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都在關注唐山燒烤店暴力打人案時,廣東惠州竟然又爆出了一起十分雷同的打人案。6月19日凌晨,主要犯罪嫌疑人洛某龍與其女友及4名同鄉(xiāng)行至案發(fā)地時,因發(fā)生爭執(zhí)進而毆打女友,附近宵夜店主譚某夫婦上前制止,其間被洛某龍及同鄉(xiāng)打傷。該案件引發(fā)了網友對見義勇為的熱烈討論,大家在紛紛為宵夜店老板點贊的同時,也有不少人捫心自問:如果當時自己在現場,會不會、敢不敢出手相助?
現實中,很多人在他人面對危險時都會想要出手相助,但同時也有不少顧慮:“這樣做會不會給自己帶來麻煩?”那么,如何才能讓勇者更無畏、為者更敢為?
店主夫婦見義勇為遭圍毆
6月19日,“女子被打,店主夫婦見義勇為遭圍毆”一事引發(fā)公眾關注。
據網傳視頻顯示,6月19日凌晨,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qū)華陽工業(yè)園附近一家宵夜店門口,幾名男子在圍毆一名女子。
宵夜店的老板娘表示,當時正要打烊,聽到外面有一群人在打一個女生,她愛人就上前勸阻,卻遭到一群人圍毆,被打得滿身是血,于是她立馬報警。
老板娘稱,后來那伙人又跑進店里毆打她。就在這些人準備拿刀時,民警趕到了。
19日下午,當地警方回應,當天凌晨4時許接到相關警情。接報警情后,該局立即指派警力前往處置,在現場將主要犯罪嫌疑人洛某龍(男,23歲)抓獲,并立即將受傷人員送往醫(yī)院救治。經初步調查,洛某龍與其女友及4名同鄉(xiāng)行至案發(fā)地時,因發(fā)生爭執(zhí)進而毆打女友,附近宵夜店主譚某夫婦上前制止,其間被洛某龍及同鄉(xiāng)打傷。
19日晚,當地警方通報:5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抓獲。
因見義勇為而受傷,該由誰擔責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兵說,通過看視頻和警方通報,宵夜店老板主觀上是為了保護他人,阻止正在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與不法侵害人勇敢進行斗爭,應該認定為見義勇為。
“見義勇為作為一種事實行為,只要在緊急、危難的時刻,行為人出于保護國家、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就應當被認定為見義勇為行為。一是主觀上出于保護國家、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的目的;二是實施了同正在進行的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或者搶險、救災、救人的行為;三是具有不顧個人安危的情節(jié)。”張兵分析。
據報道,譚某夫婦被打傷,目前正在醫(yī)院救治。有網友提出:像譚某夫婦這樣因見義勇為而受傷的,該由誰承擔法律責任?絕不能讓見義勇為者“流血又流淚”。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教授謝澍表示,對于一般的見義勇為行為,民法典第183條規(guī)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自今年3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若干問題的解釋》,對見義勇為等進行了細化,規(guī)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受害人依據民法典相關規(guī)定請求受益人適當補償的,法院可以根據受害人所受損失和已獲賠償的情況、受益人受益的多少及其經濟條件等因素確定受益人承擔的補償數額。
遇到街頭暴力,你會怎么做
該案件引發(fā)社會關注。人們在對打人者表達憤怒的同時,也看到了人性的閃光點——打人現場,宵夜店老板見義勇為出手相助。網絡評論區(qū)里,引發(fā)了網友對見義勇為的熱烈討論,大家在紛紛為宵夜店老板點贊,希望對其進行獎勵的同時,也有不少人捫心自問:如果當時自己在現場,會不會、敢不敢出手相助?
