步創(chuàng)建專題教學板塊。
為了落實任務清單中的五項學習任務,教師要圍繞大單元教學的訴求、結合大概念的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微專題,帶領學生展開專題化、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以第六單元“小說中紛繁復雜的人生經歷與客觀深刻的人生啟示”的大概念為前提,教師可以設計下列微專題。
微專題一:初探情節(jié),走進小說的世界
這一專題旨在引領學生梳理小說的主要內容,讓他們關注小說的重點情節(jié),為后續(xù)的微專題活動鋪墊基礎。具體來說,該專題應涵蓋以下內容:
(1)利用思維導圖梳理《祝福》的主要情節(jié),并仿照相同的方法理清其他四篇小說的情節(jié);
(2)通讀五篇小說,為每一篇小說撰寫一個200字的文本大綱,要體現出每一篇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
(3)精選印象深刻的情節(jié),采用批注、寫評語等方式,記錄自己的閱讀感受、表達自己的主觀見解。
這一專題的內容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下提前熟悉第六單元的內容,并自主完成以上專題任務,并針對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于課堂上展開探討和交流,共同解決小說閱讀過程中的疑問。
微專題二:解析人物,體會生命的重壓
小說中的主要元素包含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當學生理順情節(jié)后,教師應要求學生解析人物,以此拉近學生與小說人物的距離。所以說,“微專題二”將聚焦在小說人物上,其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加之在人物身上的生命重壓、感受人物的掙扎與苦痛?;谏鲜鲈V求,第二專題的內容可包含:
(1)閱讀課文,分析五篇小說中的主人公身上有哪些生命的重壓、他們面對生命重壓時又是如何斗爭的;
(2)以“我是XXX”為主要句式,代入到小說的人物角色之中,向同學和教師介紹這些人物,并著重講述他們面臨的生存困境與壓力。而后,以“假如我是XXX”為基本形式,為人物設計另一種命運。
這一專題以自主表達和互動交流為主要形式,意在讓學生圍繞“重壓與抗爭”這一話題,展開思辯討論。另外,通過這一專題,學生可代入到人物角色中,他們會在想象與聯想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人物命運的重壓與掙扎。
微專題三:研讀細節(jié),解讀文本的深意
在小說閱讀中,對人物細節(jié)進行研讀和分析,有助于加強對文意的理解。對此,“微專題三”將以細節(jié)描寫為聚焦點,著重引導學生研讀小說文本中的細節(jié),讓他們從細節(jié)切入,解讀文本的深意?;诖?,“微專題三”的內容可包含:
(1)從《祝福》中提取柳媽與祥林嫂對話的片段,對這段內容進行賞析和解讀,挖掘心理活動的細節(jié)描寫;
(2)從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角度入手,對林沖“憤然殺敵”的導火索以及隱藏原因進行解讀,并嘗試分析林沖的性格特征。
“微專題三”以《祝?!泛汀读纸填^風雪山神廟》兩篇小說的細節(jié)描寫為例,意在指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精細研讀。在研讀細節(jié)的過程中,學生領略了小說的語言特色,也初步感受了小說的藝術魅力。
微專題四:關注沖突,感受小說的魅力
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作者基于塑造人物形象、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等目的,會在小說中設置沖突和矛盾。所以,在小說閱讀的教學中,教師也要將沖突和矛盾作為關注點,指導學生分析矛盾的隱藏價值和真實作用。
(1)依據文本內容,提煉五篇小說中的沖突與矛盾;
(2)以“《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沖突”為題,結合小說中的具體內容和自身的閱讀感悟,寫一篇800 字左右的評述性文章。
基于“微專題四”的具體內容,學生即可聚焦小說中的沖突與矛盾,重點關注小說中的特殊情節(jié),以此感受小說的魅力、體會“情節(jié)突轉”的文學力量。
微專題五:巧探虛實,感知小說的藝術
小說是現實與虛構相融合的藝術,它既反映了一個時代的客觀現實,也折射了作者的主觀想象。在小說的大單元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感知小說的藝術,使得他們在小說閱讀中獲得啟示,教師可以著眼于小說的現實與虛構,據此創(chuàng)建“微專題五”,內容包括:
(1)搜集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信息,明確五篇小說分別反映了怎樣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現實,初步了解小說文本的現實主線;
(2)運用批注閱讀的方法,找出小說中實寫和虛構的內容,體會小說中虛實相生的藝術特征。
由上所述,在大單元大概念的指導下,教師圍繞“小說中紛繁復雜的人生經歷與客觀深刻的人生啟示”的大概念、第六單元的主要內容以及任務清單中的五項學習任務,進一步設計了五個“微專題”。在微專題的驅動下,學生能夠結合相關的問題,對小說文本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與探究,進而全面梳理小說人物紛繁復雜的人生經歷,以及這些人生經歷帶給當地人的啟示。
以上文分析為依據,面對當下語文教學的困局,教師實施了大單元大概念下的語文教學活動,從提取大概念、設計微專題兩個方面,通過制作任務清單、落實學習任務兩種方式,引導學生開啟了整合化、科學化的學習活動。從實踐的成果來看,語文教學獲得了源源不斷的發(fā)展動力,學生改革了學習方式,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是,教師不能局限于目前取得的教學成果,而是應立足實際、著眼未來,不斷探索語文教學的新路徑、新模式,從而將“三新”理念根植于語文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