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培 仇鳳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比~圣陶先生說:“為教縱詳密,亦僅一隅成。貴能令三反,觸處自引申?!币簿褪钦f,教師提出的問題應抓住文本的核心,通過提出關鍵性問題,即在主問題的引領之下實現(xiàn)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主問題是閱讀教學的線索和脈絡,科學高效的主問題能夠使教師思路、學生思路、文本思路形成高度的融合與統(tǒng)一,進而實現(xiàn)多元對話?;诖?,筆者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探討主問題設計的基本方法和路徑。
標題是文本的眼睛和靈魂。一般而言,標題是文本內(nèi)容的高度概括,文章結構的顯性提示,創(chuàng)作技巧的精煉表達,主旨思想的直接表達。抓住了標題,就抓住了閱讀的核心與關鍵。圍繞標題進行主問題設計,可有效把握閱讀的關鍵。余映潮曾指出,閱讀教學中,要盡可能少地提出問題,要盡可能通過主問題實現(xiàn)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教學效果。聚焦標題是有效提出主問題,把握文本關鍵,厘清閱讀思路的有效路徑。
如在學習《向沙漠進軍》時,教師結合題目設計了三個主問題:
1.為什么要向沙漠進軍?
2.如何向沙漠進軍?
3.向沙漠進軍的前景如何?
學生圍繞三個主問題,展開合作討論,從三個問題中分別厘清了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掌握了作者的寫作思路,體會了文本的說明用意,高效準確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標題是提出主問題最簡潔高效的抓手,教師可根據(jù)題目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設計主問題,也可引導學生抓住題目自主提出問題,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有效激活課堂活力。
余映潮認為,要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多元對話,突破閱讀教學的重難點,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的主問題,使閱讀教學呈現(xiàn)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文本中的重要段落往往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表達,抓住重要段落設計主問題,往往能夠實現(xiàn)立足一點,打通全篇的教學效果。
如教學《記承天寺夜游》時,文本是一個整段,雖然文字不多,但信息量卻非常大,明確此段內(nèi)容,把握此段含義,也就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師針對一整段內(nèi)容設計主問題:請對本段內(nèi)容進行反復朗讀,按照你的理解將其劃分為幾個段落,并說說這樣劃分的理由?在主問題的引領下,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了概括和提煉,有效促進了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自主理解。
重要段落是理解文本的關鍵,要全面理解文本內(nèi)容,就離不開對重要段落的分析理解。教學中,教師提出主問題的精妙之處就在于,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另一方面強化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學生在反復閱讀,不斷概括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對文本內(nèi)容的多元理解。
整體感知,品讀體會,感悟理解是實現(xiàn)閱讀教學目標的關鍵,抓學生有效閱讀就要抓文本細讀,抓文本細讀則需要從抓關鍵句子入手。文本中的關鍵句具有極強的表達功效,關鍵句往往能夠指明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或者增強人和事物的表現(xiàn)力等,蘊含著耐人尋味,含義深刻的意蘊,抓住關鍵句子提出主要問題,能夠有效引領學生完成文本細讀,在發(fā)現(xiàn)文本閃光處的過程中有效實現(xiàn)深度走進文本,體會寫作技法,感受寫作目的,理解語言內(nèi)涵,提高對作品的理解能力。
如教學《背影》時,圍繞關鍵句子“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教師提出如下主問題:
1.為什么最不能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
2.細讀文本,找一找“我”在什么樣的場景下看到了父親的背影?
3.圍繞父親的“背影”,寫了哪些事情?
圍繞三個問題,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討論學習,三個主問題緊緊圍繞“背影”展開,學生抓住三個關鍵問題,形成了對文本內(nèi)容的感知,找出了與“背影”相對應的場景和關鍵事件,從而對文本開篇的關鍵句有了深刻的理解,在理解句子的基礎上把握了全文,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到了蘊含在文本中的濃厚的父子情深。
抓住關鍵句子,設計主要問題,有效實現(xiàn)了文本細讀。關鍵句一般是作品的中心句,起到總領全文或者總結全文的作用,可用來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可用來點明文本的寫作主題。圍繞關鍵句設計主問題,能夠使學生將散落在文本中的知識點有效地進行串聯(lián),圍繞關鍵問題,展開對文本的整體性學習,實現(xiàn)閱讀教學從點到面,從局部到整體,從具體到深刻的層進式學習。
結構是文本的意脈,結構不僅彰顯了文本的形式之美,更體現(xiàn)了作者的思維邏輯之美。文章結構是文本的思維骨骼,是作者創(chuàng)作思路的藝術化呈現(xiàn),圍繞文本結構設計主問題,能夠引導學生厘清思路,形成整體閱讀脈絡,體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蘊。
如教學《春》時,教師圍繞文章結構提出主問題:“作者在描繪春天時,分別描寫了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這五幅圖畫能夠變化順序嗎?”顯然,這是一個具有極強牽引力的問題,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牽動了對于文本結構和文章順序的理解,學生在美讀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得出五幅圖畫不能調(diào)整順序的理由,分別是:一是五幅圖畫按照自然生長生發(fā)的順序展開,從春草到春花,從春風到春雨,符合自然的變化規(guī)律;二是從自然界的動物植物迎接春天,再寫到人迎接春天,更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題,表達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歌頌,表達出春天帶給人的生機和力量,符合文學創(chuàng)作的邏輯之美。在梳理文本邏輯框架的過程中,學生進行了一場無聲的頭腦風暴,培養(yǎng)了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圍繞文本結構提出主問題,不僅能夠有效引領學生理清文本結構,掌握文章框架,更促進了學生主動進行思維訓練,教師圍繞《春》中五幅圖的關系,設計主問題,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既要完成理解文本的任務,又要完成厘清文本的要求,既要完成整體感知的過程,也要完成具體分析的過程,學生在思維碰撞中既達成了對文本整體內(nèi)容的學習,也牽動了課堂交流活動的生動展開,創(chuàng)新了問題的模式,豐富了教學的方式,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能動性。
需要指出的是,主問題的設計還有很多種方法,譬如可以從文章線索、作品的主要人物、故事情節(jié)、事件的矛盾生成點等多角度進行設計,但無論立足哪一個角度,都應緊緊依托文本,以少而精、層層推進、從易到難的原則提出輻射全文、解鎖全文的主問題,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激活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從而實現(xiàn)“四兩撥千斤”的教學效果。
孫紹振先生曾說:“文學作品的解讀是難點,解決這些微觀問題不僅需要深厚的宏觀學養(yǎng),更要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主問題是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的核心與關鍵,優(yōu)質(zhì)的主問題是打開文本解讀的一把金鑰匙,也是打開學生主動思維的一扇窗戶。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提出主問題的方法和路徑,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且思且行,在不斷提高教學技能的同時,提升研讀教材的功力,只有如此,才能自主地駕馭課堂,讓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師生思維碰撞的精神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