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申奧(河南 商城)
我所臨習的碑刻基本是以漢魏時期的為主。對于碑刻書法的學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徑,清代碑學興起以來書法家們做出了各種嘗試。而我則偏向于較為主觀的方式,以意馭形,以取其金石之氣,因此在我看來大可不必去絕對遵循它原本的書丹面貌。
很多摩崖石刻給我的感受是朦朧的、滄桑的、深沉的、老辣的!我喜歡這種感覺,它震撼人心。我為什么要找回它嶄新時期的樣子呢?藝術不是考據(jù),藝術需要感覺與氣魄。悠久的歲月讓那些鑿刻在石碑山崖上的字變得讓人捉摸不透,但這些字在歷史的任何一個時間點都是最美的。我不贊成以一種固定認知和理解去表現(xiàn)它,這種方式雖然強調了某些共同點,但大大桎梏了人的情感,影響了我們在藝術上的發(fā)揮和創(chuàng)造。
我們寫字,是需要感情的。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感性要大過理性。當然我這里所說的感性并不完全等同于性情,理性也并非指法度。書法中的性情與法度是完全可以融入在感情之中的。
我們現(xiàn)在在字帖上見到的《石門頌》實際上是文字的運動軌跡,那么我們在寫它的時候是否需要恢復其漢隸的典型特征?是否需要將它寫得更顯血肉豐滿一些呢?當然是可以的,但完全沒必要人皆如此。就拿我自己來說,《石門頌》以及諸如此類的摩崖刻石給我的感覺就是開張的、生辣的、縹緲的,無蹤可尋。正是這些異于經典漢隸的元素深深吸引我,激發(fā)我對它們的臨創(chuàng)欲望和靈感。我完全醉心于這種山林野逸之氣,因此我渴望以惜墨如金的手段和如綿裹鐵的線條去表現(xiàn)它的線質,同時也在表現(xiàn)我自己。
一些生冷的墓志如《封君夫人長孫氏墓志》《楊兒墓志》等,這種墓志書法給人的啟示就是神鬼莫測的點畫結構和章法布置。精微的用筆放在它們身上似乎是多余的,如同原始森林里開了一條高速公路,雖然一路坦途,卻與環(huán)境和氣氛都格格不入,也奪去了真正的探險者所追求的險絕。對于這種墓志,我們學它,僅求一二即可,哪怕只有一個打動人的信號。把那些切翻使轉都拋在腦后吧,靠經典筆法寫字,永遠寫不出經典。在這補充一句,我說的這些一定是在熟練掌握經典技法的前提下的,否則那將是真正的“丑書”。法度和性情的尺度,一直都是這么微妙,不可說,也說不明。但一定要帶著感情寫字,而不是帶著一個究根結底的目的甚至迂腐拘謹?shù)膽B(tài)度去寫字。
碑刻書法有很多,我在本文中偏向了形態(tài)較為模糊的一類。我并不認為逸筆草草就是至高無上的逸品標志。但至少,它們有獨特的東西,即便有些是我們主觀臆斷,我也愿意去將錯就錯地發(fā)散這泉涌般的思維。在書寫的過程中,我想它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想以客觀事實為依據(jù)來判斷對與錯。藝術本無對錯,只有好壞。
對于其他種種摩崖刻石的臨創(chuàng),我大致也持這個態(tài)度。配方都差不多,具體到特定的對象,添多少油加多少醋,多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因此,以意參碑,以情馭筆,一直都是我的基本態(tài)度與臨創(chuàng)方式。一己之見,愿就教于大雅方家。
臨集王圣教序 書法 方申奧
陳文瑤詩一首 書法 方申奧
王鐸論書三則 書法 方申奧
啟功論書絕句選抄 書法 方申奧
王維詩一首 書法 方申奧
小楷臨古 書法 方申奧
臨王鐸條幅 書法 方申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