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
摘 要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活動,能夠從課程層面以及教學層面突破教材拘囿,從而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培養(yǎng)其優(yōu)秀的語文學習習慣,提升其閱讀品味和理解能力?,F(xiàn)階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忽視閱讀興趣培養(yǎng)的問題,為了滿足新課程改革需求,高中語文教師應當深入分析群文閱讀教學內涵,從課標要求和群文閱讀特點入手分析,探索高質量的教學實踐策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在全民閱讀背景下,促使閱讀教學形式多樣化,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水平。
關鍵詞 高中語文 群文閱讀 教學策略
在高考綜合改革和統(tǒng)編版教材的推廣使用背景下,群文閱讀走進高中語文課堂,使得閱讀教學形式悄然改變。群文閱讀能夠有效彌補單篇閱讀教學的不足,改變教學文本固定、封閉的痼疾,由“單篇”至“群”,將語文課程資源轉化為課堂教學,實現(xiàn)閱讀教學“高效低耗”的實質性突破。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從實踐角度入手,對當前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進行全面的研究,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閱讀理解能力,擴大閱讀教學成果。
1.分析思想感情,激發(fā)群文閱讀興趣
詩歌以濃厚的思想感情來打動讀者,讓人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加深對詩詞的理解印象。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對比分析不同詩歌,感受作者寄寓文字中的深厚思想感情,挖掘詩歌的時代共性,激發(fā)其閱讀興趣。
以高一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先呈現(xiàn)《沁園春·長沙》,再呈現(xiàn)《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峨日朵雪峰之測》《致云雀》四首詩歌,讓學生對比分析情感基調,從青春的角度來分析毛主席的感時憂國,真切感受詞中“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壯麗秋景,體會詞中昂揚向上的青春激情、凌云壯志。然后,要鼓勵學生懷著美好的夢想、純真的感情,帶著對自我、社會、理想的思考,來分析郭沫若、聞一多、昌耀、雪萊在詩歌中傳達的情感,體會詩作的同時,理清詩歌的抒情脈絡,把握意向的內涵,感悟詩人抒發(fā)的情思,體會象征手法的運用好處。最后,教師要呈現(xiàn)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詩詞,介紹郭沫若的詩集《女神》,聯(lián)系“五四運動”特定時代背景,來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品味詩歌,使之能夠在閱讀興趣的驅使下,聯(lián)系歷史信息來揣摩詩人寄寓文字間的深厚情感,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
2.品味環(huán)境描寫,增加群文閱讀深度
環(huán)境是重要的描寫對象和關鍵的寫作元素,在閱讀中相對容易被學生忽視。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深入品味不同文本之中的環(huán)境描寫內容,可以增加群文閱讀深度,使之了解作者描寫環(huán)境所使用的方法,在思考和分析中,借鑒創(chuàng)作方法、積累寫作經驗。
以高一必修下冊第六單元為例。首先,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祝?!贰读纸填^風雪山神廟》《裝在套子里的人》《促織》《變形記》中有關環(huán)境描寫的文本,指導學生開展對比分析活動,圍繞環(huán)境描寫進行深入探究,由此增加群文閱讀教學的深度。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好處,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麺背著北風而行”和《祝?!分小疤焐疥幇盗耍挛缇瓜缕鹧﹣怼?,分別起到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和體現(xiàn)人情淡漠的作用。在分析環(huán)境描寫作用后,學生可以認識到環(huán)境描寫的重要性,模仿作者運用的環(huán)境描寫方法,積累豐富的素材與經驗。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自己的作文與課文文本進行對比,從環(huán)境描寫方面入手進行細致分析,深入品味課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段落,了解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處,并借鑒相關環(huán)境描寫方法加以完善。如此一來,學生在群文閱讀中能夠認識到環(huán)境描寫的重要價值,也掌握了運用環(huán)境描寫完善自我作文的方法。
