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婷 薄金全
(1.甘肅省和政縣陳家集學校 甘肅 和政 731200)(2.甘肅省和政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 甘肅 和政 731200)
顧名思義,群文閱讀就是將一組主題類似的文章結合在一起供學生閱讀,是一種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式,通過一組文章的閱讀,教師能夠指導學生正確閱讀,并讓學生練習如何正確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情感,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促進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育事業(yè)不斷進步與發(fā)展。,因此,教師應該提高教學能力,選擇適合低年段學生閱讀的內容,通過閱讀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理解能力[1]。但是經過調查分析,當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存在一定的教學問題,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實際閱讀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規(guī)避群文閱讀教學誤區(qū),從而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思維,促使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有自己的情感表達,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閱讀基礎。
1.1 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群文閱讀突破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再僅注重于文章的字詞解釋與句子含義,而是通過多篇主題相近的文章,讓學生自己感悟,在對比閱讀過程中,讓學生知道這些文章的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促使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找到這些文章的差異,提高學生分觀察與分析能力,激發(fā)學生閱讀熱情。
1.2 有利于豐富學生閱讀知識。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可能針對一片文章進行精講,一片文章可能需要講解2-3個課時,那么學生的閱讀量非常少。通過群文閱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閱讀并沒有壓力,反而會讓學生樂于在這種閱讀方式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從而讓學生在多篇文章中歸納知識點,反而會降低學習難度,從而豐富學生閱讀知識。
1.3 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在信息爆照的時代背景下,快速閱讀是我們的一種基本能力,需要人們在短時間內閱讀較多的文字,從而獲得更多的信息內容,這種快速閱讀又能夠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需要長期培養(yǎng),因此,在小學低年級使用群文閱讀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在有效的時間內快速閱讀,并且抓住有效信息,這也是一種閱讀基本能力。
2.1 教師對群文認識不深刻。作為一線教師,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但目前部分教師對于群文閱讀教學方式認識不深刻,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將閱讀內容與教學目標有效結合,這就需要對群文進行深刻分析與探究,促使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能夠正確引導進行詳略式閱讀,快速掌握文章重點內容。由于教師對群文閱讀方式認知有限,導致學生無法設計良好的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對于一些教學內容容易混淆,沒有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閱讀時間,還是教師一味地進行講解,學生沒有對文章進行獨立的思考,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的講解的知識,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無法更好的指導課堂教學,導致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低下。
2.2 教師群文閱讀教學經驗不足。由于群文閱讀是近兩年新興起來的閱讀教學方式,一些教師應用該種教學方式相對較少,導致群文閱讀教學經驗不足。使得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部分教師受應試教學觀念影響較深,教學重點主要集中在考試大綱范圍內,學生不考的知識點幾乎不會在課堂教學中涉及到,因此,在應用群文閱讀方式教學時,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具有很大的不同,教師無法有效開展。二是教師受傳統(tǒng)單篇閱讀教學方式影響較大,單篇閱讀教學方式與群文閱讀教學方式存在較大的差別,教師可能覺得沒有給學生進行逐字逐句的精心講解,學生無法真正提高閱讀能力,教師對這種單篇教學程序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難以認識到群文閱讀的教學優(yōu)勢。
2.3 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高。如果人們對某件事情感到有興趣,那么就會熱心于接觸,細心觀察,并積極從事這項事情,探究其中的奧秘。興趣是最大的動力。但目前,部分學生對于閱讀并沒有較大的興趣,很多時候都是出于被動閱讀狀態(tài)。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主要原因:一是學生沒有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沒有真正認識到閱讀對自己的成長有重要作用,教師也沒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思想觀念,導致學生對于群文閱讀存在誤區(qū);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閱讀需求,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使得學生沒有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無法體會到人文環(huán)境的教育作用,還有一些教師對于群文閱讀存在錯誤的認知,認為群文閱讀,學生一節(jié)課能夠學習到很多篇文章,那么閱讀能力也會很快提升,要知道厚積薄發(fā)才是真理,不能急于求勝,否則會適得其反。
3.1 整體性。群文閱讀必須從整體出發(fā),不能單獨思考一篇文章,因此,群文閱讀的特點之一就是整體性。群文閱讀是由多篇文章組成,教師需要從整體角度出發(fā),圍繞一個主題,全面講解,加強文章之間的關聯(lián)性,才能引導學生更好的從整體上理解文章主題中心意思。因此,學生在群文閱讀學習過程中,也應該具備整體閱讀思想,才能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結合文章關鍵信息,從整體上進行認知,然后進行深入分析探究,不能孤立的從某一篇文章看待整體文本,需要整體性對文本進行了解,才能全面認識文本內容,獲得正確的中心思想。
3.2 開放性。群文閱讀不應局限于某一篇文章,因此,教師在選擇文本時,應注重群文閱讀的開放性,不僅僅限于文本內容,還應該注重文章語言結構、作者觀點等,促使學生能從多個角度對文章進行探討,并從多個方面能夠深化文章主旨,拓展學生思維。其次,教師應該摒棄標準答案,不應該讓學生討論完成后,讓學生照抄標準答案,這樣會導致學生養(yǎng)成依賴的不良閱讀習慣,應該鼓勵學生自己思考,組織語言,將答案寫下來,有利于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另外,教師在閱讀評價過程中也應該開放性進行評價,不應該僅僅依據答案內容,還應該從學生的表現(xiàn),語言組織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培養(yǎng)學生群文閱讀自信,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閱讀熱情,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3.3 探究性。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必須設置閱讀探究教學活動,促使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對文本進行深入分析,提高學生閱讀分析能力,拓展學生思維,另外,也可以提高教師閱讀教學能力,從而提高群文閱讀教學水平,形成良性循環(huán)。因此,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突出群文閱讀的探究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讓學生在多篇文章中比較閱讀,由點連成線,由線連成面,不僅從文章整體角度出發(fā),全面認識,還應該分析文章細節(jié)之處,進行系統(tǒng)性認識,獲得全面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探究精神,提高學生領悟能力。例如在人教版教學一年級下冊《柳樹醒了》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因此在該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找春天》《春天來了》等文章,深入分析春天還有哪些事物也醒了,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掌握文章內容。