近日,另一件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事件也在網絡刷屏。
6月19日下午,在北京阜石路橋下的永定河水域,3名兒童在水邊玩耍時不慎落水。聽到呼救聲,攜妻女路過此地的90后小伙周宏勃立刻跳入水中救人。經過眾人合力救援,3名落水兒童獲救,英勇救人的周宏勃卻不幸遇難。
現場的人說,周宏勃連衣服鞋子都沒來得及脫就下了水,他將一名落水女孩拉向淺水區(qū)后,想再轉頭去救另外兩名男孩時,因體力不支不幸溺亡。
據報道,民政部門對周宏勃的“見義勇為”認定程序已經完成,相關的表彰和撫恤條例也已經確認。
我們都贊美英雄,為見義勇為者豎大拇指,但當自己面對同樣的情況時,會猶豫嗎?中新網官方微博號曾發(fā)起一個投票,主題是“遇到街頭暴力,你會怎么做”。截至發(fā)稿,共有178萬人參與。投票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網友選擇會“第一時間報警”,近三分之一網友的選擇中包括“評估實力上前阻止暴力行為”。但不可回避的是,還有超7萬名網友選擇“躲遠一些”。
由此可見,現實中,很多人在他人面對危險時都會想要出手相助,但同時也有不少顧慮:這樣做會不會給自己帶來麻煩?會不會被施暴者盯上,影響今后的生活?如果出手太重將施暴者打傷,會不會面臨賠償乃至刑事處罰?
對此,張兵說,群眾伸張正義時需要注意,一是區(qū)分不法侵害與相互斗毆;二是見義勇為的目的在于阻止不法侵害以及實施最大的救助,不宜明顯超過必要限度。
“群眾出手的邊界在于是否防衛(wèi)過當,認定防衛(wèi)過當應當同時具備‘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損害’兩個條件?!敝x澍說,現實生活中,正當防衛(wèi)案件有時存在證明上的困難,尤其是在密閉空間、監(jiān)控死角等場合,往往雙方各執(zhí)一詞,難以認定。而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防衛(wèi)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由人民檢察院進行舉證。
多位法律專家表示,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法律鼓勵正當防衛(wèi)、保護見義勇為者的合法權益。與此同時,社會層面應該給見義勇為者足夠的支持,免除出手相助者的后顧之憂。
完善法律,讓仗義出手相助者無后顧之憂
見義勇為的英雄,不應“流血又流淚”。怎樣為見義勇為者提供保障,并給予相應的鼓勵,是一個必須被重視且要不斷完善的課題。
謝澍指出,在規(guī)范層面仍然缺乏對于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的全國統一規(guī)定,各省市所依據的大多為地方性法規(guī),其標準存在一定差異。法律保護見義勇為應當更加全面精細,在全國范圍出臺權威、統一的認定標準,確保仗義出手的人沒有后顧之憂。
浙江工業(yè)大學文化與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法學院教授石東坡認為,對見義勇為的法理認知亟待更新。見義勇為具有雙重法益的保護意義,一方面按照法益理論,見義勇為是為個體權益的挺身而出、即時保護;另一方面,見義勇為在根本上是對公共安全、公共秩序的社會公共利益的維護與保障。
因此,他建議,應在公法層面健全和完善、強化和細化見義勇為的法律保障。目前,公法層面的優(yōu)撫待遇、烈士褒揚等規(guī)定實際上已經彰顯見義勇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的性質和意蘊,而公法上的優(yōu)先、應急和持續(xù)的生活保障等規(guī)定尚待充實和提升,否則不足以彰顯其鼓勵、弘揚的風尚倡導。
“見義勇為的獎助力度、傷殘救助的程序、內容與程度需要加強,應建立常態(tài)化救助保障制度,充分體現對見義勇為行為人的社會尊崇。將見義勇為納入單獨或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運用檢察監(jiān)督支持起訴、公益訴訟等方式展現應有的社會支持?!笔瘱|坡建議道。
從來都沒有蓋世英雄,有的只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見義勇為,不應成為一種“冒險”。在見義勇為者無私伸手幫助他人時,應該有一雙力量更大的手來保護和托舉他們,讓勇者更無畏、為者更敢為。
在不斷完善的法律與規(guī)則下,才會有越來越多回應內心呼喚的人出現。作出無愧內心的選擇同時,他們也在給社會一個答案:見義勇為這股力量越強大,社會之惡將越無陰影可藏。
(《法治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