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紅
摘要:文本細讀是指從接受主體的文學理念出發(fā),對文學文本細膩地、深入地、真切地感知、闡釋和分析的過程。文本細讀既是一種文學閱讀態(tài)度,又是一種閱讀教學方法。文章從文本細讀的含義及特征入手,分析文本細讀的具體作用,并從反復細致誦讀、多元理解文本深意,抓住重點詞句、領會作者寫作意圖,品味關鍵細節(jié)、深度挖掘文本內容,合理多元解讀、創(chuàng)新理解文本內涵,找準文本主線、以點帶面理解全文等方面對基于文本細讀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本細讀;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3-0076-03
千百年來,文字的誕生和書籍的出現(xiàn)為人類文明進步和時代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古代先賢無不崇尚閱讀,重視閱讀。在今天,閱讀仍然是傳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促進學生成才成長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過程。老子曾言:“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遍喿x也是如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積極調動自身的認知經(jīng)驗,對文本的語言、語境、文學形象、情感、藝術內涵等展開細致入微的品讀,獲得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和閱讀感悟,以此“見人所未見,發(fā)人所未發(fā)”,真正上好語文閱讀課。
1.文本細讀的含義
文本細讀,“讀”為先,即細細地、認真地讀文本。細讀的關鍵是要找到進入文本的“切入點”,這個切入點既可以是關鍵詞句,又可以是主要問題。教師只有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主要問題,通過細讀、品味語言背后的內涵與情感,才能幫助學生真正把握文本的真諦,明確文本的核心價值。文本細讀強調透過文本語言,對文本自身的價值進行剖析,突出一個“慢”字,換句話說就是放慢速度進行精確和深層次的閱讀,不但要讀,還要讀出味道。
2.文本細讀的特征
文本細讀具有以下特征。1)以文本為中心。2)重視語境對語義分析的影響。3)強調文本的內部組織結構。
1.有助于教師甄別教學資源
信息時代背景下,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樣化,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智能終端隨時隨地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這為教師的教學活動帶來了便利。但大量的信息中各種各樣的教學參考資料對教材內容的詮釋并不完全相同,很多資料都融入了信息發(fā)布者自己的想法和見解,要想使其完美融入到教學中,教師必須進行大量的信息處理,這很容易讓教師感到困惑,無從下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回歸文本,對文本內容進行細讀,將文本讀透,以此從眾多信息資源中挑選出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學資源。
2.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
在閱讀教學中,部分學生常常表現(xiàn)出對文章大意了解不清、對文本內容情節(jié)掌握不全面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文本的細讀不夠,對文本內容掌握得不透徹。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先通過文本細讀,提升自身對文本的認知,再將文本細讀的方法傳遞給學生,為學生提供文本細讀指導,以此促使學生在正確方法的引導下合理劃分文本結構,深入理解文本內涵,從而幫助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理解和掌握文本內容,充分體悟文本作者蘊藏在文本中的情感及思想。
3.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小學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目前,部分學生閱讀能力不高,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深,甚至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存在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沒有對文本進行多次細讀,只是在課堂上跟隨教師一起瀏覽了一遍或幾遍課文,對細節(jié)常?!耙粠Ф^”。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教師就必須帶領學生進行文本細讀,以此幫助學生理解每一個文本細節(jié)的含義,并將這些細節(jié)的含義集中起來,全面深入理解文本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4.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語文教材通常會設計一些與文本內容相關的導讀推薦或閱讀訓練,學生在掌握了文本細讀方法后,會在不同文本閱讀中體會到相似的內容部分。通過對這一部分的細讀和思考,學生會很容易發(fā)現(xiàn)其中的共同知識點。這對學生理解和消化相關知識有很大幫助,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
1.反復細致誦讀,多元理解文本深意
錢夢龍老師曾說:“教一篇文章之前,我總是要反反復復地讀,一直讀到確實品出味來,才決定怎么去教?!卞X夢龍老師道出了上好一堂語文閱讀課的最基本方法,即教師要在備課階段反復誦讀文本,并在此基礎上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精細閱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欣賞者的角度閱讀文本,讀出文本的精妙。教師可以從評論者的角度閱讀文本,讀出文本的缺憾。教師可以從教育者的角度閱讀,讀出教學思路。教師還可以從學生的角度閱讀,讀出問題預設。教師經(jīng)過這樣一遍又一遍地、多角度地、有感情地細讀文本,可以實現(xiàn)對本文內容的多元理解。以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的教學為例,在備課時,筆者最初打算把教學的重點放在理解“戰(zhàn)爭的殘酷”上。后來,筆者在反復細讀這篇課文后,在讀到作者回憶到自己到機場接到的是爸爸的靈柩這一段時,幾乎哽咽得讀不下去。這時,筆者突然意識到這是文章的一個關鍵點,于是立即修改了教學方案,把教學的重點移到了“失去親人的悲痛”上。在實際授課時,筆者根據(jù)“失去親人的悲痛”這個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當學生細致閱讀文本后,便會感同身受,與作者一同流淚,進而對戰(zhàn)爭的憎恨對和平的渴望便油然而生,這時教學難點就不攻自破。教師通過反復誦讀文本,對文本進行細讀,能夠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以此深化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增強學生對文本的體驗。
2.抓住重點詞句,領會作者寫作意圖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在對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對文本的重點詞句進行深入理解。教師只有自己充分領會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才能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的深處,傾聽作者的心聲,把握作者的思路,感悟作者的情感。以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課的教學為例,課文的第一段:“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在教學這一段時,部分教師把基調定在很美好的感覺上。有的教師通過放映小村莊原來面貌的錄像,去幫助學生認識小村莊原來的美麗。有的教師通過畫簡筆畫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感受小村莊的美麗。但是,筆者經(jīng)過細讀文本后發(fā)現(xiàn),文章開頭出現(xiàn)了“早先有過”這個詞語,“早先有過”是原來有,但是現(xiàn)在沒有了的意思。這個時候再來看這里的美景,自然就不會僅停留在淺層的美麗景色描寫上,更多的是要關注對環(huán)境惡化的難過和反思。
3.品味關鍵細節(jié),深度挖掘文本內容