4.1 確定主題,恰當選文。群文閱讀必須圍繞一個主題有效開展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必須明確閱讀主題,恰當的選擇文章內容,合情合理。首先,當教師在教學某一篇文章時,需要結合單元主題,尤其是小學教材,幾乎一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主題,因此,教師在確定群文主題時,可以借鑒單元主題,有效拓展閱讀內容[2]。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文章所描述的內容確定主題,教師需要將符合這一篇文章主旨的相關文章結合在一起,促使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最后,教師還可以根據文章的中心思想確定群文主題,明確該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比如,該篇文章可能是闡明母愛的無私偉大,或者是表達思想之情的,也可能是贊揚一些優(yōu)秀品質的,這就需要教師深入該篇文章,仔細分析,從而選擇符合該篇中心思想的文章,組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心意思,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以“根據單元主題明確群文主題”為例,在人教版三年下冊《女媧補天》教學中,該單元的四篇文章從不同方面反映了豐富多彩的神話傳說故事,有的包含在故事里,有的是歷史人物傳奇,還有的是想象中的神人神功,教師需要明確該單元的主題,從而在《女媧補天》教學中,讓學生通過一個優(yōu)美的神話故事,學習女媧無私奉獻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不怕辛勞,不怕兇險,努力工作,造福于百姓的精神。因此,教師可以將《后羿射日》《盤古開天地》《精衛(wèi)填海》等神話故事有效結合,促使學生學習神話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勇于克服困難,心中有大愛,加深學生對專題內容的理解與感悟。
4.2 分配任務,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由于小學生閱讀水平有限,讓學生準確的把握文章語言結構與中心思想存在一定難度,這就需要教師應該采取小組合作方式,明確教學任務,合理分工,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全面掌握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設置閱讀教學問題,并且合理分組,讓每一個小組的成員都能夠起到不同的作用,都能夠參與到群文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也需要有效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全身心投入到閱讀教學氛圍中。讓不同閱讀能力的學生都在自己的已有閱讀經驗上有所收獲[3]。例如在《贈汪倫》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需要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科文,理解文本中夸張與比喻修辭手法的準確運用,感受朋友之間依依惜別的濃濃情意,激發(fā)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因此,教師就可以結合王維的《送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岑參的《別董大》進行教學,讓學生通讀這幾首故事后,提問學生“讀完之后,哪一篇故事讓你印象比較深刻?這幾天文章哪一個相對朗朗上口,為什么?”引導學生從寫作手法以及文字運用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另外,教師需要發(fā)揮小組教學優(yōu)勢,讓小組成員發(fā)揮各自能力,一起分析古詩詞,促使學生能夠在分析過程中有所收獲,提高團隊學習的效果。另外,教師還需要掌握好教學的度,針對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應該有效落實,對于教學中突發(fā)情況,能夠靈活教學,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應該讓一個教學問題影響整個課堂教學質量。準確掌握教學節(jié)奏,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深入分析,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
5.1 教師方面。首先,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量,只有教師對群文閱讀有著深刻的認知,并能夠合理規(guī)劃教學內容,引用恰當的教學素材,才能為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提供有力前提。群文閱讀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閱讀基礎,這就需要教師做好課堂教學的引領者,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文本內容,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提高教師人格魅力,從而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學生被教師的博學多才所吸引,帶動學生自主閱讀。另外,教師需要向專業(yè)型人才轉型,不應該守著傳統(tǒng)教學觀念不變,這樣只會被時代拋棄,無法滿足學生閱讀發(fā)展需求,因此,教師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在借鑒他人的教學思路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新,提高群文閱讀的價值,有利于教師能夠全面掌握學生閱讀情況,對于突發(fā)教學情況也能夠游刃有余的解決,提高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對群文閱讀既有深刻的意識,又能夠有效落實,提高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水平。
5.2 學生方面。學生是群文閱讀課堂學習的主人,如果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因此,學生應該認識到群文閱讀對自己學習成長的重要性。首先,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拓寬閱讀范圍,不應該僅局限于童話故事等,并且給學生固定每天、每周的閱讀量,并在閱讀后寫下讀后感,有利于實現(xiàn)學生有效閱讀,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高感悟能力,獲得不同的閱讀體驗。另外,學生應該適應真實的閱讀材料,很多時候,低年級的小學生對于童話故事充滿向往,雖然其蘊含的道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所體現(xiàn),但是故事情境卻遠離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因此,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閱讀更多生活中的材料,如一些日常說明書、街道上的一些指示牌等,有利于提高學生信息整合與辨別能力,從而篩選出對自己有利的信息,積累生活經驗,對于小學生的學習成長具有積極作用。另外,也能夠提高小學生閱讀分析能力,能夠在眾多內容中快速提取出重要信息,抓住文本重點,提高小學生閱讀分析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是近幾年一種創(chuàng)新型閱讀教學方式,部分教師運用較少,這就需要教師提高自己的意識,充分認識到群文閱讀的教學優(yōu)勢,認清當前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能力,正確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并有效落實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有利于實現(xiàn)閱讀教學目標,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