3.解讀性格特征,提高群文閱讀水平
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解讀文本之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可以提高學生的群文閱讀學習水平,使之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提升分析、理解能力。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列舉性格鮮明的人物,讓學生對比不同的文本,從具體事例中分析人物性格特點,使之能夠通過群文閱讀,明辨人性的善、惡、美、丑。
以高二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為例。單元中包括《大衛(wèi)·科波菲爾》《復活(節(jié)選)》《老人與海(節(jié)選)》《百年孤獨(節(jié)選)》四篇經典小說,均是能夠代表不同時代、地域社會生活的人生故事,通過閱讀可以探尋人物內心豐富多彩的故事,感受多元文化風貌。首先,教師應圍繞“魔術”“老人與巨大馬林魚搏斗”等能夠引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文本,指導其分析人物形象,使之能夠在興趣的驅使下,對比大衛(wèi)·科波菲爾與“老人”的形象。然后,學生能夠了解大衛(wèi)·科波菲爾是善良寬厚、積極向上的典型知識分子形象,由此了解作者狄更斯寄托于人物身上的道德理想。明白“老人”具有悲劇性特點,他泰然面對失敗、沉著應對死亡,有尼采“超人”的品質,能夠體現(xiàn)作者海明威不向命運低頭、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最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比分析《復活(節(jié)選)》與《百年孤獨(節(jié)選)》中的“聶赫留朵夫”與“馬孔多鎮(zhèn)中的人”,使之能夠有意關注文本中的人物描寫內容,懂得“聶赫留朵夫”是“懺悔貴族”的典型,其性格發(fā)展過程就是深刻認識社會和背叛貴族階級的過程。逐步理清馬孔多鎮(zhèn)中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解讀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體會題材新穎的現(xiàn)代小說特點,切實提高群文閱讀水平。
4.感受語言風格,總結群文閱讀文本
語言風格是寫作中所采用的不同語言素材和方式,在群文閱讀中指導學生感受語言風格,可以幫助其總結文本,促進觀察能力、信息獲取能力、歸納能力提升。高中語文教師應當重視指引學生對比不同文本的語言風格,從風格的異同入手進行探究,總結語言風格特點,領悟文本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提升自我閱讀理解能力,促進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
以高二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二單元為例。首先,教師可以集中呈現(xiàn)能夠體現(xiàn)我黨革命歷程的文本,總結《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包身工》《荷花淀》《小二黑結婚》《黨費》課文中的紀實內容與虛構內容,為學生的群文閱讀提供素材,指導其以獨立分析與合作研究相結合的方式,總結文本,感受作者的語言風格。然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揭示紀實作品與虛構作品的寫作特點與表現(xiàn)手法,讓學生能夠從魯迅犀利的語言中,體會深刻的批判思想;從夏衍細節(jié)逼真、直抒胸臆的語言中,體會包身工們的悲慘境遇,懂得“沒有法律和人道”的包身工制度必然覆滅;從孫犁通俗而雅致、率直而含蓄、平淡而濃烈的語言中,體會白洋淀抗日軍民的斗爭精神;從趙樹理清新、明快、具有動人力量的語言中,感受青年在黨領導下追求自主、走向美好新生活的喜悅;從王愿堅單純、清晰的語言中,感受革命者對黨的忠誠與熱愛,明白革命斗爭的艱險。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作品中,找出能夠體現(xiàn)作者獨特語言風格的文本進行揣摩,并結合作品的結構特點,分析不同作者語言風格異同之處,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觀察、歸納、總結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簡而言之,群文閱讀可以推進“書香校園”建設和全民閱讀活動,增加學生閱讀的廣度與深度。而群文閱讀可以在單篇和整本書兩種閱讀之間,起到“緩沖”作用,幫助學生深入分析不同的文本,從而提升歸納整合能力,舉一反三地開拓語文學習思路,由此拓展閱讀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在高中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依據(jù)課程標準、依托教材,設計能夠滿足高中生認知發(fā)展的群文閱讀議題,選擇文質兼美、價值較高的文本,突出智慧引領,激發(fā)閱讀興趣,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作者通聯(lián):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第一中學]