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穎 朱溪亭
蘇州健雄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太倉 215411
新商科是指在現有商科發(fā)展的基礎上,回應科技、社會、經濟所帶來的挑戰(zhàn),融合現代新技術的綜合性學科[1]。新商科的實訓教學也是綜合性的實訓教學,這對高職院校的實訓教學資源帶來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2020年2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發(fā)布了《關于實施職業(yè)技能提升行動“互聯網+職業(yè)技能培訓計劃”的通知》,打破了對實訓教學只能面授的固化思維,推動了新商科實訓教學在網絡教學上的大膽探索與改革。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構建一個高職新商科網絡實訓教學平臺。
經濟技術迅猛發(fā)展,大數據時代到來,迫使商科的內涵和外延不斷延伸和擴展。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背景下,傳統(tǒng)的商科實訓內容及模式已不能滿足大時代的需求,大部分高校自身的實訓環(huán)境和條件受到了限制,線下實訓教學很難有更大突破。高校急需構建網絡實訓教學平臺,突破實訓教學限制,滿足教學及社會需求。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人們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疫情阻隔了教學空間上的交流,但并未阻止我們教育前進的步伐,商科網絡實訓教學平臺便開始全面進入人們的視野。特別是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背景下,原有的校企合作實訓教學模式受到了限制,亟須一個新商科網絡實訓教學平臺來沖破空間的束縛。
新商科網絡平臺設計以學生為中心,貫穿學生整個學習周期,以學生需求為基礎,轉變傳統(tǒng)以教師教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利用網絡實訓平臺開放性的特點,打破了傳統(tǒng)實訓教學學生受眾面的限制,可以將新商科的實訓教學開放給有需要的社會群體。對學習者的年齡、地區(qū)、學習資歷等方面沒有太多的限制[2],學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課程,自主把握學習進度、時間和地點等。打破時空限制,將自主權真正交給了學生。
商科的內涵本身就比較深厚,它涉及的實訓項目也是多方面的。沒有一個平臺能夠做到把底層到頂端的所有項目都融入一起。新商科網絡平臺設計旨在能根據學校教學需要在涉及關鍵項目的基礎上,把做得好的實訓平臺信息實現聚合與共享。這樣學生不需要切換多個不同的實訓平臺,讓學生少走彎路,更好地進行自我能力的提升。
新商科網絡平臺的系統(tǒng)搭建是以仿真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多種計算機信息技術為支撐,全面貫徹已學生為中心和信息共享的設計理念。平臺架構(見圖1)包括以下幾方面:
圖1 新商科網絡平臺的系統(tǒng)架構
(一)自上而下新商科網絡平臺面向學生、教師、監(jiān)督部門及系統(tǒng)管理員。其中面向的學生不僅是本校的學生,也可開放給社會學生;教師除了本校的老師外,還包括校企合作的老師;監(jiān)督部門主要指的是教務處、督導等教學質量監(jiān)管部門;
(二)應用模塊層上構建教學資源、實訓教學、考證培訓、技能競賽、實習就業(yè)等五大功能服務;
(三)在基礎平臺層上構建用戶管理、權限管理、微服務管理、應用模塊管理。其中,微服務是推動實訓平臺深入師生,更好地實現實訓教學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重要保障;
(四)在數據服務上構建數據共享、安全和接口服務。要實現新商科網絡實訓平臺信息共享的功能,接口服務是至關重要的。它能打破單一平臺的局限,實現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汲取更多的優(yōu)秀實訓資源。但是,接口服務也涉及安全及技術兼容性問題,操作起來也是困難重重;
(五)在數據處理上實現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數據交換和數據可視化。通過對數據的處理,不僅能讓教師方便快捷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及興趣。平臺還能通過分析獲知教學及企業(yè)需求,實時完善功能模塊,更好地為實訓教學服務。
新商科網絡平臺有企業(yè)參與,從學生實訓的整個生命周期出發(fā),主要包含教學資源、實訓教學、培訓認證、技能競賽以及實習就業(yè)等幾大學習模塊。
教學資源模塊是為了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實現教師上傳教學資料(文字、視頻),企業(yè)也可把前沿的知識分享在平臺中。還可以提供一些與新商科相關的網站平臺的端口,學生可以進行課程相關資源的查詢和學習下載。學生也可以反饋需求并提問,教師、企業(yè)以及系統(tǒng)管理人員均可及時進行反饋。
實訓教學模塊(圖2)是新商科網絡平臺核心功能模塊,分為課前導學、課中教學及課后反思三大板塊[3]。
圖2 實訓教學模塊
課前導學:教師提前在平臺上發(fā)布新課程的學習任務包括課件、視頻及實訓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學生通過學習資料自主進行課前預習,完成預習任務。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有任何問題可以及時反饋,這樣有助于教師授課過程更加有側重,教師也能實時調整教學方法;
