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萌
(南通師范第一附屬小學幼兒園 江蘇 南通 226000)
學會觀察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觀察幼兒行為是教師進行教研科研最基本的方式方法,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應該注意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發(fā)現并解讀幼兒行為背后的原因,以便做出針對性的指導。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要求》明確指出,教師要“持續(xù)捕捉并記錄兒童個體日常情境中的行為,發(fā)現并解讀兒童自身各領域發(fā)展水平與特點以及兒童之間發(fā)展的差異性,做出有針對性的回應。”幼兒園的孩子活潑好動精力旺盛,他們對外界環(huán)境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對于如饑似渴求知欲旺盛的幼兒,教師應創(chuàng)設幼兒感興趣的課程游戲化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滿足幼兒的求知欲。
在傳統(tǒng)游戲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幼兒的行為,只關注自己教的如何,這樣不利于教師在復雜多變的教學環(huán)境中總結實踐經驗,更不利于對孩子行為的矯正指導。幼兒教師在幼兒實踐中存在一些誤區(qū),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夠重視兒童行為觀察;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對其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幼兒教師應該從更加專業(yè)的角度觀察課程游戲中幼兒的行為,并從中找到突破點。長此以往,形成一定的教學習慣,必定會使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得到很大的提高。
幼兒園的發(fā)展依賴于幼兒園教學過程的質量提升,這其中就包括以兒童為中心的課程、家校互動、師生互動等。教師掌握并踐行更加專業(yè)的行為觀察能力,是制定幼兒園特色課程的關鍵點。幼兒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幼兒行為,了解幼兒所想學習、所感興趣的點,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通過改善和規(guī)范幼兒教師觀察行為提升教師觀察能力,將教師的觀察作為保證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第一道屏障,是推動幼兒園教學質量發(fā)展的關鍵。
那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該如何在課程游戲化中進行深度觀察,以便實施教育影響呢,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對于課程游戲化活動的開展,大家都在摸索中前行,只要方向對,速度快慢無所謂。但是教師要注意的是不能將課程游戲化當做放羊式的游戲活動,那是不可取的,而應該時刻關注幼兒的游戲進程,于觀察中發(fā)現不足,以便有針對性的進行課程游戲指導。
在課程游戲化項目中有自主簽到、自主進餐、自主游戲等項目,這些都是幼兒的生活化活動。教師可以建立班級觀察墻,將對幼兒觀察的過程用繪畫、照片、圖表等表現出來,讓幼兒明白自己在游戲中的表現,以便與其他幼兒的表現進行比較,找出差距,及時改正。
比如班上的又有小朋友在觀察墻上發(fā)現搭積木時自己伸手搶了同伴的積木,被老師用手機拍下來掛到了墻上,雖然老師沒有責怪自己悠悠還是感覺自己做錯了,他主動向同伴道歉,爭取同伴的諒解。
自主簽到,有的班級用表格讓孩子自己在名字或者照片后面打勾勾,并記錄下自己的來園時間。但是也有的孩子懶惰,一開始自主簽到還保持興趣,漸漸地個別孩子蒙混過關,不簽到了。怎么辦呢,教師要抓好督察,可以邀請值日生進行簽到人數與實際來園人數統(tǒng)計,看看是否有出入。對于懶惰不簽到的幼兒除了督促外,還可以用“你是班級的一份子嗎”“做陽光好兒童”等活動,加強幼兒的思想教育,增強幼兒的集體歸屬感與責任意識,使其能把自主簽到當成一件必做的任務,一種習慣。有的班級用簽到燈,孩子一來手碰到燈使燈亮,就表明自己來了。這種方法新鮮有趣,只是要注意的是教師要通過觀察,加強班級管理,防止個別惡作劇的幼兒將其他的燈也碰亮。
幼兒游戲時最忌有人打擾,因此教師的觀察可以是遠遠的,以不打擾幼兒活動為宜。有的教師用本子上白描的方法,快速記錄幼兒表現;有的用相機關注幼兒游戲。教師用觀察的態(tài)度走近幼兒,積累了豐富的觀察資料,教師不能只停留在觀察表面,而應該透過觀察看本質,看看幼兒對什么游戲材料感興趣,哪些材料已經不適合幼兒的認知,沒有挑戰(zhàn)性,需要去掉,哪些游戲材料數量不夠,需要增加,哪些游戲去孩子愛去玩,哪些游戲區(qū)需要改進。教師觀察意識的提高會促進教育策略的實施,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游戲時教師的定位是觀察與指導,教師是以幼兒游戲活動的參與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幼兒的游戲,指導游戲進程。教師對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察,應浸潤在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真正把觀察的方法與要求體現到幼兒身上,做到眼中有孩子,看得見孩子;明白每個孩子,心中有孩子。
