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先濤,龐 焯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五泉小學,甘肅 蘭州 730030)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體育學科逐漸受到重視,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有必要運用適宜的體育教學方式,給予小學生更好的體育教育。而“走班制”教學的提出,可以給予小學生選擇自己喜歡課程的權利,并改變原有同班教學模式,自行組隊組班,在真正意義上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體育“走班制”教學是學校將同一年級的體育課排在同一時間,上課時打破行政班級,按學生的自選運動項目進行體育教學的形式,是一種選擇性的專項化體育教學。通過“走班制”教學,學生可以完全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想要學習的課程,自行安排上課內容,即使是不同班級的學生,也可以一起學習。因此,體育“走班制”教學和以往“蜻蜓點水式”的教學完全不一樣,不但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興趣,挖掘小學生的潛能,還可以更好地幫助小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實際的能力與水平,為實現(xiàn)讓學生掌握一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的目標打下基礎。
體育走班選項教學,就是以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為出發(fā)點,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報給年級體育教師;體育教師再按名單打破班級的界線來重新組班上課,通過選項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進一步調動學生鍛煉身體的積極性,調節(jié)學生學習,愉悅身心,健康學生體魄。
小學體育教學采用“走班制”教學模式,一方面,尊重了小學生的意愿,小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在學校規(guī)定的范圍內選擇體育項目,這對培養(yǎng)小學生個性化具有重要作用,能更好地滿足小學生自身發(fā)展需求;另一方面,小學生進行自主選擇后,班級依然存在個性化選擇,因此體育教師仍然要尊重小學生個體發(fā)展,將小學生作為教學主體?;诖?,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差異性,可以靈活地運用多樣化教學方式,調動小學生興趣,激發(fā)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其體育鍛煉意識。小學體育開展“走班制”教學,能更好地滿足小學生個體所需,有助于充分挖掘小學生的特長。
在全面落實小學體育“走班制”教學后,由于課程是根據小學生的興趣來設置的,這對體育教師的專業(yè)要求會更高,需要學校在師資培訓和專業(yè)方面加強培訓與指導,特別是部分專業(yè)不對口的教師,尤其要加大對其培訓的力度。
當開展“走班制”教學后,由于將同一年級的體育課排在同一時間,如果不同課程設置較多,則可有效避免操場人多密集的問題,如果課程設置較少,則會出現(xiàn)有限的操場人口密度過大的情況。
在準備開展實施體育“走班制”教學前,學校相關的課程設計人員,應立足學校實際情況,綜合考量學校多方面因素,完善頂層設計。例如,結合學校體育特色、體育運動場地大小、地區(qū)天氣特征、小學生及教師情況、排課及選課工作等。特別是“走班制”的課程設置,要盡量和學校的體育運動特色、小學生喜歡程度、學校的場地條件密切契合,另外在實際進行課程設計時,要優(yōu)先考慮不變量因素,其中包含學校運動場、天氣、小學生人數(shù)等,如根據“體育走班制教學”的原則和學校的實際情況,設置項目供小學生學習,可以實施“一年級普修、二年級選修、三至六年級精選修”的走班制教學。
所謂的全面體育改革模式,具體就是指通過學校的組織,引領全校小學生參與到體育“走班制”教學活動中。在走班制課程設置上,可以將各年級視為整體,并看成一個大班,小學有6個不同的年級,就是6個不同的大班。在安排體育課表時,需要保證這6個大班之間不會發(fā)生沖突。通常情況下,如果學校是首次實施體育“走班制”改革,建議每個年級小學生選擇相同專業(yè),主要目的是節(jié)約人力、物力、財力。
與全面體育改革模式不同的是,部分體育改革模式就是指部分年級小學生參與到體育“走班制”教學活動中。例如,某市實驗小學,將三、四年級作為改革對象。此種部分體育改革模式在課表設計過程中,需要保證各年級之間不相互影響,這一情況,則表明其他年級也需要與“走班制”年級一樣,同一年級同時上課。需要注意的是,在排課時,同一天內同一年級間的體育課要相互不交叉。
組織整個年級所有小學生對多個選修教材進行自由選項,小學生選擇自己想參加的體育項目和教師。為推動體育“走班制”教學有效實施,學校需要充分發(fā)揮出網絡優(yōu)勢,開通網絡選課渠道,保證選課有序性、高效性,也更加公平,確保“走班制”教學從第一周就開始。“走班制”教學選課含有多個專業(yè),并且每個專業(yè)有多個班級,如足球1班、足球2班、跳繩1班、跳繩2班等。此外,體育“走班制”還需要進行不同程度的選擇,其中選課是指小學生按照自身喜好、特長選擇學校已設定的專業(yè),但是無法具體選擇對應的班級;而小選課,需要體育教師全面分析小學生,盡量讓運動能力、專業(yè)水平差異性小的學生分到一個專業(yè)班級中。此種編排,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小學生綜合情況,做到精準教學,同時,也可以通暢班級之間的上下通道,根據小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
在設計小學體育“走班制”教學內容時,需要合理設計一些配套賽事,如籃球比賽、足球比賽、花樣跳繩繩級測試賽、健美操等級賽等。在開展不同的比賽時,要注重全員性,讓所有學習該體育項目的小學生都可以參與到比賽中。同時,也要做到經常組織比賽,可以結合具體情況,每月、每學期開展比賽。
無論是體質健康測試標準還是小學生比賽的成績,學
校需要及時將這類信息上傳到相應的平臺中,使得小學生第一時間掌握信息。同時,學校要充分發(fā)揮出校園宣傳欄、校園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宣傳工具,公布小學生的成績,不僅可以大范圍地推廣體育賽事,營造出良好的體育氛圍,同時,可以促使小學生有針對性地提升自我,也可以幫助家長更加全面地了解小學生的情況,有助于推動家校合力效果。
國家對體育教育的重視,促使一些專業(yè)團隊、社會力量的踴躍加入,導致教師出現(xiàn)專業(yè)成長瓶頸。為改變這一情況,作為體育教師需要樹立自主學習意識,并做到高效率學習,可以積極借鑒外部專業(yè)團隊成果,幫助自身開展“走班制”教學,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教育能力與水平。例如,在足球課上,體育教師在課前備課期間,可以借鑒一些小學階段的足球教材以及教案直接用于課堂教育教學,從而快速提升自我。
更為重要的是,無論是體育游戲還是比賽,都講究規(guī)則,對此,體育教師在開展“走班制”教學過程中,需要借此培養(yǎng)小學生樹立規(guī)則意識,幫助小學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懂得遵守秩序,這對小學生日后步入社會起到重要作用。小學生在比賽過程中,通過遵守規(guī)則,錘煉小學生的意志品質,使小學生明白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有贏得比賽的機會,而不是投機取巧就可以獲得成功。
小學體育“走班制”教學是學校將同一年級的體育課排在同一時間,上課時打破行政班級,按小學生的自選運動項目進行體育教學的形式,是一種選擇性的專項化體育教學,不但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小學生的運動能力,而且對提升教學效果有重要作用。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改革現(xiàn)有課堂教學模式,積極探索開展走班制教學實踐,為優(yōu)化小學體育教學效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