課中教學:商科類的術語以及專業(yè)的理論知識一般很難通過實操讓學生理解透徹,理論是實訓教學進行的基礎,教師可通過直播對理論知識及難點、重點進行詳細講解。對于經濟貿易過程中的實操環(huán)節(jié),教師則可以選擇適合的實訓平臺的仿真模擬軟件引入教學,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模擬真實的環(huán)境中學習專業(yè)技能。教師的直播內容在平臺上實時錄制,模擬仿真軟件長期對學生開放。這樣學生除了可在上課期間跟隨教師的節(jié)奏進行學習外,還可根據自己實際的時間和學習狀況隨時回看錄播,進入仿真軟件選擇不同角色進行實操練習。這就打破了傳統(tǒng)的實訓教學的限制,將疫情的影響降到了最低程度,滿足了學生在實訓教學上的不同需求。
根據新商科有著多科目融合的特性,學校應根據自身的能力及學科辦學側重點,在平臺上嵌入幾款重點的實訓仿真軟件,打通平臺接口,與市場上現有成熟的實訓軟件進行對接,擴展實訓內涵,實現信息共享。
課后反思: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發(fā)布課后任務,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在線答疑,分享一些拓展題目供學生進行拓展思維。學生完成課后練習,系統(tǒng)實時進行打分。這些成績是教師考評學生的一個重要的依據。同時,教師能通過練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時進行查漏補缺。
利用新商科網絡實訓平臺進行實訓教學,實現了課前導學到課中教學再到課后反思的一個良性教學循環(huán)。
考證培訓是實訓教學的一個深化。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是聽從老師的安排,對證書一知半解。一些能力強想自我提升的學生,通常盲目地尋找相關資格證書。
現在市面上的證書魚龍混雜,教育部為了規(guī)范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推行了各專業(yè)的“1+X”證書,但目前還在試行階段,并不成熟。培訓認證模塊意在把新商科學生所能涉及的含金量較高且高職學生可以達到的證書羅列出來,如財會方面的《會計從業(yè)資格證書》、物流管理方面的《物流管理職業(yè)技能等級證書》等。
首先,每一個證書模塊下都應有一段清晰的資格證書的介紹。這段介紹應該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寫,告訴學生作為高職學生,掌握了什么樣的技能后才能考,獲取資格證書之后對畢業(yè)及就業(yè)的意義在哪里,這對任何一個學生無疑都有重大指導意義;其次,每個證書下方都列明資格證書的官方網站,以方便學生報名查詢。此外,學??梢愿鶕陨淼馁Y源優(yōu)勢,將所有的復習資源以及模擬測試分享到這一模塊,供學生參考學習。同時,設有在線答疑模塊,專業(yè)教師可以及時解答學生問題。
學校應時刻關注資格認證政策,適時調整考證培訓模塊中的資源。做好考證培訓模塊不僅有助于學生順利畢業(yè),減輕線下培訓的壓力,也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了更多有用的參考。
技能競賽在各大院校一直是集中在個別學生的項目,這有違技能競賽設立的初衷?!凹寄芨傎悺蹦K意在打破這一局限。技能競賽是實訓教學的延展,不應該被割裂開來。首先,學??梢园焉婕暗募寄芨傎惪疾禳c及比賽項目放入其中。在為教師日常實訓課程提供更多的教學素材的同時,通過學生在平臺上學習效果的反饋,教師能夠更客觀地選拔出優(yōu)秀的學生重點培養(yǎng),參加比賽。這既打破了涵蓋面窄的局限,又提高了質量、降低選拔成本;其次,對于已采購的技能競賽軟件盡可能進行一個數據的對接,將技能競賽培訓納入學校教學的監(jiān)管范圍,確保學生的競賽培訓效果。
實習就業(yè)是學生實訓教學最終服務的目標。實訓教學的好壞,最終由學生的實習就業(yè)的結果來說話。雖然目前已經有類似“91job”這樣專業(yè)的就業(yè)網,但是新商科網絡實訓平臺上的“實習就業(yè)”模塊應更有側重點,以便更好地為新商科學生服務。
首先,所有的實習就業(yè)資訊應該是與新商科專業(yè)有關的,且該模塊是對全校學生開放,讓學生一入校就能清晰地知道將來的就業(yè)要求是什么,學習目標是什么;其次,合作企業(yè)可以實時將需求發(fā)布到平臺上,尋找對口的崗位人才。同時,企業(yè)能以教師的身份進入平臺,看到學生實訓教學、技能考證以及技能競賽各個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的成績,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避免僅憑一張簡歷就盲目進行錄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向選擇。
在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下,新商科網絡實訓平臺的“實習就業(yè)”模塊打破了時空上的限制,降低了線下招聘的成本,提高了企業(yè)及學生招聘就業(yè)的匹配程度,實現了校企雙贏。
新商科本身是一個內涵很廣的范圍,涉及的專業(yè)方方面面。新商科網絡實訓平臺構建的初衷,并非要把其涵蓋的所有內容和項目都加進去。該平臺更多的是一個綜合性的信息平臺,學生在整個技能學習周期內在這個實訓平臺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向。新商科網絡實訓平臺的構建是大數據時代的發(fā)展以及各種現實條件限制所催生的必然產物。構建一個優(yōu)秀的新商科網絡實訓平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光靠一個學校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學校、企業(yè)、政府等社會各界多方面的廣泛支持與通力合作方可完成,并根據時代要求不斷進行更新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