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術虎 付國超
(1.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第一中學,256300;2.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第三中學,256300 )
全體學生都要有明確的小組,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夠享受到體育學習和鍛煉資源,避免喜歡、擅長的體育學優(yōu)生長時間占有教師指導、場地、器材等資源進行學習和比賽,體育學困生不參與或參與不進來,要讓每名學生都找到團隊歸屬感。
盡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對體育課堂的期待,讓喜歡挑戰(zhàn)高難度的學生能夠有機會學習高難度動作技能;讓喜歡比賽的學生在達到教學目標后充分享受比賽的快樂;讓學困生能夠通過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掌握體育技能,感受到運動的快樂。
以教學目標為指導進行分組,將體育基礎學習小組和發(fā)展學習小組相結合,分組是為了更多學生參與,更好地達成設定的教學目標。
教師應在征求廣大學生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劃分小組,促進教學和比賽公平開展,確保小組比賽對學生具有持續(xù)的競爭性和挑戰(zhàn)性,避免因小組間實力相差過于懸殊,使比賽失去公平和懸念,喪失了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通過分組讓全體學生都能選擇到自己喜歡的小組,選擇教學難度和評價辦法,促進體育學困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發(fā)揮小組內體育骨干的引領和相互幫助作用,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充分結合。
根據教學需要,可采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以及“組內同質、組間異質”2個標準劃分小組,每名學生都處于組內同質和異質2個小組。根據學生運動興趣、身體素質、技能水平、學習能力、體育知識儲備、學生性別、學生間友誼等因素進行分組。
在學習新知識、技戰(zhàn)術時,采用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方法,分為基礎和提高2個不同層次的小組,基礎小組強調低起點、強基礎、重提高,教師在全面教授的前提下,重點關注基礎組和學困生的示范、指導。提高組在達到基本目標后,由小組長帶領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努力完成超越目標,運用平板電腦和網絡媒體,圍繞教師準備的示范、講解等教學素材展開學習和組內比賽,強調大容量、高效率、會方法。
在學生掌握了一定運動技能的基礎上,進入小組間比賽階段,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互補帶動的原則劃分小組,保證各個小組實力相對平衡,增加比賽懸念。每個小組都有體育學優(yōu)生引領和組織學習與比賽,促進小組學生相互合作學習、鍛煉,進一步提升技能。
如,在武術教學中,開始階段按照行政班級或選項武術班級采用組內同質、組間異質方法,把學生分成3個武術基礎小組和3個提高小組,進行武術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跳躍平衡、跌撲滾翻和套路等教學,提高小組可以在此基礎上學習拓展套路,教學比賽重點在小組內競爭,更多關注學習進步。在學生達到一定技能水平后,每2周抽取1節(jié)課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小組形式進行單人單項、團隊套路的教學比賽,鼓勵優(yōu)生引領集體積極參與。
每名學生都會有同質、異質2個不同小組成員的角色,根據在一定期限內學生進步情況,如2個月或1個學期,在征求了學生同意的情況下,進行組員的互換和調整。根據教學目標需要,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靈活選用分組方式,在一節(jié)課的不同時段也可以互換2種分組方式,做好學、練、賽、評,提升體育課堂效率。
劃分小組,鼓勵全員參與,避免體育學困生因達不到要求而不想參與,或小組不想接納學困生等問題。在學年開始階段,教師制訂綜合量化評價表對學生進行摸底統(tǒng)計,根據前幾次學生課堂反饋信息,由教師劃分組內同質小組,小組內成員選出組長;組間同質小組的組長則采取毛遂自薦、教師根據量表成績推薦、學生推薦相結合的方式選出,由組長挑選本小組組員,形成教師教授、組內交流互助、組內競爭、組間合作學習、組間競爭的小組模式。小組成員商議后為小組命名,教師整理好小組名單,打印出小組的學習、比賽記錄表,為日后教學做準備。
在教學中確定教學基本目標、發(fā)展目標、挑戰(zhàn)目標,讓各個小組在學習過程中要突出體育課程的專業(yè)性、規(guī)范性。
如,在武術項目教學中,在學生學習少年拳的基礎上,讓學生理解武術的技擊性,基礎小組學習掌握套路用于強身健體,發(fā)展小組可以運用套路中的動作達到實戰(zhàn)效果,進而學習更高難度的動作、套路,小組內合作創(chuàng)編新的武術套路。組內、組間學習和比賽要求學習目標明確、規(guī)則統(tǒng)一,對手型、步型、腳法、身法的動作要領明確規(guī)范,全體學生都按照正確的動作要領進行練習。
實施運動教育模式小組教學過程中,除了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也要針對優(yōu)秀學生設置挑戰(zhàn)性教學動作、套路,既要有組內競爭,又要有組間教學比賽。
如,武術教學中,根據不同小組水平設計比賽,既要突出個人努力,更要彰顯團隊合作,可以是一個技術動作,也可以是一個完整套路的多人合練。以武術跳躍技法教學為例,針對騰空飛腳、雙飛腳、騰空擺蓮動作,可以根據小組水平讓學生選擇,建議基礎組選擇難度相對較低的動作,提升組選擇難度較高一些的動作并將跳躍動作融入到武術套路創(chuàng)編中。小組內根據選擇的動作完成水平進行教學比賽,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小組間實施完整武術套路的比賽,評選個人精英和優(yōu)勝小組。
根據小組層次,既要有客觀、公平、統(tǒng)一的標準,又要體現(xiàn)激勵促進的差異性評價。
如,在武術教學中,小組之間比賽通過動作的整齊性、規(guī)范性進行評價,優(yōu)秀個人代表小組展示,可以挑戰(zhàn)更高水平的動作、套路,讓全體學生有機會參與比賽展示技能。通過學習記錄表貫穿學生學練的始終,體現(xiàn)出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實現(xiàn)學、練、賽、評相結合,讓學生有持續(xù)鍛煉、不斷挑戰(zhàn)的樂趣。
運動教育模式分組教學要做到因材施教,在學習目標設定、教學內容選擇、難易度的確定、學習情境營造、教學手段方法、教學練習形式、輔助練習方法、比賽形式和強度、評價內容和標準、展示平臺等方面有具體詳細的方案,開始階段工作量會大一些,隨著教學氛圍的形成,體育骨干的涌現(xiàn),教師的工作量反而會減少,教學效果會明顯提升。
創(chuàng)設多途徑、多形式的比賽、評價、展示平臺,比如用視頻記錄每天的武術練習,每天堅持發(fā)布練習視頻作為評優(yōu)的重要指標,小組相互打分,評選出優(yōu)秀個人和小組,教師指導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