教師只有觀察的意識,觀察的態(tài)度,觀察的行為乃至觀察的數量,還是遠遠不夠?!墩n程游戲化項目實施要求》明確指出,教師要“敏銳捕捉活動中兒童的興趣與需要,從課程角度系統(tǒng)反思教育的內容、組織方式、環(huán)境、資源等的適宜性,并進行調整和改造?!?/p>
比如在一次幼兒數學區(qū)活動中,教師觀察發(fā)現有的孩子不會正確記錄時間,教師進行隱形的指導策略,將優(yōu)秀幼兒正確的時間記錄放在顯眼的地方,孩子邊看時鐘邊模仿性的嘗試正確記錄時間。這種示范性的指導不僅讓幼兒保持愉快的學習探索興趣,也讓幼兒從他人的記錄上學會了數字的工整與嚴謹的記錄習慣,因此,教師的游戲指導,適時又適用。
有的游戲中總會遇到困難,有的孩子們通過努力能夠解決,有的就需要教師的支持性的指導與幫助。比如在一次生活類游戲“用榨汁機做果汁”活動中,出于安全考慮,教師投放的是手動式的榨汁機。波波小朋友發(fā)現把蘋果放進榨汁機不可行,蘋果太大,不好榨。教師觀察時發(fā)現了這一問題,趕緊將兒童用小刀投放進生活區(qū)的籃子里,用手勢做出動腦筋的模樣,鼓勵波波想辦法解決難題。波波看見了新工具兒童用的小刀,隨即改變策略,將蘋果用兒童小刀,切成塊狀,再將細細的蘋果丁放進榨汁機,一點一點的榨,再一點一點的將純正的蘋果汁搜集到玻璃杯里。當搜集了滿滿一杯蘋果汁時,波波先嘗了一口,然后高高興興的向同伴推銷“波波牌蘋果汁”去了。
游戲材料的投放關系到幼兒是否能順利進行,教師的觀察能幫助教師第一時間發(fā)現不足,及時加以改進,保證了幼兒游戲的順利進行。
在幼兒游戲活動中,教師的定位應是游戲的參與者、指導者、支持者,特別是幼兒在游戲中遇到沒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可以以游戲參與者的身份參與游戲,指導游戲進程,而不是任意干涉幼兒活動,指手畫腳代替幼兒作出決定。教師的參與者身份,能避免教師越俎代庖。
比如在“小超市”游戲中,班上的西西扮演收銀員,樂樂帶著自己選購的物品前來結賬,西西的計算能力強,很快就將三樣物品鉛筆、糖和面包一共計算得出是十五元,樂樂計算能力較弱,堅持認為自己只應該給十二元,兩人爭執(zhí)起來。這時,教師以顧客的身份參與游戲?!拔襾韼湍銈兯阋凰?,看看到底應該多少錢”,教師算出是十五元,再引導樂樂算了一遍,樂樂知道自己哪里算錯了,紅著臉說,“十五元,給!”樂樂掏出游戲幣,很是爽快的給了錢。教師以游戲者的身份參與到游戲中,幫助幼兒解決糾紛,引導幼兒正確計算,讓幼兒體驗到了被尊重。
在這一案例中,若是沒有教師的觀察,就發(fā)現不了幼兒游戲中出現的問題,所以,在幼兒游戲中,教師的觀察應是及時的、有效的,以便發(fā)現問題,及時指導幼兒游戲進程,讓幼兒在游戲中有所獲、有所得,體驗到游戲真正的樂趣。
觀察在于讓教師發(fā)現幼兒游戲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進,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比如建構區(qū)需不需要墊子,若是冬季,建構區(qū)有墊子的話孩子是否需要脫鞋子進去,會不會嫌冷;圖書區(qū)類,有的圖書壞了,有沒有繼續(xù)留在圖書區(qū);手工區(qū)類,桌上都是展示的手工作品,幼兒無處下手操作了,該如何處理好現有的手工作品,騰出地方,便于孩子們繼續(xù)進行手工創(chuàng)意。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教師用心觀察才能發(fā)現的,因此作為教師不僅要用心觀察,更要用心思考,及時作出策略性改進。
觀察在于讓教師發(fā)現幼兒的“閃光點”,便于教師在游戲評價時及時肯定,加以表揚,將其“閃光點”放大,對其他幼兒有積極的警示意義,有效提升班級的整體課程游戲化水平。教師觀察發(fā)現幼兒特別優(yōu)秀的或者有好的點子,可以讓幼兒在游戲評價時到前面來介紹,講述自己的游戲過程與游戲結果,激發(fā)其他幼兒參與游戲探索的積極性,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當然,對于特殊兒童的觀察更要細致,要制定持續(xù)的跟蹤觀察計劃,用過程和事實說話,防止以偏概全。
觀察是一種“有圖有真相”的教研活動,教師的觀察意識與觀察興趣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素質發(fā)展,因此,教師要避免做無用觀察,而應該做有用觀察,避免單純地追求觀察記錄的篇數。
家長是幼兒園教育有力的支持者,教師可以將觀察的現象與家長進行交流,邀請家長一同進行觀察,共同分析行為背后的原因,共同分享育兒資料,相互交流育兒心得。通過家校交流,分享他們獨特的文化教育觀,并把家長的觀點當做自身觀察結果的一種補充。這種家園合作方式可以讓家長獲得強烈的歸屬感,也可以拉近家長和幼兒園的距離,遇到困難可以有雙方共同商討,這樣也有助于多視角的認識孩子,提高觀察記錄的效用。同時,也需要傾聽幼兒心底的聲音,了解兒童行為的意圖,提高觀察與解讀的準確性和教育過程的有效性。
總之,在幼兒課程游戲化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非常重要,觀察和理解幼兒行為,是幼兒教師工作的起點,教師要進行科學觀察,對幼兒行為進行正確解讀,并針對性的采取有效支持,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教師也要利用對幼兒的觀察,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借助《綱要》與《指南》,實施正確的游戲指導,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感受幼兒的進步與發(fā)展,讓自己的課程游戲化教育策略更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