教師在進行文本細讀時,不但要推敲文本的詞語、句子,還要善于仔細、認真地挖掘文本的細節(jié)。教師在品味細節(jié)時要抓住很多核心特征,如文本的課題、中心句、過渡句、總起句,甚至是文中一些重要的標點符號來反復琢磨,從而撥開語言迷霧,領會作者深意。例如,王崧舟老師在對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一課進行細讀教學時,他注意到了這段話:“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腳并用的機械忙碌狀態(tài)……”這段話中用了四個“立刻”,部分教師通??赡苤粫⒁獾竭@是一個排比句,但王老師卻非常敏銳地捕捉到了它的不同尋常之處,為什么這里連續(xù)用了四個“立刻”?為什么非得用“立刻”?能不能換成“馬上、趕緊、迅速……”王老師經(jīng)過細讀發(fā)現(xiàn),這是作者有意為之的一組如同快鏡頭一樣的描寫。讀者在閱讀這樣的語句時,腦中會產(chǎn)生一幅幅快鏡頭般的畫面,母親的工作單調、枯燥、辛勞也呼之欲出,使人感到特別的心酸。
4.合理多元解讀,創(chuàng)新理解文本內涵
“多元解讀”是新課標關于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教學原則與教學策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多元、創(chuàng)新解讀。以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檢閱》一課的教學為例,筆者帶領學生閱讀完這篇課文后,沒有一個學生對讓左腿殘疾、拄拐的博萊克走在前排這件事提出質疑,因為這太符合常理了。為了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展開多元解讀,筆者先帶領學生對文本進行細讀。當讀到“學生在討論怎么安排博萊克”的段落時,筆者提出了帶有啟發(fā)性的問題:隊員們在討論怎樣安排博萊克的時候,為什么沒有人去和他談一下呢?他愿不愿意參加?他想站在哪個位置?課文想告訴我們的是要尊重每一個個體的平等權利,難道隊員們替博萊克做出決定就是對他最大的尊重嗎?然后,筆者引導學生從博萊克的角度進行思考,到底要不要參加這一次檢閱。學生有兩種意見,筆者分別請選擇博萊克參加這次檢閱活動和不參加這次檢閱活動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理由。在這樣的深究中學生真正走進了主人公———博萊克的內心世界,去了解他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也讓學生對“尊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5.找準文本主線,以點帶面理解全文
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文本細讀時,必須從文章的核心點入手,理清文本的主線,并把文本中的大問題分解為小問題,大問題是面,統(tǒng)領全文,是難點重點,小問題是細節(jié)點,以此幫助學生以點帶面理解全文。如果一堂課能夠做到“點準、線清、面廣”,那么學生學習起來效果也必然理想。以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的教學為例,這篇課文講述了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在余震中給小錢捐贈骨髓,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本篇課文牽涉人物較多,還有兩個不同場景的變換,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筆者經(jīng)過對文本的多次細讀分析,決定從課題入手,找準切入點,抓住一個大問題“架起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怎樣的不容易”,引導學生體會大陸青年小錢的不容易,體會為了挽救一位素不相識的青年,處在余震中的臺灣同胞的不容易,體會骨髓運輸過程中十幾小時奔波的不容易,體會架起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不容易。在對“不容易”的一次次精細解讀中,情感與文字水乳交融,理解步步深入,情感步步升華,不再需要教師太多言語,這一心牽掛著另一條生命的崇高品質,這兩岸骨肉同胞的緊緊相連的愛心,這扯也扯不斷的血脈親情,已像一座豐碑一樣屹立在學生的心間。
文本細讀是語義學對文本進行解讀的重要方法和顯著特征,是閱讀者對文本內容細細“剝開”的再創(chuàng)作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采用文本細讀的方法,可以深入挖掘文本的內涵和主旨,明確文本的中心思想和表達情感,以此促使學生對文本的詞句含義、結構層次、情感意境、寫作手法等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細細咀嚼,進而捕捉到更多的學習信息,挖掘出更多的亮點,充分感受到語文閱讀學習的魅力,有效提升語文閱讀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繆劍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文本細讀方法的實踐與研究[D].延邊大學,2011.
[2]連秋鳳.文本細讀:向深度閱讀要質量[J].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1(04).
[3]沈藝琳.文本細讀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江蘇大學, 2020.
[4]俞夢雅.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閾下的小學語文文本細讀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8.
[5]陳艷.王崧舟“文本細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思想及實踐研究[D].揚州大學,2017.
[6]楊展.高效“語用”須打通四“關”———小學語文語用型閱讀教學冷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05).
Pay Attention to the Close Reading of the Text to Wander the Way of Language
Zhu Lihong
(Hushi Central Primary School, Xiuyu District,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 Putian 351100, China)
Abstract: Text close reading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delicate, in-depth and true perception,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literary texts starting from the literary concept of the receiving subject. Text close reading is not only a literary reading attitude, but also a reading teaching method. Starting with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xt close read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role of text close reading, and explores the teaching strategy based on text close reading from the aspects of repeated and careful reading, multipl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ep meaning of the text, grasping the key words and sentences, understanding the authors writing intention, tasting the key details, deeply excavating the text content, reasonable multiple interpretation, innova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connotation, finding the main line of the text, understanding the full text from point to area, etc.
Key words: primaryschoolChinese;closereadingofthetext;readingteaching;teaching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